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2800000006

第6章 心净则佛土净

认识自己一室六窗

关于心动,世人所了解的多是六祖慧能的“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下面讲一则两个禅师之间的新鲜小故事: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地说道:“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有甚者,将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在他人的态度之上,更是本末倒置。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格言来概括洪恩禅师的话,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瑟刚当上军官时,心里很高兴。每当行军时,阿瑟总是喜欢走在队伍的后面。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敌人取笑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一个军官,倒像一个放牧的。”

阿瑟听后,便走在了队伍的中间,他的敌人又讥讽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个军官,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躲到队伍中间去了。”

阿瑟听后,又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敌人又说:“你们瞧,阿瑟带兵打仗还没打过一个胜仗,他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真不害臊!”

阿瑟听后,心想:如果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话,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从那以后,他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谁能代替你走路吗?谁能代替你做决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主宰。人,要依据自己的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总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蒙尘。就像一面镜子,被灰尘遮盖,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人的主人,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他们在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让人不得安宁。

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

其实,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六尘所诱惑,也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心净则佛土净

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反省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对于自己的某个无心的错误过于自责,就是一种执著心的体现,这种自责也容易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犯错误总是难免,与其在自责的泥潭里面痛苦,不如做点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来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

清净心的种子

必会长成参天大树

清净心能够提高人的人生境界,有一则关于佛陀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道理。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一日,朝着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迹,并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里,城主心里不免担忧,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交五百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就带着阿难去托钵,城里的居民因担心交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佛陀。当佛陀托着空钵要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着一碗腐烂的食物出门,准备将之丢弃,然而,当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时,·心里非常感动。但是,待她仔细一瞧,却发现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此时,老佣人心想:“如此相好庄严的人,吃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食物。而他现在却委身在此托钵行化,这正是他的大慈悲啊!”

顿时,这位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想要供养佛陀一些美味佳肴。但她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告诉佛说:“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有,仅有的只剩手上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了她的虔敬以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供养的食物。

就在此刻,佛陀微笑着,并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天地,不久,再从眉间收回这道光芒。佛陀是已经开悟的圣者,其一言一行皆有深刻的含义,是不会无故而笑、无故而说的,而佛陀方才的举动令阿难不解。于是,他便恭敬地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而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看见刚才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

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陀接着说:“这位老佣人因为刚才的布施,往后的十五劫中,她将会到天上享福,不堕入恶道中。之后,她会投生为男子,并且出家修行,成为辟支佛,证到无上涅榘,受大快乐。”

这时,有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佛陀说:“你虽贵为婆罗门,是净饭王的太子,却在得到布施后,撒了一个大谎。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可得到如此的果报,怎么可能呢?”待此人语毕,佛陀伸出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覆盖过脸直到发际。接着就问:“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话,有这样舌头的人,你想他会说谎吗?”这个人回答:“根据经典记载,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何况能长到发际,则此人的话,绝对无所怀疑。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就凭这么一点儿布施,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

佛陀接着问:“你可看过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情形?”那人答:“有啊!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目睹一棵大树,居然能遮蔽住五百辆车队,那树荫大得简直没有尽处。这可说是稀有难得的吧!”佛陀说:“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那人回答:“大概就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佛陀即说:“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那样宽大的树木,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出来的。”那人紧张地反驳说:“是真的呀!我没有撒谎骗人。因为那是我亲眼所见的。”

佛陀告诉这个人:“刚才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最后得到大福报,这和你遇到的情形不是一样吗?即使树的种子如此微小,却有极大的果报。更何况,如来已证到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是如此丰盈,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听了当下豁然开朗,赶紧顶礼佛陀,忏悔自己的愚痴过失。佛陀欢喜地接受此人的忏悔,并慈悲地为他开示法要,由于一心听法的缘故,此人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的他欢喜地举起双手,向大家呼喊道:“各位,甘露的门大开了。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里的居民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后,蜂拥至佛前,表示欢迎与供养,并异口同声地说:“若能得到甘露法语,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么!”

