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200000009

第9章 药浴治疗皮肤科疾病

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

癣是由于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属于浅部真菌病,因其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临床有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叠瓦癣、花斑癣等不同类型。

头癣多发生于儿童,俗称“癞痢头”或“秃疮”等。其主要症状是头皮结痂或产生鳞屑,瘙痒,头发逐渐失去光泽,易于拔除和折断,甚至秃头。由于引起头癣的真菌有所不同,因此临床有黄癣、白癣和黑癣三种头癣。

体癣是指发生于面、颈、躯干和四肢皮肤上的癣,中医称其为“铜钱癣”、“圆癣”。其症在光滑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鳞屑组成的圆形或同心圆病损,中央皮肤正常或有色素沉着,剧痒,有时抓破结痂。

股癣与体癣基本症状相同,是指局限于大腿内侧靠近生殖器和臀部的癣,中医称其为“阴癣”。

手足癣是指发生在手掌和足底(趾)的癣。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湿脚气”、“香港脚”。皮损以水疱、糜烂、脱屑、角化、伴有瘙痒为特征。根据症状的突出表现,可分为:①指(趾)间浸渍型:主症为指或趾间浸润发白,脱皮,剥去表皮,其下为湿润的潮红糜烂面;②水疱型:主症为手掌或足底出现密集或分散的粟粒至帽针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外周可有轻度潮红,干破后叠起白皮,日久又生水疱,反复发作;③鳞屑增厚型:主症为皮损干燥粗糙变厚,形如胼底,皮纹增宽加深,冬天裂开。以上3种类型均自觉剧痒。

甲癣俗称“灰指(趾)甲”,常伴发于手足癣。其主症为指(趾)甲初起出现灰白斑点,日久增厚变形,表面不平,失去光泽,呈灰白色。

叠瓦癣的形状比较特殊,很像叠瓦,故有此名。其症表现为鳞屑组成的许多同心环,犹如大树横切面的树轮,由于不断搔抓,癣向周围蔓延扩大,同心环逐渐模糊而变成不规则的花纹状。

花斑癣中医称“汗斑”,多发生于颈、胸、背、上臂和下腹部等处。皮肤呈黄豆大小的圆形斑疹,上有细小鳞屑,随着皮疹的增多,可融合成大片状细小鳞屑斑,呈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较为清楚。病情夏重冬轻,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出汗时有轻度瘙痒,病程漫长,不治则多年不愈。

方一

“组成”鲜蚕豆适量。

“用法”将鲜蚕豆捣烂如泥,榨取汁水,外洗患处,每日数次。

“功用”祛湿解毒。

“适应证”秃疮。

“说明”蚕豆性味甘平,微辛,功能祛湿解毒,故适宜于湿热秃疮。如无鲜蚕豆,可用于豆以水煎汁外洗,或捣敷亦有效。

方二

“组成”生白果适量。

“用法”将白果去壳,切开,水煎取汁,频洗癣疮面。

“功用”消毒杀菌。

“适应证”头面癣疮。

“说明”白果,能消毒杀虫。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果水浸剂对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须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小毒,不可内服过量。

方三

“组成”清油1碗,猪胆汁1个。

“用法”将清油用文火熬熟,与猪胆汁和匀。将患处剃光发,然后取汁擦洗,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秃癣。

“说明”猪胆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可敷恶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猪胆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方四

“组成”葱1把,蜂蜜少许。

“用法”将头部患处用米泔水洗净,葱捣烂如泥,和蜂蜜共拌匀,外洗患处,再以清水洗净。

“功用”解毒灭菌。

“适应证”小儿秃疮。

“说明”葱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葱蒜辣素,又叫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

方五

“组成”干桃30克,黑豆50克。

“用法”将干桃、黑豆共煮,滤取汁,与猪油少许调和,外洗患处。

“功用”解毒收敛。

“适应证”白秃头疮。

“说明”干桃是未成熟桃的干燥果实,又称碧桃干,有收敛之功。黑豆功能解毒,疗一切毒肿。两者相合,解毒收敛,对头皮癣有一定的疗效。

方六

“组成”火麻仁适量。

“用法”将火麻仁研为末,以水和绞取汁,与蜂蜜和匀,外洗患处。

“功用”抗菌杀虫。

“适应证”小儿头面癣疮或疥疮。

“说明”火麻仁为大麻的种仁,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外敷治疮癞,杀虫。蜂蜜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两者合用,对小儿皮肤真菌或疥虫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七

“组成”乌梅数枚。

“用法”将乌梅入锅中,加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抗真菌。

“适应证”小儿头疮。

“说明”乌梅的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八

“组成”黑豆适量。

“用法”将黑豆炒焦,入锅中,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祛风清热,活血解毒。

“适应证”小儿头疮。

“说明”黑豆,外敷一切毒肿。能祛风热、活血解毒。故可用于热毒引起的小儿头疮。

方九

“组成”生姜适量。

“用法”将生姜捣取汁,加温后外洗头上患处,每日2次。

“功用”杀菌止痒。

“适应证”秃头疮。

“说明”生姜含辛辣芬香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酚等,对皮肤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方十

“组成”花椒10克。

“用法”将花椒入锅,加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头上白秃。

“说明”花椒有除湿止痛、杀虫解毒之效,主治秃斑。

方十一

“组成”鲫鱼1条,酱汁适量。

“用法”将鲫鱼烧灰存性,酱汁和匀,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证”小儿秃疮。

“说明”鲫鱼功能清热利湿解毒,主各种疮疡,又方用去肠鲫鱼,入皂矾再烧研,外搽患处。或用鲫鱼去肠后,填入大附子1枚,炙焦研末,外敷患处。

方十二

“组成”香油适量。

“用法”将香油与水等份拌和,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赤秃发落。

“说明”香油,生用,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功效。

方十三

“组成”马齿苋250克。

“用法”将马齿苋煎煮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小儿白秃。

“说明”马齿苋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治湿癣白秃,本方还可用马齿苋烧灰,调猪油外涂患处。

方十四

“组成”鲜桑椹适量。

“用法”将桑椹捣烂,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赤秃。

“说明”桑椹为桑树的果穗,能治秃疮,故以桑椹外洗对治疗因真菌引起的秃疮有较好的效果。

方十五

“组成”鲜马齿苋、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取汁,用等量米醋混合后,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齿苋煎剂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米醋亦有解毒杀虫之功。两者合用,其效更佳。

方十六

“组成”茶叶适量。

“用法”将茶叶煎煮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脚癣。

“说明”茶叶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茶叶浸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方十七

“组成”盐适量。

“用法”将盐温水化开,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疮癣初起。

“说明”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性味咸寒,功能清热解毒,能去皮肤风毒,故能有效地治疗脚癣。

方十八

“组成”米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煎取汁,趁热蘸药液擦洗患部,每日数次,至愈为止。

“功用”利湿解毒。

“适应证”手癣。

“说明”米仁功能健脾利湿。甘草有解毒作用,以其煎剂外洗,能治疗阴下湿痒等,说明甘草对癣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方十九

“组成”韭菜根适量,猪油少许。

“用法”将韭菜根烧灰存性,捣为末,以猪油调和,擦洗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体癣、股癣。

“说明”韭菜根性味辛温,能治各种癣疾,再配合猪油外敷,其祛风解毒作用更强,故可有效地治疗体癣、股癣等各部位癣疮。

方二十

“组成”豆豉、醋各适量。

“用法”将豆豉研细末,过筛,和醋相合,擦洗患处。

“功用”祛风宣郁,解毒杀菌。

“适应证”白秃。

“说明”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经发酵加工而成,具有祛风宣郁、解毒的作用。米醋功擅散瘀解毒杀虫,现代研究证实有抗菌作用。两者合而用之,对皮肤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方二十一

“组成”紫甘蔗皮适量。

“用法”将紫甘蔗皮加水煎煮,滤去渣,取药汁,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头癣。

“说明”甘蔗皮功能清热解毒,能治百毒诸疮,民间常用此治疗疮疡肿毒及癣疮。

方二十二

“组成”黄柏、黄精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煎成汤液,用药汁外洗头皮,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白秃疮(头癣)炎症明显,分泌物多者。

“说明”黄柏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其所含的小檗碱对常见的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精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三

“组成”淘米水3大碗,川椒3克,白矾6克,麻柳叶1把。

“用法”将上药煎熬后熏洗头部。每日1或2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头癣。

“说明”淘米水功能解毒止痒,配伍川椒、白矾、麻柳叶,有解毒、杀虫、止痒功效,故对头癣有效。

方二十四

“组成”当归、生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鲜皮各15克,川椒10克,醋100毫升。

“用法”上药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时后煎煮至沸,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洗至药液凉后止,用布擦干,暂禁下水。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润肤。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当归能养血润肤,百部、木槿皮、紫槿皮、白鲜皮、川椒均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方二十五

“组成”侧柏叶250克,艾叶65克,桐油适量。

“用法”先将柏叶、艾叶加清水适量,煎至3 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处,以纸蘸桐油,用火点燃,候温度稍低,即将患手置汤中浸泡,泡至药液凉止。

“功用”凉血祛风,消炎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凉血祛风,药理学研究亦证实,本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叶、桐油均有杀虫止痒之效。

方二十六

“组成”贯众、乌梅等量。

“用法”用陶器盛药,加水高出药面约4厘米,煎沸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浸患处,待药温变凉即停,每日2次,2日1剂。

“功用”清热解毒,护发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贯众功能清热解毒,乌梅有杀虫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亦表明,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七

“组成”新艾叶90克,苍耳草60克,白鲜皮30克。

“用法”先将上药入瓦罐中,加水3 000毫升煮沸取汁,将药汁倒入脸盆内,上覆毛巾,再将两手伸于毛巾下熏一会儿,待药汁’转温时,将两手放入药液中浸泡,并转擦洗涤,直至药汁将冷为止,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护皮,祛风,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艾叶苦温燥湿,能杀虫,药理学实验证明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伍苍耳草、白鲜皮则作用更强。

方二十八

“组成”川乌、草乌、何首乌、天花粉、赤芍、防风、荆芥、苍术、地丁草各30克,艾叶12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熏洗2次,每剂连用2日。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解毒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川草乌辛热能散风寒,何首乌、天花粉、赤芍、艾叶活血通络,防风、荆芥、苍术祛风化湿,地丁草解毒。诸药合用,对久治不愈的鹅掌风有一定的疗效。

方二十九

“组成”荆芥、防风、红花、地骨皮各15克,皂角、大枫子各30克,明矾18克,米醋1 500毫升。

“用法”将上药用米醋1 500毫升,放盆中浸泡3~5日后,备用。治疗时,每晚将手或足人药醋中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续浸泡2周,为1个疗程。用之有效,可连续泡2~3个疗程。

“功用”灭菌止痒。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干脚癣。

“说明”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胜湿,红花、地骨皮活血润肤,皂角、大枫子杀虫,明矾燥湿。诸药合用,祛风湿、杀虫毒,对手足癣皮肤干涩者均有效。

方三十

“组成”藿香、黄精、生大黄、皂矾各12克。

“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药5~7天,去渣备用,用时将患部放入药液内浸泡。每次浸泡30~60分钟,每日1或2次。

“功用”活血润肤,杀虫止痒。

“适应证”手癣。

“说明”藿香功能利湿除风,药理学实验表明,藿香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黄精养阴润燥,皂矾、大黄清热解毒,故可用于治癣。

方三十一

“组成”枯矾50克,地骨皮60克,猪牙皂、侧柏叶、花椒、雄黄各15克,冰醋酸10毫升(或米醋50毫升)。

“用法”先将猪牙皂、地骨皮、侧柏叶、花椒加水1 000毫升,煎至600毫升,过滤取液,将渣加适量水再煎,取滤液400毫升,将2次滤液混合后加热并投入枯矾、雄黄、冰醋酸,搅溶;待温浸泡病甲20~30分钟,然后用刀削除肥厚病甲至甲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周2或3次,至新甲正常生长为止。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甲癣。

