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5900000037

第37章 建文帝失踪之谜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是,在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当皇帝的同时,即立朱标为太子。第二件事是封诸子为王,把他们派到全国各重要地方,作为强藩保护中央。为此,洪武二年(1369)四月,朱元璋制定了封建诸王的制度。三年(1370)四月,封第一批皇子九人为王,四子朱棣就是在这一批中被封为燕王。十一年(1378)正月,封第二批皇子五人为王。二十四年(1391)四月,封第三批皇子十人为王。立了太子,又封了王,朱元璋认为朱氏天下从此可以万世一系。

朱元璋对太子标的教育很有计划。他在皇宫中修建了一座图书馆,取名“大本堂”,收集许多图书放在里面;又从全国各地选调知名学者,专给太子讲课,还选了些聪明的少年陪伴太子学习;他本人也经常写诗吟赋,企图给太子以启发。这样,到了洪武十年(1377),太子标23岁,开始见习从政。其实,早在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太子标就已经开始见习政事,那时朱元璋就命令百官,有事首先向皇太子启奏。

洪武二十四年(1391)八月,朱元璋令太子标巡视关中地区,顺便考察秦王樉在西安的活动。金色的秋天,气候凉爽,风物宜人,太子标离开京师,渡过浩浩的长江,经徐州,奔洛阳,人潼关,一路跋涉,最后到达西安。他巡察完毕,返回京师的时候,已是初冬时节。三个多月的旅途疲劳,以及繁忙的事务,使太子标原本虚弱的身体实在禁受不住,他病倒了,在床上躺了四个月。尽管朱元璋命令御医精心治疗,仍未见效,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竟死了。朱元璋想到自己已经65岁,太子却命归黄泉,痛苦极了。一天,他实在忍不住,就在皇宫的东角门,面对群臣大哭起来。翰林学士刘三吾劝他:“你不要过虑,皇孙不是已经长大了吗?他可以即位。天下不会乱的。”出于对太子标的感情,以及立嫡长子的传统习惯,朱元璋立了太子标的儿子允炆为皇太孙。允炆这一年刚刚十岁。

允炆生下时外貌有些缺陷,头盖骨又偏又歪。一次,朱元璋摸着他的脑袋,叹着气说:“怎么像半边月亮呢?”由于允炆聪明,学习努力,性情宽厚,朱元璋逐渐喜欢他了。当时,朱元璋的九个儿子顺序镇守从辽东到甘肃的广大地区,以备北方蒙古贵族的袭扰,他们的王号分别是辽、宁、燕、谷、代、晋、秦、庄、肃,被称为“九边”。一天,朱元璋和允炆在一起聊天,朱元璋说:“备边抵御外侮,我交给你的皇叔们管,只要边境上没有战争,你就可以放心地做太平天子。”不料允炆却说:“如果叔叔们有异心,谁来对付呢?”这一问,出乎朱元璋意料之外,他竟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最后才问:“你的意思怎样呢?”允炆回答:“以德争取他们的心,以礼约束他们的行,如不起作用,就削他们的属地;再不行,就更换他们的封地;这些都不管事,就兴兵讨伐。”朱元璋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

允炆的想法并非没有根据。他被立为皇太孙后,那些王叔们很不服气,每次返回京城,都要以长辈的口吻教训他。这使允炆不得不考虑怎样保住皇储的位置。一天,他坐在东角门,将侍读黄子澄召到面前,低声问:“叔叔们都拥有重兵,我怎样控制他们呢?”黄子澄轻轻地给允炆讲了汉景帝采纳晁错意见,削除吴楚七王之乱的故事。允炆听了十分高兴,说:“有你出主意,我就不用担心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十七日,朱元璋和大臣们议政之后,回到后宫,觉得十分疲倦,便躺在床上,略微休息会儿。谁知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时年71岁。朱元璋虽突然而死,但遗嘱还是早准备好了。他在遗嘱中写道:“我奉上天的意志,担任起皇帝的重任,31年来,格外小心,不敢懈怠,希望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无奈我出身寒微,没有圣人那博大的才智,虽然做了些事情,但还有许多没考虑周到。我的精力日益衰微,这使我从早到晚战战兢兢,很怕一些事情没有结果。现在我就要离开人世,回顾以往,也没有什么感到遗憾的事了。皇太孙允炆,性情宽厚,处世聪敏,讲究孝道,众望所归,应当继承皇位,文武大臣要同心辅佐。在封地的诸王,得到我去世的消息,不要前来京城,应当管好各自的封地。各王所属的文臣武将,都要听朝廷节制。”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八日,21岁的允炆继承了皇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历史上称为建文帝。

