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200000007

第7章 药浴治疗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发热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四时皆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小儿感冒是由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以发热、头痛、鼻塞、打喷嚏或流涕、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气候变化、冷热失常,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抗病及适应能力较差,故易为时邪病毒所侵而发病。

方一

“组成”紫苏、柴胡、荆芥、薄荷。4岁以下各用20克,4岁以上各用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 000~1 500毫升,煎煮5分钟去渣,用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身,每次洗10~15分钟,每日1次。

“功用”疏风清热。

“适应证”小儿风热感冒。

“说明”方中紫苏功能清热疏风,是为主药;辅以柴胡和解表里,清热退邪;荆芥辛散外来之邪;再佐以薄荷辛凉透表,引邪热外出而散。诸药合用,有清热疏风功效,使邪去而热自退。

方二

“组成”金银花、连翘、黄柏、板蓝根、竹叶各15克,薄荷、沉香各20克,大青叶30克,冰片3克(研细)。

“用法”将上药(除冰片外)置于陶器中,煎煮5分钟滤出药汁,再煎1次滤汁。二煎药汁与头煎合并,对入冰片末即可。用时取药汁总量的1/2倒入浴盆,加适量温水,使水温在25℃左右,洗浴患儿全身。每次15分钟,以汗出为佳。每日1剂,日浴2次,连用2天为1个疗程。

“功用”辛凉清解,解表退热。

“适应证”小儿感冒发热。

“说明”上述药物均为清热解毒之品,现代药理学实验已证实,这些药物皆有较强的抗病毒和杀菌作用,故对小儿病毒性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方三

“组成”连翘、黄柏、藿香、防风、葛根、钩藤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各50克,大黄10克。

“用法”先将上药共研极细末,分装于小瓶中,每瓶净重5克,备用。洗浴时,1周岁每次用1瓶,按年龄酌量增减。将药末煎煮或开水冲成300~500毫升,再加水至适温洗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表,通腑除热。

“适应证”小儿感冒发热。

“说明”本方是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基础上,再配伍大黄、石膏,以增强其泻下通腑之力,故对小儿外感高热,并伴有大便干结等有一定疗效。

方四

“组成”香薷、藿香、苏叶各15克,薄荷、羌活、葛根、甘草各10克,黄连9克。

“用法”先将上药加水500毫升以上,放入容器中浸泡60分钟,再加温煎沸离火,去渣取液,然后将药液放入浴盆中;待液温至35℃以下时,给患儿赤身浴体。每日1或2次。

“功用”祛暑解表,芳香化湿。

“适应证”小儿感冒发热。

“说明”方中香薷、藿香芳香化湿,祛暑解表为主药,辅以苏叶、羌活、薄荷疏风散邪;葛根、黄连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对暑热外袭,兼有湿浊内阻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尤其是暑湿感冒)确有较好的疗效。

方五

“组成”冰片适量。

“用法”将冰片研细末,加入3~4倍蒸馏水调和均匀,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浴患儿全身皮肤和颈部、腋部、腹股沟、胭窝等部表浅大血管等处,以擦至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

“功用”芳香通络,消炎退热。

“适应证”小儿高热。

“说明”冰片性凉善走,能解阳气之郁遏,使高热缓解,故用之多效。

方六

“组成”葱白40克,白酒250毫升。

“用法”葱白放在碗中捣烂,点火将酒燃烧,待火苗烧到碗边时,即吹熄备用;医者用手蘸着带有热气的葱液,在患儿头部、胸背及四肢擦洗,以擦周身皮肤微红为止。

“功用”温经,通阳,退热。

“适应证”小儿高热。

“说明”本方通过温经通阳作用,使阳气郁遏得解,汗腺得松,使之热度外泄,从而能收到较好退热效果。

方七

“组成”秦皮80克。

“用法”将秦皮捣粗末,以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去药渣,以药液洗浴患儿。

“功用”散邪退热。

“适应证”小儿感冒发热。

“说明”秦皮,有清热燥湿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

方八

“组成”雷丸、苦参、石膏、丹参各60克,大黄100克,黄芩30克。

“用法”诸药捣粗末,每取其80~100克,水煎,滤得药液,适温时浴患儿。当避患儿眼及阴部,浴毕,以粉扑之,着衣物盖覆。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适应证”小儿寒热。

“说明”此方以雷丸、石膏解肌腠之热;用大黄、黄芩、苦参为清热泻火解毒之剂;丹参亦可治寒热之症,使患儿微微汗出,邪热可由汗而解。

方九

“组成”大黄、白术、丹参、荆芥、雷丸、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取30克,以水适量煎煮,去渣,待冷热适用时浴儿。

“功用”清热凉血,疏散风热。

“适应证”小儿寒热。

“说明”方中大黄清血分之热;白术理脾胃除寒热;丹参活血散寒;雷丸驱虫消积;荆芥善发表祛风,发散卫表之邪热;炙甘草调和诸药,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可直接参与小儿外感热病的治疗和调节。诸药合用,有清热凉血、疏散风热功效。

方十

“组成”防风、柴胡、紫苏、薄荷、白鲜皮、茵陈蒿各35克。

“用法”诸药粗捣后,水煎15分钟,去渣,适温热,以毛巾擦洗患儿,或坐浴。每次20分钟。

“功用”疏散风热。

“适应证”小儿外感高热不退。

“说明”方中诸药,均为疏散风热之剂。其解热效果显著,并有止痛作用。

方十一

“组成”石膏50克,知母、黄芩、玄参、苦参、沙参、地龙、玄明粉各30克,红花20克。

“用法”诸药捣粗末,每取100克,水煎,滤取药液,调温,令患儿坐浴,每次20分钟。

“功用”清热泻火。

“适应证”小儿感冒发热。

“说明”方中石膏、知母为清热主药,余下诸药均有清泻肺胃火热之邪的功能,红花活血行散。诸药合用,共奏清泻上焦邪热之效,是以可清大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等为特征。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2~10岁的儿童容易得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往往造成幼儿园中大面积的流行。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时行邪毒,蕴郁肺脾,发于肌肤所致。临床可分为风热轻证、热毒重证两型。风热证是指邪毒仅客于肌表,而见微微发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皮肤出疹,疹色红润,或有水疱,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疹出稀疏,退一片出一片,躯干为多等症。热毒重症是指邪毒入里,内热燔炽,而且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密集,根盘红晕较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

