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3800000032

第32章 行与知:用行动思考学术的杨成志(4)

杨成志先生早年所处的学术时代,是一个大发现的时代,西北史地研究兴之于前,西南民族地区的调查与研究继起于后,二者都是当时学术界对时局由被动反应转为主动反应的表现。杨先生可以说是后一潮流的主要引领者。尽管在他的表述习惯中存在着较多的“实用主义”的甚至情绪化的语言色彩并因而招致某些微词,但这一方面是时代使然,另一方面恰恰也是他强烈的“经世致用”理念的直率表现。他介绍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著作和思想,培养了许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人才。他60余年的学术生涯,正如他在《我走过的路》这首自述诗中所说的:“民俗民族人类学,三业互通相辅而成,”杨先生最先涉足于民俗学。其后,在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中,开始接触民族学。两度留学海外,又促使他挺身于更为广阔的人类学领域。而每一次转向,都把前一主攻学科内容纳入其中作综合研究。这样,视野的开阔与角度的更新,使得他的研究面扩展了,深度增加了,触类旁通,相得益彰,互为关联,相辅相成。而他一生的学术轨迹正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参考文献

[1]蔡家麒.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记杨成志先生滇川调查之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2]何国强,唐凯勋.析中国民族学北派和南派的学术倾向——以吴文藻、杨成志为例[J].思想战线,2005(5).

[3]〔意〕麦兆良,刘丽君译.粤东考古发现[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4]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5]王水乔.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6]刘昭瑞.杨成志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7]杨成志.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附录:杨成志著作年表

1927年《关于相同神话解释的学说》(译文),《民间文艺》,第三期,广州。

1928年《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与钟敬文合译),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广州。

《民俗学问题格》(译文),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一至十一期,广州。

《民俗学上的名词的解释》(译文),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十三、十四期合刊,第十五、十六期合刊,广州。

《槟榔传说》,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四期合刊,广州。

1929年《云南巧家县儿歌》,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四十四期,广州。

《云南猓猡调查近讯》,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期合刊,广州。

《苗族的名称区别及地理上的分布与神话》(译文),《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西南民族研究专号)》,第三集,第三十五、三十六期合刊,广州。

《民族调查冒险记》,《良友图书杂志》,第四十二期,上海图书印刷有限公司,上海。

1930年《单骑调查西南民族述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十集,第八期,广州。

《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文字专号)》,第十一集,第一二五——一二八期合刊,广州。

《云南民族调查报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十一集,第一二九——一三二期合刊,广州。

《罗罗说略》,《岭南学报》,第一卷,第三期,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广州。

《西南民族概论》,《广州民国日报(现代青年)》,中华民国十九年五月三、五、九日,广州。又载《云南民族调查报告》。

1931年《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辑刊》,第一卷,第一册,广州。

《广州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出版物提要(新书介绍)》,《新亚细亚》,第一卷,第六期,南京。

《云南罗罗的文字》,《新亚细亚》,第二卷,第二期,南京。

《云南的秘密区——车里》,《新亚细亚》,第二卷,第四期,新亚细亚月刊社,南京。

1932年《从西南民族说到独立罗罗》(民国十八年六月七日在云南东陆大学演讲稿),《考古学杂志》,第一卷(创刊号),广州黄花考古学院出版,广州。又见同年《新亚细亚》,第四卷,第三期。

《新亚细亚学会今后之工作纲要》,《新亚细亚(康藏专号)》,第二卷,第五期,南京。

《云南昆明散民族竹枝词》,《新亚细亚》,第三卷,第四期,上海。

《西南民族的研究》(西南民族自序),《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云南的五种特征》,《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安南民族概别》,《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云南散民、夷人和子君等族的情歌百首》,《西南研究》,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独立罗罗在社会经济学研究上的蠡测》,《西南研究》,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1933年《罗罗太上清净消灾经对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二分册。

1934年《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地学杂志》,第一期,中国地学会出版,北平。

《我对于云南罗罗族研究的计划》,《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北平。

《罗罗的语言、文字与经典》,《人类》(英国)。

1936年HypothesesSurLesOriginesDesLolos,《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三期,广州。

《罗罗文法概要(QuelquesObservationssurlaGrammaireLolo)》(法文),《语言文字专刊》,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部,广州。

Introduction,《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现代民俗学——历史与名词》,《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民俗学会的经过及出版物目录一览》,《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罗罗文明源流探讨》,《国际人类学杂志》,维也纳。