“说明”枯矾燥湿力强,猪牙皂搜风杀虫,其他侧柏叶等均有杀癣作用。

方三十二

“组成”苦参50克,蛇床子、生百部、黄柏、土槿皮、白鲜皮各25克,明矾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 500~2 500毫升,浸泡1小时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钟,将药液倒入脚盆内,浸泡患足。每日1或2次,每次10~20分钟,药液第2天可以加温再用。

“功用”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足癣(脚气)。

“说明”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在体外对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等均为燥湿杀虫之良药。

方三十三

“组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川黄芩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每剂浸泡2次,每日1剂。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地肤子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水煎剂对各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苦参、白鲜皮、黄芩均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方三十四

“组成”苍耳子(捣碎)60克,明矾、苦参、地肤子、黄柏各25克,露蜂房2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隔4日再继续洗之。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足癣。

“说明”苍耳子性味甘温,能祛风湿,止痛。药理实验表明,其煎剂在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至于明矾等亦有抑制真菌功效。

方三十五

“组成”徐长卿15克,甘草、牛蒡子各5克,蒲公英6克,紫草9克。

“用法”取上药放入药锅或瓷盆内,加水1 500~2 000毫升,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用文火熬至沸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将患足放入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并反复擦洗之。每日临睡前或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次。

“功用”活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足癣、体癣、股癣。

“说明”牛蒡子,为散风除热毒之要药。药理实验亦表明,其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徐长卿、紫草则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方三十六

“组成”浮萍、僵蚕各12克,防风、羌活、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鹤草芽、白鲜皮、独活、黄精各9克,鲜凤仙花1株。

“用法”上药用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小火煎开,去渣取醋液备用,浸泡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拭干即可,勿用水冲洗,泡至第3日,煎开1次,再泡2天,1剂可用5日。

“功用”祛风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手足癣、甲癣。

“说明”浮萍能祛皮肤瘙痒之风,僵蚕功能清热解毒,配伍防风、羌活祛风,川草乌散寒,白鲜皮、威灵仙燥湿,凤仙花、鹤草芽杀虫,故对手足癣有较好疗效。

方三十七

“组成”土槿皮、地肤子、蛇床子各25克,黄柏、没食子各15克。

“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加入明矾12克溶化即可,每剂药可连用2日。治疗时将患足浸泡于微温的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2或3次。疗后暴露患处,保持清洁干燥,不须包敷。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足癣感染。

“说明”没食子性味苦温,功能燥湿杀虫,主治小儿疳积,湿疮。土槿皮、黄柏、地肤子均有燥湿杀虫的功效。

方三十八

“组成”苍术、黄柏各15克,川牛膝10克,皂角9克,龙胆草30克,枯矾4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浸洗患足,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浸洗后待其自然干燥。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足癣并细菌感染。

“说明”龙胆草性味苦寒,主疮痈肿毒,药理学实验证明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苍术、黄柏、明矾均有清热燥湿功效,川牛膝既祛风湿,又引药下行。

方三十九

“组成”辣蓼30克,桃叶、羊蹄各15克,乌臼子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后过滤,先熏后洗30分钟,1日2次。

“功用”祛风杀虫。

“适应证”手足癣。

“说明”辣寥性味辛温,功能祛风消肿杀菌;桃叶祛风湿杀虫;羊蹄清热杀虫,其酊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乌臼子亦能杀虫。

方四十

“组成”苡仁、甘草各适量。

“用法”将上方按3~4:1组成,浓煎成汁,趁热洗患处,每日数次。若化脓者,除用上方外,可用鹅掌皮烧灰,菜油调涂患处,2日洗换1次。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鹅掌风(手癣)。

“说明”苡仁能清热除湿,甘草功能解毒,两者相伍,解毒杀虫之力更强。

方四十一

“组成”樟木适量。

“用法”将樟木打碎煎汤,每日早晚各温洗1次。

“功用”祛风胜湿。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樟木含有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辛烈香窜,能去湿气,民间常用以治疗疥癣等症。

方四十二

“组成”艾叶125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洗半小时,每日1或2次。

“功用”苦温燥湿。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艾叶苦温燥湿、杀虫,药理学实践证明,本品对于多种致病真菌有杀灭或抑制的作用。

方四十三

“组成”枯矾、皂矾各35克,儿茶15克,侧柏叶6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备用,用时先用桐油擦患处,再用浸透桐油的纸捻点燃,熏患处10分钟,然后将上述药液倒入小桶,将患手伸入,用布紧盖桶口熏之,等药液微冷后,再将患手浸药液中20~30分钟。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鹅掌风。

“说明”枯矾、皂矾、儿茶均有燥湿杀虫的作用,侧柏叶功能凉血解毒。诸药合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故适用于鹅掌风病人。

方四十四

“组成”冬瓜皮(干品为佳)50克。

“用法”上药熬汤,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次。

“功用”祛风胜湿。

“适应证”足癣。

“说明”冬瓜皮,利水除湿,干品则向内卷曲成筒状,有粉霜,其祛风胜湿之力较佳。

方四十五

“组成”葛根、千里光、白矾各等量。

“用法”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备用。每晚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3 000毫升混匀,将患脚置于药水中浸泡20分钟即可,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足癣及并发症。

“说明”葛根功能解毒散郁火,千里光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去疮痈肿毒。

方四十六

“组成”丁香、藿香、百部、明矾、黄柏、苦参各30克,蛇床子、硼砂各20克。

“用法”用纱布将上药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内,以食醋1 000~2 000克浸泡2日,取上醋液浸泡患脚,每日1~3次,每次10~30分钟。

“功用”杀灭真菌。

“适应证”足癣、灰趾甲。

“说明”丁香所含的挥发油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七

“组成”鲜蒲公英、鲜败酱草各5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切碎,放入盆内加水1 500毫升,煮开后再煎10分钟,离火待温,浸泡患部,每剂可如此用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足癣。

“说明”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疗毒,败酱草解毒,消痈排脓。两者合用,清热解毒杀虫,故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八

“组成”马鞭草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抑菌杀虫。

“适应证”脚气发肿。

“说明”马鞭草性味苦凉,能破血杀虫,药理实验表明,其水煎剂在体外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弥慢性,常对称分布,有红斑、丘疹、疱疹及糜烂、渗液、结痂或脱屑等,剧痒,容易复发,有慢性倾向;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有初起时就为慢性的。皮损呈局限性,以浸润、增厚及色素增加或减退、剧痒为主要特征,有些患者皮损呈苔藓样变,亦可发生裂隙。

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肘窝、胭窝、小腿、阴囊、女外阴部、肛门周围等处。

本病属中医“浸淫疮”范畴,对其病因,认为急性者多由于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致,慢性者多因久病耗血,以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方一

“组成”川椒25克,枯矾20克,蛋黄油适量。

“用法”将川椒、枯矾共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药丸。用时将药丸浸泡水中,擦洗患处。

“功用”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川椒性温,功能温阳除湿,主治下肿湿气,枯矾燥湿止痒之功甚佳,为治疗湿疹之要药;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已被临床所验证。

方二

“组成”豆腐1块,黄柏35克。

“用法”将豆腐切成四小块,与黄柏一起加水煮半小时以上,去黄柏、豆腐,取药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小儿湿疹。

“说明”豆腐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能清热、润燥、解毒。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治下焦湿热诸症,现代临床报道,用黄柏粉外涂治疗湿疹,有效率达85%以上。

方三

“组成”诃子100克,米醋500毫升。

“用法”将诃子打烂,加水1 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一般用3~5日。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米醋生用可以解毒,行湿气,诃子有收敛燥湿之作用。两者相合,燥湿解毒,故适宜于急慢性湿疹。

方四

“组成”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水煎20分钟(鲜品10分钟),过滤去渣。使用时以纱布6或7层蘸药水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20~4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适应证”急性渗出性湿疹。

“说明”马齿苋临床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临床报道,马齿苋湿敷治疗糜烂渗出性皮损,如湿疹、漆疮、婴儿湿疹等,平均3~5日渗出停止,上皮新出,一般在1~2周可愈。

方五

“组成”黄芪65克,明矾少许。

“用法”将黄芪水煎,明矾研末,将药液去渣,再放入少许明矾,拌匀,用细纱布蘸药液搽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黄芪有益气解毒之效,明矾为收敛燥湿止痒之要药。两者合用,扶正祛邪兼顾,故对婴儿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方六

“组成”花椒15克,芝麻油500毫升。

“用法”先将芝麻油放入锅内,数沸后离火,将花椒放入锅内,待油凉后,滤去花椒,贮瓶中备用。用时搽洗患处,片刻,再用清水洗净,每日2或3次。

“功用”祛湿,解毒,护肤。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花椒功擅燥湿,能温中散毒,芝麻油性味甘平,可治小儿疮。两者合用,外涂患处,能解毒祛湿,适用于急性湿疹清洁消毒疮面。

方七

“组成”秫米适量。

“用法”将秫米炒令黄黑色,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凉血解毒。

“适用证”浸淫疮。

“说明”秫米俗称黄米,味甘,性微寒。能治热,压丹石毒。说明秫米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故能有效地治疗浸淫疮。

方八

“组成”生鲫鱼1条,盐适量。

“用法”将鲫鱼切片,入锅加水煎煮,再入盐,取汤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浸淫疮。

“说明”鲫鱼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能解各种疮毒,盐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解皮肤风毒,两者相合,清热燥湿解毒,其效更佳。

方九

“组成”黄芪、当归、防风、独活、羌活、地骨皮、木通各10克,明矾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熏洗1或2次,直至全部愈合为止。

“功用”益气养阴,祛风除湿。

“适应证”肌肤湿疹。

“说明”方中黄芪补益正气,当归养血活血,防风、独活、羌活祛风除湿,地骨皮凉血解毒,木通、明矾燥湿。诸药合用,养气养阴,祛风除湿,适用于肌肤失养、湿邪留着之湿疹。

方十

“组成”苦参、黄芩、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 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过滤后备用。使用时,用洁净纱布浸药液洗患处,每次20分钟,洗后用浸有药液的纱布贴敷,外以纱布包扎。每日1次。

“功用”祛湿,清热,解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黄芩、黄柏、苍术祛湿解毒,诸药合用,有祛湿、清热、解毒功效。

方十一

“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洗涤患处。每剂可煎用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湿疹。

“说明”益母草,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水煎剂对皮肤真菌之生长有抑制作用。苦参功能清热燥湿,蛇床子、百部亦有祛风胜湿杀虫之功。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效。

方十二

“组成”臭梧桐、野菊花、地肤子各35克,白矾9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臭梧桐功能祛风湿,能治一切风湿。野菊花功能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地肤子、白矾均有燥湿止痒的作用。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功,尤适用于慢性湿疹患者。

方十三

“组成”大飞扬草500克,青风藤1 000克,毛麝香1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250毫升,煎成750毫升,坐浴或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大飞扬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民间常用以治疗湿疹。青风藤除风祛湿,毛麝香为草本植物,性味辛温,能祛风解毒,故可用于皮肤湿疹。

方十四

“组成”狼毒6克,苦参6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狼毒为有毒之品,功能逐水杀虫,临床上常用于“以毒攻毒”,治疗皮肤病顽症。苦参功能清热燥湿,亦为治疗湿疹常用之品。

方十五

“组成”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

“用法”上药加水1 500毫升煎沸,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苦参、黄柏清热燥湿,白矾能祛风燥湿。

方十六

“组成”木槿皮、马齿苋、白鲜皮各适量。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湿疹有瘙痒者。

“说明”木槿皮性味苦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马齿苋为治湿疹的良药,白鲜皮能治一切疥癣、肿毒。

方十七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各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临床上常配伍地肤子、苍耳子等燥湿祛风之品,治疗急慢性湿疹。

方十八

“组成”生山楂、生大黄、苦参各65克,蝉蜕35克,芒硝6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煮,沸后10~15分钟加入芒硝,再煎l或2沸离火,滤液待冷,然后用药棉蘸洗患处,每日洗5或6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山楂功能解毒杀虫,能洗头及身上疮痒,药理学实验证明,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芒硝均能清热解毒,苦参燥湿,蝉蜕祛风止痒。

方十九

“组成”苦参、蛇床子、明矾各35克,川椒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川椒能下水渗湿,民间常用以治疗水湿之证。苦参、白矾均能燥湿,再配蛇床子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方二十