方一

“组成”食盐45克,水750毫升。

“用法”盐、水混匀,洗患处。

“功用”凉血解毒。

“适应证”水痘未破者。

“说明”食盐性味咸寒,具有清火凉血解毒作用,取其外洗患处,使皮肤风邪得解,热毒之邪得除,而诸症易愈。

方二

“组成”马肉适量。

“用法”将马肉煮烂,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痘疮。

“说明”马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用本品煮汁洗患处,能够清解局部的热毒之邪,而达治疗目的。

方三

“组成”地丁草30克,金银花20克,连翘、车前子各10克,六一散(滑石、甘草6:1)6克。

“用法”上药共煎汤100毫升,对入温水中外洗患部(最好用烧开后放温的水)。每日1或2次,3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除疹。

“适应证”水痘。

“说明”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地丁草为外科治疗疮疡肿痛的良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热从下而出,六一散亦有类似功能。

方四

“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生苡仁,车前草各20克,赤芍、粉甘草各10克,土茯苓30克,黄柏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煎沸,倒入盆内,用干净毛巾蘸药水擦洗患儿全身。每日洗3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收敛。

“适应证”水痘。

“说明”本方较上方又增加土茯苓、黄柏、生苡仁等清热利湿之品,其作用更强。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猪头风”等,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主要的发病季节。年龄在4~12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本病以发热、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常可并发脑炎,男性儿童还可并发睾丸炎。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外感温毒之邪,从口鼻而入,壅阻于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而使腮腺肿大、疼痛。临床可分温毒在表与热毒蕴结两种类型。温毒在表型症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热毒蕴结型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等。

方一

“组成”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尾、莪术、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防风、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用纱布包扎,加清水1 000毫升煎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洗浸渍患处。每次30~60分钟,用过的药液加热后可再熏洗1次。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证”急性腮腺炎。

“说明”方中透骨草功能祛风活血止痛;延胡索、当归、莪术、乳香、没药等理气活血,并能散结消肿;川椒、海桐皮、威灵仙、五加皮祛风湿,通经络;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白芷引药直达病所。

方二

“组成”鲜柏叶、鲜蚯蚓适量。

“用法”上药煎煮10分钟后,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功用”活血通络。

“适应证”流行性腮腺炎。

“说明”柏叶,能凉血止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消肿痛。民间亦常用本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配伍蚯蚓清热凉血通络,其效更佳。

方三

“组成”赤小豆50~70粒。

“用法”上药研末加水调匀,涂洗患部。

“功用”解毒消肿。

“适应证”腮腺炎。

“说明”赤小豆能解毒排脓,说明赤小豆对治疗腮颊热肿有一定效果。此外,本方尚可与美蓉叶末一并煎洗。

方四

“组成”马铃薯1个,醋适量。

“用法”马铃薯以醋磨汁,涂洗患处,干了再涂洗,不间断。

“功用”解毒抗炎消肿。

“适应证”腮腺炎。

“说明”马铃薯又名洋芋,具有消炎作用,能治腮腺炎。醋有散瘀解毒作用。两者合用,其消炎退肿、清热解毒之功尤佳,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腮腺肿大疼痛者,效果颇好。

方五

“组成”米醋250克,鲜威灵仙根60克。

“用法”威灵仙根洗净,浸于米醋中3天(装瓶密封),再用棉签蘸药汁涂洗患处,每2~3小时涂1次。

“功用”祛风解毒,散瘀消肿。

“适应证”痄腮。

“说明”醋能散瘀解毒,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合而用之,邪去瘀散,则诸症自愈。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眼红怕光及遍身布发疹子为特点,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

中医认为本病是感受麻毒时邪所致,有顺证、逆证、险证之分。顺证主要表现为患儿精神较佳,神志清醒,身热不高,疹出有序(先耳后,继而延至躯干、四肢,最后手足心皆发),疹点分布均匀,3日后麻疹依次隐没,患儿日渐康复。逆证主要表现为出疹以后,由于护理不当,或复因外感,使邪毒内陷,而见麻毒闭肺(麻疹合并肺炎)、麻毒攻喉(麻疹并发喉炎)等并发症。险证多由逆证发展而来,由于毒热内陷,正气亏虚,最易出现心阳虚衰的证候,如体温骤降,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等。

方一

“组成”鲜芫荽60克,生姜、葱白各30克,黄酒适量。

“用法”上药切碎,布包,与酒共煎,然后蘸药酒在全身由上而下揉擦,重点是疹点未出部位;或上药共煎水,趁热取液,加入黄酒,用纱布蘸水擦浴上述部位。注意擦时要避风,擦后盖被保暖。

“功用”发表透疹。

“适应证”麻疹迟迟不出,或疹点受寒隐没者。

“说明”芫荽、生姜、葱白均属辛温之品,能够解散风寒,透发麻疹,加入适量黄酒,既增加了本方的发散之力,又能使血液循环增快,从而达到发表散寒透疹的目的。

方二

“组成”紫苏、浮萍各15克,芫荽子9克,苎麻60克,黄酒60毫升。

“用法”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黄酒60克,煮沸后,连渣倒入盆中,放在挂有蚊帐的床上,趁热熏蒸患者脸部及四肢,稍温后,复用毛巾蘸药液洗之。每日熏洗1次。

