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0900000041

第41章 司马光智慧今用(4)

闰三月,司马光和吕公著同时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同时还兼任侍读学士,成为皇帝和老师和顾问。对于这样人人羡慕的险要职位,司马光却3次辞请,不肯接受。在疏状中说他拙于文辞,仁宗时力辞知制诰,诚蒙恩准;翰林学士比知制诰“职任尤重,固非愚臣所能堪称”。又说他“久官京师,私门多故”,提出放外任到离家乡较近的一个州军去。若如此,则“上不累公朝之明,下不失家私之便”,诚为大幸。请求神宗“寝罢新命,全臣所长,掩臣所短,生成之恩,孰大于此”。

神宗见司马光固辞不受,使召其入宫问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杨雄兼而有之。你能学会文,为什么还要推辞?”

“臣不能作四六骈文。”司马光回答。司马光年轻时,为了科举考试,受过写四六骈文的训练,他的四文写得是不错的。但他认为这种文体只能以其浮华毒化社会空气,而无益于治国安邦,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对其没有好感,所以,凡是朝廷’派他做文字工作,他都一推再推,不愿干勉为其难的事。

“写两汉那样的诏命总是可以的吧!”神宗说。

其所长,并应相对稳定,不可更来迭去,有功者劝之以重赏,有罪者威之以严刑。若如此,君就如同乘轻车,驾骏马,总其六辔,奋其鞭策,何往而不可至。这是我平生学所得,“至精至要,尽在于此”他劝年轻的君王在修心、治国这两个方面下大功夫,做到澄其源则流清,固其本则末茂。

英宗在世时,为濮议之争,两府大臣和台谏言官意见不一,吵闹不休;神宗即位,又有台谏官员攻谏两府大臣的事件发生,致使“迭相攻毁,分为两朋,有如仇敌”。司马光进呈《听断书》,给神宗分析原因,提出处理建议。他认为由于双方都是“逞其私志,互争胜负”,而不顾是非。朝廷在处理时却“不忍违人情”而“两加全获”,力求保持平衡。因而两方互相攻击,越闹越凶。司马光说,陛下践阼之初,孜孜求治,而大臣却不“将顺圣德,纪纲治体,革政事之久弊,救百姓之疾苦”,反而“各为私门,不知穷极”,这些人都是有罪的。他提出:人君应以刚健为德,以重厚为威,照微当如日月,发言当如雷霆。那种明知其非而面徇私情,口顺其说,依违两可,是君王的大患。接照常理,凡奏事者都以己之所谋为是,他人之言为非。这就使得人主独取拒谏之名,而大臣私得专权之便。他请求神宗,今后臣僚凡上言朝政缺失者,务必“清心审虑,自以大公至正之道决之”,大臣对的,支持大臣,不必顾恤言官;言官所陈有理,则支持言官,不必“曲顺大臣之意”。位无高下,言无先后,“惟是而从”。他还提醒神宗:“凡天下之事,是非未明,则不可不慎;是非既明,则在陛下决而行之。”

在两府大臣和台谏官员的互斗中,朝廷贬黜了双方不少官员,其中有些人处分得不尽恰当。为稳定大局,求得安定团结,司马光劝神宗将前参知政事吴奎和前御史中丞王陶留在京师。他说:皇帝登位之初,先王的梓宫尚未安葬,若举朝大臣纷纷尽去,于“四方观听殊似非宜”,请求收回吴奎出知青州的敕告,且留在执政位上,“以慰士大夫之望,安大臣之心”。他以为王陶“肆其褊心,失于详审,言语不密,流布远近”,确实有罪。然而对其一贬再贬,也是皇帝曲大臣之意而行。王陶为御史台长官,若重加责降,恐怕“人主之权益去,大臣之势遂成”,“兴衰之机,正在于此,不可不慎”。他给神宗出主意说,在执政进呈王陶的谢表时告诉他们“躁人之辞,不足深罪,前已左迁,岂可更加贬责”。对于在这场争纷中贬黜失当的人,他上书朝廷为之争辩。说龙图阁直学士韩维“沈静方雅”,在官僚之中“最有美誉”;说侍御史吕景“浑厚刚直”,在言事之臣中“亦为难得”,请求神宗将这两个人且“留之左右,使拾遗补缺,诚有所裨益”。

