1916年,伯格曼兵工厂向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提交了他们的最新方案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枪机式冲锋枪。它的第一个型号是MP-18I式冲锋枪,于1918年初完成试验,同年夏天,又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命名为MP-18I式冲锋枪,并正式列装德国陆军。该枪的零件在很多工厂分别加工,最后由伯格曼兵工厂组装,所以该枪也称为伯格曼冲锋枪。
该枪的首席设计师是雨果·希买司,他为了这支枪费尽心思。
MP-18I式冲锋枪从1918年夏开始列装,一直到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前线部队配发的MP-18I式冲锋枪在短期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所有前线部队军官都使用过,步兵连有10%的士兵使用过。
MP-18I式冲锋枪只有5大部件,即枪机组件、枪身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以及枪管组件。如果不计螺钉MP-18I式冲锋枪只有37个零件,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只能连发发射。枪机质量为650g,一体式的大质量枪机有利于节约加工成本,降低射速。抽壳钩在枪机推弹入膛的过程中隔离了底火和击针,以防止早发火故障的发生。进弹到位后,抽壳钩钩住弹底缘。
尽管此枪的加工与二战时期普遍流行的铆接、焊接等工艺比较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其制造工艺在当时来说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比起当时的卢格自动手枪、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冲锋枪以及毛瑟M1917半自动卡宾枪,MP-18I式冲锋枪的结构已经非常简单了,除枪托和扳机座之外,所有零件都可以直接从标准圆钢、方钢材料或管材上下料加工。全枪最复杂的零件是弹匣和枪管,如果事先提供了这两个零件,一个熟练的枪械师可以在一天之内做成一支MP-18I式冲锋枪。
MP-18I式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的冲锋枪,其设计简化了生产工艺。MP-18I式冲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前冲击发方式的冲锋枪,这一原理后来被德国人贝克尔进一步完善并成功应用于20mm加农炮上。
MP-18I式冲锋枪实现前冲击发的原理非常简单,结构也并不复杂。其弹膛比9mm巴拉贝姆手枪弹短千分之几英寸,击针在枪机前端面未撞击弹膛尾端面之前将底火击发。此时,弹壳在火药燃气作用下开始后坐,将枪机前冲的动能部分抵消,减小枪机前冲速度,减轻枪机对弹膛尾端面的撞击力。另外,枪机前冲的剩余动能有效地阻止了枪口的上跳。
从整个动作过程来分析,MP-18I式冲锋枪的击发原理使得自动循环的过程更加平稳,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由于弹壳后坐可以抵消枪机前冲的部分动能,因此枪机的质量可以适当减轻,对全枪质量的减轻有一定帮助。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支冲锋枪的击发机构比MP-18I式冲锋枪的简单。扣动扳机,击发阻铁直接在扳机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点距离,将枪机解脱,由此便开始连续击发,直至松开扳机,击发阻铁在阻铁簧作用下复位将枪机挂住。拉机柄卡在枪机上的拉机柄槽中,在装配完毕后与枪机是一体的。
在射击过程中,拉机柄随着枪机往复运动。由于MP-18I式冲锋枪的枪机为圆柱体,拉机柄在自动循环的过程中一直沿着机匣上的拉机柄槽运动,因此拉机柄同时也起到枪机径向定位的作用,拉机柄槽也可以将落入枪中的杂物排出。这一设计在许多枪上都有应用,例如MP-28、MP-41、兰彻斯特冲锋枪等等。
为加速MP-18I式冲锋枪的生产,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要求雨果·希买司使用已有的P08蜗形弹鼓。还有一种说法是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还要求雨果·希买司使用卢格炮兵型P08手枪的长为203mm的枪管,但事实并非如此。203mm的手枪枪管并不适合MP-18I式冲锋枪,因为二者的径向尺寸并不相符。
尽管如此,关于MP-18I式冲锋枪和炮兵型P08手枪203mm枪管的制造工艺手册却显示:二者从头至尾的生产工艺是极为相似的。因此只能说,在当时,加工MP-18I式冲锋枪枪管使用的就是生产炮兵型P08手枪枪管的工装设备。从以下所述的部分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1、P08枪管最大直径为22mm,MP-18I式冲锋枪枪管直径的最大值为21.7mm,只比前者小0.3mm。
2、P08的枪管肩部后端面至枪管尾端的距离为18.9mm,MP-18I式冲锋枪的相应尺寸为18.4mm。
这些数据都非常地接近,但从整体上来说,MP-18I式冲锋枪的尺寸都要略小于P08手枪,同时,二者的其他零件也不能互换。
3、P08手枪枪管与机匣采用的是螺纹连接,MP-18I式冲锋枪采用的是过盈配合。以二者连接部分最大直径来看,MP-18I式冲锋枪的直径只比P08手枪的大1.1mm,可以这样来解释,P08手枪枪管的螺纹部分在未加工前的尺寸正与MP-18I式冲锋枪的尺寸相符。
4、普通卢格手枪枪管的准星座与整个枪管是一体的,距枪口17.5mm,准星座径向尺寸14.7mm,稍大于枪管圆锥部分的最大直径。MP-18I式冲锋枪的枪管上不设准星座,其准星装于散热罩上,枪管前端凸台的尺寸比普通卢格枪管的准星座大4.3mm。其作用有二:一是用作挡圈,防止枪管前窜;二是用作中心定位,确保枪管与散热罩同轴装配。
5、MP-18I式冲锋枪和P08手枪的抽壳钩和进弹斜坡在圆周上都呈180°对称分布,这也是证明二者出自同一生产线的证据之一。