建文帝援引朱元璋的遗诏,禁止各位王叔回京师会葬,甚至朱棣已经到达淮安,也被命令返回封地,这引起了诸王极大不满。他们议论纷纷,互相串通,说朝廷有人挑拨诸王和皇帝的关系,制造叔侄间不和。不久,燕、周、齐、湘、代、岷诸王又同时操练兵马,准备进京问罪。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感到很不安。他和兵部尚书齐泰以及黄子澄商量对策,决定削夺诸王权力。按齐泰意见,应先搞掉燕王朱棣,因为他握有重兵,早有野心,最危险。但黄子澄不同意,他认为燕王已有准备,不容易除掉,可先削夺其他诸王,剪掉燕王手足之后,再搞掉燕王就容易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建文帝出其不意,首先将燕王同母弟周王 从开封押到京师,削掉爵位,废为庶民,又迁往云南。十一月,废掉代王桂,把他关在大同。建文元年(1399)四月,又相继废掉岷王楩、湘王柏、齐王榑。这就使燕王棣成了惊弓之鸟,日夜不安。

朱棣,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十三年(1380)从南京来到北平(今北京,古代亦称燕京)。十五年(1382)孝慈高皇后马氏去世,朱棣和诸王子回京师奔丧。事后,朱元璋选了许多和尚,派他们随诸王到封地,为马氏皇后祷告。跟随朱棣的和尚俗名姚广孝,法号道衍。他与朱棣一见如故,非常投机。道衍诡密地对朱棣说:“你如果用我,我送一顶白帽子给你戴。”原来,“王”字加“白”字成“皇”字,道衍的意思,是朱棣将来能当皇帝。朱棣将道衍带到了北平。当时,燕王府是元朝故宫(今北京故宫西半部)。朱棣招了许多有本事的人在府内操练兵马,还修建了一个很大的铸造兵器的地下室。为了遮没丁当丁当的声音,他养了许多鹅和鸭,让它们整天嘎、嘎、嘎地叫个不停。朱棣当时还不敢马上造反,因为在朱元璋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朱棣曾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高燧进京行礼,尚未返回。朱棣要谋反,三个儿子马上会被杀掉。于是,朱棣写信给建文帝,说自己有病,请求遣还三子。对此,黄子澄认为,如果放还高炽兄弟,可使燕王不疑,然后对他突然袭击,定可成功。这样,朱棣的三个儿子便被送回燕京。当朱棣父子相聚时,燕王喜出望外,连声高喊:“老天帮助了我!老天帮助了我!”