英宗在世时,司马光曾3次上书弹劾王广渊。英宗非但不听,反而在病危时加其为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司马光到御史台视事刚满一月,又上书给神宗,请求贬逐王广渊出外。他说,王广渊以,内结近习,数年之间,致位清显。龙图阁和迩小人之质,倾巧之才,苟求进身,无所不至”,他:外依政府,殿是皇上“宠贤俊”、“待雅儒”的地方,将王广渊放在这里是滥竽充数。札子进呈后,神宗依然没有采纳。他又连上两封札子,王广渊终于被出知济州。

前文讲过,司马光十分重视对内侍之臣的监督,以为“近者不治,则不暇及远也”。神宗即位后,宦官以恩迁官的都补外职,调离皇宫,只有御药院的4人例外,勾当官高居简便是其中之一。此人“资性奸回,工谗善妄”,“久处近职,罪恶甚多”。英宗时即窃弄权柄,使皇帝受到玷辱,舆论对之切齿,范镇没有从约,在和诗中说:“从来有道须康世,未省外平却住山。”他以为像司马光这样“学富名高”的人很难自晦,叠石溪边的悠闲是不会长久的。司马光迁居这里后,改称独乐园为“南园”,只是偶尔在那里歇息数日。在叠石溪别墅,他多数时间是独处书房,闭门写作,而与朋友们游乐赋诗,往来酬唱,只是他这一时期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对紧张而又繁重的修书工作之外的调节。

司马光到谏院任职不久,就两次为改进朝廷的科举考试制度提出意见:又把他认识德才兼备、能直言极谏的人荐举给皇帝;对那些不学无术,毫无办事能力,或者贪赃枉法,投机钻营,拨弄是非的奸邪之徒,揭发、批评则是无所畏惧,丝毫不留情面,以至5年之后,他在请求调离谏职的报告中,不无后怕地说:“臣唯知竭力报国,与人立敌甚众,四海之内触处相逢,常恐异日身及无容足之地。”

嘉佑六年八月,司马光到谏院视事仅一个月,就上书仁宗,对由皇帝直接举选进士的办法提出改进意见。宋时,由皇帝诏试才识优异士人称为“制科”。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改制科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3科,以后又分别增为6科、9科。参加考试的人由朝廷委托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保举,每路2至3人,录取的标准则偏重于文词。司马光认为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专尚文词,“未足以尽天下之士”;二是保举的范围太窄,达不到广求贤才的目的。他说,臣以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事,其次艺能”,文词“乃艺能之一端”。他又说,国家很大,人才很多,皇帝不可能一一身察,势必委资臣僚荐举,才能尽收天下英才。他建议扩大保举范围,“天下知州府军监任内,听举孝廉1人;大藩听举2人;转运使、提点刑狱任内,听举3人”。凡保举的官员,到任必须在1年以上,在京师“两制以上,听岁举1人,其举状及时送达贡院,置簿收掌”。对于策试内容和录取标准,他建议无论是皇帝“临轩亲试,或委中书门下,试经义策一道,时务策一道,但以义理优为上,不取文词华美”。若被保举的人与保状所言不符,要视情节轻重,严格追究保主的责任,直至定其“违制罪”‘和“枉法罪”。

明经科过去报考的士人很少,考上的也多被人瞧不起。因为此科考试只看对“五经”、“九经”背诵如何,不仅要求考生背正文,还要背注疏。司马光认为这是因为朝廷制定的标准有问题。建议今后在审批明经科的笔试答卷时,只问正文,不问注疏,并以士子自己理解正确与否为判定优劣的标准,把考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主要看理解的程度。凡“义理高远,虽文词质直,皆为优等”;若“以己见穿凿,不合正道,虽文词辩给,亦降为不通”。他说:“如此,则求贤之路广,请托之源绝,浮伪之风息,得人之颂兴。”