6、P08手枪枪管圆锥部分最大直径16.3mm,最小部分直径13.5mm,这与MP-18I式冲锋枪的枪管锥度完全相同。
MP-18I式冲锋枪可靠性高,生产简单,勤务性好,经济实用……使用过的人将无数赞美之词送给了MP-18I式冲锋枪,而他们所赞美的并不包括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强制装备的P08蜗形弹鼓。
雨果·希买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双排单进式直排弹匣并申请了专利。这种弹匣可容纳20发9mm巴拉贝姆手枪弹。雨果·希买司曾试图将这种弹匣用于MP-18I式冲锋枪上,然而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要求雨果·希买司为MP-18I式冲锋枪配装容弹量32发的P08蜗形弹鼓。
该委员会作出这种决定的目的在于弥补MP-18I式冲锋枪容弹量不足的缺陷,然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配装P08蜗形弹鼓的MP-18I式冲锋枪不利于部队的长途奔袭。P08手枪的蜗形弹鼓脆弱易毁、价格昂贵、制造复杂,生产中过多依赖手工修整,装弹还要借助工具。更矛盾的是,同是卢声格公司的产品,其生产的8发容弹量的弹匣也因该弹匣上的突起而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装入MP-18I式冲锋枪……不足之处不胜枚举。
尽管雨果·希买司的双排单进式弹匣不如他父亲的作品那么出色,但鉴于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的官僚作风,要求MP-18I式冲锋枪必须采用卢格的P08蜗形弹鼓,并且还必须将枪管轴线与弹匣槽轴线的夹角设计成与P08手枪相同的55°。
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MP-18I式冲锋枪的供弹口位于枪身左侧,因此,在插上P08手枪的蜗形弹鼓后,枪身质心严重左移,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为减轻全枪质量以及平衡质心,雨果·希买司将枪身上的供弹口部位的长度适当缩短,这就要求弹鼓接口部分必须安装加强套。因为如果没有加强套,弹鼓将失去在正常供弹位置的定位点,进而插入枪中过深,枪将无法工作。
MP-18I式冲锋枪的简单设计使其在战场上的维护相当容易。其分解的第一步与所有枪械的分解动作一样:检查膛内是否有弹。确认膛内无弹后,将枪机推至前方位置,以拇指压下机匣尾端的卡扣,即可打开机匣,这个动作过程类似于操作单发装填的霰弹枪。将机匣盖旋转1/8圈,取下机匣盖即可取出复进簧,向后拉拉机柄取出枪机。然后,将击针从枪机中抽出。结合动作就是将分解的动作倒过来做一遍。
当枪机装入机匣后,需要扣动扳机,阻铁下落,为枪机让开位置,枪机才能顺利装入。卸下枪管的过程并不复杂,首先用木锤和冲子将准星卸下,散热罩即可旋出,枪管就可以卸下。装枪管的时候必须注意,进弹斜坡必须与进弹位置对正、抽壳钩槽与抛壳挺呈180°分布,确保枪管装配完毕后,当枪机处于前方位置时,抽壳钩才能顺利进入抽壳钩槽。
MP-18I式冲锋枪的射速不高,长点射容易控制,但是它不具有单发发射功能。从总体上来说,MP-18I式冲锋枪每次扣动扳机最少能发射3发枪弹。这说明,MP-18I式冲锋枪的阻铁簧力太弱,不足以在两发时间间隔内将阻铁回位。
MP-18I式冲锋枪的枪托对于中等身材的人来说有些短小。射手在贴腮瞄准时,眼睛过于靠近照门。该枪采用窄“V”形缺口式照门,准星为宽梯形,虽然有利于捕捉近处出现的快速移动目标,但对于远处小型目标的瞄准就显得力不从心。
总的来说,MP-18I式冲锋枪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将枪机拉到后方位置时,顺时针方向旋转拉机柄使之卡在机匣盖的保险槽中,此时即使有外力作用将拉机柄撞出保险槽,阻铁也会将枪机挂住,使枪机不能复进。
然而,MP-18I式冲锋枪同其他采用类似设计的冲锋枪一样有无法克服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保证当枪机处于闭膛位置,同时弹鼓安插到位时的安全性(武器处于闭膛状态是为避免有杂物通过抛壳窗进入枪内)。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有外力撞击枪托甚至当士兵跨越战壕时,都有可能走火。
这是因为在撞击的过程中,枪机会在惯性作用下后坐,越过进弹位置,但没有到达阻铁位置,继而复进、击发。在认识到这一危险性后,一战后的MP-18I式冲锋枪都加装了一个保险机构,用来锁定处于闭膛状态的枪机。
尽管MP-18I式冲锋枪从整体结构上来说非常简单,然而设计者却在击针的设计上画蛇添足。MP-18I式冲锋枪的击针是个单独的零件,与枪机装配后,其尾端与复进簧相连,这就使击针时刻都在复进簧的压力下突出于枪机前端面。从实际效果上来说,这种设计与传统的固定式击针没有什么区别,而实现的手段却显得复杂得多。后来在MP-18I式冲锋枪的改进型中,击针才改为固定式,枪机尾端直接与复进簧相连。
关于在一战时期德国MP-18I式冲锋枪的产量有着种种猜测,其数量的差距很大,从3000支到35000支不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战时期的MP-18I式冲锋枪上的序列号应是比较可靠的依据。
从保存下来的MP-18I式冲锋枪来看,枪身上的序号基本分布在50~3000之间,由此可见当时MP-18I式冲锋枪的产量大体应在3000支左右。
无论具体的数量有多少,那些分发到受过特别训练的小分队手中的MP-18I式冲锋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有一些被分到了负责守卫战壕的土兵手中,而这些土兵更擅长于在掩体中用马克沁机枪向对方扫射,MP-18I式冲锋枪在他们手中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功效。因此,在投入战场的3000支MP-18I式冲锋枪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浪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