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为都指挥使,负责燕地最高军政事务,作为削弱燕王的第一步措施,目的是使他们监视燕王行动,倘若燕王有个风吹草动,立刻除掉。建文帝步步紧逼,叔侄间的矛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建文元年六月,燕王为争取时间,遮人耳目,掩护自己,便装起疯来。他忽而在北平的闹市中大声呼喊,其声尖厉无比,忽而走进酒店,抢夺别人喝酒的杯子。张昺和谢贵听说燕王得了疯病,前往府里探视。只见燕王在六月天气里,坐在火炉旁,还冷得直发抖。但是,张、谢没有被朱棣的假象蒙蔽,通过燕王府长史葛诚的密告,知道了燕王装疯的全部内幕,便立即报告建文帝。建文帝和黄子澄等人商量后,决定立即对燕王下手。就在这关键时刻,都指挥使张信向燕王告密,泄露了建文帝的计划。七月初四日,朱棣以身体康复为名,宴请众官,席间设计擒杀了张昺、谢贵。初五日,燕王正式打起了“靖难”的旗帜,对建文帝的中央政府造反了。朱棣废除建文年号,设置了各种官府的办事机构。二十四日,建文帝下诏讨伐朱棣。从此,叔侄间一场你死我活斗争的戏剧帷幕拉开了。从建文元年七月开始,到建文四年六月结束,这场互相残杀的多幕戏演了整整三年。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统率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开进了明朝国都南京的金川门,数以千计身披铁甲、手执长矛的士兵,簇拥在他的前后。一时间,南京城里战马嘶鸣,人声嘈杂,矛戈相击,刀光剑影。经过激烈的战斗,朱棣终于占领了南京城。他随即命令士兵团团包围皇宫。突然间,皇宫里火势熊熊,黑烟弥漫。朱棣急忙紧催坐骑,派人飞速冲进皇宫,把守各门,不放任何人出入。尽管经过认真细致的搜查,建文帝还是下落不明。

那么,建文帝到底到哪里去了?他是被乱兵所杀?还是宫火自焚?对此,明代史书中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当金川门失守的时候,建文帝在宫里走来走去,连连叹气,很想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提醒:“不如出逃吧。”太监王钺也跪在地上讲:“当初太祖高帝(朱元璋)升天时,曾留下一个匣子,嘱咐遇到大难时打开,现收藏在奉先殿左边。”群臣齐喊:“快取出来!”一会儿,王钺拿出一个红匣,四周用铁液浇注,上面两把锁也都用铁液封固。建文帝看见后放声大哭,命令点火焚烧皇宫。皇后马氏投火自尽。程济急忙砸开红匣,见里面有三张度牒,详细写明从何处可以出宫,还有白银十锭,以及僧衣僧帽剃刀等物。程济迅速为建文帝削发换装,并挑选九人随建文帝从地道逃出。以后,建文帝经常身穿僧衣,来往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深山古寺之中。英宗正统五年(1440),建文帝在外已经流浪了三十九个年头,年纪的增大和身体的虚弱,常常使他追思往事,越发怀念他的祖父,很想死后埋在孝陵的旁边。于是,便向广西思恩州知州讲明了自己的真实身分。州官大惊失色,立刻派人将他送往北京。明英宗为辨明真假,让当年侍奉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建文帝看着吴亮问:“你不是吴亮吗?”吴亮摇头。建文帝又说:“我记得有一次在御便殿进膳,由你尚食。我正吃子鹅,一片肉掉在地上,你手拿酒壶,学狗的样子,把那片肉舔着吃了。你难道不记得这件事了吗?”吴亮听了,跪在地上哭了起来。建文帝的左脚趾上有颗黑痣,吴亮验过属实,又捧着建文帝的脚哭了一场。后来,建文帝被迎入西内居住,宫中人都叫他老佛爷,直到他老死后,被埋在西山。

上述记载,反映了人们对建文帝殉国的同情,对燕王朱棣夺位的不满。实际上,当皇宫起火的时候,皇后跃入了熊熊的烈火中,八天以后,她的尸骨被当成建文帝的尸骨而秘密埋葬。建文帝呢?他确实逃出了皇宫,并且再也没有回来,最后也不知死在何处。清朝乾隆元年(1736),建文帝被迫谥为恭闵惠皇帝。

同类推荐
  • 汉风扫胡尘

    汉风扫胡尘

    这是一个极度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疯子”皇帝辈出的年代:后燕慕蓉熙,刘宋刘骏、刘子业、刘彧,北齐高洋、高纬、高绰等。他们是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荒唐;这也是一个奇人争霸的舞台:这里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奴隶的皇帝石勒,也有骁勇善战、百战不殆的冉魏国开国皇帝冉闵,还有南朝在位时间最长,却三次舍身出家,又被大臣赎回,最后却被活活饿死的梁武帝萧衍。就是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皇帝:有人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有人说他聪明睿智,有人说他是精神病人……
  • 唐代宫廷史(下)