[今用]:兴利除弊,锐意改革,是任何事物发展前进的客观要求,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抱泥成法,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必将为社会所淘汰。天地万物都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

6.为民请命

仁宗时期,农民的田赋、徭役负担很重,辛劳一年所得无几,常常不得温饱。司马光作过多年的地方官,辗转各地,对下层百姓的贫困生活是有相当了解的。他有一首《道傍田家》诗,是这样描述农民悲惨生活的:

道傍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妪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

静夜偷春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

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妇,住的是破败草屋,薄田收割,夜半偷春,天明门外讨债者齐至。官租私债,把这一农家逼得家破人亡,这是何等凄凉的景象啊!

正常年景下尚且这样,遇到水旱灾荒又该如何呢?他在《苦雨》诗中是这样写的:

今春尤亢阳,引领望雨族。

首夏忽滂沱,意为苍生福。

自尔无虚日,高原亦沾足。

连年因饥馑,此际庶和熟。

如何涉秋序,沉阴仍惨黩。

长檐泻潺瑗,昼夜浩相续。

……

污莱闵下田,漏湿怜破屋。

乔木失端杪,饥鸟下无投。

黍稷沉黄泥,圭舍安可收?

嗟予乏技能,无以易糠粮。

贩鬻固所昧,敢托市井游?

欲依盗贼群,懦不娴戈矛。

已哉任天地,无益徒为愁。

一身无死所,况为妻儿谋?

之美爱物者,凄然涕沾裘。

一夫有不获,伊尹为深羞。

何当富斯民,此屋禾仓稠。

惜哉禄秩卑,此志终宜酬。

这家灾民春天青黄不接播种时,种子和口粮都是借的,指望秋天有个好的收成,没想到阴雨成灾,黍稷尽沉于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产生了“依盗贼”的念头,这不就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么!司马光对灾民深怀同情,可惜位低职卑,无能为力,“富斯民”、“禾仓稠”的壮志何日能酬?

农民生活困苦,闾井市民的光景同样也不好过。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因思闾井民,糊口仰执技。

束手已连旬,妻儿日憔悴。

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匮。

败衣不足准,搏手坐相视。

市民们靠技艺养家糊口,但市场萧条,无活可干,缺钱、缺米、缺柴烧,破烂衣裳无法变卖,妻儿面目憔悴,坐视无言。如此拮据,日子过得何等艰难呀!

黎民百姓的疾苦引起司马光的深切同情。自幼受儒家的思想教育,爱民、养民、利民的观念在他头脑中是扎了根的,总想实实在在地为百姓们谋点利益。

担任谏职后,司马光饰三品官服,有权向皇帝直接进言,议论国家的大政方针,他理所当然要为解除百姓苦难,改善人民生活尽自己的责任。他向朝廷进呈《论晏饮状》和《荒政札子》,指出“宫中宴饮,微为过差,赏赉之费,动以万计,耗散府库,调敛细民”,这不是“承天忧民,辅养圣躬”的正道。劝皇帝不可“上忽天戒,下忘病民”,应该“悉罢燕饮,常赉有节”。淮南、两浙暴雨成灾,百姓们没有吃的,违犯国家禁令卖私盐,“以救朝夕”。司马光建议朝廷放松盐禁,废除捕私盐之赏。他说:“今赤子冻馁,滨于沟壑,奈何当与之争锱铢之利,岂为民父母之意哉!”