“组成”大黄、黄柏、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川椒、白矾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汁,用纱布蘸药水擦洗患处,药液温后,将患处浸入药液中洗20~30分钟,每日3次,每剂药用2日,用药期间及愈后3个月忌食辛、辣、鱼、虾、牛、羊肉等。

“功用”清热散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大黄、黄柏清热解毒,苦参、白矾、土茯苓除湿,白鲜皮、川椒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十一

“组成”黄柏、苦参、苍术、滑石各20克,蝉蜕、防风、地肤子各9克。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5次,每次洗10~15分钟。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滑石有保护皮肤和黏膜及抑菌作用,至于黄柏、苦参、苍术均为燥湿之品,蝉蜕、防风、地肤子能祛风止痒。

方二十二

“组成”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苍耳子各9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液,熏洗患部,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皆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苍耳子为去风湿之药,药理学实验证明,苍耳子煎剂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方二十三

“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5克,苦参12克,明矾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部。

“功用”活血,祛风,燥湿。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王不留行,性味苦平,功能清热泄火,活血祛瘀,故对因血脉为风湿阻滞所引起的湿疹有较好的疗效。配伍苍耳子、苦参、明矾,更增加祛风燥湿的作用。

斑秃

斑秃表现为局限性脱发,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发病前大多有精神创伤或情绪过度紧张等情况。其主要症状是起病常突然,脱发区的面积大小不等,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部皮肤光滑油亮,严重的可致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甚至全身汗毛都可脱落。病人一般无明显其他自觉症状。斑秃多见于青壮年,病情可反复发作,但大多数能自愈。

中医称本病为“油风”、“鬼剃头”,认为多由于风邪客于头部,或血热生风,或瘀血阻滞发根,气血两虚,以致发失所养而致。

方一

“组成”干辣椒适量,白酒70毫升。

“用法”将干辣椒切碎,泡入白酒中,一般过7日后即可用纱布或棉球浸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活血。

“适应证”斑秃。

“说明”辣椒浸出液搽涂,能使皮肤局部微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斑秃部位的毛囊新陈代谢,有利于重新生长毛发。

方二

“组成”上好白酒100毫升。

“用法”用棉球浸取白酒,搽洗患部的发根,每日晨起1次。

“功用”活血通络。

“适应证”斑秃。

“说明”酒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斑秃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促使毛发生长。

方三

“组成”鲜生姜或鲜毛姜数块。

“用法”将鲜生姜(鲜毛姜)捣取汁,或直接用断面擦洗患处,每日3或4次,20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活血。

“适应证”斑秃。

“说明”生姜味辛微温,含有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等,具有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促进毛发的生长。毛姜即骨碎补,民间常用以治疗斑秃(油风),效果良好。

方四

“组成”菊花、薄荷、防风、藁本、甘松、藿香、蔓荆子、荆芥穗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数沸,连渣共入小口钵内,先用热气熏面(需闭目),待汤温后洗头。

“功用”清热祛风,养血生发。

“适应证”斑秃。

“说明”菊花、薄荷清热疏风,防风、藿香祛风胜湿,藁本、甘松、蔓荆子、荆芥穗等均能疏散风邪。诸药合用,有清热祛风除湿功效。

方五

“组成”甘菊花60克,蔓荆子、侧柏叶、Jll芎、桑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各30克。

“用法”桑白皮、细辛、旱莲草取根茎花叶俱全者。上药粗筛,每用药60克,加水2 000毫升,煎至1 500毫升,去渣,洗发。

“功用”清热祛风,养发生发。

“适应证”斑秃。

“说明”方中甘菊花、蔓荆子清热祛风,侧柏叶、川芎、旱莲草凉血活血,桑白皮、川白芷、细辛功能疏通经络而散头面之风,诸药合用,故对斑秃有较好的疗效。

方六

“组成”麻子仁100克,梧桐叶30克。

“用法”上药用米泔水煮五六沸,去渣洗头。

“功用”清热祛风,养血生发。

“适应证”斑秃。

“说明”麻子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祛风,养颜生发。梧桐叶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祛风;与麻子仁配伍,祛风生发,故适用于血虚风胜之脱发。

方七

“组成”苦参、黄芩、苍术、白芷、蛇床子、白鲜皮、百部、防风、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成药约1 000毫升,待温将脱发区浸入药液中10~30分钟后,再以清水洗净。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祛风,燥湿。

“适应证”斑秃。

“说明”方中苦参、黄芩清热燥湿,苍术、白鲜皮、蛇床子燥湿,白芷、防风祛风散邪,百部解毒杀虫,甘草调和诸药,有清热、祛风、燥湿功效。

方八

“组成”闹羊花20朵,骨碎补手指大一段切成16片。

“用法”将上药浸入高梁酒1中碗,碗口用纸封固,放锅中隔水蒸1小时左右。每天用酒擦洗患处,每日4或5次,约月余患处毛发可生。

“功用”祛风生发。

“适应证”斑秃。

“说明”闹羊花有祛风之功,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东莨菪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骨碎补亦有祛风之功,两者合用,适用于神经性斑秃。

方九

“组成”侧柏叶适量。

“用法”取鲜侧柏叶(部分种子和带叶的枝)浸于60%乙醇中,浸泡7天后滤出药液备用。治疗时用侧柏叶酊擦洗患部,每日3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适应证”斑秃。

“说明”侧柏叶,外用有滋阴、止痒之功,可治脂溢性皮炎,能减少头发脱落。

方十

“组成”柳树枝、芝麻梗、鸡矢藤各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洗头,每天早晚各1次,第1次药液洗完头后,可留下加入药渣复煎再用。

“功用”祛风生发。

“适应证”斑秃。

“说明”柳枝有祛风除湿之功,鸡矢藤功能解毒祛风,药理学研究表明,鸡矢藤提取物有可的松激素样作用,能刺激头皮毛囊的生长。芝麻梗能养血祛风。

方十一

“组成”苦参、白矾各9克,儿茶、白鲜皮各30克,地肤子2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温洗,每日1次。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斑秃。

“说明”苦参、白矾均为燥湿之品,白鲜皮、地肤子功能祛风胜湿,儿茶则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诸药合用,祛风除湿,适用于血虚生风湿盛之斑秃。

方十二

“组成”当归、黄精、熟地黄各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头,每日1或2次。

“功用”养血祛风。

“适应证”斑秃。

“说明”方中用当归、黄精、熟地黄养血祛风,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方十三

“组成”桂枝、干姜、丹参各15克,川椒、斑蝥各3克,75%乙醇200毫升。

“用法”将上药浸入乙醇中,浸泡1周滤取液,涂洗患处,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用药1~4个疗程。

“功用”温散风寒,解毒活血。

“适应证”斑秃。

“说明”方中桂枝、干姜、川椒温经、散寒、祛风,丹参活血养血,斑蝥解毒杀虫,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有刺激皮肤毛囊新陈代谢作用。

扁平疣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影响美容,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呈褐色或肤色,境界明显,好发于颜面、手背,大都骤然发生,散在或密集,无自觉症状,有的反复不愈。中医称其为“扁瘊”,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虚则生肮”的记载。其病因多由于腠理不密,卫外失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血瘀毒聚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疣的发病常与患者本身抵抗力较低有密切关系。有人曾对扁平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70%~80%的患者呈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患者体内抗病毒功能低下,是疣病毒得以生存和播散的条件。

方一

“组成”米仁、大青叶、牡蛎各12克,败酱草、夏枯草各15克,赤芍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头煎水适量,二煎加水煎取药汁1 000毫升,备用。头煎汁分早晚服之;二煎药汁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疣。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方中米仁功能清热利湿,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病毒细胞有阻止生长作用。配伍大青叶、败酱草清热解毒,牡蛎软坚散结,夏枯草清热散结,赤芍活血,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疣功效。

方二

“组成”木贼草、生苡仁、板蓝根、连翘各35克,香附12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用纱布蘸药液洗擦患部,擦至发红为度,每日洗擦3~5次。

“功用”解毒祛湿,理气消疣。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木贼草能去风湿、散火邪,配伍生苡仁清热利湿,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香附理气,共达解毒祛湿、理气消疣之功。

方三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细辛、蛇床子、白芷各9克,陈皮、苍术、苦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沸,滤渣取汁倒入盆内,半温时用小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日4或5次,每次15分钟,每日1剂。

“功用”解毒去疣。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蜂房有毒,能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至于蛇床子、白芷、苍术等均有祛风燥湿之功。

方四

“组成”荆芥、生甘草、蝉衣各9克,板蓝根、金银花各30克,苍耳子15克。

“用法”上药共煎3次,合并后分为2份,1份分2次口服,另1份外洗患处,每次约20分钟。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消疣。

“适应证”青年扁平疣。

“说明”方中荆芥、蝉衣清热祛风,板蓝根、金银花清热解毒,苍耳子能去肿毒,生甘草调和诸药。

方五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枯矾各65克。

“用法”上药用水浓煎,取汁趁热擦洗患处,每次擦洗30分钟,每日2或3次,连用10天。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均能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上述药物皆能抗病毒。枯矾则具有收敛、硬化皮肤的作用,对蛋白有强烈凝固的功效。

方六

“组成”香附、乌梅、木贼草各35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去渣,取液约300毫升,待温后浸泡或湿敷皮损处。每日2或3次,每次20~30分钟,连用3~5天。治疗过程中见疣赘与周围皮肤逐渐分离,可伴有灼痛,但不可停药,须继续浸泡或外洗,直至疣赘脱落。

“功用”疏肝理气,祛风清热。

“适应证”疣类皮肤病,包括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

“说明”乌梅外用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木贼草则为治疗疣的常用之品。据报道,运用本方治疗疣症,一般用药3~5次即可。

方七

“组成”白鲜皮、白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约300毫升,将药煎数沸,滤出药液,先熏后洗,洗时用洁净纱布,必须用力揉擦,使药液渗入疣部皮下,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清热,杀虫止痒。

“适应证”扁平疣、寻常疣。

“说明”白鲜皮为皮肤科常用药之一,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配伍白矾,其燥湿之力更强。

方八

“组成”生苡仁、板蓝根各65克,木贼草25克,蜂房、威灵仙、芒硝各20克,陈醋500毫升。

“用法”将上药浸入醋中浸泡5日,每日振荡1次。过滤去渣,取药液贮瓶备用,用药棉球蘸药液涂擦洗疣状物,每日擦3~5次。

“功用”清热利湿,软坚散疣。

“适应证”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

“说明”方中生苡仁、板蓝根、木贼草、蜂房均能清热、利湿、解毒。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芒硝、陈醋均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方九

“组成”地肤子145克,明矾45克。

“用法”先将地肤子加水1 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入白矾溶化,冷却后,贮瓶备用。用时以药棉球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湿,消疣瘊。

“适应证”扁平疣、寻常疣。

“说明”地肤子,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杀病毒作用。

方十

“组成”红花2克,地肤子、白鲜皮、白矾各6克,蝉蜕5克。

“用法”上药共入75%乙醇中(约50毫升)浸泡3天,过滤去渣取汁,备用。用药棉蘸药液擦洗患部,每日擦5或6次,痊愈为度。

“功用”活血祛风,抑菌去疣。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红花为行血之要药。地肤子、白矾、白鲜皮均为祛风除湿之品。蝉蜕,主疗一切风热症,为皮肤科常用药之一。

方十一

“组成”夏枯草、野菊花、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5克。

“用法”上药用水浓煎取汁,趁热擦洗患处,同时用生苡仁30克,水煎内服。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野菊花,破血疏肝,解疔散毒,去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其煎剂在体外有抗病毒作用。夏枯草、山豆根亦有清热凉血散结之功,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功能清热解毒。

方十二

“组成”狗脊、地肤子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患部。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狗脊止诸疮血出,治顽痹,狗脊虽为补药,但亦有祛风解毒之功,故可配地肤子治疣。

方十三

“组成”白花蛇舌草、马齿苋、生苡仁、板蓝根各35克,大青叶、牡蛎各20克,夏枯草、木贼草、紫草各15克,赤芍9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3次,第1煎和第2煎口服,第3煎滤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功用”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