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佛陀后,那道命令显然也就无效了。后来,城主也忏悔自己的过失,和大众一起皈依佛陀,同获清净的信心。

清净之心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虽然外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中却蕴涵着最伟大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能够实现非常大的提升。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拿出许多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安宁到身心和谐,这又何尝不是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读罢佛陀的故事,也许人们还不能对佛法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你重新走入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心已清净了许多许多,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许多,生活已充实了许多许多。

正心诚意敬钟如佛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位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真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地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就养成了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时如此,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且还从钟声里听出了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可见其长大之后成为禅师是一种必然。

现代人都很聪明,并尤其爱玩小聪明,他们大都视虔诚为痴傻或缺心眼儿。因此,看不起老实人,把老实人视为低能;他们更期望以最小的投入去攫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具有倾注一切心血、集中全部精神的虔敬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正不敬的,无论修佛还是求成,都难以实现目标。

而虔诚的人,却能凭借虔敬带来的韧性和智慧,创造数不清的辉煌,这对于那些崇尚机巧的所谓“聪明人”,真是一种有力的嘲讽。

扰乱身心的“无明”

对于内心不够清净的人,无明具有巨大的力量。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

“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圈,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个女子出定。如果一定让要她出定,在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位罔明菩萨可以做得到。”

不久,罔明菩萨从地涌出,向佛陀作礼后,便至此女子前,鸣指一下。此女子马上就出定了。

罔明就是无明了。禅定,不为外境所动,无明烦恼的力量不可小看,当无明扰乱身心时,“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不可不慎。

佛经中所讲的“定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恒心”,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先磨炼人的心灵,在心理上经得起周围环境及人与事的磨炼,做到不动摇、不散乱、不烦恼,便可保护心念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无净秽心有净秽

如果在一个人的心里,看待各种事物时还有净秽的分别,那么此人必定没有真正的觉悟。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僧爱的忘情处世,如何能得道呢?”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分别心所认识的世界,真正的道,不思善、不思恶、不在净、不在秽,文道的憎爱之念,拒受之情,当然要被慧薰禅师斥为无道心了。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事,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佛陀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劳,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以改善呀!”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就像只有心灵美才能成为真正的美人一样,只有心灵的洁净才算是真正的洁净。

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内容很特别,她说的洗澡不是沐浴,而是给心灵洗澡,也就是净化和荡涤身心,与佛家所讲的净心有异曲同工之处。

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的人,心灵都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物质的尘垢,洗去心灵的尘垢,就能够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去直面现实的人生。

其实,对于俗世中的人来说,净心并不玄妙,它实际上就是生命的一种积极、快乐、简单的状态。

只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心灵建设,持续不断地净化心灵,人们就一定能够得到单纯而简约的幸福。

破除“我执”获得解脱

佛陀经常借助人间的普通生活开示弟子,讲授佛法,下面故事中佛陀借牛的蒙昧讲道了人的蒙昧,进而阐述了“我执”的含义。

佛陀在罗阅祗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

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

族性男女

贮聚财产

无不衰丧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

如荧穿水

回到竹林精舍,待佛陀洗足毕,就座后,阿难即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了解其中的义理,祈请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是否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屠户之家,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牧放这群牛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逐日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赚钱。就这样一天过一天,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了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牛儿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地吃草玩乐,或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如此得无智,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大众开示:“不仅仅这群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晓得无常的道理,执著地认为有一个实有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求彼此伤害。当无常来临之际,又无能力超越,徒然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所以,世人又与这群牛有何差别呢!”

的确,人类自诩为万物灵长,但有的时候,人对于宇宙大智慧的认知,并不比牛高明多少,这也是人的一种悲哀。

无法破除“我执”的人,总是感到凡是“我”想的理所当然是对的,凡是“我”要的理所当然要得到,“我”理所当然高于一切、优于一切。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偏执、征服欲、痛苦、贪婪、怨恨。人心成了炼狱,人间成了地狱,佛所说的各种痛苦和罪恶就全都出现了。

实际上,“我”怎么可能优于一切、高于一切?众生平等,不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不能以平等之心对待自己。以恶对恶,以自私对自私,开始了自私与恶的恶性循环,人因此而难逃苦海。

只有破除“我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有可能摆脱此种状况。

清净无私的大爱

有一位证严法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谈论前一天在外面所听到的消息,佛陀走出来时,问道:“你们三五成群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位弟子说:“在城里发生了一件很感人的事情。”

佛陀说:“说给我听听吧!到底是什么事?”

