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俱细,相应的事实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先是方圆,后定规矩,才是明智之举。李斯建议修驰道、定车轨一事就颇能反映这一点。一次,少府卿给始皇造了一辆冷可防寒、热可避暑、新颖华美、精巧别致的车子,众臣围车赞不绝口,说皇帝乘此车巡游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等。独李斯不以为然,他说:“这车子造得倒是精美,只是陛下不能乘坐它巡游四方!”众皆愕然,李斯慢慢说道:“臣刚才仔细量过,这车两轮间距是6尺,需要6尺车轨之路才能行驶。而如今天下道路哪有这么宽呢?”秦始皇恍然大悟,颁发诏令,规定天下车轨一律为6尺宽。又开始修筑“驰道”,宽50步,土高石厚。每隔30丈植一青松,如有什么地方发生变乱便于迅速调集兵马。这样的驰道有两条:一条由咸阳向东直达燕、齐;另一条由咸阳往南直通吴、楚。后来又接着修了“直道”、“新道”和“五尺道”等等,分别从咸阳通往北方、西南和岭南广大地区,使咸阳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的核心地位更加巩。
[今用]:在现代社会,法律制度更具有举足起重的地位。一个企业,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每个员工尽心尽力,不玩忽职守。例如,内地一家国有企业,1995年以前,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工人们我行我素,作风懒散。1995年元旦过后,企业换了领导班子,厂长是一位雷厉风行,敢说敢干的人。上任伊始,领导班子内约法三章,而后又制定了细致的奖惩制度,从此,该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当年收入比前五年总和还多。由此可见,法规制度对一个企业的兴衰的确关系甚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我国制定法律制度的宗旨。对于个人来说,知法、守法,让法律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也是智者的选择。
6.权力集中
既要民主,又要集中。中央集权制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有其落后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有着二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权力集中有时既是有效的,又是必要的。权力集中可以避免乱指挥,让下面无所适从;也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颠覆的阴谋,维护自身利益。
在统一六国中,李斯作为秦王政的重要谋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在驳斥分封主张、力主郡县制中所起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改称秦始皇后,召集群臣议定朝政体制。以丞相王绾为首的大臣们一致赞成按周天子当年的作法,分封子弟为王,到原六国所在地镇守。唯李斯力排众议,慷慨陈词于殿上,他说:“陛下,臣观前代史籍,但见西周初年,周文王、武王所封的亲属、子弟甚多,而传到后世,亲属关系渐疏远,相互攻击如仇敌,诸侯的兼并战争更不断发生,周天子也无法制止,最后导致衰亡。如今依仗陛下的圣德使天下统一了,应当遍设郡县,派官吏去治理。皇帝的儿子们和大功臣,可以立为封君,以国家征收的赋税重赏他们,这既可使他们富足尊贵,又便于国家统一辖治。天下没有分裂之异义,这就是使国泰民安的好办法,分封诸侯的主张决不可取!”
秦始皇的确不愧为“千古一帝”,毅然赞同李斯的建议,说道:“朕曾深思此事,长久以来,天下苦于兵戈,都是因为列侯对峙。如今依靠祖宗之德,初定天下,若沿袭旧制,重新封王许国,这其实是在树立兵患,要想再求得安宁、平息,岂不难哉!廷尉之议正合朕意,可照此施行!”当即命李斯规划疆土,定明法制,以颁天下。
李斯按秦始皇旨意,召集臣属,绘制了大秦帝国疆域图:依据山川走势、地理方位把全国划分为36郡。与此相适应。在参考六国官制基础上,提出设置一整套机构的方案。大致是: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辅佐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并负责监察百官,这就是所谓“三公”,为中央机关的首脑。三公以下设负责各部门具体事务的“九卿”,主要有掌管礼仪制度,议论政事的“奉常”,负责侍从警卫的“郎中令”,主客司法侦察审讯的“廷尉”,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管理皇室财务和官营手工业的“少府”等。地方分置郡县。郡设相当于中央三公职务的“守”、“尉”、“监御史”,郡守总管全郡行政事务,郡尉协助郡守,并兼管军事,监御史监察郡务。县分大小两类,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大、小县同时都设县尉和县丞。县以下设乡和亭,10亭为一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三老负责宣讲法令教化民众,啬夫负责征收赋税审理诉讼,游徼负责巡逻治安。大约十里为一亭,亭设亭长。以上官吏都由皇帝和中央任免,从国库领取俸禄。秦始皇对李斯上述方案赞许道:“李廷尉不愧是通古知今、学识渊博、学过帝王之术的人,所做诸事,样样都合朕意!”