“适应证”扁平疣。

“说明”方中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紫草、生甘草清热解毒;马齿苋、生苡仁利湿清热、解毒消结、止痒;木贼草祛结消翳;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络;夏枯草清热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夏枯草、生苡仁、赤芍、板蓝根对不同病毒分别有抑制和抵抗作用。全方有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

漆疮

漆疮又称漆咬,是指感受漆毒引起暴露部位皮肤突起焮热作痒,出现小丘疹或水疱,搔破则糜烂渗水,病情严重,皮损可遍及周身,伴见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属于西医所说的“接触性皮炎”、“漆性皮炎”。

方一

“组成”白菘菜适量。

“用法”将白菘菜洗净捣烂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漆毒生疮。

“说明”白菘菜即大白菜,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能治漆毒生疮。

方二

“组成”苋菜适量。

“用法”将苋菜煎汤,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漆疮瘙痒。

“说明”苋莱有红、白、斑苋菜之分,药用以红苋菜性能为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三

“组成”芥菜适量。

“用法”将芥菜煎汤,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止痒。

“适应证”漆疮瘙痒。

“说明”芥菜又名雪菜,功能解毒止痒,对漆疮引起的皮肤瘙痒有较好的疗效。

方四

“组成”蟹1只。

“用法”将蟹生捣烂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解漆毒。

“适应证”漆疮。

“说明”蟹治漆疮,自古就被人们所运用,解结散血之功效,能解漆毒。

方五

“组成”韭叶适量。

“用法”将韭叶捣烂,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活血解毒。

“适应证”漆疮作痒。

“说明”韭菜具有活血解毒的作用,能解一切肿毒。

方六

“组成”羊乳适量。

“用法”将羊乳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解毒。

“适应证”漆疮作痒。

“说明”羊乳的保健作用较之牛乳有过之无不及,除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外用还可解毒治疗漆疮、口疮等。

方七

“组成”猪油适量。

“用法”将猪油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

“适应证”漆疮作痒。

“说明”猪油可治疗多种皮肤病,有利血脉、解风热的作用,这对漆疮引起的皮肤灼热作痒、丘疹或水疱等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方八

“组成”川椒10克。

“用法”将川椒煎汤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

“适应证”漆疮作痒。

“说明”川椒即花椒,能除风邪气,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故对漆疮作痒有效。

方九

“组成”马齿苋60克(鲜者150克)。

“用法”用清水将上药洗净后,加水2 000毫升,煎煮20分钟(鲜药煮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倒入盆内,用6~7层纱布蘸药水洗患处,并温熨敷之。每日洗2或3次,每次为20~3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马齿苋善解痈肿热毒,可作外敷。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含有大量去甲基肾上腺素,并能有效抑制细菌。

方十

“组成”蒲公英、野菊花各35克。

“用法”将上药煎煮15分钟,取汁,擦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蒲公英能解热毒,消痈散结,是传统的清热解毒药。配伍野菊花,其清热解毒作用更强。

方十一

“组成”千里光、芒硝、大黄、生山楂各6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至3 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温洗患处,每日洗3次,每次洗15~20分钟,每日1剂。

“功用”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千里光能清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皮肤病。生山楂自古以来就视为治疗漆疮的良药,煮汁洗头及身上疮痒。

方十二

“组成”生山楂40克,生大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温洗患处,每日洗2或3次,每日1剂。

“功用”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生山楂能治疗漆疮已如上所述,生大黄功能泻热毒、行瘀血,药理学研究表明,其煎剂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

方十三

“组成”枇杷叶50克,黄芩、黄连、黄柏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1 5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滤取药汁,一半内服,一半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枇杷叶性味苦凉,能治肺热疮肿,黄芩、黄连、黄柏是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的良药。

方十四

“组成”鲜杉树白皮、鲜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取浓汁,以毛巾蘸药汁温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杉树皮治疗漆疮(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知,侧柏叶亦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故两者合用,作用更强。

方十五

“组成”麻黄、紫花地丁、甘草各2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擦洗患处。每日数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麻黄善达肌表,走经络,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故可用于皮疹瘙痒。紫花地丁、甘草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亦为治疗疮疡常用品。

方十六

“组成”虎耳草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虎耳草功能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风疹、丹毒等。

方十七

“组成”香薷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患处。

“功用”祛风利湿。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香薷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解表寒,利湿热。故对多种湿邪为患的皮肤病有效。

方十八

“组成”黄芩、苦参、地肤子、白矾各12克,艾叶3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止痒,燥湿解毒。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方中黄芩、苦参皆能清热燥湿解毒,地肤子、艾叶祛风胜湿,再配白矾收敛燥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燥湿解毒之功,适用于风湿热三邪侵袭皮肤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方十九

“组成”石榴皮、地榆、蛇床子、金银花各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

“适应证”接触性皮炎。

“说明”石榴皮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杀菌作用,地榆功能凉血,金银花清热解毒,蛇床子燥湿祛风。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病因尚不明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浸润、肿胀或肥厚,表面有持续性糠状或鳞状剥脱,多少不一,甚则大片剥脱,在手足部脱下的角化表皮呈手套或袜状,可伴见发热,畏寒,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热毒侵犯肌肤,或热毒入营或血虚风燥所致。临床辨证当分虚实,一般说来,实证多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皮损部或有糜烂渗液,皮肤剥脱,伴见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滑数;虚证多为久病伤阴,或血虚风燥,除上述主症外,常伴见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舌淡或红绛少津,脉象细弱等。

方一

“组成”淀粉或面皮100克(或玉米粉适量)。

“用法”先将淀粉或面皮以适量水调成糊状。放入浴盆中,再加适量温水作全身浴。或将淀粉或面皮盛于布袋内,放入浴盆中,用热水在袋上冲,然后加温水适量作全身浴,水温在30~45.C之间,浴时常捏布袋,或以布袋代浴巾。若用玉米粉浴,可将玉米粉先用冷水调和,再加热水煮成糊状,然后加温水适量稀释作全身浴,一般20~6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剥脱性皮炎。

“说明”淀粉为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成分,其性味甘平,功能清热解毒。运用粮食作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治疗皮肤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方二

“组成”麦糠、米糠或谷糠1 500克。

“用法”将糠盛于布袋内,加水2 500毫升煮约半小时,再加水适量,调整水温使其约为35℃左右,作全身沐浴,一般20~6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剥脱性皮炎。

“说明”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以此作沐浴,对剥脱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方三

“组成”全蝎、蝉蜕、荆芥、蛇床子、明矾各12克,地肤子20克,地榆、苦参各30克,龙胆草15克,大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4 000毫升,煮沸后30分钟,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止痒,除湿,解毒。

“适应证”剥脱性皮炎。

“说明”方中以全蝎、蝉蜕、蛇床子、荆芥、地肤子祛风止痒;地榆等燥湿解毒,明矾收涩。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与遗传过敏性体质有关,其症状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变化:婴幼儿多于出生后半年内就发病,皮损部位以前额、颊部、四肢为多见,呈潮红色斑片,伴有丘疹、湿疹样变化,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成年人则多在青春后期发作,皮损部位以眼睑、颈部、肘窝、手足背等处为主,瘙痒剧烈,有抓痕及血痂,局部呈苔藓化。本病可因精神紧张、气候变化、冷热刺激以及出汗等因素而加重。

方一

“组成”地肤子30克,蛇床子、苦参、白矾各15克。

“用法”水煎待稍凉后,洗涤患处。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

“功用”燥湿止痒。

“适应证”过敏性皮炎。

“说明”本方药物均为燥湿止痒常用品。

方二

“组成”大枫子、紫荆皮各30克,白矾15克,百部、丹参各20克。

“用法”上药加水3 500毫升煎煮,开沸后微火煎20分钟。取汤液浸洗患部15~20分钟,每日1剂,分2次外用。

“功用”祛风燥湿,活血解毒。

“适应证”过敏性皮炎。

“说明”大枫子,能散风,杀虫燥湿,通行经络,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紫荆皮有活血行气、消肿解毒之功,百部解毒杀虫,丹参活血化瘀,白矾燥湿祛风。诸药合用,祛风燥湿,活血解毒,故适用于过敏性皮炎湿疹样皮损者。

方三

“组成”黄芩、苦参、大黄、川椒、白矾各30克,蒲公英60克。

“用法”将上药纳入盆中,加水约2 000毫升,煎煮,沸煎5~10分钟,移火趁热熏蒸,待药液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用药液浸泡或浸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每剂药可洗2日。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适应证”过敏性皮炎,阴部湿痒。

“说明”方中取蒲公英、大黄清热解毒,黄芩、苦参清热燥湿,白矾、川椒杀虫敛疮,止痒止痛。诸药相合,有祛除皮肤病功效。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又名痒风,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肢体的某一部位,与神经、精神、过敏等有关。其症如《外科证治全书》所说:“遍体瘙痒,并无疹疥,搔之不止。”说明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患处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初起多为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继则血虚生风,以致肌肤失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痒瘙,故以老年人多见。

方一

“组成”苍耳草、艾叶各45克,蜂房、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川槿皮各35克,黄柏、明矾各25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每次熏洗后,再搓擦15~20分钟。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草性味苦辛寒,能去风解毒,治皮肤瘙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蜂房解毒,艾叶、白鲜皮、地肤子、川槿皮、明矾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40克,荆芥、防风、枯矾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日熏洗2次,每剂可连用5日。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全身或局部瘙痒。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为祛风除湿止痒的良药,而荆芥、防风等物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方三

“组成”甘草30克,川椒、白鲜皮、地肤子、大枫子各15克,苦参2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3次,取药汁1 000毫升,再加入粉剂(芒硝、硫黄、滑石、明矾各30克,共研细末,入黄丹粉20克,同研细和匀)搅拌均匀后,趁热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然后换上干净的衣被,换下的衣被须经洗净后消毒方可使用。每日擦洗1~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主药甘草历来被视作解毒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甘草酸及其衍化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各类皮肤病。其机制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有关。

方四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12克,红豆15克,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各18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取二汁混合,于临睡时外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剂,洗2次。

“功用”消炎祛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红豆性味苦辛有小毒,民间常外用以治皮肤瘙痒等症。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等树皮类药物均能祛风除湿止痒。

方五

“组成”路路通、苍术各65克,百部、艾叶、白矾各12克。

“用法”上药加水1 000至1 500毫升,煮沸20分钟,取滤汁待温后洗患部,每日2次。

“功用”疏通气血,祛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路路通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苍术、百部、艾叶、明矾均为祛风除湿之品。

方六

“组成”黄柏、苍术、荆芥、地肤子各9克,明矾6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水3 000毫升,煎煮去渣,趁热熏蒸,待温后浸浴,每次20~30分钟。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说明”方中黄柏、苍术清热解毒,荆芥祛风散邪,蛇床子、明矾燥湿止痒。诸药合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故适用于皮肤瘙痒迁延日久不愈者。

方七

“组成”雄黄100克。

“用法”用洁净纱布将雄黄包裹,用线扎口,留6厘米左右线头,将药包置入沙锅内,或搪瓷容器内煎20分钟,用钳提出此药包置于干净器皿中,取汁备用。用药液洗浴痒处20分钟左右。

“功用”解毒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雄黄,为治疮杀毒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雄黄主要含有的硫化砷AsS具有抗菌杀虫作用。

方八

“组成”苦参65克,白鲜皮、蛇床子各35克,地肤子、鹤虱各30克,大枫子、大黄各20克,生杏仁、明矾、黄柏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水1 000~2 000毫升备用。取药液外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洗1小时,每剂可用3或4次,洗后避风。必要时可续用1剂。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均为祛风除湿止痒之品;鹤虱功能杀虫,大黄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杏仁亦有杀虫润燥作用,而明矾、黄柏则能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

方九

“组成”苡仁、野菊花各30克,金银花、白鲜皮、连翘、生地黄、玄参各15克,地肤子25克,赤芍10克、川芎3克,当归、蝉蜕、甘草、荆芥、防风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2份,取药汁1份(约1 000毫升)内服,1份趁热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隔日1剂。

