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600000021

第21章 治丧礼俗

治丧指安葬之前的一些仪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程序:

准备后事所谓“后事”,是指为死者准备寿衣(装殓死人的衣服,老年人常常在生前就已准备好)、寿材(棺材)、造墓等。准备后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死者临终前才准备;另一种是在死者生前进入老年之后就开始准备,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寿衣一般用棉布制成,忌用皮毛或缎料。民间认为如果用动物的皮毛做寿衣,会使死者来世变成野兽或牲畜;如果用缎料做,则会对子孙不利,因为“缎”与“断”谐音,暗含着“断子绝孙”的不祥之义。寿衣的数量一定要单数,不能用双数。因为双数是阳间的吉数,单数是阴间的吉数。

寿材多数是木制的,根据木材的硬度又可分为不同档次,以柏木、樟木为上等,松木次之,柳木最一般。做寿木是喜事,所以民间又有“贺木”的习俗:在棺材将要做成的这一天,亲友们都会前来祝贺,据说这样可以使老人增寿。

初终停丧指死者临终前后的民间习俗,包括“属纩”、“招魂”、“设床”、“小殓”、“饭含”等仪式。

属纩是检验死者是否停止呼吸的一种方法,即把新绵(丝绵)放置在死者口鼻前,看是否有气。当确知死者已断气时,围聚在周围的亲属就开始哭号。同时,要把屋顶的瓦揭开一片,目的是使死者的灵魂顺利地升天。

招魂是迷信的人为把死者的灵魂招回而举行的仪式,中国古代又称作“复”。有专门负责这一仪式的人,有时候也可以由死者的亲属来担任。

设床是指在一个人快要死去或刚刚死去的时候,把他(她)从床上移下来,放在预先准备好的铺板上。所谓“铺板”,是指用门板或木板搭成的灵床。中国民间认为不能让死者躺在原先的床上,据说是怕死者背着床到阴间过于沉重。

小殓是指为死者净身更衣。净身时要用湿毛巾把死者的身体擦拭一遍,如果死者是男性,要请理发匠为其剃头;如果是女性,则要由女儿或媳妇为其梳头。

饭含是在死者的嘴里放上饭,也有放玉珠或铜钱的。民间认为这样死者到阴间就不会受穷和挨饿。

报丧即把死讯及时报告给亲友邻里。一些地区以敲锣和吹哀号的形式,现代最常见的是采用书面讣告(报丧)的形式。

守灵当一个人去世时,死者的家人要为他停棺并供奉他的灵位。如果死者是老人,他(她)的儿孙要守护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边为他(她)守灵。在一些地方,守灵的人还要每天为死者提供三餐茶饭,以便让死去的人像生前一样享受家人的照料。

点长明灯“长明灯”是在死者脚头点燃的一盏油灯,又叫“脚头灯”或“长命灯”。民间传说脚头灯是为死者照亮冥路用的,所以,从丧葬仪式开始一直到出殡的时候都不能熄灭。如果熄灭了一次,就会使死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跌一次跤。所以,为了使亲人的灵魂少受痛苦,活着的人就必须好好看守这盏灯,不要使它熄灭。

闹丧“闹丧”是请戏班、乐工、锣鼓班子来家里演唱。一些地方在守灵期间有这种习俗。被请来的人或者在屋外演戏,或者在屋里唱一种被称为“孝歌”的歌。孝歌的内容主要是劝人行善尽孝以及述说死者的生平事迹,有时为了活跃气氛,也穿插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闹丧活动一般通宵达旦,连续数日,直到出殡。在中国,民间闹丧最有名的地区在湖北省的西北部和陕西省的南部。据说,人们把“白喜事”办得热热闹闹,是为了让亡灵安安乐乐“升天”而去。