与分封制比较起来,李斯所制定的分封制可谓技高一筹,因为生产方、社会经济的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脱胎于奴隶制社会的封建社会初期,国家制度处在初级形态时,国家的显著特征表现为王权与神权、政权与族权、君与父、贵与亲的统一。因此国王采用宗法分封制度,按血缘的亲疏,将国土和百姓像自己的家产一样分给子孙后代。分封初期,由于中央王权的强大和血缘关系的密切,还具有较强的维系力量。随着亲属关系的逐代疏远,各分封国渐渐划地自治、拥县自守,诸侯之间就不再是兄弟、亲属,而实际上,渐渐沦为与诸侯等同的地位,从而失去对诸侯的控制权威和能力,因此,对诸侯的相残,“天子不能禁止”。春秋以来的历史就是实证。到战国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制度也相应地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秦的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顺势而动,方能称大智大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主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李斯在这一点上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力主郡县制,确属远见卓识。
而权力分散,各帮各派独自发展势力,难免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如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为情势所迫封7个异姓诸侯王,结果导致七王叛乱;平叛后,刘邦又相继分封若干同姓王,却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爆发了吴、楚等7个同姓国王大规模的联兵叛乱。到四、五百年之后的西晋,武帝又大封同姓王,结果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延至后世,时有倒行分封之举,但结果多以战乱告终。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落后和反动,由此也证实了李斯在当时条件下能坚持郡县制,难能可贵,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今用]:权力要集中,又不能过分集中。因为指令过多,执行人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决策”虽多,但得不到切实实施,也等于枉然。众人决策,一人拍板,才是先进的做法。
现代企业中,决策人才是真正的权力集中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做香港潮联塑料制造业商会主席时,利用手中的权力,化解了1973年因石油危机波及香港而引起的塑胶原料危机,由此可见只有权力适当集中,才能成就大事。
7.反对分封
一个人立于世间,就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终究成不了大气候。李斯是一个极具个人见解的有识之士。
秦自孝公以来,历七世,都遵循一个共同的目标——统一六国,而不遗余力地奋争。到秦王政即位时,翦灭六国已成摧枯拉朽之势。秦国内上至国君、群臣,下到众将、士卒都同心同德为统一大业而奋斗。这样,秦与诸侯各国的矛盾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内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政见、学派之间的矛盾,被推到次要、从属地位。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六国的臣民、特别是王公贵族在心理上一时难于接受国破家亡的事实,怀着刻骨的仇恨,时时企图复国还旧,采取种种手段,包括行刺秦始皇来达到目的。这个矛盾一直伴随着秦帝国的诞生到衰亡。同时,原六国在礼法制度、语言习俗方面与秦差别悬殊,破坏着秦统一帝国的凝聚力。加之,秦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思想主见的斗争以及国内统治阶级与劳苦大众的阶级矛盾也随外敌的消灭而渐渐激化。面对这重重矛盾,秦始皇及时地采用了李斯的种种谋略加以防范,但政治上的斗争却必然会爆发。
这种情况在历代官场中并不罕见。在这种时候,必须立场坚定,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支持一方,不做王者,便为贼寇。这是来不得半点“中庸”的。李斯是一位智者,其立场之坚定,决心之不可动摇,是当时的士人所不能及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为庆贺攻匈奴、征百越的成功,始皇置酒咸阳宫大宴群臣。文武百官争先恐后举杯致词,为始皇歌功颂德,博士仆射周青臣高声向秦始皇赞道:“从前秦地不过千里,仰赖陛下圣明,削平六国,统一天下。如今又北败匈奴,南服百越,凡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无不臣服。陛下废除分封旧制,遍置郡县,消除战乱隐患,百姓安居乐业。如此彬彬之盛,可以传之于万世。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唯有陛下兵甲富胸中,忧乐关天下,有谁能和陛下的威德相比啊!”周青臣虽有夸赞取宠之嫌,但也毕竟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始皇听了恰然自得。可是偏偏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对周青臣的话十分反感,反驳道:“陛下,臣观古籍中所载商、周两朝,一代一代相传了千余年,都是因为开国后大封子弟功臣、有各国诸侯共同辅佐的结果。如今陛下统一六国,富有海内,子弟功臣却未被加封,各地遍设了郡县。如果出现原先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的乱臣贼子企图篡夺皇位,有谁来帮助相救?总之,凡事不按古代规制来办而想维系持久的,我闻所未闻。如今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助长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淳于越的驳斥虽言辞激昂,却有悖于社会进步。以周代而论,东、西周计800年,但名存实亡的时间过半。至于“田常”、“六卿”篡国夺位之忧,决非分封子弟可以避免的;甚至恰恰相反,它本身就是分封时代产生的历史现象。但他所说的皇帝拥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却不幸言中了。这一现象本身正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子弟、功臣因未曾受封而不满者大有人在,他们与守旧的贵族势力沆瀣一气,极力反对郡县制、怂恿分封,这倒是事实。围绕这一关键问题,新、旧两派政治势力的争斗愈演愈烈。为此,秦始皇又将淳于越之议下达朝廷,让群臣计议。
李斯与当时一些短识文人的见解截然不同。他说:“陛下,臣一向以为,五帝不相因,三五不相袭。古来治理天下的办法并无常制,贵在因时而宜。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颁定了秦法,愚腐的儒家岂能知晓?淳于越所言,都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年代久远,不足效法。当时诸侯纷争,天下不宁;现在天下已定,法令划一,老百姓安分守己,为农的用力务农,为工的专心做工,为官的努力学习和掌握法律。只是,有那么一些读书人不肯学习现在的东西而专学过去的,以古非今,并造谣惑众。”
与众不同的主张得到了秦始皇的赞同,李斯更得其重用。李斯独具匠心,深谋远略的智慧帮助秦始皇巩固了封建统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今用]:李斯的这一智慧,若用之于商场,当叫做以奇取胜,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深谋远虑,随大流人云亦云,自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只有设奇兵,出其不意,方能脱颖而出,让对手防不胜防,望“市”兴叹。对于从政的人来说,则叫做有独到见解,有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会建立威望;大胆果敢,敢说敢干才是能担大事之人的作风。对于一般人来讲,也要有思想,有头脑。只要见于深远,精于思考善于学习、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