“功用”透发麻疹。

“适应证”麻疹将出未出,或初出一二日,因风寒外袭,热温内闭而致麻疹隐隐而气急者。

“说明”紫苏叶能发散风寒,开宣肺气,配伍浮萍等发散之品。其透疹之力更强。

方三

“组成”西河柳60~50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 000~1 500毫升煎沸,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全身。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透发麻疹。

“适应证”麻疹出而不透,喘嗽闷乱者。

“说明”西河柳即怪柳的细嫩枝叶,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在体外对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方四

“组成”浮萍、香椿根白皮各90克,西河柳30克。

“用法”上药加入半盆清水煎一沸,将药液倒入盆内,然后将药盆放在蚊帐内床上一端,在蚊帐内脱下患儿衣服,用干净毛巾蘸热药水略拧干后,擦洗遍身皮肤。擦洗后使患儿盖被静卧,麻疹即可出透。

“功用”透发麻疹。

“适应证”小儿麻疹出不透。

“说明”浮萍,性轻浮,入肺经能发汗解表,透疹,民间常以此治斑疹不透。香椿根白皮功能发表透疹,主攻小儿痘疹。西河柳作用如前述。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是指婴儿出生以后皮肤、黏膜、巩膜、小便俱黄为主症。其轻者在数日内即自行消退,一般不须治疗,属生理性黄疸。如持续不退或逐渐加深,则须治疗。

中医认为,其病多由于母亲素有湿热邪毒,传于胎儿;或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湿热内蕴,不得疏泄,以致湿热之邪留在体内,透发于外而出现面目皮肤发黄之症,故治疗以清利湿热为法。

方一

“组成”大黄、硝石、黄柏、山栀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煎汤1 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适应证”新生儿黄疸。

“说明”大黄能通大便秘结之热毒,又能祛瘀血。临床上常以此配伍芒硝、黄柏、山栀等治疗湿热所致的黄疸等。

方二

“组成”黄柏30克。

“用法”上药煎水去渣,待水温适宜时,给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每日1或2次。

“功用”清湿热,除胎黄。

“适应证”新生儿黄疸。

“说明”黄柏,清泄湿热,解毒退虚热。临床实践证明,本品治疗黄疸性肝炎确有较好的疗效。

方三

“组成”十大功劳叶(阔叶)350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加清水4 000毫升煎沸,倒入盆内,待温给新生儿洗澡。每日1次;如黄未退净,可再洗1次。

“功用”活血解毒,消黄疸。

“适应证”新生儿黄疸。

“说明”十大功劳叶能泻火退热。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叶含有小檗碱,与黄柏一样,故可治疗黄疸。

新生儿硬皮症

新生儿硬皮症是指新生儿周身或局部皮肤变硬的一种皮肤病,多因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所致。若兼他症,尤属危候。

方一

“组成”伸筋草、祁艾、桑枝各15克,透骨草、刘寄奴、官桂、穿山甲(代)各7.5克,苏木、草红花各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纱布袋内,加清水煮沸后,备用。使用时,热溻或浸洗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功用”活血通络,温经软坚。

“适应证”新生儿硬皮症。

“说明”方中伸筋草功能舒筋活络,苏木、红花活血化瘀,祁艾、官桂温经通络,桑枝、透骨草祛风散寒,刘寄奴、穿山甲软坚散结。诸药合用,有活血通络、温经软坚功效。

方二

“组成”肉桂、川乌、草乌各6克,当归、赤芍、川芎、红花、透骨草、祁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 000毫升煎浓汁,连渣倒盆内,嘱家人抱患儿将硬皮处对准盆口趁热熏之,同时用薄被覆盖其上以免散热。待温时,再淋洗或浸洗15~25分钟。每日熏洗1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适应证”新生儿硬皮症。

“说明”方中川乌、草乌为大辛大热之品,功能祛风散寒,肉桂、祁艾温经通络,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透骨草软坚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新生儿硬皮症。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多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临床表现,其重者多易转成慢惊风,或引起脱水、营养不良等。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之成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等为多见,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根据临床所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伤食泻以便下酸臭,或如败卵,夹有食物残渣,腹满胀痛等为特点;风寒泻以便下清稀多泡沫,臭味不甚,肠鸣腹痛,兼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为特点;湿热泻则泻下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时感腹痛;脾虚泻则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消瘦,面色萎黄,倦怠,易反复发作。

方一

“组成”新鲜葎草250~300克。

“用法”将上药洗净、切碎,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稍温后(以不烫手为宜),把患儿双脚放入盆内浸泡,并用药液洗小腿。每日浸洗1次,每次20分钟。

“功用”清热利湿。

“适应证”小儿泄泻。

“说明”蓓草,治湿热,降火,止痢。

方二

“组成”自扁豆100克,葛根50克,车前草15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20~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稍温时,浸泡患儿足踝部30~60分钟,药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冷则加热。每日浸洗2或3次,每日1剂。

“功用”清热利湿。

“适应证”小儿腹泻。

“说明”扁豆,味甘平,气清香主脾虚有湿,吐泻。故历来被视为专治泄泻之佳品,配伍葛根等,其效更佳。

方三

“组成”黄荆叶30克,木瓜、辣廖草各250克。

“用法”上药煎水温洗四肢。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利湿,解毒消肿。

“适应证”小儿泄泻。

“说明”黄荆叶性味甘苦,功能利湿解毒,临床报道,用本品治疗急性肠炎,第2天即可控制腹泻,并有预防作用。配伍木瓜等利湿止泻,作用更强。

方四

“组成”白胡椒、透骨草各9克,艾叶15克。

“用法”上药共煎煮3或4沸,待温热后浸洗患儿双足,每日3次,每剂药可洗3次,一般连洗2~3日。

“功用”温中,理气,除湿。

“适应证”婴儿腹泻(寒证)。

“说明”胡椒辛温,功能除脏腑中风冷,现代临床以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证实确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惊风