“功用”活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苡仁有清热利湿作用,野菊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散邪,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再合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等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30克,雄黄9克,百部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皆有祛风除湿之功,百部能燥湿杀虫,苦参、白鲜皮燥湿,雄黄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功。

方十一

“组成”苍耳子15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每日1或2次。

“功用”散风祛湿。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能益血,燥湿,通畅之功效,故能治上中下一身风湿疾病。

方十二

“组成”丹参、苦参、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取药液800毫升,去渣温洗患处。

“功用”活血养血,燥湿祛风。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丹参性味苦、微温,功能活血凉血,养血祛风,适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及抗菌的作用。苦参、蛇床子有燥湿祛风的作用。

方十三

“组成”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独活、野菊花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3 000毫升煮沸15分钟,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或2次。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祛风燥湿,百部润肤杀虫,独活、野菊花疏散风邪。

方十四

“组成”苦参、川椒各9克,百部15克,雄黄、冰片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川椒辛散风邪,百部润肤杀虫,雄黄解毒,冰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十五

“组成”苦参、蛇床子各30克,川花椒、枯矾各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苦参性味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蛇床子、川花椒燥湿祛风,枯矾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方十六

“组成”白蒺藜20克,皂刺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白蒺藜功能散风下气,主治身体风痒。皂刺为诸恶疮癣之要药。

方十七

“组成”石菖蒲30克,百部、艾叶各9克,葱白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头部。

“功用”散风去湿。

“适应证”头部瘙痒。

“说明”石菖蒲功能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历代本草著作均记载它能治疗头风。

方十八

“组成”苍耳子60克,雄黄12克,枯矾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湿,止瘙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性味甘温,有毒,有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苍耳子的花、叶能治疗妇女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等症。

方十九

“组成”地肤子、土茯苓、白鲜皮、苦参、食盐各30克,荆芥、枯矾各12克,川椒10克。

“用法”上药加水5 000毫升左右,煎沸半小时,滤药汁入盆中外洗,每日2次,每剂可反复煎3或4遍。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土茯苓功能解毒除湿,能治湿寒,疗恶疮。白鲜皮、苦参则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再配伍荆芥、川椒祛风,枯矾、食盐燥湿,能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方二十

“组成”食盐80克,米泔水800毫升。

“用法”取米泔水放入食盐,置于铁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擦洗患部,每日2次(早、晚),每次擦洗1~3分钟。

“功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盐能去皮肤风毒、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米泔水,能清热凉血。

方二十一

“组成”苍耳草、艾叶各50克,蜂房、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川槿皮各30克,花椒、枯矾各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滤渣趁热洗浴,每日1或2次,每次15~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艾叶能温中、逐冷、除湿,药理学实验证实,艾叶煎剂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凝固和解毒作用,配伍苍耳草等物,其祛风湿之力更强。

方二十二

“组成”桂枝、白芍、当归、荆芥各12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生姜4克,大枣6枚。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1日后,第1次煎取250毫升药汁,分早晚服。第2次煎取2 500毫升药液,于晚上服药后趁热洗患处,每次洗约15~20分钟,每日用1剂。

“功用”养血祛风。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多因血虚风燥而瘙痒,故方中用当归、白芍、鸡血藤养血润燥,滋养皮肤,桂枝、防风、生姜疏散风邪,甘草、大枣解毒,调和诸药。

方二十三

“组成”当归、红花、白鲜皮、苦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茜草、鸡血藤各30克,丝瓜络20克,防风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沐浴全身,每日1剂,连用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活血,通络,止痒。

“适应证”老年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瘙痒多由血虚血瘀所致,经络不通,脉络瘀阻,血不能荣养肌肤,故用活血化瘀、补血润燥、通经络之药以达到祛风止痒的功效。

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本病是一种过敏性疾患,引起过敏的因素如某种食物、药物、动植物花粉、皮毛、寄生虫等,此外冷热刺激、精神紧张和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亦可诱发本病。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风团,瘙痒,并有灼热感,皮疹一般消退较快,退后不留痕迹。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邪,饮食不节,消化不良,气候变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导致营卫不和,其病乃发。临床辨证,若因外感引起者,主要分风寒、风热两种证型,风寒型疹色淡红或薄白,伴形寒恶风,舌苔苍白,脉象浮紧;风热型疹色红,皮肤灼热,伴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象浮数或滑数。若因饮食不节,则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象缓滑等;若因肠道寄生虫引起者,常伴发作性脐腹疼痛,面舌部或见虫斑等。

方一

“组成”赤小豆、荆芥穗各10克,鸡蛋1枚。

“用法”赤小豆、荆芥穗加水煎煮,取汁与鸡蛋清调和,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疏风,消肿解毒。

“适应证”风热型荨麻疹。

“说明”赤小豆性味甘平,清热利湿,解毒,荆芥穗疏散风邪,并能消肿解毒。两者相配,并以清热解毒之鸡蛋清调和,功能清热疏风、解毒消肿并举,对于风热型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方二

“组成”韭莱根适量。

“用法”将韭菜根捣烂,用纱布包裹,擦洗患处。

“功用”散寒,祛风,解毒。

“适应证”风寒型荨麻疹。

“说明”韭莱根性味辛温,功能温中行气,祛风解毒,故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方三

“组成”蚕沙、食盐各130克。

“用法”上两物入锅内加水煎煮,滤取汁趁热外洗背部、胸腹或四肢等患处,每次1~2小时。

“功用”祛风除湿,凉血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蚕沙功能祛风除湿止痒,主治风疹瘙痒。食盐,功能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两者合用,疏风凉血止痒,故能治疗荨麻疹。

方四

“组成”麦麸50克,醋500毫升。

“用法”将上物混合拌匀,再人锅内煎煮,装入布袋内,滤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散寒,解毒。

“适应证”风寒型荨麻疹。

“说明”麦麸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有祛除风湿的作用。和醋配合热洗患处,更能增加其祛风散寒活血作用,故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方五

“组成”蛇床子、食盐各20克,枯矾、防风各12克,花椒6克,土茯苓、苦参各30克,白鲜皮15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加温水适量,入盆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用2或3次。

“功用”祛风止痒,解毒除湿。

“适应证”荨麻疹(症见周身起风团、剧痒者)。

“说明”方中蛇床子、防风功能祛风止痒,是谓主药;食盐、枯矾除湿解毒,土茯苓、苦参清热燥湿为辅;再以花椒、白鲜皮祛风胜湿。诸药相互配用,有祛风止痒、解毒除湿功效。

方六

“组成”荆芥30克,防风、大青叶、蚤休、苦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1或2次。

“功用”解毒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荆芥、防风皆有祛风止痒之功。大青叶味苦寒,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主温邪热病及痈疡肿毒诸证。蚤休即七叶一枝花,功能清热解毒,苦参燥湿。诸药合用,能起到解毒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

方七

“组成”地肤子25克,白芷、荆芥、百部、防风、川椒、芍药、透骨草各15克,独活9克,艾叶12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沸5~10分钟,去渣(留2次用)取汁,倒入盆内,外洗全身,每日1剂,早、晚各洗擦1次。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地肤子祛风胜湿为主药,白芷、荆芥、防风祛风止痒为辅,百部、川椒解毒杀虫,赤芍凉血散瘀,独活、艾叶燥湿,再配透骨草祛除风湿。故对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方八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地肤子各50克,蝉蜕2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5 000毫升,煎沸2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蒸之,待温后用毛巾浸药液外洗患处。药液下次用时需再加热。每剂可用3~5次。

“功用”祛风,通络,止痒。

“适应证”急性荨麻疹。

“说明”夜交藤,治风疮疥癣,苍耳子、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均有祛风除湿的作用。蝉蜕,可治皮肤疮疡风热。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镇静作用。

方九

“组成”蛇床子、大枫子、地肤子、川黄柏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适量茶水渣和淘米时的二次泔水,煎沸后,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大枫子,能散风,杀虫燥湿,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疠疾及风癣疥癞诸疮。至于蛇床子、地肤子、川黄柏均有燥湿止痒的功效。

方十

“组成”蛇床子、枯矾、百部、川椒、苦参各12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5~1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蛇床子祛风止痒为主药,枯矾、苦参燥湿为辅,再配以百部、川椒解毒。诸药合用,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故适用于风湿热俱盛所致的荨麻疹。

方十一

“组成”白蒺藜65克,防风、荆芥、大黄、当归、枳壳、射干各2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先熏后洗患处。

“功用”疏风散热,活血解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白蒺藜、荆芥、防风疏散风热之邪,当归活血,枳壳理气,射干解毒消肿,大黄清热解毒而活血。诸药合用,有疏风散热、活血解毒功效。

方十二

“组成”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苦参、红花、桃仁、丹参、赤芍、蝉蜕各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每日1或2次。

“功用”祛风除湿,凉血活血。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自蒺藜、白鲜皮、地肤子均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是谓主药,荆芥、防风、蝉蜕祛风散热,苦参燥湿,红花、桃仁、丹参、赤芍活血凉血。诸药合用,共达祛风除湿、凉血活血的目的。

方十三

“组成”鲜桃树叶、艾叶各30克,枯矾15克,食盐9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患处,每天1或2次。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

“说明”桃树叶为治疗荨麻疹的特效外用药之一,配伍艾叶祛风,枯矾、食盐燥湿,共达祛风、燥湿、止痒之功,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方十四

“组成”石韦20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患处。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石韦性味苦凉,能去恶风。治金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方十五

“组成”蛇床子、防风、自蒺藜各6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液,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蛇床子,能祛风燥湿,能治湿痒,疮痈。配伍防风、蒺藜,其效更强。

方十六

“组成”丹参、苦参、地肤子各6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凉血。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丹参功能活血凉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苦参清热燥湿,地肤子则有祛风燥湿止痒之功。诸药合用,能祛风除湿、活血凉血,故适用于荨麻疹所致的瘙痒等症。

方十七

“组成”茵陈、路路通各6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患处。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茵陈功能利湿消肿,可用湿疮瘙痒。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解热及抗微生物作用。路路通亦有祛风利湿的功效。

方十八

“组成”枣树皮、樟树皮各适量。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用证”荨麻疹。

“说明”枣树皮性温,功能收敛去湿;樟树皮性味辛苦温,功能祛风湿,两物相互合用,祛风除湿,适用于荨麻疹偏于风寒湿盛者。

方十九

“组成”晚蚕沙30~6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晚蚕沙,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之效,主治湿热痹证。

方二十

“组成”地肤子12克,防风、独活、荆芥、白芷、赤芍、川椒、桑白皮、苦参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1 500毫升煎沸,过滤取液熏洗周身,洗时要避风。

“功用”祛风,燥湿,凉血。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方中地肤子祛风胜湿止痒,是为主药;防风、白芷、荆芥、独活祛风散湿,桑白皮、苦参、川椒利湿,共为辅药;再佐以赤芍凉血化瘀,有祛风燥湿凉血功效。

方二十一

“组成”马齿苋(鲜全草)200~300克。

“用法”上药加水约1500毫升煎沸,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内服100毫升(小儿酌减),余下药液再加水适量,煎沸后捞弃药渣,待汤液稍温,可用之频频擦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瘕结,痈疮疔肿,白秃等证。表明本品对荨麻疹等皮肤病有效。

方二十二

“组成”鲜野红萝卜(全草)1 000克。

“用法”上药加水6 000毫升,熬取3 000毫升,熏洗全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每日1次。

“功用”理气化湿。

“适应证”荨麻疹。

“说明”野红萝卜茎叶有理气化湿的功效,民间常用以外洗治疗斑疹、瘾疹等皮肤疾病。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水疱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缠腰火丹”、“蛇丹”、“串腰龙”。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病前常见有局部皮肤灼热和刺痛感,继则皮肤潮红,然后出现密集成簇的小米到黄豆大小的水疱,各自孤立,不相融合,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单侧发疹,不呈对称,好发于胸部、腹部、面部,亦可侵犯眼、鼻、口腔及阴部黏膜,伴有神经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病程约2~3周,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感热毒之邪,或肝胆火盛,湿热内蕴所致。

方一

“组成”鲜韭菜根30克,全鲜地龙20克。

“用法”将上两物洗净共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取汁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用时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