《罗罗起源和性格》,《种族学杂志》,德国。

1937年《安南人的信仰》,《民俗》季刊,第一卷,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导言》,《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Introduction(英文),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广东北江瑶人的文化现象与体质型》,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人种的真谛》,《更生评论》,第一卷,第一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创立广州博物馆刍议》,《更生评论(博物馆专号)》,第一卷,第六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诸陈列市》,《更生评论(博物馆专号)》,第一卷,第六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LorganizationsocialdesLolosIndependentsaTa-liang-chan,《社会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1938年《民族中心主义》,《更生评论》,第三卷,第二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民族学与中国西南民族》,《更生评论》,第三卷,第四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民族志史略》,《民族文化》,第一卷,第三期,广州。

1939年《西南边疆文化建设之三个建议》,《青年中国季刊》(创刊号),重庆。

《边政研究导论》,《广东政治》(创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广东省政府出版。

1940年《现代人种问题的检讨》,《青年中国季刊》,第一卷,第四期,重庆。

1941年《文化播迁的差别方式》,《现代史学(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论文集)》,第四卷,第三期,广东曲江。

1942年《民俗学之内容与分类》,《民俗》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民族学与民族主义》,《民族文化》,第二卷,第八、九合期,广东省文化运动委员会,广东曲江。

《人类科学的展望》,《国立中山大学校友通讯(扩大科学化运动特刊)》,第十七期,广东坪石。

《文科研究所十六年来之回顾前瞻》,《国立中山大学校友通讯(校庆纪念专号)》,广东坪石。

1943年《粤北乳源瑶人调查报告导言》,《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人的人口问题》,《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人小记》,《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AmongtheAboriginalTribeofKuangsi,《民俗(广西部族调查特辑)》季刊,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合组大凉山夷民考察团计划纲要》,《人类科学论集》,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东坪石。

《广东名胜古迹之性质分类及其文化象征》,《中山学报》,第一卷,第八期,续稿又见同刊第二卷,第三期,1944年,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人类学史的发展》,《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集刊》,第一卷,第一期,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山调查报告》,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东坪石。

《人类科学论集》,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出版,1943年6月,广东坪石。

《人类学史的发展鸟瞰》,《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三期,中山文化教育馆主编,上海。

《广东人民和文化》,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化研究所,1943年11月。

1944年《语言科学在中国》(LinguisticScienceinChina),《文字》(Words),美国。

《中国书法艺术》(TheArtsofChineseWriting),《亚洲与美洲》(AsiaandAmerica),美国。

1945年《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译著),商务印书馆,上海。

《台湾人民》(ThePeopleofFormosa),《中国月刊》(ChinaMonthly),美国。

《广西部族》(AmongTheTribesinKwangsi),《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GeographicalMagazine),美国。

1947年《民族问题的透释》,《边政公论》,第六卷,第一期,边政公论社,南京。

1948年《今日中国人类学与民族科学的贡献》,《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一期,郑师许,岑家梧,江应樑主编,5月17日,第四版,广州。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科学大会》,《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三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5月31日,第四版,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建议书》,《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二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2日,第四版,广州。

《谈我对于博物馆的兴趣》,《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三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9日,第八版,广州。

《学院与大学博物馆》,《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四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16日,第四版,广州。

《学院与大学博物馆》(续),《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五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23日,第四版,广州。

《设立“中山纪念博物馆”建议书》(杨成志及岑麒祥等12位教授)《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四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16日,第四版,广州。

《纪念卫士勒(ClarkWissler)博士》,《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六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30日,第四版,广州。

《当代美国人类学的动向》,《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一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0月4日,第四版,广州。

《中华民族的体质总检》,《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七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1月26日,第八版,广州。

《种族平等的科学基础(访美观感之一)》,《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八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2月3日,第八版,广州。

《美国印第安人考察》,商务印书馆。

1949年《苗人的洪水神话》,《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五十九期,第七版,7月29日,广州。

《苗人的洪水神话》(续),《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期,第七版,8月5日,广州。

《猎首的起源》,《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三期,第七版,8月26日,广州。

《种族是否平等与文化如何交流》,《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六期,第七版,9月23日,广州。

《种族是否平等与文化如何交流》(续),《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七期,第七版,9月30日,广州。

《民族中心主义》,《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七期,第七版,9月30日,广州。

1952年《粤桂畲民调查情况简要报告》

《广东畲民情况调查初步总结报告》

1954年《台湾高山族的物质文化》,《光明日报》,10月17日,第二版。

1955年《广东畲民识别调查》,杨成志为组长、陈凤贤、黄淑娉整理,见《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1956年《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中国民族博物馆十二年远景规划》

《为民族学博物馆说几句话》,《中央民族学院院刊》,7月18日,第二版。

《少数民族的装饰艺术》(英文),《中国建设》。

1957年《释瑶》,《广西日报》,1957年3月9日,第三版。

1958年《关于中国南方若干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简况和风俗习惯》,容观琼编《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1960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广西资料汇编》(共三册)。

1962年《瑶歌的社会历史体现》,《民间文学》,1962年第1期。

《我国民俗学运动概况》,(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学术讲座上的报告),《民间文学》,1962年第5期。