惊风又称惊厥、抽风,是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危急病。根据发病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急惊风起病急骤,以身体壮热、痰涎壅盛、四肢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闭、抽搐、昏迷为临床特征;慢惊风起病缓慢,时抽时止,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倦怠,嗜睡或昏迷,体温不高,或四肢发冷为临床特征。

方一

“组成”银花30克,薄荷25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然后蒸馏收集药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1小时,浸没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用以重点擦洗曲池、大椎、风池、风府及腋下。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外感发热所致高热惊厥。

“说明”银花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功效,常配伍薄荷,以增强其疏散清热之力。

方二

“组成”天麻、朱砂各3克,乌蛇肉(酒浸)5克,白矾、青黛各6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为散,贮瓶密封备用。使用时,每取本散9克,桃枝叶1扎,加清水适量煎10沸,待温用毛巾蘸药水外洗前胸、腹、头面及四肢。每日1次。

“功用”清热熄风,开窍护脑。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天麻功能熄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之药,用治惊风抽搐之证,不论寒证、热证皆可配用,治疗小儿惊风,则以本品配伍朱砂、青黛、麝香等。

方三

“组成”石膏150克,石菖蒲60克,雷丸90克。

“用法”先将上药捣碎,以水适量煎煮,滤出药液,适温浴患儿,并洗头面尤佳。

“功用”祛风解毒,镇静定惊。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石膏为大寒之品,功能清热泻火,可用于实热亢盛之证。菖蒲不但具有芳香开窍、宁心安神之功,且兼有化湿豁痰之效,故配伍雷丸辟秽,更有利于对惊风所致的高热神昏的治疗。

方四

“组成”麻黄、柴胡、雷丸各60克,郁金、蛇蜕各30克,石膏1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水适量煎煮,滤得药液,适温时浴患儿。

“功用”清热解毒,镇静解痉。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麻黄主风寒外来,有宣肺气,开腠理之功。故治肺病多用,小儿惊风多由风寒外袭肺而致邪热壅盛,故本方以麻黄祛邪平喘化痰为主,配伍郁金理气,石膏清热,蛇蜕透邪,雷丸辟秽,其作用更强。

小儿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痛又名“盘肠钓痛”、“盘肠内吊”,是儿科急性腹痛中常见的一种腹痛。它是由于肠平滑肌痉挛而引起的一种肠绞痛。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作,呈阵发性、间歇性的腹痛。平时其人如常,缺乏异常体征。发作时可伴有腹中“气块”出现,甚则啼哭不止、翻滚不停、四肢发冷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寒邪侵袭小肠所致,如《婴儿百问》说:“是小肠为冷气所搏然耳。”其他如蛔虫刺激肠壁而使肠肌痉挛也是形成本病的原因之一。

方一

“组成”葱500克。

“用法”葱洗净,取250克加水煎汤,另250克捣烂,于锅中炒热。葱汤待温时洗患儿腹部,洗毕,用炒葱热敷患儿脐部(以皮肤能耐受为度),良久,尿出痛止。

“功用”温散寒邪,理气止痛,通利二便。

“适应证”小儿盘肠气痛。

“说明”葱具有通阳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善治小儿腹痛。本方洗、贴并施,使药效进一步得到发挥,故效果尤佳。

方二

“组成”枳壳、香附各10克,细辛5克。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洗患儿腹部,待痛止后洗去。

“功用”理气止痛。

“适应证”小儿腹痛。

“说明”方中枳壳苦泄辛散,行气之力较猛,故能破气除胀止痛。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具有行气止痛之功。细辛则能温经散寒。诸药合用,主治气结。

小儿疳积

疳积是小儿常见的慢性消化不良性病症,临床上以面黄肌瘦、腹胀、营养障碍,伴有毛发焦稀,易发脾气,吮食手指,嗜食异物,泄泻酸臭等。此病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致病原因多与断乳过早,饮食失节,病后失调以及虫积等因素有关,导致脾胃受伤,营养吸收障碍而患病,故治疗以顾护脾胃为法。

方一

“组成”桃枝、柳枝各60克。

“用法”上药切碎,加清水1 500毫升,煎煮去渣,待药液温热时给患儿洗浴,浴后保暖。每日1次。

“功用”活血通络,消积滞。

“适应证”小儿疳积。

“说明”桃枝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柳枝性味苦寒,功能活血理气,可消食。

方二

“组成”白矾、陈醋各适量。

“用法”上药煎汤取汁,待温,洗浴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消积化滞。

“适应证”虚寒型的疳积。

“说明”白矾功能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配伍陈醋,其消积化滞作用更强,并兼有温中补虚之力,故适用于小儿虚寒疳积。

方三

“组成”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量。

“用法”上药煎汤取汁,擦洗双侧内关穴及涌泉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功用”化滞,散结,杀虫。

“适应证”疳积初、中期。

“说明”桃仁有活血祛瘀功效,能祛邪杀虫,说明本品有化滞消积之功。配伍杏仁理气润肠,山栀清热解毒杀虫,故对疳积初起之热郁瘀滞者较为适宜。

方四

“组成”肥猪肉100克,首乌30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浓煎去渣,用纱布或药棉蘸药液擦洗全身皮肤,每日1或2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擦洗时要保持一定的室温,防止着凉。

“功用”滋阴,润燥,除烦。

“适应证”重症疳积。

“说明”能补脾肾,滋润肌肤,通二便。故民间常用本品炖汤服治疳积者,但外用方法更简便。

方五

“组成”大腹皮、苦参、白芷各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以水适量煎煮,得其药液,适温时洗浴患儿。

“功用”行气消积化滞。

“适应证”疳积。

“说明”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性味辛微温,功能理气宽中,并有缓泻而通便的作用,配伍苦参、白芷辛散苦泄以增其力,可用于治疗疳积因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者。

小儿厌食症

厌食症是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或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往往伴有面色少华和消瘦。其病因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运化失常而成。病变表现在脾胃,治当以养胃健脾为法。