“功用”解毒,散瘀,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龙即蚯蚓,性味咸寒,功能通络解毒。据现代临床报道,用蚯蚓糖糊治疗带状疱疹,能立即减轻疼痛,疱疹逐渐干燥,一般5~8日痊愈。以此再配合散瘀行气止痛的韭菜根,其效更佳。

方二

“组成”鲜马齿苋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敷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主治疮红肿疼痛。故以马齿苋作洗剂治疗皮肤病在民间流传较广。

方三

“组成”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

“用法”将上二物水煎,去渣取汁500毫升,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榆功能清热凉血,有凉血解毒,定痛止痒及去皮肤风毒之效,与马齿苋合用,解毒凉血,故颇适宜于缠蛇丹毒(带状疱疹)。

方四

“组成”陈醋200毫升,生半夏9克。

“用法”先将生半夏研末,放入醋液中浸泡12小时后,取液外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消肿解毒。

“适应证”带状疮疹。

“说明”半夏外用具有消痈肿作用。醋亦有解毒杀菌作用,能散瘀解毒,两者合用,消肿解毒,相得益彰。

方五

“组成”板蓝根、土贝母、贯众各30克,甘油100毫升,95%乙醇1 300毫升,水杨酸粉15克,香粉适量。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加水2 000毫升,先武火煎煮全沸10分钟,改文火熬煎至800毫升。过滤去渣取汁,再加水1 000毫升,文火煎至700毫升,去渣。两汁混合煎至沸,移火待冷至约50℃,对入乙醇、水杨酸及甘油,快速搅拌,加入香粉,拌至呈淡黄色透明液体,装瓶备用。用时,用棉球蘸药液,涂洗皮损区。每日涂洗3或4次,直至疱疹干缩结痂脱落。若已溃有糜烂渗出者,则以擦剂50毫升对温水300毫升,湿敷患处或洗后再湿敷。每日涂洗2或3次,直至痊愈。

“功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板蓝根功能清火解毒,凉血止血,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至于土贝母、贯众等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六

“组成”荆芥、防风、川椒、艾叶各10克,威灵仙、黄柏各12克,地肤子、苦参、马齿苋、透骨草各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外洗患处,并可用药液湿敷。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3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荆芥、防风祛风燥湿,川椒、艾叶、威灵仙燥湿解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地肤子、透骨草祛风止痒,马齿苋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故适用于带状疱疹。

方七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风仙花各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5克,水杨酸5克,石炭酸2克,75 9,6医用乙醇1 000毫升。

“用法”先将前五味药浸入75%乙醇中浸泡5~7日,滤取上清液,加入水杨酸、石炭酸,搅拌均匀,封瓶备用。用时以医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擦洗3~5次,至愈为度。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金银花、野菊花均能清热解毒,凤仙花有祛风、活血、消肿的作用。白鲜皮、蛇床子则为祛风胜湿止痒的佳品。诸药合用,消热解毒、消炎止痒,故适用于带状疱疹因风湿热三邪俱盛者。

方八

“组成”雄黄45克,2%普鲁卡因2毫升,75%乙醇35毫升。

“用法”先将雄黄研细,一并浸入75%乙醇中浸泡,拌匀,备用。使用时用干棉签蘸药液擦洗患部,干后再擦,每日涂洗数次。不需包扎。

“功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石,性味辛苦、温、有毒,能燥湿杀虫,为疮家要药。药理学实验亦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方九

“组成”青黛5克,野菊花30克,黄柏6克,冰片3克,生甘草2克。

“用法”先将黄柏、野菊花、甘草用开水5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入冰片、青黛均研细末再加75%乙醇20毫升和匀,贮存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涂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青黛,有清热解毒,清肝泻火之效,主治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等。野菊花、黄柏则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片辛凉疏散毒邪,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

“组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捣汁,涂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白花蛇舌草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散瘀,消痈解毒。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抗菌消炎作用。蒲公英性味苦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十一

“组成”金银花、乌梅肉各3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黄柏、五倍子各9克。

“用法”将上药用45%乙醇500毫升,浸泡24小时,加水煎至300毫升,经过高压消毒备用。用纱布浸入药液中,湿敷或溻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乌梅功能消肿杀虫,生地黄、当归则有清热养血活血之功,金银花、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五倍子亦有消肿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有清热活血、解毒消肿功效。

方十二

“组成”雄黄、枯矾各20克,大黄、川黄连、侧柏叶各30克,冰片6克。

“用法”除冰片、雄黄外,余药水煎30分钟至药汁300毫升去渣,加入雄黄、冰片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5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雄黄、枯矾功能燥湿解毒,大黄、黄连清热解毒,冰片透散邪热。至于侧柏叶,善清血凉血,可捣烂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其煎剂除有抑菌作用外,还能扩张血管,并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于皮脂溢出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初起头皮出现糠秕样脱屑,产生成层的油腻性鳞屑,其后皮肤轻度发炎,伴有脱发;或表现为成片油腻而粘着的黄色结痂,间有渗液,发炎较明显。前者为鳞屑型,后者为结痂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痒感,病变可累及颜面、颈、胸背及上腹等处。

方一

“组成”新鲜乌骨鸡蛋3枚。

“用法”鸡蛋打破后搅匀,加入水2 000毫升,取汤液浴头,每日1~3次。

“功用”养血润燥。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鸡蛋性味甘平,功能滋阴养血润燥,近年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蛋所含的物质对体表炎症及烧伤有良好的愈合作用。

方二

“组成”小麦麸50克,生姜30克。

“用法”将上两物同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杀菌。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小麦麸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性味甘凉,能治疮痈肿毒。配生姜杀菌解毒,对脂溢性皮炎炎症较甚者颇为适宜。

方三

“组成”新小胡桃6枚,牛乳100毫升。

“用法”将小胡桃去壳捣烂,与牛乳同煎成膏液,外洗患处。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小胡桃即小核桃,功能润燥。牛乳性味甘微寒,有解热毒,润皮肤的作用。两者相配外用,对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头皮白屑增多颇有效。

方四

“组成”杏仁、胡麻各适量。

“用法”将上两物捣烂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杏仁,能治诸疮疥,消肿,胡麻即芝麻,有解毒润燥的作用。

方五

“组成”艾叶、菊花、防风、荆芥、甘松、蔓荆子、地肤子各9克,薄荷、藿香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后,倒入盆内,待温洗患处。每日1次,若多洗收效快。每剂可洗4次。

“功用”祛风,止痒,生发。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艾叶,能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故可治头风。菊花、防风、荆芥等均有祛风止痒的作用。

方六

“组成”生地黄、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椰树枝各5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后,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熏时上盖头巾,以防热气散失。每日1剂,早午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洗后用干毛巾覆盖头部避风。5日为1个疗程。

“功用”养血滋阴,祛风生发。

“适应证”脱发(脂溢性脱发)。

“说明”生地黄、首乌、黑芝麻均为养血滋阴之品,方中用此意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椰树枝则有祛风凉血的作用。

方七

“组成”透骨草、侧柏叶各120克,皂角60克,白矾9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钟,待温后洗头,每次15分钟,每周洗2次。

“功用”燥湿,除脂,止痒。

“适应证”脂溢牲脱发及脂溢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皂角亦有疏风气的功效;白矾燥湿杀虫,侧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有良效已为临床所证实,诸药合用,有燥湿、除脂、止痒功效。

方八

“组成”桑白皮35克,五倍子12克,青葙子6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钟,待温后洗头。每次20分钟,每周2次。

“功用”祛脂,乌发,护发。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桑白皮功能行水消肿,青葙子功能祛风热,五倍子则有收敛生发的作用。

方九

“组成”天麻、白芷、防风各S克,桑叶、羌活、银花、薄荷各3克,川椒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发。每次洗15~20分钟,洗毕避风。

“功用”清热明目,洁发令柔。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天麻有熄风止痉,祛风通络之功效,配伍白芷、防风、羌活,则增强祛风之力;桑叶、银花、薄荷功能疏风散热,川椒祛风胜湿。诸药合用,祛风热,止脱发。

方十

“组成”羌活、桑叶各4.5克,川芎、白芷、藁本各6克,天麻、甘菊花、薄荷各3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发。每次洗15~20分钟,洗毕避风。

“功用”清热祛风,洁发光泽。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本方作用与上方相同,仅增川芎活血凉血,藁本祛风,甘菊花疏热,故功效更强。

方十一

“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参15克,明矾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盆,煎沸,洗前先剪短头发,再用小毛巾蘸药水反复洗头皮,每次洗15分钟,每日用药1剂,每天2次,隔3天再洗。

“功用”收敛,祛风,止痒。

“适应证”头皮脂溢性皮炎。

“说明”苍耳子有祛风散湿之功,能治一切风气。王不留行功能行血,能治风毒。苦参、明矾皆为清热燥湿之品。

方十二

“组成”陈艾叶50克,雄黄15克,防风、花椒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洗1~3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艾叶功能燥湿祛风,其放置年久而陈者,燥湿之力更强。雄黄有解毒燥湿之功,防风、花椒则能祛风除湿。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对脂溢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方十三

“组成”苦参、野菊花、白鲜皮各35克,硫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苦参性味苦寒,有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故又能治风杀虫。野菊花功能清热解毒,硫黄有燥湿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方十四

“组成”白芷150克,鸡子3个,川芒硝9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先煎白芷,滤去渣,待稍冷,纳鸡子及芒硝,搅拌均匀后,洗头。

“功用”祛风止痒,除屑洁发。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白芷祛风散湿之要药。能治疗头风及皮肤游走之风。芒硝清热燥湿,鸡蛋亦有祛风之功。

方十五

“组成”黄连须、黄芩、黄柏、大黄各9克,龙胆草6克,枯矾1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头。隔日1次。

“功用”清热泻火,去油护发。

“说明”黄连主治痛痒、疮疡、斑毒、疳痘而邪热有余者,说明方中黄连清热解毒为主药,再配伍黄芩、黄柏、大黄、龙胆草等。其清解之力更强。

方十六

“组成”苦参310克,百部、野菊花、凤眼草各90克,樟脑125克。

“用法”先将前四味药装人大口瓶内,加入75%乙醇(或白酒)5 000毫升中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留液,再加入樟脑(研粉)溶化后备用。用时用纱布蘸药液,擦洗头皮,每日1或2次。

“功用”灭菌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凤眼草为臭椿树的果实,功能除湿止痒,樟脑气味芳香,功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外涂局部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和止痒作用。苦参、百部、野菊花均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方十七

“组成”苦参60克,百部15克,透骨草、白鲜皮、蛇床子、艾叶各30克。

“用法”上药煎水洗头,2日洗1次。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本方所用药物均为祛风除湿之品,目前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因风湿所致的各类皮肤疾病。

方十八

“组成”蔓荆子、防风、苦参、川椒各10克,火麻仁30克。

“用法”上药煎汤,趁热温洗头部。

“功用”祛风,润燥,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火麻仁功能祛风润燥,能治发落。

方十九

“组成”白鲜皮、白芷、野菊、大黄、九里香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头部。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九里香功能行气活血,祛风除湿,能止疮痒,去皮风、故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疾病。

方二十

“组成”透骨草65克,龙葵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洗头。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龙葵性味苦寒,能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药理学实验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方二十一

“组成”透骨草、丹参、皂角刺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润燥。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方中透骨草、皂角刺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丹参有活血润燥的功效。

方二十二

“组成”苦参、侧柏叶各30克,荆芥、防风各20克,白芷、薄荷、雄黄各10克。

“用法”上药煎汤熏洗患处,每周1次。

“功用”祛风燥湿。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上述药物均具有祛风燥湿之功,对因风湿所致的各类皮肤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方二十三

“组成”何首乌、苦参各30克,枸杞子、黄柏、旱莲草、龙胆草、干姜、地肤子各20克,白鲜皮15克,辣椒秸10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2次,每次煎煮20分钟,将2次煎煮的药液相混以备外用。先用溶少许食盐的温水清洗头部,擦干后,用棉纱布蘸取药液反复涂洗脱发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洗后再用鲜姜汁或鲜姜芽汁涂于脱发处。

