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飞毛腿”导弹,想必大多数人对它不会陌生。这种导弹曾经活跃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此外,在中东国家也门的内战中和车臣战争中,“飞毛腿”导弹也都显示了一定的身手。
军迷小知识
捆绑式火箭,是指将多枚火箭并排捆绑起来发射,目的是为了使众多火箭同时产生更大的推力。由于捆绑式火箭推力大,所以可以用它来运载更重的航天器上天。前苏联早期发射的“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就是用捆绑式火箭送上天的。
“飞毛腿”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R—17型战术导弹,它的最大射程为160千米,最小射程为80千米。这种导弹采用单级燃料火箭,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以及核弹头,一般用越野载重车就可运输。
在冷战期间,前苏联曾经把这种导弹输出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伊拉克、朝鲜、伊朗、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以及东欧地区都曾经装备这种廉价的导弹。这也是“飞毛腿”导弹能够走上战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国家引进这种导弹以后,都进行了改进。伊拉克就把射程增加到了600千米,但精确度有所下降。一般报道它的圆公算偏差范围为300米,实际上在战场上使用时偏差达到1000米以上。朝鲜也能生产“飞毛腿”导弹,并曾向叙利亚出口。
“飞毛腿”导弹虽然名噪一时,但是属于导弹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型号,精度太差。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向以色列发射了3枚导弹,结果全都偏离了目标。两伊战争中,战争双方曾经使用“飞毛腿”导弹袭击对方的城市,伊拉克发射了189枚,伊朗发射了77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也研制成功一种与美国MX导弹类似的ss—24导弹(苏代号PL—4),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做动力。起初部署在SS—11的加固地下井中,后又改为铁路列车机动发射。
SS—24的主要技术数据是:弹长21米,弹径2米,起飞质量80吨,投掷质量3.64吨,可携带10个分导式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35万吨TNT当量,最大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CEP)200米。
SS—24仍采用惯性制导。与同期美制战略导弹相比,苏制导弹爆炸威力较大,而在命中精度等性能上略逊一筹。目前,俄罗斯部署有一个铁路机动发射的SS—24导弹师,装备36枚导弹,从2002年开始进行翻修和升级,以使它们再延长服役十几年。
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第五代战略导弹时,都把提高生存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战略导弹向小型化、机动化、高突防、高精度方向发展。
1983年2月,前苏联试射成功世界上第一种陆基机动式小型洲际导弹——SS—25(苏代号“白杨”PL—5)。既要洲际,又要小型,便舍弃了多弹头。SS—25弹长18.5米,弹径1.8米,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起飞质量35吨,装在一辆轮式运输起竖发射车上,携载一个7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射程9976千米,命中精度260米,可随时在公路上机动。
五、俄罗斯新型战术弹道导弹SS—26
2004年8月,俄罗斯完成了SS—26型(俄称“伊斯坎德”一E)导弹的试验。据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战术隐身导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隐身技术,因此被敌方拦截和击毁的可能性极小,“爱国者”导弹拦截系统对它几乎无能为力。而且,其综合性能也超过了美军现役的同类战术导弹系统。
Ss—26的主要技术数据是:发射质量38千克,弹头质量480千克,最大射程280千米,最小射程50千米。采用惯性制导加全球定位系统和红外末寻的系统,定位精度30米。
ss—26导弹由俄罗斯卡罗门斯基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在“飞毛腿”导弹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是20世纪80~90年代最先进的战术导弹“蜘蛛”ss—23。20世纪90年代中期,“蜘蛛”导弹总设计师的弟子们把“蜘蛛”的先进性能融进所研制的导弹中,最终研制出了新型战术弹道导弹ss—26。叙利亚就曾向俄罗斯订购18枚SS—26导弹,这一举动曾令以色列毛骨悚然:如果这种导弹部署在戈兰高地的停火线附近,其射程范围就可以覆盖以色列大部分国土,包括内盖夫沙漠上的核研究中心。
SS—26导弹除采用先进的隐身技术外,其发射系统也很特殊,可放置两枚导弹,第一枚发射1分钟后,就可发射第二枚。从机动转入发射不超过16分钟,发射准备只需4分钟,两弹发射间隔1分钟,战斗中只需3人便可完成发射操作。它能在现代化火力和电子对抗条件下,对各种目标进行有效打击。另外,该导弹服役时间为10年,其中在野外条件下可连续3年不需大的保养。