方一

“组成”连翘、橘皮各30克,土茯苓20克。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扎,放入适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将药和水一起人锅,煎后,去渣取汤,倒入浴盆内,待不烫手时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用”理脾开胃。

“适应证”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

“说明”连翘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橘皮能破滞气,益脾胃,配土茯苓利湿,故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

方二

“组成”藿香、吴茱萸、山药、车前子各10克,木香、丁香各5克。

“用法”上药煎汤,洗浴患儿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功用”醒脾开胃。

“适应证”小儿厌食。

“说明”藿香,其气芳香,有醒脾开胃之功。配伍木香、丁香、吴茱萸以增芳香理气化湿功效,车前子利湿,山药健脾,其效更佳。

方三

“组成”槟榔2份,良姜1份。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待药液温热后,洗浴患儿腹部。每日1次。

“功用”增食欲,消积滞。

“适应证”小儿厌食。

“说明”槟榔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能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配伍良姜芳香化湿、理气健脾,故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疗效。

小儿积滞

积滞又称伤食、食积或宿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胃肠病症。多因小儿哺乳无度或饮食不节,即不定时定量哺乳,或杂投食物,过食肥甘及生冷坚硬之物,加之小儿脏腑未充,脾胃怯弱,致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司,乳食停滞不化而成积滞。临床表现不欲吮乳,呕吐乳片,腹痛胀满,哭闹不休,大便特臭,色绿夹有乳片等。治疗以消积导滞为法。

方一

“组成”白术、枳实、大黄、槟榔、皮硝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和匀。每取50~100克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倒入盆内,趁热熏蒸腹部;待温后,用毛巾蘸液擦洗自胸口至小腹部。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或3次。下次用再加热即可,可连用2次。

“功用”健脾消食,荡涤化积。

“适应证”小儿积滞。

“说明”白术能补脾胃、消食除痞,配伍枳实能消痞除满,大黄攻下积滞,槟榔理气化积,皮硝软坚散结。故可用于积滞较重者。

方二

“组成”党参、白术、麦芽、陈皮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水煎,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用”健脾理气消积。

“适应证”小儿积滞。

“说明”方中党参能补中益气,和脾胃,配伍白术健脾,陈皮理气,麦芽消积,故适宜于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运化无力而积滞者。

方三

“组成”枳实、木香、陈皮、莱菔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待药液温热时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用”理气消积。

“适应证”乳食不化所致的积滞。

“说明”枳实,主食积停滞,腹痛便秘。药理学研究表明,其煎剂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有力。木香、陈皮、莱菔子均有理气消积功效。

小儿脐患

小儿脐患主要是指脐湿、脐疮、脐突而言。脐湿是指脐带脱落前后,脐部湿润浸淫久而不干者。如因脐部不洁,受各种致病菌的感染而引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疡者,称为脐疮。脐突即脐疝,是指因小肠或腹腔脂膜突入脐中,形成脐部突起而肿大光滑的疾患。脐湿、脐疮、脐突均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脐湿反复不愈,极易造成局部感染而引起脐疮之症。脐疮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局部蜂窝织炎、脓疡,甚至诱发败血症。脐突反复不愈,至2周岁以上者即应考虑手术治疗。

方一

“组成”干马齿苋适量,葱3~5根。

“用法”马齿苋烧灰存性(即烧成黑炭状),研为细末,装入瓶中备用。同时先取葱洗净切碎,人锅中煎取汁,待温后擦洗患处皮肤,以消毒纱布拭干,将马齿苋(炭末)扑撒于脐窝,外用纱布盖覆,并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3~5次即见效。

“功用”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适应证”小儿脐湿、脐疮。

“说明”马齿苋为治疮要药,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据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故对治疗小儿脐湿、脐疮等症疗效显著。

方二

“组成”葱叶、防风各适量。

“用法”葱叶洗净,捣成泥状备用;将防风加水煎成浓汤,待温后清洗患处皮肤,然后取葱泥贴敷于脐患处,外用纱布盖覆,胶布固定,每日1次。

“功用”祛风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小儿脐突。

“说明”葱叶具有解毒活血消肿之功,防风善祛风邪。本方先以防风汤外洗以除风邪,复以葱泥贴敷,促使肿物消散。

方三

“组成”黄芩9克,胡粉、龙骨(煅)各3克,防风适量。

“用法”上药除防风外共研细末,再用防风煎汤洗患处,拭干后再用药末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小儿脐疮。

“说明”方中黄芩功能清热解毒;胡粉即铅粉,功能解毒生肌,龙骨亦有生肌作用;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药理学研究表明,共煎剂有一定抗菌作用。

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说,小儿晚间饮水过多,白天疲劳过度,不良习惯等,均可发生遗尿,如经过必要的调整即可治愈,如经年累月不愈,可影响小儿的精神和生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多由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体质虚弱,脾胃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方一

“组成”五倍子、乌梅各5克,胡椒3克。

“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洗患儿脐部及下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功用”涩尿止遗。

“适应证”小儿遗尿。

“说明”五倍子为收敛之品,乌梅敛肺,涩肠,生津,胡椒有温中下气的作用。诸药合用,有涩尿止遗功效,本方还可研末敷脐部,亦有疗效。

方二

“组成”菟丝子30克,麻黄50克,五味子、益智仁各2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分成5包,5~8岁每次半包,9~12岁每次1包,每晚用开水冲泡药粉,涂洗患儿脐部。

“功用”温肾化气,宣通气机,通调水道,固涩缩尿。

“适应证”小儿遗尿。

“说明”方中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麻黄宣通气机;五味子敛肺敛津;益智仁缩尿。诸药配伍,具有温肾化气,宣通气机,通调水道,固涩缩尿等作用,从而达到膀胱开关有节,阴阳相调,遗尿自愈的目的。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1~5岁的小儿。病毒由口腔、咽部及胃肠道进入体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其临床表现多先出现高热、头痛等,继而呈四肢持续性瘫痪等,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主濡润全身之宗筋,约束筋骨而利关节。病毒首先入侵胃肠,再流注于经络、四肢、百骸,从而逐渐发生麻痹症状。