“功用”养血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方中首乌、枸杞、旱莲草滋补肝肾、补血生发;龙胆草、黄柏、苦参清泻肝火,滋阴降火;白鲜皮、地肤子、干姜、辣椒秸祛风止痒。诸药合用,滋补肝肾、益气生血、凉血清热,故使毛发复生。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

“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

“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

“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

“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

“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

“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

“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

“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

“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

“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

“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

“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

“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

“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

“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

“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

“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

“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

“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

“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死,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

“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

“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

“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

“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

“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

“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

“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

“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稻田皮炎

稻田皮炎是指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所发生的皮肤病,长时间浸渍于温度较高的水田和机械摩擦是引起本病的主因。中医认为是水热毒邪蕴郁肌肤所致。临床常见的有浸渍擦烂型皮炎,俗称“烂手烂脚”,临床以指(趾)缝及其临近表皮肿胀、发白起皱,皮破糜烂,甚至化脓为主要症状;禽畜类血吸虫尾蚴皮炎,俗称“鸭怪”,临床以突起皮肤瘙痒,继则瘙痒处出现色淡红或鲜红的丘疹和丘疱疹,质地坚硬,呈散在性分布为主要症状。

方一

“组成”生黄瓜数个。

“用法”将黄瓜捣烂,绞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清热利湿。

“活应证”稻田皮炎。

“说明”黄瓜性味甘寒,功能清热利水,并有消肿止痒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水热毒邪蕴郁肌肤的稻田皮炎。

方二

“组成”虾20克,螺蛳数枚。

“用法”将上二物共捣烂,绞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利水,解毒。

“适应证”稻田皮炎。

“说明”虾有托毒作用,螺蛳性味甘寒,功能清热利水。故两者合用,清热利水解毒效果更佳,适合于稻田皮炎。

方三

“组成”蒲公英、野菊花各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去渣,洗患部,每日4次。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稻田皮炎。

“说明”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痛诸症。野菊花则有清热解毒之功。此两味药物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皮肤炎症的佳品。

方四

“组成”五倍子、蛇床子各40克。

“用法”上药加水1 000毫升,煎煮后熏洗患处。

“功用”解毒杀虫,燥湿收敛。

“适应证”稻田皮炎。

“说明”五倍子是蚜虫寄生在植物上的虫瘿,含有丰富的鞣酸,作用于皮肤后,能使组织蛋白质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并使其小血管收缩,分泌物抑制,从而起到燥湿收敛作用。蛇床子功能解毒杀虫。

方五

“组成”茶叶、白矾各60克。

“用法”上药用开水500毫升浸泡后,洗手足,让其自然干燥后,再下水田。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稻田皮炎。

“说明”茶叶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清热降火,治疗各类皮肤热毒之症。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茶叶所含的鞣酸有收敛、抑菌作用,不但可治疗稻田皮炎,在下田前运用本方浸泡手脚,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方六

“组成”苦楝根白皮、柳树枝叶、博落回(全草)各160克,野菊花根80克,枯矾12克,食盐10克。

“用法”将上药装入陶罐中,加清水5 000毫升以文火煎成至1 000毫升,过滤去渣,将药汁贮瓶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汁适量,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消炎解毒,杀虫止痒。

“适应证”水田皮炎。

“说明”苦楝根白皮有毒,能散热毒,去风疹,博落回即山梧桐,功能祛风解毒,消肿杀虫。柳枝、野菊花等均有清热解毒之功。

方七

“组成”五倍子15克,地肤子30克,韭菜子、明矾各10克,白酒120毫升。

“用法”先将前四味药共研粗末,贮人玻璃瓶中,再注入白酒,并塞紧瓶盖,浸泡3天后(浸泡时,每日早晚各摇瓶1次,通常震动可使用药渗透),方可使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液适量,涂洗患处,每日早中晚各涂洗1次。

“功用”消炎活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水田皮炎。

“说明”五倍子、地肤子皆能消炎止痒;韭菜子性味苦温,有祛风燥湿的作用;明矾燥湿,白酒活血。诸药合用,消炎活血,祛风止痒,故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方八

“组成”韭菜叶适量。

“用法”韭菜捣烂取汁,涂洗患处。

“功用”行气,散血,解毒。

“适应证”稻田性皮炎。

“说明”韭菜叶的解毒作用历来为人们所熟悉,能解药毒,杀恶虫毒。药理学实验证实,韭菜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方九

“组成”五倍子、射干、蛇床子各40克。

“用法”上药煎成药液后,先将患处污泥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药液中浸泡30分钟,药液温度宜凉不宜热,浸洗完后,外涂甲紫液,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消炎,止痒。

“适应证”稻田皮炎有糜烂面或有渗液者。

“说明”五倍子、蛇床子的祛风止痒作用已如前述。射干功能清热解毒,药理学研究表明,射干所含的酮甙有较强的消炎作用。

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是指因暑湿引起的一种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夏季,至秋凉后能自行消退。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以往炎夏大多有同样发作史,多见于四肢伸侧面,对称性发作,严重者可波及其他部位。皮损以潮红、密集成片丘疹为主。自感瘙痒,抓之无滋水而形成血痂,后期可有轻度肥厚,一般无全身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由于过敏,复受暑湿熏蒸,郁于肌肤,不得外泄而成。

方一

“组成”桑叶、紫苏叶、艾叶、薄荷各30克,枯矾2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外洗患处。每日1剂,洗3次,5~7剂为1个疗程。

“功用”清凉解毒,消疹止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桑叶功能祛风清热,紫苏叶、艾叶、薄荷叶均有疏风散热的作用,枯矾能燥湿止痒。

方二

“组成”黄柏、黄芩、苍术、荆芥、防风各6克,蛇床子9克,明矾3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为1次用量,用水煎煮或开水冲泡去渣,放入盆中,趁温热熏洗患处。

“功用”清热止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方中黄柏、黄芩、苍术清热燥湿,荆芥、防风祛风胜湿,蛇床子祛风止痒,明矾燥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故对因风湿热三者俱盛而致的夏季皮炎有一定疗效。

方三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川椒、明矾各20克。

“用法”上药取煎汁,先熏后洗患部,每日1剂,可熏洗2或3次,每次20分钟,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燥湿止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为祛风止痒的佳品,苦参、明矾燥湿解毒,川椒祛风胜湿。诸药合用,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夏季皮炎中瘙痒较甚者。

方四

“组成”苍耳子35克,苦参12克,王不留行60克,枯矾9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杀虫,可治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王不留行能治风毒,苦参、枯矾则有燥湿的功效。

方五

“组成”贯众、地肤子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凉洗患处。

“功用”祛风清热。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贯众功能清热解毒,地肤子有祛风止痒、解毒燥湿作用,两物配伍应用对夏季皮炎有一定疗效。

方六

“组成”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凉后溻洗患处20分钟。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地榆清热凉血,药理学及临床实践证明,地榆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马齿苋亦为清解皮肤热毒的良药。

方七

“组成”地榆、陈艾叶、甘草、黄柏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50分钟,取汁溻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方中地榆清热、凉血、解毒作用已如上所述。黄柏有抗菌消炎作用。

方八

“组成”徐长卿、马齿苋、青蒿各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凉后溻洗患处。

“功用”清热,祛风,止痒。

“适应证”夏季皮炎。

“说明”徐长卿有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作用,马齿苋也有清热疏风的功效。

疥疮

疥疮是因接触疥虫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疥疮发生于指缝最为多见,其次为手腕屈面、肘窝、腋下、下腹部、大腿内侧等处,甚则遍及全身。皮肤损害为一条条细小的黑线(此为疥虫钻的隧道)和针头大小的丘疹和水疱,奇痒难忍,入夜尤剧而影响睡眠,体表常见抓痕和结痂。

中医根据疥疮的形态和症状,有干疥、湿疥和脓疥之分。干疥一般抓后无滋水;湿疥搔后可流黄色脂水;脓疥为搔破后继发感染而成脓疮。

方一

“组成”野花椒25克,食盐少许。

“用法”将上物煎汤,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湿疥。

“说明”野花椒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皮种子,其性味辛温,功能燥湿杀虫;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功能解毒灭虫。故两者合用能有效地杀灭疥虫。

方二

“组成”螃蟹若干只。

“用法”将螃蟹生捣烂,丝布包,绞取汁,调入猪油适量,外洗患处。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螃蟹性味咸寒,可捣膏涂疥疮、癣疮,效果较佳,并为民间所常用。

方三

“组成”核桃仁20克,雄黄3克,艾叶3克。

“用法”将核桃仁捣取汁,艾叶煎汤,混匀后加入雄黄末,夜晚临睡前外洗患处。

“功用”燥湿祛风,解毒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核桃又名胡桃,有散肿毒,发痘疮的作用,雄黄为硫化物类矿雄黄的矿石,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功能燥湿祛风,杀虫解毒。艾叶性味苦温,外用有较强灭菌杀虫作用。

方四

“组成”薤叶30克。

“用法”将薤叶入锅,加水煮熟,取出绞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薤叶性味苦温,功能治疮杀虫,民间历来有用其治疗诸疮肿溃的风俗,疗效较佳。

方五

“组成”苦参250克,猪胆(取汁)4~5枚。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汤待温,淋洗患处。3日1剂,可洗3~5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疥疮。

“说明”苦参能杀湿热所生之虫。猪胆汁亦有疗疮痈肿毒的作用。

方六

“组成”大黄、当归各3克,防风、柴胡、苍术、厚朴、苦参各15克,忍冬藤9克,硫黄20克,紫苏叶、赤芍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汤去渣,留汁待温,淋洗患处,或加热水全身浸浴。每次20分钟,隔日1次,连洗5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疥疮。

“说明”方中大黄清热解毒,当归、赤芍活血理气,紫苏叶、防风祛风,柴胡、忍冬藤散热,苍术、厚朴、苦参燥湿解毒,硫黄杀虫。诸药合用,有杀虫止痒功效。

方七

“组成”苦参、百部各40克,黄芩30克,川椒、乌梅各20克,枯矾15克。

“用法”上药水煎5分钟,去渣,坐浴。每日1次,每次坐浴15分钟。每剂可连用3日,浴前加温。夏季气候炎热,药易变质,宜每日1剂。6日为1个疗程。

“功用”杀虫止痒,软坚散结。

“适应证”结节型疥疮。

“说明”方中苦参、黄芩清热燥湿,川椒、百部解毒杀虫,乌梅不仅能配伍枯矾燥湿收敛,还有杀虫的作用。

方八

“组成”苦参、黄柏、甘草各30克,樟木、蛇床子、明矾、川椒各15克。

“用法”上药水煎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熏洗2次,每次15~30分钟。

“功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疥疮。

“说明”方中苦参、黄柏、明矾、川椒作用如前述。樟木有小毒,可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生甘草即能调和诸药,又能解毒。

方九

“组成”苦参、地肤子、川楝子、白鲜皮、石榴皮、藜芦、萹蓄各12克,皂角刺、土大黄各2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浸入白酒2 000毫升内浸泡1周,时时摇动,贮瓶备用。每晚临睡前用纱布块蘸药涂擦全身皮肤,每日擦1次,连用7~10日。

“功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疥疮。

“说明”方中苦参、白鲜皮燥湿清热,百部、川楝子、地肤子、石榴皮祛风止痒,萹蓄、藜芦则能利湿,皂角刺、土大黄均有小毒,故可“以毒攻毒”,杀虫灭疥。诸药配伍,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功效。

方十

“组成”雄黄、地肤子各50克,大枫子60克,百部40克,花椒、轻粉各12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麻油调匀,涂洗患处,每日涂洗2次,连用7日。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疥疮。

“说明”方中轻粉有杀疮疥癣虫的作用,配伍雄黄等药,其效更强。

方十一

“组成”百部、地肤子、大枫子、苦参各12克,大黄6克。

“用法”上药同煎成浓汁,洗患处。

“功用”燥湿,祛风,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百部,杀虫而不耗气血,最有益于人。药理学实验表明,其水浸液对虱、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方十二

“组成”硫黄、百部、蛇床子各30克,苦参60克,地肤子、苍术、花椒、黄芩各20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煮沸10分钟,取汁外洗,每日1或2次,连洗3~5日。