六、俄罗斯SS—27“白杨—M”弹道导弹
俄罗斯在20世纪研制的最后一种也是最先进的一种战略地地导弹为ss—27,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院在SS—25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国内命名为“白杨一M”。1998年12月8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在普列谢茨克对“白杨一M”进行了第六次试射并获得成功,各项战术技术指标都达到了预期要求。不久,第一个“白杨一M”导弹团正式组建。俄罗斯原计划从1999年起,每年部署20~40枚“白杨一M”导弹,到2004年年底达到160~220枚。但由于“白杨一M”制造费用相当高,国家资金不足,到2002年仅部署了29枚,到2005年也只能达到50~60枚,远不能满足俄罗斯的战略需求。因此,不得不让ss—18、ss—24等老型号经升级改进后继续服役,这样可花费较少的经费,保持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
俄罗斯将军们常以“白杨一M”导弹为自豪,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洲际导弹,将为21世纪头30年内保持世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白杨一M”采用3级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惯性自主式制导。有两种发射方式——公路机动发射和地下井发射。该导弹系统总设计师称:
“白杨一M”的弹道很特殊,设想中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几乎不可能拦截它。目前为单弹头,但随时可根据需要改装成带3~4个分导式多弹头的导弹。
“白杨一M”的主要技术数据是:弹长18.5米,弹径1.8米,起飞质量45吨,投掷质量1吨,导弹发射筒长22米,筒径2米。最大射程10500千米,命中精度(cEP)小于90米。
军迷小知识
威慑是指一种通过恐吓和威胁来阻止一个潜在侵略者采取侵略行为的行动战略。而核威慑是指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所使用的一种战略,即把拥有核武器作为威慑对方的一种重要手段。往往需要相当数量的核弹。
七、美国“民兵”系列弹道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还装备了一种三级地地战略导弹——“民兵”I(MinutemanI)。该导弹的主承包商为波音公司,生产总数达930枚,每枚价格560万美元。“民兵”I与被它取代的“宇宙神”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起飞质量约30吨)、反应时间快(60秒)、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民兵”I的成本仅为“宇宙神”武器系统的三分之一,操作人员比“宇宙神”减少八分之七。
从1965年10月开始,美国怀特曼、波尔兹沃斯等空军基地又部署了“民兵”Ⅱ地地战略导弹,逐步取代了“民兵”I。“民兵”Ⅱ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射程、有效载荷、命中精度等性能方面比“民兵”I有显着提高。它的最大射程11260千米,圆概率误差降至560米,反应时间缩短为32秒,是第二代地地战略导弹中的佼佼者。“民兵”Ⅱ为单弹头,弹头威力为100~200万吨TNT当量,地下井热发射方式,共部署500枚,每枚价格约780~万美元(1984年的价格)。
在第三代地地战略导弹竞争中,美国人在质量上仍处于优势,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1970年6月开始服役的“民兵”Ⅲ。
“民兵”Ⅲ(代号LGM—30F’)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分导式多弹头的地地战略导弹。它为三级固体弹道导弹。在第三级分离后不久,大约在240千米高空,末助推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按计算机预定程序,对母弹头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调整,而后依次投放子弹头,落点间距离可达60~90千米或更远一些,能有效地突破敌方反导弹武器的拦截,具有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弹上装有指令数据转换系统,可随时更换计算机内储存的目标,只需25分钟即可完成,使导弹具有更灵活的选择目标的能力。
“民兵”Ⅲ的主要技术数据是:弹长18.26米,弹径1.67米,起飞质量35.4吨,发射质量35.4吨,投掷质量1吨。携带MK—12A母弹,内装3枚33.5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射程9800~13000千米,命中精度(CEP)220米。