嘉佑七年七月,司马光向朝廷进呈了一封长达5000多字的疏状,题为《论财利疏》,专门就如何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提出建议。他以为国家存在的问题很多:戎狄乘间窥边,平民穷困为盗,军旅数起却未获功,府库积存已竭,百姓生业已尽。凡此种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财政拮据。他说:“臣恐国家异日之患,不在于它,在于财力屈竭而已矣。”怎样扭转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呢?司马光提出应以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选拔像孔谨、桑弘羊那样懂钱谷的人掌管财利。他以为财利之事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应该由专门人员来管理。主管的人要相对稳定,不能“出入迁徒,有如邮舍”。他举太宗朝的陈恕为例,说陈恕领三司十余年,至今人们还称其为治财专家,没有人比得上他,最好的办法是“随材用人而久任之,养其本原而徐取之,减损浮沉而省用之”。

二是减轻人民负担。司马光说,农工商是财利的本源。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工尽巧,则器物坚固而用有作;商贾流通,则贸易畅顺而货有余。农工商都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还有什么求不到的呢?三业之中农要放在首位。现在的问题是农民生活最穷苦而又最为人所轻视。他提出“凡农民租税之外,宜无有所预”,解除其它一切负担;要减轻农民的徭役,在各级衙门当差的,要“募人”为之,不足者则派城镇“上户”充当;丰年由官府平籴农民余粮,灾年则先按籍周赡,而后再救济浮食者。他以养根伐薪的道理开导皇帝重视减轻人民负担。他说:“伐薪者刈其条枚,养其根本,则薪不绝矣。若并根本而伐之,其得薪岂能多哉?”

三是提倡俭约,反对挥霍。司马光以为当今华靡成风,“比与先朝,何啻十倍!”而现在的财力与数十年前却大不能比。他说,祖宗的积存,近年来“穷于赐予,困于浮费”,已耗去十之七八。内藏已空,浸淫左藏。府库的积存是“聚天下之财以为民,非以奉一人之私”;祖宗储蓄的内藏,是“以备饥馑兵革非常之费,非以供陛下奉养赐予”。要扭转这种腐败的风气,必须先从宫廷作起,从管吏作起。“宫掖者,风俗之原了;贵近者,众庶之法了。”马光提出:今后凡宗室、外戚、后宫、内臣,以至外廷之臣,奉给赐予,皆循旧规,违犯者严加惩谴,以警其余;宫中所陈奇巧珍玩之物,不急而无用者,一皆罢海里;内自妃嫔,外及宗戚,下至臣庶之家,敢以奢丽之物夸眩相高,或者是贡献贿遗以求悦媚者,亦明治其罪。要“专用朴素,以率先天下,矫正风俗”,然后登用廉良,诛退贪残,保佑公直,销除奸蠹,不禄无功,不食无用。如此而已,常抓不懈。

同类推荐
  • 女人心计:提升女性魅力的12种心理技巧

    女人心计:提升女性魅力的12种心理技巧

    《女人心计——提升女性魅力的12种心理技巧》一书,将会帮助女人拨开重重迷雾,破译专属于自己的魅力密码。
  • 有效执行

    有效执行

    本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
  • 双赢谈判

    双赢谈判

    本书适合中国人的谈判之道,被誉为“大中华最本土的大众谈判读本”,《双赢谈判:谈判不败的制胜秘诀》揭露了公关谈判专家不为人知的谈判策略与独门心法,教你练就一身谈判绝活,掌握谈判精髓,人人都能用到的谈判策略,商业交涉、求职加薪、购物砍价、人际交往等都能用上的谈判技巧;提升内心正能量9种心法,助你30天成为无往不利谈判赢家,认真看完本书,以后所有的谈判由你主导。
  •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用脍炙人口的智慧小故事来教育青少年,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效果可喜。通过此书希望让孩子们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本书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让你甩掉丝丝烦恼,拨开困惑茫然的迷雾,在为人处世上都技高一筹,收获茫茫人生的各种智慧。
  • 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宽心,滚滚红尘中听星云大师讲包容的智慧;舍得,拈花微笑问随星云大师点亮一盏心灯。震聋启聩的心灵诊疗书;照进现实的人生经营课!
热门推荐
  • 萌物甜妻:大叔不要太闷骚