“功用”杀虫,清热,燥湿。

“适应证”疥疮。

“说明”硫黄、百部均有杀虫作用,蛇床子、地肤子祛风止痒,苦参、黄芩、苍术清热燥湿。花椒亦有除湿杀虫的功效。

方十三

“组成”苦楝子35克,鲜苦楝根皮15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每日3次。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苦楝子、皮均能驱虫,药理研究表明,其子、皮均含有苦楝素,有强烈的杀虫作用。

方十四

“组成”野菊花、苦参、生甘草各30克,苍术、百部、川椒各20克,地肤子、大枫子、苍耳子各12克,鹤虱、黄芩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去渣,取汤半盆熏洗患处或全身,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方中野菊花清热疏风,苦参、苍术、黄芩清热燥湿,苍耳子、大枫子祛风杀虫,百部、川椒、鹤虱杀虫,地肤子祛风止痒,甘草即可解毒,又可调和诸药。

方十五

“组成”苦参、青蒿各35克,枯矾15克。

“用法”上药煎取汁,用两汁洗擦身体后,再用药棉蘸头汁,擦疹疮局部,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青蒿主治恶疮,瘙痒,有杀虱作用。可洗疥癞。说明青蒿有较好的治疗疥疮作用,配伍苦参、枯矾燥湿,疗效更强。

方十六

“组成”夜交藤120克,苦参、青蒿各4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祛风杀虫。

“适应证”疥疮。

“说明”夜交藤,有祛风杀虫的作用,可治风疮疥癣作痒。

方十七

“组成”黄柏、威灵仙、蛇床子、白鲜皮、百部各20克,花椒、荆芥、防风各10克。

“用法”上药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或3次。

“功用”燥湿,祛风,杀虫。

“适应证”疥疮结节。

“说明”方中黄柏、白鲜皮、蛇床子功能燥湿,百部、花椒杀虫,荆芥、防风祛风,至于威灵仙主诸风,民间常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之症,说明它有祛风止痒的作用。

手足皮肤皲裂

本病是手掌和足底部的皮肤上发生线形裂隙,好发于冬季。一般多由手足皮肤经常受到磨损、压力、破伤等引起。因为冬季汗腺分泌减少,缺乏滋润皮肤,再因劳动时受到周围组织牵引的影响,就发生皲裂。临床上多见于掌面、手指尖、手侧、足侧、足跟等处,皮肤干燥粗糙,发硬增厚,并有长短浅深不一裂隙。深的可有出血、疼痛,至春暖则自愈或减轻。中医认为,本病系由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以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皮肤渐枯槁而成皲裂。

方一

“组成”地骨皮1 5克,白矾30克。

“用法”上药煎汤,每晚临睡浸泡手足5~10分钟,泡后再在患处涂上猪油或羊油,再用手套或袜子包裹患部。

“功用”祛风收敛。

“适应证”手足皲裂。

“说明”地骨皮治在表无定之风邪。药理研究亦表明,本品能直接舒张血管,加速血液流量,改善皮肤血供。白矾则有燥湿生肌之功。

方二

“组成”枯矾12克,白及15克,马勃7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3次,每次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将3次药液合并,倒入小脸盆内贮存备用。用药前将药液加温,先洗净患处,再放入药液中浸泡。每次约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连用3日,3剂为1个疗程。同时另取本方1剂,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成含量20%的软膏。先洗后涂此药膏,效果更佳。

“功用”消炎润肤。

“适应证”手足皮肤皲裂。

“说明”白及为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及含有丰富的胶状成分,能在创口形成胶状膜,从而保护皮肤。

方三

“组成”乌桕子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洗浴手足。每日1次。

“功用”杀虫润肤。

“适应证”手足皮肤皲裂。

“说明”乌桕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其含量可达64.1 9/6,主要成分为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如甘油油酸二棕榈酸酯等,对皮肤有滋润作用。

方四

“组成”当归、紫草各65克,忍冬藤12克、麻油5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入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文火煎熬至药枯焦,滤去药渣,留油待凉,贮瓶备用。使用时用药棉蘸药油涂洗患处,每日涂数次,至愈为度。

“功用”活血通络,消炎润肤。

“适应证”手足皲裂。

“说明”中医认为,皮肤枯燥多因血虚所致,故方中以当归养血润肤为主药,配伍紫草、忍冬藤能清散皮肤风毒,再加麻油以助其滋润皮肤的作用,故对手足皲裂有较好的疗效。

方五

“组成”白鲜皮、蛇床子、皂角、大枫子各30克,大黄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泡手足。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手足皲裂。

“说明”方中白鲜皮、蛇床子为祛风止痒之品,皂角大枫子的祛风作用更为强烈,再配以大黄清热解毒,故本方适用于因皮肤风热较盛所致的手足皲裂。

方六

“组成”苍术、白及、地骨皮各35克,红花12克。

“用法”上药煎水约1 500毫升,倒入盆中,趁热将患处浸入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每剂煎2次。

“功用”生肌润肤,祛风活血。

“适应证”手足皲裂。

“说明”白及为生肌润肤的良药,地骨皮能祛皮肤风邪,红花则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增强新陈代谢。再配以苍术燥湿祛风,故对手足皲裂有较好的疗效。

方七

“组成”地骨皮、白鲜皮、苦参、生甘草各4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趁热熏洗,稍凉后浸泡30分钟,每日2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平时外涂甘草油(甘草100克,乙醇200毫升,甘油200毫升。先将甘草粉碎过筛,浸泡在乙醇内24小时,滤去甘草,于浸出液中加入甘油混匀即可)。

“功用”祛风燥湿。

“适应证”手足皲裂。

“说明”地骨皮、白鲜皮均能祛除皮肤所客寄的风邪,苦参则能燥湿,甘草监制诸药燥烈之性。

虫咬皮炎

被蚊子、臭虫、虱、蚤等叮咬后,由毒素侵入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炎性反应,称之为“虫咬皮炎”。一般临床表现除瘙痒外,亦可引起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每个损害中央有一个针头大的小瘀点,有的在风团块物上面有一个小丘疹或小水疱,疱破后引起糜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疮。症状的轻重可随各人的反应性而不同,有的皮肤上损害较轻,有的反应强烈,局部成片红肿,水疱很大,甚至发生瘀斑。

方一

“组成”生石灰15克,鲜南瓜叶10克。

“用法”上药加开水1 000毫升煎沸,放凉,洗涤患处。每日1次。

“功用”燥湿,杀虫,解毒。

“适应证”虫咬性皮炎。

“说明”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功能燥湿散热。故为诸疮肿要药也。南瓜叶亦有类似作用。

方二

“组成”食醋适量。

“用法”取食醋适量,淋洗患处5~15分钟。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虫咬性皮炎。

“说明”醋有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用醋外治一般皮炎,疗效较好。

方三

“组成”青矾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冷开水泡化,刷洗患处。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青矾为矾石的一种,因其颜色青黑而名,功能燥湿、解毒、杀虫,常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

方四

“组成”马齿苋、苦参各35克,陈艾叶25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马齿苋,解痈肿热痛,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至于苦参、艾叶则能燥湿祛风。

方五

“组成”茶叶6克。

“用法”将茶叶泡水,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茶叶历来被视作清热解毒的佳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茶叶浸剂或煎剂对各类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收敛及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故虫咬皮炎患者不妨一试。

方六

“组成”黄柏6克,玄明粉3克。

“用法”上药煎水,待冷后淋洗患部,每日4~6次,每日1剂。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黄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理学研究亦表明,黄柏所含的小檗碱有强烈的杀菌、杀虫作用。玄明粉,有消肿毒的功效。

方七

“组成”苦参、蒲公英、甘草、地肤子各30克,连翘、野菊花、紫背天葵、蛇床子、白鲜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燥湿、祛风、止痒,蒲公英、连翘、紫背天葵清热、解毒、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并有解毒作用。

同类推荐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 老年护理技术

    老年护理技术

    护理专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体现护理专业工作过程,具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教学改革特点的《老年护理技术》教材,使教材风格从学科型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转向实用型的《老年护理技术》教材,填补国内同类同层次教材建设领域的空白。《老年护理技术》整体设计的创新,以国际上通用的Gordon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十一个方面,划分、归类护理诊断,体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
  •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本书所讲述的是主要的、基本的、不可少的孕产和哺养新生儿的知识,它们有助于孕育和喂养一个健康的宝宝,什么知识都要主动去学习,做妈妈的知识也不例外。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抑郁症自愈疗法

    抑郁症自愈疗法

    本书独特的思维视角、全新的观念,引导人们由被动医疗转向主动自愈。既然“病由心生”,那么自愈也必然要“从心开始”。《抑郁症自愈疗法》强调只要能突破思维定势,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就可以发现自疗抑郁症的“支点”——快乐。《抑郁症自愈疗法》根据亚弗列德·阿德勒的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智慧,并结合著者3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20多种自疗方法,适于所有希望远离抑郁症的人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末世传奇之拯救世界

    末世传奇之拯救世界

    一张神秘而古老的星云图,揭开了生命的起源和落幕。北京城一古姓商人,在星云图中破解了秘密,得知我们所在的星球即将迎来一场大灾难,神秘之门即将打开,来自远古星球的赤狼族和海国族残军将穿过这神秘之门进入地球,毁灭世界。为了挽救亿万生命,一伙人开始了寻找关闭神秘之门钥匙—星鹫的神秘之旅。为了寻找第一颗星鹫,他们按照星云图上的指示,开始寻找暗藏星鹫的传说中的长寿村。
  • 吾自逍遥

    吾自逍遥

    龙逍遥本是地球上一个普通大学生,却因一块残破玉石穿越到了玄天界!在这个世界强者具有移山倒海,毁天灭地之能。可龙逍遥的“前身”却是一个万年难见的漏元体,无法修炼!携带着龙逍遥灵魂穿越的玉石却诡异的代替了丹田……
  • 初夏微醺

    初夏微醺

    ----第一次见到楚洵的时候,初夏阳光微醺,她走在湖边堤岸的小路上,拂过杨柳就见到了他。像一抹阳光,就这么驻住了她的心房。
  • 蓬莱山外

    蓬莱山外

    蓬莱天女云宿,玲珑剔透,空灵绝丽,是蓬莱仙主慕影沙悉心栽培的绝品女子她为恨而生,却为情所累。注定因上一辈的爱恨情仇,卷入半生剪不断的生死痴缠。风度翩跹,温润如玉,富可敌国的天下第一公子,狂放不羁一统天下的霸业之才,气宇轩昂侠肝义胆的武林至尊。他们,一个和她青梅竹马一个与她生死相依一个是她在劫难逃可命运和造化似乎要让她将他们一个一个依次错过......当命运的齿轮开始流转,血海深仇慢慢显山露水,世间可有双全之法,能让绝世红颜登上乱世之巅,了却深仇大恨,不负深情蓬莱山外——看蓬莱天女如何反转命运
  • 方寸山弟子秀

    方寸山弟子秀

    修仙界:天界、人间、幽冥界,九幽之境,魔界,白骨界,僵尸界,3000人界。方寸山七大弟子:牛魔王,铁扇师姐,杨戬,六耳猕猴,猪八戒,鼎无语,夜晚。写作风格就如小溪,真挚平静,缓缓流淌,慢慢欣赏吧。
  •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牌特工

    无牌特工

    身轻如燕,古武全修!刀山火海,绝境重生!我是谁?你不用知道!一往无前的逆态度,来无影去无踪,我是无牌特工!
  • 圣龙大陆

    圣龙大陆

    一位少年因一场奇遇获得圣龙传承,从此一飞冲天
  • 龙武都市

    龙武都市

    刘龙飞,一个平庸的高中学生,因为救一只黑猫出了车祸。捡回一条命后,意外发现自己身具异能,不仅在体育课上展现出完美的身体素质,学习成绩更是在班上突飞猛进。什么?体育老师会武术?我要拜师!什么?学校霸王来挑衅?看我打碎他的牙!什么?校花也看上了我?哥的魅力无人能挡!什么?暴力小萝莉找我比试?不要啊,我能请你喝杯饮料吗?
  • 校花的万能老公

    校花的万能老公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老子天下第一,力量校花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