    唐代宫廷史(下)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唐代各位皇帝为中心,依次记述了其在位期间的活动情况,详细记录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关系,以及围绕着皇位继承权而形成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关唐代的宫廷典制及相关礼仪等专题性的内容,分别插在各章中进行介绍。
  • 英伦骑士

    英伦骑士

    回顾亚瑟王时代的不列颠,恩斯特从小兵开始一步一步攀爬到亚瑟王的身边。为了王的荣誉,为了不列颠的光芒,拔起手中的剑起誓:我是英伦骑士,我是不列颠骑士,我发誓毕生守护不列颠!ps:本文为架空历史,毕竟亚瑟王也是神话传说,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写。我随便添加一点也可以理解吧。
  • 大宋恶少

    大宋恶少

    穿越者,是一直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存在!我是恶少我怕谁!宋江、田虎、王庆、方腊……统统靠边站!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热门推荐
  • 现世玄幻

    现世玄幻

    史前文明的各种种族传承到现代,引发一场绝世之战。
  • 也曾欢喜嫁给你

    也曾欢喜嫁给你

    "白初夏爱了严以烯十年,成为他的契约妻子时她满心欢喜,离开的时候却满身伤痕。她终于妥协:“严以烯,我放过你了,求你也放过我。”他却脸色铁青,咬牙切齿:“想得美!敢爬上我的床就得承受我的报复!”到最后,她没有死在他的报复里,却死在自己手中。爱一个人太痛,她发誓,下辈子再也不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帝阴符经解义

    黄帝阴符经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天小说家

    逆天小说家

    大一新生萧硕因写小说一直扑街,国庆长假独自一人来到金城寻找灵感。结果被骗到了一家酒吧内,在危急时刻逆天邪帝撕裂空间来到地球,想要夺舍萧硕。因不知道哪个混蛋在萧硕元神上下了春-药,导致夺舍失败。一身功法和万年记忆全被萧硕得到。萧硕在酒吧拯救了同校“校花”!从此用自己的笔书写以自己为主角的逆天传奇!
  • 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名人幽默故事

    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名人幽默故事

    本书精选几百篇内容精彩的中外名人幽默故事,涉及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名人,如伍子胥、孔融、冼星海、林语堂、爱因斯坦、达尔文、萧伯纳、小仲马、海明威、雨果等,内容广泛,故事引人入胜,是青少年休闲益智的首选读物。
  • 浴火重生之嫡女谋策

    浴火重生之嫡女谋策

    她嫁他爱他五年,帮他取得侯位,他却忘恩负义把她当作棋子残忍杀戮。她把她当作最亲的妹妹看待,她却害死了她的娘亲弟弟与外祖家。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们欺骗她,逢场作戏,让她含恨九泉。老天有眼,当她绝望死去后却给了她一次重生。今世她发誓要他们血债血偿,发誓再不动情,谁知天意难料,当初忘恩负义的渣男说非她不娶,如冰山一角冷酷无情,如地狱修罗般的一国王爷,对她宠溺无边,死缠烂打。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惩治仇人。当冷酷无情的他遇到对人拒之千里的她,他们的结局又该是如何。
  • 吾命无量

    吾命无量

    吾本只求苟生,奈小人难缠,友人欺我,同门不容,幸得本命仙煞,怎甘做凡,自当灭小人,战四方,得我道,成吾命,得永生,吾命无量!
  • 微风吹过泛涟漪

    微风吹过泛涟漪

    此坑不是一书,是个书籍,里面的都是短篇,也不一定都是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喜欢的亲们可以进坑看看。
  • 圣灵之王

    圣灵之王

    “没用的,仅仅是你的话,什么也做不到的。你走吧,走得越远越好。”“我保证我会永远留在你身边,不离不弃。”“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能够帮助你的人。”“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而所谓筹码,不仅包括诱惑与威胁,即便是忠诚本身,也可能是筹码的一种。”“世间万物,所行所为,皆由天意。上天让我诞生于世,令我依天意而思而行。因此我心中所想,手中所为,便是天意。而天意即正义,因此我意便是正义。”……原本,他的目的仅仅是活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