2008年3月,美国空军又成功地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1枚非武装型“民兵”Ⅲ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枚导弹的非武装弹头在发射后的30分钟内飞行距离超过6400千米,随后导弹在太平洋南部海域坠入目标区。这是美国空军举行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该型导弹非武装弹头的测试;在此之前,2006年月,美国空军还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进行了“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测试。
军迷小知识
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固体推进剂有聚氨酯、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硝酸酯增塑聚醚等。
八、美国“和平卫士”弹道导弹
“和平卫士”导弹代号:MGM—118A,原名先进洲际弹道导弹,也就是MX导弹,它是美国大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马丁·马丽埃塔公司是“和平卫士”的主承包商,1971年,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研制“和平卫士”;1973年,MX导弹计划局成立并开展预先研究工作。1976年3月,“和平卫士”进入方案论证阶段;1979年9月,工程研制开始全面展开;1983年6月17日,开始第一次研制性飞行试验,这类飞行试验计划共进行了20次。1986年,“和平卫士”开始部署,先部署了50枚在经过改装和加固的“民兵”Ⅲ导弹地下井中。
“和平卫士”大型洲际导弹是美国第四代战略弹道导弹,也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战略导弹之一。1986年,“和平卫士”开始服役。1993年,已部署了50枚“和平卫士”在美国沃伦空军基地经改装的“民兵”Ⅲ地下井内。“和平卫士”大型洲际导弹由弹头和弹体组成。弹头包括子弹释放舱、10枚MK—2l核弹头和整流罩;弹体分为四级,前三级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第四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
“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装载的是W—87型核弹头,其当量在335000吨,圆概率误差值在0.05海里(100米)。可以说,它是现今最精确有效的弹头,它能够摧毁任何强化工事目标,包括特别强化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掩体及重要的防护掩体。
“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采用的是惯性制导方式。根据1993年签署的“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2003年之前,50枚导弹全部被拆除。
1986年,“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开始服役。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期间,“和平卫士”发挥了重大的战略威慑作用。
“和平卫士”曾是美军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导弹。在退役后,这些导弹的核弹头因被部署到现有“民兵”Ⅲ型洲际导弹上而得以保留;其运载平台现在将以常规导弹的面目出现,甚至还会参加实战。美军的这种措施是为了保留其技术的延续性,美军甚至还会借助常规任务来测试并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一旦美国核政策“变调”,只需将核弹头和弹体再次结合,美军就能立刻拥有这种经过“实战检验”的洲际核导弹。
军迷小知识
冷战时期(英语:ColdWar俄语:Xonoaharbonha)是指美国和前苏联及它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间在政治与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九、美国“侏儒”洲际弹道导弹
前苏联战略导弹小型化、机动化的成功,对美国是一个不小的刺激。时任国务卿的基辛格批评巨型多弹头战略导弹:把许多鸡蛋塞进一个篮子里,太危险了!
1983年5月,美国空军成立“侏儒”导弹计划局,组织研制小型洲际导弹。1988年年底,“侏儒”(Midgetman)导弹开始首次飞行试验,1992年具备初步作战能力。这种导弹弹长16.15米,弹径1.17米,起飞质量16.8吨,在洲际导弹家族中个头最小、质量最小,是名副其实的“侏儒”。
“侏儒”总设计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随时机动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马丁公司专门为它设计了一种加固机动发射车,时速可达96千米。
“侏儒”以公路机动发射为主,打了就跑,机动范围为3万平方千米。
“侏儒”的制导系统十分先进,对导弹飞行进行全程制导:主动段制导采用Mx导弹制导系统的改进型——轻型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中段制导采用星光惯性制导系统,末段采用末端定位系统的末制导装置,使导弹在最大射程内(10000~12000千米)的命中精度达到30米。它的战斗部装备突防能力很强的MK—21弹头,威力为30~50万吨TNT当量。这种弹头内装有末端制导系统,可以机动,能躲开反弹道导弹的袭击并确保弹头准确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