方一

“组成”木瓜、透骨草、麻黄、当归、地肤子各12克,制甲珠、桂枝各9克,红花、川牛膝各15克,露蜂房1只。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后,加入白酒、黄酒各60毫升,继续煮沸后,倒入盆中,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方可有效。每剂可洗3次。

“功用”温经祛湿,活血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症(待热退后,方可用)。

“说明”木瓜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疗风湿痿痹之要药,配伍透骨草祛风活络,当归、红花活血,桂枝、牛膝通络,甲珠养血,麻黄温经等。

方二

“组成”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当归、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9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适应证”早期小儿麻痹症。

“说明”草乌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配伍干姜、桂枝温经散寒,伸筋草、络石藤、鸡血藤舒筋活络,当归、丹参活血化瘀,故可用于麻痹症早期。

方三

“组成”当归、赤芍、木瓜、桑枝各15’克,制附子、桂枝各9克,穿山甲(代)6克,蜈蚣1条,桑寄生、土牛膝、川芎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煎沸5分钟,加入白酒、黄酒各25~30毫升,煎沸,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处10分钟,熏时上以盖布围住。待觉温后用洁净纱布蘸药水,反复在瘫痪部位浸泡擦洗30分钟。每日熏洗2或3次。

“功用”温经散邪,活血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期属轻、中型)。

“说明”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木瓜、牛膝祛风除湿,桑枝、桂枝散寒通络,穿山甲、蜈蚣活血通络,制附子祛寒止痛,桑寄生补益肝肾,养阴除邪。诸药合用,有温经散邪、活血通络功效,适用于麻痹后遗症瘫痪者。

方四

“组成”川断、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各9克,杜仲、黄芪各21克,五加皮15克,木瓜、赤芍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倒入盆内(去渣),待温时浸泡擦洗患肢3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后遗症中期。

“说明”川断既能补肝肾,又能行血脉,有补而不滞的优点,配伍防风、羌活、独活祛风除湿,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黄芪益气,杜仲补肾,五加皮、木瓜舒筋活络,故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方五

“组成”荨骨风根、威灵仙各30克,半边莲24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煎沸后,将上药液倒入桶内,趁热洗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适应证”小儿下肢麻痹症。

“说明”荨骨风性味辛苦,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常配伍威灵仙等祛风湿药治疗风湿痿痹证。半边莲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方六

“组成”麻黄、杜仲、川乌、草乌、红花各10克,花椒6克,川断、党参各12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肢。每日1或2次。

“功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适应证”小儿麻痹症后期。

“说明”方中麻黄温散寒邪,川草乌温经助阳,红花活血化瘀,党参、黄芪益气,杜仲补益肝肾以养筋脉,川断既养肝肾又能活血,花椒祛风除湿。诸药合用,有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功效,故对小儿麻痹症后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唇、舌、上下腭、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发生在口唇两侧者,称为“燕口疮”;口腔糜烂,色红作痛称“日口糜”。这些病症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角疮、维生素B2缺乏性口角炎和口腔溃疡。鹅口疮是小儿口疮中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而得。此病多因口腔不洁,感染邪毒所致。

方一

“组成”赤小豆、醋各适量。

“用法”赤小豆研成末,入醋调匀,涂洗患处。

“功用”利湿,解毒,敛疮。

“适应证”鹅口疮。

“说明”赤小豆有清热毒痈肿之功,醋善解毒杀虫,两药合用,解热毒而敛口疮,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不失为治疗鹅口疮的有效验方。

方二

“组成”活地龙10~15条,白糖50克。

“用法”将地龙用清水洗净后,置于茶杯中(弄断的不要),撒上白糖,然后轻轻搅拌,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即呈黄色黏液贮瓶备用。使用时以消毒棉球蘸此药液,涂洗疮面上,涂药范围较疮面略大些,3~5分钟后,再用盐水棉球擦掉即可。每日涂3或4次,夜晚疼痛时可再涂洗1次。

“功用”消炎解毒,化腐生肌。

“适应证”鹅口疮。

“说明”地龙即蚯蚓,功能清热解毒,外敷治疗口毒疮已溃出脓者,说明本品确有较好的消炎解毒作用。白糖则能化腐生肌,收敛疮口。

方三

“组成”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蚤休各15~30克,生甘草6~12克,黄芩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分煎2次,混合煎取浓汁,用纱布蘸药液涂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鹅口疮。

“说明”方中药物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其中蚤休解毒之力甚强,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对多种致病菌皆有抑制作用。

方四

“组成”黄连、黄柏、黄芩各9克,蒲公英、薄荷各12克,青黛5克。

“用法”先煎黄连、黄芩、黄柏30分钟,再入蒲公英、薄荷煎开10分钟,滤得药液500毫升,冷却后,入青黛拌匀,用棉签蘸药汁涂洗患部,每日3~5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适应证”鹅口疮。

“说明”方中黄柏、黄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蒲公英清热解毒,青黛凉血,薄荷透邪外出。

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症,俗称流口水。婴幼儿口腔浅,不能吞咽过多唾液而见口角流涎,一般属生理现象。若3岁以上小儿仍不自觉地常流口水,则属病态。此病多因小儿口咽黏膜炎症、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而引发。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脾胃气虚所致,故治疗以补益脾气为法。

方一

“组成”白矾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清热消炎。

“适应证”小儿口角流涎。

“说明”白矾,燥湿,清热消痰,故可用于治疗小儿口角流涎。

方二

“组成”肉桂、吴茱萸各适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每晚临睡前浸泡双足1次,每次30分钟。

