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奇特的海蚀台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由于海岸侵蚀地貌有不同的海岸物质,所以其被侵蚀的速度的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堆积地貌,如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①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就是海蚀平台。在海浪的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生变化,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塑造出一个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当这个平坦岩礁面形成之后,平台可以不断地扩展,直到波浪通过平台,在对平台的摩擦和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中消耗掉全部的能量,海蚀崖就会停止后退,最终形成海蚀平台。在海蚀平台上可以发育出多种地貌,如浪蚀沟、锅穴、洼地……同时,它也可以形成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粒覆盖的波蚀残丘。通常来说,海蚀平台位于平均海面附近,但也有位于高潮线以上的或者是海平面以下的。位于高潮线以上的海蚀平台是由特大暴风浪作用而形成的暴风浪平台;而位于海面以下的海蚀平台是由波浪侵蚀作用在下限处形成的海底平台。当然,不同的海平面变化及构造运动也必然会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蚀平台。
②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蚀柱是在海蚀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海浪的不断作用下,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就会被蚀穿贯通,最终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而海蚀拱桥还可以称为海穹、海拱石,它在岬角海岸非常常见。当海蚀拱桥受到进一步海浪侵蚀的时候,顶板的岩体就会坍陷,而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仍然峭然在岩滩海蚀崖之上,海蚀柱也就形成了。
有些海岸由质地松软的黏土、古冰川沉积物构成,有些由软硬相间的岩层构成,它们最容易遭受侵蚀。波浪和潮汐都能使侵蚀加速进行,特别是在发生风暴时,海水掏蚀海岸悬崖的底部,并迅速将从悬崖掉下来的物质搬运到海里。这类海岸悬崖极不稳定,常常发生坍塌、滑坡或泥石流。
在侵蚀海岸上,为了保持海岸的稳定,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如修筑海堤、护岸堤和护坡等。通常来说,这些工程设施是用混凝土和石块修建的,减弱波浪的能量是其主要目的。只有减弱波浪的能力,其破坏才能减少。在较高纬度暴风浪带的沿海地带,这些保护措施最为常见。在这些地区,由于冬季风暴频发,其形成的波浪带有非常大的破坏性。
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的是堆积海岸。由于堆积海岸的冲淤有很大的变化性,所以其海滩易发生变化。在波浪、海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海滩上的散沙会被冲刷、搬运和再堆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与冲刷的沙量相比,海滩上散沙的供应量过少,此时的海滩就处于受侵蚀状态。
海岸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海岸灾害,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简单地说,海岸侵蚀是指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当然海岸侵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风暴潮以外,还有河流入海泥沙减少、人工采砂、海面上升和海岸工程等。在现有条件下,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如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
同时,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还造成了河流输沙减少和海面上升。
海岸侵蚀带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土地资源流失,冲毁沿岸村庄、工厂、道路、盐田、养殖场和防护林等。同时,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毁坏农田,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恶劣影响,如地下水质被破坏、海岸线减短、海水倒灌、盐碱地增加等。
总体来说,我国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大部分的沙质海岸线和开阔的淤泥质岸线都有海岸侵蚀现象存在。纵观整个国家来看,与长江以南相比,长江以北的海岸侵蚀更为严重。从华南地区的情况看,侵蚀较为严重的省份为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海岸侵蚀强烈的海南海口市的海甸岛及新埠岛、广东汕尾等地,它们不但要受到风暴潮和巨浪的威胁,同时还要面临严重的土地流失。海岸侵蚀导致很多旅游区的旅游设施和生态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而部分港口及其他海岸工程设施也受到了威胁。如海口市污水处理厂、海南东方市四更村的东方盐场、海口湾西部临海高速公路等。
在海岸防护工程方面,我国历史比较悠久,规模也是非常大的。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抗御台风风浪和杭州湾涌潮袭击的钱塘江海塘。从历史来看,在两汉时期,钱塘江海塘建立,在五代时用竹笼填石作塘,之后开始筑石塘,在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石塘。在明代的时候,著名的钱塘江鱼鳞大石塘出现,在清代不断改进。从其构造方面来说,鱼鳞塘全部采用条石建造,而相邻的条石则用铁件嵌固。塘脚前滩地上用排桩夹石构筑成坦水,通常设有一至三道,称为头坦、二坦、三坦。
事实上,塘身是岸坡防护工程,而坦水是护脚或保滩工程。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石塘,即条块石塘,它只是在临水一侧用条石砌筑,内侧堆填块石。而明清时期修建的海塘,虽然经过了数百年浪潮的侵袭和淘刷,到现在仍然完好,在防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鱼鳞塘、条块石塘都是直墙岸壁式海塘,近些年来多采用带平台的斜坡式海塘,虽然其构建比较经济,但防护效果是非常好的。塘前也设有坦水。如今,钱塘江两岸仍然使用传统的丁坝群保护滩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多数土堤增加了块石或草皮护坡,很多滩地为了防止海浪,采用了工程措施或者是生物措施。
要想治理海岸侵蚀,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为破坏。如今,人们主要采用的治理办法包括保护红树林、禁止海岸采砂、限制沿岸地下水开采、调控河流入海泥沙、修建海岸护堤等。在一些重要的旅游海滩,其防护措施可以是人工喂砂。
马来西亚29%的海岸线出现不同程度的海蚀,其中约10%的海岸线海蚀程度“相当严重”或“非常严重”。形成该国严重海蚀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没有经过良好规划而大肆开发,如兴建港口、过度捕捞、过度采砂填海、采矿、砍伐红树林、大兴土木以及大量发展工业区等,从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为防止严重的海海岸侵蚀地貌蚀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对海蚀问题十分重视,并积极加以治理,采取了长期防范策略和短期补救措施并举的政策。
在海岸防护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有荷兰、美国和日本。荷兰有著名的须德海工程,海堤非常长,而三角洲开发工程,不仅海堤断面大、标准高,而且其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堤身沙土用水力冲填,混凝土或沥青护面用机械浇筑。而美国多年来系统地研究海岸演变与防护设施,提出了完整的海岸防护规划、设计标准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日本兴建的海岸防护工程在保护海岸线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