弟子就说:“在山林里,常有人遇到强盗,几天前,有人从那里经过,又遇到三个强盗出来抢劫,那群人看到强盗出现就合力反抗,强盗无法得逞逃跑了,那群人一直追到树林里,忽然不见强盗的踪影,只看到三个农夫在那儿做事。他们怀疑强盗为了要避开他们的追赶而假扮成农夫,所以,就把那三个农夫当成贼捉了起来,不管他们三人如何辩解,还是被他们捉去见国王了。”

“那三个人被抓没多久,有一个女人随后哭哭啼啼地要去见他们,侍卫不让她进去,把她推开,此后,接连几天那个女人都在宫外哭叫着:‘请给我一个遮身的东西,请给我一个遮身的东西!’她很凄惨地哭叫着,希望人家给她一个可以遮身之物。”

国王在宫内听到,就说:“那个女人又在叫了,你们就拿一块布给她做遮身之物吧!”

侍卫遵命拿了一块布要给她,那个女人却说:“我要的遮身之物不是这块布。”

侍卫又将那块布送还给国王,对国王说:“那个女人说她不需要这块布。”

国王奇怪地说:“她不要这块布,那为什么还在外面一直叫呢?你去叫她进来。”

那个女人见到了国王,国王问她:“你要的遮身之物应该是布呀!我送给你一块布,你为什么不要呢?到底你要用什么来遮身呢?”

那个女人回答说:“丈夫就是女人的遮身之物,一个女人若没有丈夫,就像****着身躯一样,哪怕是穿金戴银,也像一个裸体的人一样一无所有呀!”

国王又问:“你的丈夫呢?”

那个女人说:“我的丈夫几天前被人当做强盗捉到国王这儿来,他是冤枉的,我们是安分守己、以农为业的良民,却无端被当做贼,扣押在这里。”

国王说:“几天前被捉来的有三人,这三人当中,哪一个是你的丈夫?除了你的丈夫以外,其他的人是谁?”

那女人说:“一个是我的丈夫,一个是我的儿子,另一个是我的兄弟。”

国王就说:“好吧,这三人中让你挑一个。”

那女人无奈地说:“那就还我兄弟吧!”

国王说:“奇怪呀!你刚才口口声声说,女人如果没有丈夫,哪怕是穿金戴银都像一个裸体的女人,现在三个人给你挑,你为什么选兄弟呢?丈夫不是比较重要吗?”

那个女人感伤地说:“是呀!一个女人的一生是必须依靠丈夫,没有丈夫的女人真的非常可怜。可是现在三个人要让我挑,这真的很难抉择。我想:没有丈夫,我固然很悲惨。但是,兄弟是我父母的爱子,而父母已经往生了,留下的就是我的兄弟,为了报答父母的这份恩情,所以选择我的兄弟;我知道身为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心,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也被捉到国王这里,我的心也很伤痛!虽然父母已往生,但是这份关怀应该是生生世世的,为了报答父母之恩,所以我必须珍惜兄弟之情,因此只好忍痛割舍丈夫与孩子,先救我的兄弟。”

“国王听了很感动,觉得她的‘情’很超越,而且也找不到犯案的证据,所以就将他们三个人都释放了。”

这个消息传遍了整座城,比丘们听到这件事也觉得很感动,纷纷在那儿讨论,佛陀才会问起这件事。

佛陀听完后说:“这个女人真是了不起,多数的人都为‘情’所迷、被情所困,而这个女人为了体念父母的心,竞能将她一生最需要依靠的——丈夫和孩子的情割舍掉,这份体谅父母的心就是‘孝’,知道要救兄弟,这就是超越的‘情’,她确实很了不起,也因为有这份清净的情,所以才会感动国王,因此兄弟、丈夫和孩子都被释放了。这就是说‘情’若很清净,打破私我的范围,这份超越的感情就能感动人。”

世间之人有时只顾自己,这就是私情。而这个故事中的女人能够体谅往生父母的心愿,表现出了一种无私的大爱,确实令人感动。

人世间的种种纠葛、争斗,大多因为“私心”而起。

其实,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某一范围之内的人,互相之间利益攸关,荣辱与共,所谓“我的”“你的”,分得并不十分清楚,大多数时候,帮助别人,同时能让自己受益,伤害别人,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将人的“私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至于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损人不利己,走上邪道。世间的平凡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谓之大善。

一旦人们做到将普天下的老者当做自己的父母,年龄相仿的当做兄弟姐妹,而年少的便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菩萨般的大爱了!