大殓大殓是把尸体装入棺材。入殓的时间因地而异,有的在死后的当天,有的则是在第三天或第七天。中国民间所用的棺材一般是长方形,棺木外面要涂油漆,有红、黄、黑、紫几种颜色。不到50岁的死者用“红棺”;50岁以上的死者用“金棺”,漆金黄色。至于棺材的铺垫、棺内的随葬晶及尸体入棺后的放置方法也有许多讲究,目的都是为了使死者顺利地升天或进入阴界。

闭殓又称“盖棺”、“合棺”、“闭棺”,即把棺材的盖子钉牢、封严。闭殓前要揭去为死者蒙面的布或纸,死者的亲人要围在四周向遗体告别。封棺的时间一般在入棺和放殓物等仪式完毕之后;也有的要等到出殡前,在死者离开家门的最后一刻才举行封棺仪式。中国民间把封棺又叫做“封材”,也称“进材”,为的是取“进财”的谐音。封材时要用长长的棺材钉将棺盖钉合,并用生漆将棺木的缝隙涂牢、封死。在山西还有一种习俗,即钉棺的时候,死者的儿子要立在棺木旁边喊“躲钉”。

选择墓地墓地又称“阴宅”,由于人们相信墓地的好坏将会影响到死者在阴间的生活和家族在阳世的盛衰,所以在中国古代,无论君王、官吏还是百姓,都十分重视墓地的选择与建造。有些帝王如秦始皇在登基后不久,就开始营建墓地。中国历代有关“阴宅”风水之说的盛行,也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为何读经典?中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李姓的起源、李姓的发展和变迁、李姓主要分布、少数民族李姓、李姓郡望与堂号、李姓名胜古迹、李姓名人等。关于姓氏,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中国的第一大姓是李姓吗?李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李氏族系又有哪些典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开始李姓穿越之旅吧!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热门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末世僵尸入侵

    末世僵尸入侵

    祝由科,此术神通广大,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有名的“赶尸”也靠这门法术来操控,但这只不过是茅山外门别传,真正茅山传下的练僵道法,在末世来临会怎么样呢?请期待<末世僵尸入侵>它将告诉你答案.
  • EXO星空下的我和你

    EXO星空下的我和你

    有人说,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难道是因为我笑的不够咩?所以运气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愁死宝宝了……(揉脸)欢迎加入沐梵的书友群,群号码:479698427
  • 见习猎人

    见习猎人

    一个控制着全球经济命脉的商业帝国,其幕后的操盘者竟是一个大学肄业的小电脑商店老板。他的身价难以计算,但他始终自诩是个标准的宅居动物。然而,他拥有的这一切并非生而注定……
  • 星际使徒

    星际使徒

    宇宙深处中,一颗完全充满未知能量的星球,该星球直径大约百亿千米,全部由暗红色的流体物质形成,在该星球核心深处,一个长着无数触手的紫色生物坐在王座上面。“最后一颗使徒印记到了何处?”紫色生物问道。“出现在太阳系中的第三行星——地球。”一个未知生物回答道。书友群:237594368(每天两更,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
  • 王源我爱你1314

    王源我爱你1314

    昂,推荐师傅小说TFBOYS之我最爱你。。。。。。。。
  • 粒子至尊

    粒子至尊

    且看拥有神级异能的凌寒,如何在地球与丧尸世界奔波,进入星空时代,超脱一切,成就至尊神位!“我是要成为粒子至尊的男人“凌寒如是地说到。
  • 负尽苍生

    负尽苍生

    一朝天子尔为鱼肉,顺赏逆屠万类低头。贤臣良主嘲弄天下,苍生再怒不过刍狗。这江山,不在我眼里,这帝君,由我来教育,那对头,有人替我扛,那百姓,生死我掌控。一个旅人,一壶浊酒,没有过往,不顾明天。以愚弄百姓,祸乱江山为乐,与美人醇酒,阴谋诡计为伍。笑问苍天我是谁,负尽苍生我为佛。
  • 杨森

    杨森

    主要讲述杨森从内向到外向变得成熟魅力从横情场和商场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