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20世纪80年代初,卡迪拉克·盖奇公司预测世界有些国家将需要一种具有主战坦克火力和较高战略、战术机动性的轻型坦克,于是决定投资研制鱼式轻型坦克。
该车安装1门能发射北约制式弹药的105mm火炮、重量轻、车体低矮、行程大、机动性高、昼采用已证明实的可靠性部件和能用C-130运输机空运。
1983年1月,公司进行了新车论证,同年9月开始设计。1984年2月制出底盘样车,同年8月进行行驶试验。1984年6月,公司还制出了炮塔样机,并将它安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底盘上做射击试验。1984年10月,样车在美国陆军协会装备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到1985年底,该坦克已完成约5000km耐久性试验,其中大部分试验是在内华达州卡尔逊城的霍杰斯机动车辆试验中心进行。试验后公司又对侧传动装置、减振器和冷却系统等作了小量改进,以便在49℃的环境温度下工作。后来,公司又对该车作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包括增设热成像瞄准镜和1个与主炮并列的望远镜,后者作为炮手的M36E1昼夜瞄准镜的备份瞄准仪器使用。1986年中完成生产样车,并在泰国进行了试验。
结构特点
该坦克总体布置系常规方式,驾驶操纵部分在前、战斗舱居中、动力传动装置在后。
该坦克安装英国L7A3式105mm超低后坐力炮。为了降低后坐力,公司设计、安装新型炮口制退器、抽气装置、火炮摇架和新式反后坐装置。这样,火炮后坐长度加大,耳轴最大受力由333.5kN降至133.4kN。该炮发射北约105mm弹药和英国新研制的H6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36发,炮塔内存放8发,其中3发是待发弹,其余均放在炮塔座圈底部的车体内。弹壳袋可储存弹壳5个。
主炮左侧安装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有待发弹400发,备份弹2000发,分装在10个弹药箱内。车长门外安装1挺7.62mm或12.7mm的高射机枪,有待发弹分别200发和100发;12.7mm机枪的弹药基数1100发。炮塔两侧各装1组4具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器,车内有16发烟幕弹。
该坦克的炮塔和车体都采用“卡德洛伊”钢板焊接,座圈直径1.854m,总重5.04t。车长有7个潜望镜和1个NV-52式昼夜瞄准镜;炮手有1个M36E1昼夜瞄准镜(也可配备1个内装激光测距仪的M36E1SIRE式昼夜瞄准镜);装填手有1个前视潜望镜。炮塔采用电液控制并备有手动控制系统,可360°旋转,回转速度为40°/s。火炮俯仰角为-7.5°~+20°,俯仰速度为40°/s。双向稳定器可以任选。
该坦克采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DFCS数字式火控系统,有车长控制板、横风和耳轴倾斜传感器、弹道计算机、电源装置、击发手柄、方向机和高低机等。该系统操纵简便,炮手使用的弹种和目标距离都显示在瞄准镜上方。
该坦克采用底特律公司的8V-92TA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393kW。发动机横置,配有2个涡轮增压器、鲁茨泵和中冷器。采用阿里逊公司的具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的XTG-411-2A型液力机械变速箱。变矩器自动闭锁,变矩系数2.4,变速箱内装有行星齿轮转向机构。
公司还为该坦克专门设计了行星式侧传动装置,其减速比为4:1.燃油箱容量757L,位于战斗舱和动力舱之间。动力部分的冷却采用3台轴流式风扇,每台风扇的风量为254.8m3/min。在环境温度为49℃时,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可保证冷却需要。空气进气口设在动力舱上方,排气口在车体右侧,并尽量降低废气的红外辐射。
该坦克的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两侧各装6对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托带轮与M41轻坦克的相同。扭杆悬挂装置是从M109式自行榴弹炮的演变而来,扭杆最大应力为1187.56MPa,负重轮的动行程为203mm,静行程50.8mm,总行程为254mm。该坦克的第一和最后一根扭杆的刚性比其他扭杆都大,在第一、二、六负重轮位置安装了液压减振器。该坦克可承受2.5g的车体冲击负荷。
该坦克的平衡肘设计负荷为1814kg,但实际负荷只达1588kg,这说明仍能进一步增加重量,寿命长的新型履带,采用这种履带后,预计单车重量能减轻1000kg。
该坦克车体防护力弱,正面防14.5mm穿甲弹,其他部位只防7.62mm穿甲弹,目前正在研究采用附加反应式装甲或陶瓷装甲的可能性。
该坦克任选设备有M13A1式三防面具、导航装置、发动机排气管内喷射柴油的热烟幕发生器、车内电台、通话器、报警和灭火装置等。
性能数据:乘员4人,战斗全重19278kg,净重17463kg,车长6.229m,车宽2.710m,车全高2.550m,公路最大速度67km/h,10%坡道34km/h,60%坡道8km/h,0~32km/h的加速时间7s,攀垂直墙高0.76m,越壕宽2.13m,炮塔驱动方式电液手动,装甲结构类型钢板,电气系统电压24V,蓄电池数量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