“功用”温脾散寒。

“适应证”小儿口角流涎。

“说明”肉桂,助阳,散寒,湿经。吴茱萸能温经开郁,两者相合,相得益彰,其效更佳。

小儿痱子

痱子又名痱疮,好发于小儿头面、胸背、腹、颊及腹部,多见于夏天炎热之时。临床表现为皮肤汗孔处突起针头大小密集的红色疹子,速成水疱或小脓疱,周围有红晕,自觉瘙痒刺痛等。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暑湿蕴蒸皮肤,汗出不畅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为法。

方一

“组成”马齿苋适量。

“用法”马齿苋水煎取其汁,待冷后将纱布浸湿,以此洗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痱子成片。

“说明”马齿苋功擅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故以此煎汤洗敷于患处,能够祛除客于体表之暑邪热毒,使痱子消退。

方二

“组成”马齿苋、败酱草各35克。

“用法”上两物同煎汁,待凉后洗敷患处。

“功用”清解暑热毒邪。

“适应证”痱子。

“说明”马齿苋有清热解毒之功,以之与具有清热解毒排脓作用的败酱草相合,增强了清解热毒之力,又能排脓,故对热毒炽盛,局部有化脓性感染之痱子患者尤为适宜。用此药汁洗后,还可外涂3%氧化锌油,疗效则更好。

方三

“组成”花椒30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煮,滤去药渣,待药液温后洗患处。

“功用”开腠祛邪。

“适应证”痱子。

“说明”花椒性味辛温,能发汗,开腠理,杀虫。用此煎汤外洗,使皮肤毛孔开泄,汗液排泄通畅,则痱子可愈。

方四

“组成”绿豆、滑石粉各45克,制炉甘石10克,薄荷6克,明矾5克,桑叶200克。

“用法”除桑叶外,其他药物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应用时,每晚先将桑叶装入布袋中,用清水煎沸待温时洗澡,洗后拭干,取上药粉擦患处(或干扑之)。每晚洗擦各1次。

“功用”清凉消暑。

“适应证”痱子。

“说明”绿豆,能解毒,透疹。配伍滑石粉等,其效更佳。

方五

“组成”藿香、苍术、野菊花各25克,枇杷叶60克,滑石粉3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至2 000毫升后,再加清水1倍洗浴。每日1次,3~5天为1个疗程。

“功用”清暑,化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痱子初起暑湿盛者。

“说明”藿香、苍术清暑化湿,为治疗暑湿之佳品。野菊花清热解毒,枇杷叶能清热解暑毒,滑石粉则能化暑气,并有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

方六

“组成”黄柏、徐长卿、紫花地丁、地肤子各30克,明矾1克。

“用法”上药加水1 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洗涤患处或湿敷,每日2或3次,每次5~10分钟,3日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痱子。

“说明”方中黄柏清热燥湿,配伍徐长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地肤子、明矾祛风、止痒、燥湿。

方七

“组成”生大黄30克,冰片、白芷各10克,黄芩12克,黄连9克,75%乙醇500毫升。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匀,入乙醇浸泡1周以上,过滤去渣,取汁贮瓶备用。使用时取此药水擦洗患处,每日擦1~3次。

“功用”清凉解毒。

“适应证”痱子。

“说明”大黄、黄连、黄芩等“三黄”皆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白芷解表、燥湿、清热排脓。冰片能辛凉消炎。

方八

“组成”鲜丝瓜叶适量,白矾少许。

“用法”将丝瓜叶捣烂如泥,加白矾粉捣匀绞汁,取药汁频频涂洗患处,每日数次。

“功用”清热消暑,解毒止痒。

“适应证”痱子。

“说明”丝瓜叶功能消暑解毒,药理学实验证实,本品有消肿退炎之功。白矾有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九

“组成”鲜地龙30克,茶叶15克。

“用法”上药浸入75 9,6乙醇200毫升中,浸泡3日后,过滤取汁备用。使用时,每取此酊少许涂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消炎解毒,驱风通络。

“适应证”痱子。

“说明”地龙有清热熄风之功,能解热疾。茶叶功能清暑解毒,药理学研究表明,茶叶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并能收敛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方十

“组成”苦参、生大黄各20克,冰片、黄柏、雄黄各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浸入75%乙醇300毫升中,浸泡2~3日,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球蘸药汁涂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消炎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痱子。

“说明”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大黄、黄柏、雄黄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冰片散郁火,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应用于局部,有消炎止痛作用。

小儿蛲虫病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其病由吞入有感染性的蛲虫卵所致。由于雌虫在肛门附近排卵而污染被褥及衣服等物,可经污手互相传染而造成流行。l临床表现为肛门及会阴部奇痒,夜晚尤甚,睡眠不安,大便内或肛门外常发现寸长白色的成虫。治疗以杀虫止痒为法。

方一

“组成”大蒜5瓣,菜油少许。

“用法”大蒜捣烂,入菜油中拌匀,挤出药汁,于每晚临睡前将药汁涂洗于肛门周围,连用3~5日。

“功用”杀虫解毒。

“适应证”蛲虫病。

“说明”大蒜能解毒杀菌,故用其治疗蛲虫病颇为适宜。

方二

“组成”鹤虱、苦参、使君子各15克,花椒6克。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取汁,临睡前洗肛门、阴部。连洗3天。

“功用”燥湿杀虫。

“适应证”小儿蛲虫病。

“说明”鹤虱为杀虫要药。药理学实验证实本品有良好的杀虫作用,配伍苦参、使君子等,其效更佳。

方三

“组成”百部、苦参各15克。

“用法”上药每晚煎水熏洗肛门,再将六神丸1粒塞入肛门内。连续使用1周。

“功用”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小儿蛲虫病。

“说明”百部灭虱杀虫,主用蛲虫。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证实,百部煎剂治疗小儿蛲虫病52例,结果治愈51例,说明其疗效较好。