同类推荐
  • 山洞里的大师(下)

    山洞里的大师(下)

    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股灾,美国人进入了令人恐慌的大萧条时代。本书作者,当时全美国最知名的新思想大师和领袖,《宗教科学》、《心理科学》杂志的创始人拉尔森的事业也同样受到重创,然而,他发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恐慌。拉尔森看到无数的人在股灾、失业的困境中精神崩溃,不愿面对人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重拾信心,度过人生中的冬天,在大萧条初期间,拉尔森远离城市,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里,他不断思索生命的真相和人类的命运,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著作。
  •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本书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说话的艺术与技巧。
  •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对于每个忙忙碌碌、为人生打拼的现代人来说,说话、做事与应酬,是其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三项活动,也是体现一个人社会化能力最重要的三大成功资本。《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得体的说话技巧、高效的做事经验和洒脱的应酬之道。深刻体验和借鉴书中的事例、事理,你的人际交往就会少一些摩擦,多一分和谐;智慧地汲取书中的做事方法和策略,你的事业就会多一分顺利,少一分波折。
  • 感动中学生的真情故事

    感动中学生的真情故事

    本书是一套中学生课外读物,收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等,共18册。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采撷《庄子》原书言论进行哲理发挥,寓含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与自我修炼的法门。包括“只有行动才算数”、“认识你自己是人生智慧的开端”、“让你的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等42章。
热门推荐
  • 非正常的地下城

    非正常的地下城

    有些东西总是不吐不快,有些东西总是要说出来的,地下城,怎么说也承载了很多人的【钱】回忆。(纯短篇走向,搞不好会有了主线)(实际上是实验型文笔练习)【这么直白真的好么】
  •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只一眼便注定此生相依相偎!只相望一笑便注定此生痴缠!有些人,惊鸿一瞥,此生难忘。有些人,一见钟情,生世相随。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注定邂逅一场春暖花开。终此一生,只为一人情有独钟、柔情似水、疼宠一世。
  • 乱世无巧合

    乱世无巧合

    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她认识了他,随着长大,他们互相承认了一直都被忽视的爱。她也渐渐学会了承受孤独,把迎面吹来的大风都幻化成他的模样。
  • 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实训

    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实训

    本书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背景,内容涵盖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延伸到企业设立等相关领域。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仙家有夫咱没约

    仙家有夫咱没约

    木兮枝猩猩式仰天鬼嚎,这年头杀手还赶潮流玩穿越.杀手穿越都是老套剧情了,为毛她还是穿了.还穿成小说中的恶毒女配,是女主修仙的垫脚石.木兮枝小童鞋表示不服,咱知道剧情怎样走,开了外挂就算你是女主也不能把我咋滴.抢机缘、抢物资,就是抢不了美男,美男一个个把她当仇人.
  • 叶落九天

    叶落九天

    冰与火的交织,拨开重重迷雾,分裂与统一,以乱世为引,创建属于自己的天界!
  • 深圳不在服务区

    深圳不在服务区

    薛文、叶风和赵子健来到深圳打拼,在医药界摸爬滚打,体验了不同的磨难,每个人都经历了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随着人性中的黑与白不断的进行交替,贪婪在灰色地带中挣扎着伸出触角,帮你打开一道灰蒙蒙的大门。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办公室的权力竞争,销售市场上的排兵布阵,兄弟为利反目,祸起萧墙都一一展现在本书内。人的一生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坏。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是超乎自己想象的。有时,人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 亡命天涯:废材杀手狂傲妃

    亡命天涯:废材杀手狂傲妃

    她本是亚家养尊处优的小公主,一次出逃,各种谜团接踵而至。她只是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却总是吸引各种追杀。她怒,好,既然不让她平淡生活,那么她便把这天下搅得天翻地覆!只是,这只妖孽什么鬼?你不是厌恶女色,宁愿光棍几百几千年都不娶妻么?能不能放过她啊?!【本文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成长形,前期比较善良天真迷糊,后面就好了。放心入坑!】
  • 回首前的默念

    回首前的默念

    徐莫文和徐莫配出生于富家子弟,一直大手大脚,但双胞胎的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徐莫文在别人心目中是男神,徐莫配在别人心目中是暖男;而凌霏霏的父母和徐家公子的父母还是青梅竹马,凌霏霏是少有的人才,学习好、人漂亮,也总是秀外慧中;付萌萌和依霄霄还有凌霏霏也是好朋友…………但其实霄霄也是后来才知道………………后面还有更多的故事,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