1979年《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顾颉刚、白寿彝、容肈祖、杨堃、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民间文学》,第12期。

1982年《国际人类民族科学的发展及其动态》,中国人类学会《通讯》,第94期,中国人类学会,厦门。

《傣族叙述诗中的妇女形象》,《思想战线》,第1期(原署名为:成志、良振、福三)。

1983年《民俗与传统舞蹈散谈》,《舞蹈》,第6期。

《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民族研究》,第5期。

1984年《中大创立六十周年有感》,《中山大学校友通讯》,NO.3,广州。

1985年《舞蹈与民族文化》,《舞蹈》,第4期。

《文化与博物馆》,《民族文物工作通讯》,第3期。

《王阳明与少数民族》,《广西民族研究》,第1期。

1986年《<乳源瑶族调查资料>序言》,刘耀荃,李默编:《乳源瑶族调查资料》,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

《民俗学三大学派的异同解释》,《民间文学论坛》,第3期。

1987年《瑶族“开天辟地”的神话》,《民间文学论坛》第6期。

《本地、福佬、客家的由来与发展》,《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1988年《广西壮族的古代崖壁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1989年《中国民俗学十二年景规划——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集体建议》,《杨成志民俗学译述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金沙江边花苗考察记》,《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1991年《人类民族科学探讨颂》,《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我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与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作者简介]孙亚楠,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陈其斌,男,民族学博士,教授。

同类推荐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热门推荐
  • 今生前世:邪魅庄主与俏女郎

    今生前世:邪魅庄主与俏女郎

    原若菲:这一世居士说他和她是孽缘,在意外摔下楼梯后,琉璃球把她带到前世—傅云曦。她告诉自己原若菲已不存在,从今往后她便是傅云曦,傅云曦便是她。后世的他对她是百般呵护,这世的他简直是妖孽,连拐带骗诱惑她。她才不要跟他回去,后世的他给她冒出个情敌害她摔下楼梯,这世的他身边那些女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何必要去参一脚。何况这世间如此大,她想去看看,做个侠女扶贫仗义多好。洛庭轩:世人皆称他为邪魅庄主,视他为尊上。唯独那个女人,醒来之后先设计他退了婚,再是跟别的男人跑路,虽说那男人是他的兄弟,她拜的师傅,但那也不行。敢设计他,吃了豹子胆。哼!分明是一捣主,唯恐天下不乱。她越是逃,他偏要她乖乖跟他回家。
  • 幸运星

    幸运星

    前半辈子活的很窝囊的刘斌在一次和别人单挑的过程中被打晕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几千年才有一个的幸运星!幸运使者赐予他很多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神秘且力量无穷的痣随着和他交合的女子越来越多他所获得的能力也越来越多,靠着自己和自己的分身闯荡着商界,军界,政界...
  • 英雄联盟之虚空乱世

    英雄联盟之虚空乱世

    虚空,一个神秘的地方,数百年之后,再次降临瓦罗兰大陆,城邦之间依旧各自为战,还是。。。。。
  • 妖魔鬼怪全扫光

    妖魔鬼怪全扫光

    宅男江玄在《修仙》网游中,意外杀死一只顶级boss,穿越异界。“嗨,美女你看到我吐痰不凡了吗?”“知道做我敌人的下场吗?只有一个下场……额?你是女人?哎,我的天敌啊!”系统在手,整个异界都在碗里了。
  • 媚姬

    媚姬

    谁规定,男欢女爱才叫爱情?谁勒令,她只能爱他?爱,本无边际,无是非,无因果,无生死,甚至,无性别。当倾国倾城倾众生的她倔强而高傲的以死生来祭这一场旷世绝恋,她饱蘸朱墨的笔端滴下的朱砂痣是否绚于繁花?
  • 死亡直播

    死亡直播

    刚毕业的帅哥,为钱加入死亡直播,直播发生灵异事件,是真闹鬼还是人为作祟。洋娃娃弹奏钢琴曲,婴儿哭声频传的烂尾楼,吸血僵尸出没的废弃酒店,是鬼吗,不,人比鬼可怕!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花酿七社

    花酿七社

    我是衾姽婳,生于万紫千红的春天,泗水浪间。听说我出生那一夜,百花齐放,一片花雨锻造了整个人间。———————————————————————巷子口新开了一家花店,装修不怎么显眼,主色系是碧蓝。没有人知道,里面的花,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在千百年的流转中拾起了爱与勇气,酿造了整个青春。在这个盛夏,和姽婳一起,摘下一束花,就摘下了一个故事。希望这些故事,也酿过曾经的你的年华。
  • 血月余生

    血月余生

    这个故事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我不止一次的梦到这个场景如今我想把这个梦分享给大家。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个故事这个梦将成为现实。笔者——会长pp
  • 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