方四

“组成”鹤虱、使君子各15克,枯矾、胡黄连各6克,雄黄3克,樟脑2克(后下)。

“用法”先将上药倒入沙锅内水煎20分钟,煎后放入樟脑,将药液倒入干净的浴盆中,待水温适当时,抱小孩坐盆上,蒸熏肛门,至药液不烫时,洗浴患儿肛门。连续熏洗3天。

“功用”杀虫止痒,清热燥湿。

“适应证”小儿蛲虫病。

“说明”方中使君子、鹤虱皆为杀虫之品已如前述,胡黄连功用清湿热,雄黄、樟脑亦有杀虫疗效。

方五

“组成”百部35克,60%乙醇160毫升。

“用法”将百部入乙醇中密封浸泡3日,备用。使用时先用温开水将肛门洗净,在临睡前用棉棒蘸药液涂洗肛门及其周围部。7日为1个疗程。

“功用”解毒、杀虫、止痒。

“适应证”蛲虫病。

“说明”百部能止咳及杀虫。故民间常用于治疗蛲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同类推荐
  •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本书包括医案集与医话集两部分内容,医案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在肾病的治疗经验与临床案例,医话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的学术观点。
  • 针灸与养生

    针灸与养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卷 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CCU手册

    CCU手册

    CCU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危重心脏病患者,承担着比其他心内科医务人员更大的责任和更繁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一肩挑,是一项高风险但却是有成就感的工作。如何合理利用CCU资源?如何培养合格的CCU医务人员?如何保障CCU舒适、安静的环境?如何做好宣教和沟通工作?如何管理和使用好CCU的相关仪器设备?如何解读各种信息和参数?如何高效、有序地按照诊疗规范开展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主要论及CCU的环境支撑、CCU常见的相关问题、CCU常用的相关药物、CCU的常用操作技术和CCU收治常见疾病的监护治疗等。
  • 解读“中国第一病”

    解读“中国第一病”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就发病人数而言,又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既存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又是3个完全不同的疾病。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按发病方式分为急性、慢性;按病毒分类可分5型,其感染途径相同,治疗原则也一样。得了肝炎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转为肝硬化、肝癌的仅占极少数,况且,现代肝移植是可行的,存活可达5~30年。只要科学面对、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防止疲劳就可能治好。
热门推荐
  • 后宫斗之棋逢对手

    后宫斗之棋逢对手

    岸琪面若芙蓉之貌,似牡花之盛开。贤蕙如兰蕙皇后,却惨遭奸妃洪桃之毒手,再有嚣张跋戾之菊妃暗中使计,害死纯良之女腊妃,原来刁蛮如艳妃也变为冰冷性情,本份如莺妃祸及伤残,唯有一枚暗棋(女主岸琪),在宫中如昙花盛开,脱泥藻而涤世。蓝颜神兽饕餮拥帝王之血,抗争魔教,巧被岸琪相救,免一时之难。后宫风起云涌,她是否能够洞若观火,乾坤在握?她让世人知道,一个柔弱的闺阁女子,不止知风月,也知乾坤!
  • 凤吟天下:废材二小姐

    凤吟天下:废材二小姐

    她,现代第一世家继承者,毒学,医学,武学样样精通,被人称为万能少女,却被最信任的人算计致死,灵魂重生到了南泽国第一世家的二小姐身上,传闻二小姐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不仅如此,嚣张跋扈,待人傲慢无礼,人人对她厌恶至极,是整个帝国的笑柄!当她再睁开眼时,凌厉的目光,她不再是她!随身空间带起,神兽左右跟起,神器多得跟废铁似的,揍的了白莲花妹妹,打得过渣男,绑架过皇帝,拆得了神殿,逆苍天,戏邪皇!某邪皇邪佞一笑:“调戏完了就想走?没门!”没门?那便爬窗!(简介不好,大家直接看正文吧!么么~)
  • 九界逍遥仙

    九界逍遥仙

    天分九野,一野为一界。灵界中一个资质平凡到极点的少年无意中得到一条碎裂的剑魂,从此人生轨迹发生巨变,参与到九界纷争的乱世争霸中……
  • 校园侵略者

    校园侵略者

    一位失忆的公主一位忠诚的骑士一段穿越时间的故事造就一位骑士的传奇一切尽在《校园侵略者》
  • 契灵界

    契灵界

    造物之神创造六道轮回,即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一轮回通以万年之久。十二年前,八月既望,轮回期满,六道混乱,一修罗神灵偶然越道,降临人间远古大陆,重生于名为子凡的婴儿之身。修罗之力惨遭封印。历经十余载修炼,子凡逐渐解除封印,摆脱废材之身,掌握修罗之力。从此逆天成神,驰骋远古大陆。而这片远古大陆被称为契灵界。
  • 紫月至尊

    紫月至尊

    究竟是什么种族,让仙魔联手。究竟是什么种族,让天道颤抖。究竟是什么种族,让他们万年前就开始谋划。又是什么种族,让他举百万族人自五千年前布置杀阵。紫月帝尊凌寒,被佛门启用圣器杀死。最终因怨气太重,重生于东州。从此,他结兄弟,救红颜。一把紫金枪,败帝王,掌帝国。一柄手中剑,斗苍天,成至尊。最终,谁才是胜利者。让我们恃目以待。QQ群:307447971注:本书纯属虚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斗兽年代

    斗兽年代

    史前十万年存活的人类,从婴儿寒古拉开始的奇幻之旅,让我们见识人兽共存的世界,如果兽拥有人类的智慧,兽还能称之为兽吗?人类和于兽结成血盟,教其说人话,像人一样生活。人和兽到底能不能和平相处?我们到底是误解了什么?
  • 极道魔姬

    极道魔姬

    道爷被雷劈……女娃命多踹……一个雷劈的道爷,一个苦命的女娃,他们究竟有着什么恩怨纠葛?又会经历怎样的一个人生?想知道吗,想知道就来书中找答案吧。
  • 变化无藏

    变化无藏

    他不是雪域里的蛮人,可是从小就生活在雪域里,他的身世是一个谜,可是他不在乎,他只为养他爱他的太阳村村民战斗,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但表情始终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