    萌物甜妻:大叔不要太闷骚

    都市白领瞬间变成5岁奶娃娃,余菲吐血。重生而来的余菲只想“宠”大叔。——第一次见面,某女就厚着脸皮上去搭讪“哎呀,我们俩个一个姓~”郁流年扫了一眼她挂在胸口的学生证,淡漠道“一个余,一个郁”第二次见面,她扶着喝醉的他,对其上下手,完了还一脸意犹未尽,让装睡的他无可奈何,次日,教育局就收到了上面的批评。第三次见面,他毫不犹豫的就圈养了她——记者问“12的年龄差,会让很多人质疑,郁先生怎么看?”对此郁流年平淡开口,“有多少人想嫁给我?”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让记者哑口无言,郁流年是谁?众女人最想嫁的男人,有颜,有钱,零绯闻,上至七老八十,下到五岁孩童个个都想往他身边挤,谁还在乎年龄?少女,别搞笑了。
  • 惊蛰闻雷声

    惊蛰闻雷声

    本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母女两代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低层普通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 说得好不如做的好

    说得好不如做的好

    看了很多书育儿的书仍然不知道怎么去教孩子,不知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教育上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说市场上的很多书都是“假大空”,那家教类的书就有很多“真大空”为什么说是真大空呢,因为都在讲大道理,道理谁都会讲,这个用不着说太多。但真正到教孩子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了。如何去做,有的书没有讲,有的讲了,没有讲楚,或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时我们就不会做了,只能凭自己摸索了。况且他们讲的就不一定有道理,现在有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这不是大道理,有些道理是害死人的。一位普通妈妈的亲身体验,告诉你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 你不爱我了,我还剩什么

    你不爱我了,我还剩什么

    离婚三年,颜歆月没有想到,回国第二天,她就撞上了他的车。他将她堵在角落,挑眉冷笑,“三年不见,你勾搭男人的手段还是没有一点长进。”孟靖谦,她的前夫,这个已经和她毫无瓜葛的男人,却又反过来咬住她不放。就在她以为自己能重新爱上他时,却发现所有温情都抵不过残酷真相。他将她唯一的亲人送进监狱,害她被逐出家门,甚至还让她差点死在那个冰冷的雨夜。她始终记得那一天,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她抓着面前的男人苦苦相求:“求你,放过我吧”然而她得到的却只有一句冰冷的回应,“你死,或者你肚里的孩子死,选一个。”
  • 武者志

    武者志

    努力的修炼,只不过是为了守护想要守护的人。英雄不问出身,平凡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
  • 太初清明图

    太初清明图

    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少爷,为了装B,耍酷走上修武之路,且看少爷如何创造神话...
  • 始于星霎,又念月芽

    始于星霎,又念月芽

    初见,她泪流满面。又见,她笑颜如花。三见,她春秋笑遍。良辰美景,她缓缓落下:我们之间,不是喜欢就能够成全的。
  • 巫道出马

    巫道出马

    在东北,有一群神秘的人。他们能够预测凶吉,助人改命,也可以差神遣鬼,断人生死,甚至可以远隔千里取人性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出马仙弟子——一种类似于灵媒却比灵媒更强大的人。而他们,一个是天生阴阳眼的侦察兵,一个是天赋异禀的出马弟子,还有奇门遁甲的阴阳先生,不是冤家不聚头,三人同行,将生出怎样的啼笑皆非?破邪事儿,斩妖魔,斗鬼神,又将与冤魂恶鬼生出怎样的恩怨情仇?末法时期,且看人鬼相争。源自真实的故事,让人颠覆三观的灵异奇闻……
  • 若要爱须比海深

    若要爱须比海深

    青梅竹马两个人,她有他宠着,地老天荒,永不改变。他有那么多粉丝,却独爱她一人。。。。
  • TFBOYS之遇见你只是一瞬间

    TFBOYS之遇见你只是一瞬间

    三小只和女主的唯美故事。遇见你只是一瞬间,爱上你却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