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不放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里留下不少轶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曾经有一段关于丘吉尔的轶事。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有一位政府官员说:“我认为事情完全绝望了。”丘吉尔却若无其事地说:“不错,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绝望地步。”接着他又说:“不过,我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20岁。”
当我们陷入绝望状态时,总要想办法逃避,不过,丘吉尔却终于接受了绝望的事实,而决心振奋起来。
从心理学上说,感到绝望以及对令人绝望的状况有所了解,无疑是完全不同的精神活动。后者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状况,前者表示已经不能很客观地审视自己处境。所以,当我们处在绝望中时,认清绝望不但能使心情变得很乐观,还可以使自己超出绝望之外。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功成身退,生活立刻由绚烂归于平静的丘吉尔下台之后,有一回应邀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头戴一顶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经过隆重但稍嫌冗长的介绍词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注视观众大约沉默了两分钟,然后他就用那种他独特的风范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在他再度注视观众片刻后蓦然回座。
无疑地,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讲,也是丘翁最脍炙人口的一次演讲。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你愿意听取丘吉尔的忠告吗?
悟语:
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辛苦就白费了。惟有经得起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不到最后关头,就绝不轻言放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2.吃自己种的瓜会感到分外甜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个生存的地方。他们首先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都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了,这地方虽然现在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后来他终于找到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十八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生活不好不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拜的荒岛,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老友。
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老友已因劳累、困顿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岛屿。”
那个曾经错过这个小岛的人感到十分惭愧。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自己种出的西瓜,你会感觉到分外地甜。”
柯维在论断“收获必须付出时”,常讲下面这个故事:
多年以前一个炎热的夏天,伯纳德·哈古德和杰米·格伦驾车行驶在南亚拉巴马山区里。他们又累又渴,伯纳德把车停住一所废弃的农舍后面,这所农舍的院里有一台抽水机。他跳下车子,向抽水机跑去,抓住把柄就开始压水。压了一两下后,伯纳德指着一个旧桶,让杰米拿上去附近的泉边打一些水来,好倒人抽水机中,使它产生吸力开始抽水。如同所有的抽水者所知道的,你必须在抽水机顶部放一些水让抽水机产生吸力,然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涌出来。
在人生的赛场上,在你想得到什么之前,你必须得先有所付出。可惜,许多人在生活的火炉前站着说,“火炉啊,给我一些热量吧,我会给你增加木柴的。”很多时间,秘书瑚板说:“给我加薪,我会更好地工作,更加尽职尽责。”
而售货员找到老板说:“让我做销售部经理吧,我会真正让你看到我的能力。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尽力干过工作,但我需要一份管理别人的工作才能尽力发挥才干。所以请你让我做老板,然后看看我是如何表现的吧。”
学生则对他们的老师说,“如果这学期我的分数很糟糕的话,我的家人会责怪我的。所以老师,如果你在这半学期给我高分,我发誓下半学期会真的刻苦学习。”
这样干一点儿用都没有。如果有用,我们甚至可以想像到农夫在祈祷,“主啊,如果今年你给我一粒粮食,我保证明年会播下种子,辛苦耕耘。”实际上他们所说的是:“给我报酬,我会去创造生产的。”但是生活并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如果你想生活赐予你什么,首先你必须得先付出。这个关系得倒过来看,不能老是期盼别人先给你什么,你才能做什么,而要靠自己去设法求取。现在,如果你在剩下的人生之路上牢牢遵循这个规律的话,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要享受生活的快乐果实,就必须先为生活施肥、浇水。那样,你们获得的快乐才能从里到外一甜到底。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农夫,当你把丰硕饱满的果实搬进粮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当你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走向成功的学业时是什么感想?如果你是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子女结婚生子,并与之共享天伦之时,又是何等的惬意……
悟语:
生活就是如此,有些人再苦再累,再困顿,但奋斗了,他幸福、他快乐,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快乐、再富足,但他始终自豪不起来,因为在生命之河里,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拼搏的浪花。
3.摒弃生活中的“可是”
汤姆和杰克逊是邻居。他们的家坐落在离小村二里远的山坡上,那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而且每到春夏交替的那段日子,山花与松叶所散发的清香就会弥漫整个山谷,惬意极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通往他们两家的路上,有一棵胡杨树档在路中,每次开车路过时,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它。
一天汤姆和杰克逊在路上相遇了,他们商量要把这棵树砍掉,以免麻烦地蔓延,最好明天就动手。“可是……可是我明天要到明尼苏达去,我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工务!”汤姆说。
“那么就过几天好了,我想我们会干得很好的!”杰克逊耸了耸肩说。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杰克逊所预想的那样。几乎每次谈及此事,他们都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要去处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当他们已是须发斑白的时候,一天,两个老人再次在树旁相遇了。
“老伙计,我们真的应该把它砍掉了,要不然琳达和凯森他们会在这出事儿的。看,这家伙的体形越来越大了,占据了半条路的空间。”杰克逊望着已经长得粗壮如柱的胡杨树说。
“是啊,这么久了,我们还是没有砍掉它,这回我们该用锯子锯喽!”汤姆边说边蹒跚着向家里走去,他决心用那把小钢锯锯断它。
可是,由于他们已老迈,根本拉不动那把小钢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一点点小理由而放弃今天的工作的事比比皆是,要知道,那些由“可是”而找出来的理由,只会让我们失去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除此以外,不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任何好处。
“我很想辞职,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可是……”
一位朋友苦恼的告诉我,她的工作令她如何筋疲力尽。
我细心地听着她的苦恼,忍不住打断她,问她:“既然这个工作令你这样痛苦,那你想改变它吗?”“改变?你是什么意思?”朋友迷惘地问着。
“辞了这份工作,去做令自己能发挥的工作,”我肯定地说着。
朋友咽了一下唾沫,吞吞吐吐地说:“可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工作那么难找,我还得养家。”
“可是?问题是你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何必令自己痛苦?生命不该是这样的!”,我说。
“可是我得生活啊,生活是很无奈的,为了生活总得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牺牲。”朋友愁苦地说着。“我倒认为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才能发挥所长。”我告诉朋友,有关于我的意见。
朋友恨恨地说:“你不同啊!你当然可以这样说,说得这样轻松,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幸运,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赚钱!我也想啊,可是……”
我没有再和她说下去,因为她给自己太多“可是”,而忘了别人也同样有许多的“可是”。
我并没有她说的那样幸运,在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前,我也做了许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在努力的过程中都是辛苦的,这些辛苦她没看见,却把自己的不努力,怪罪在别人的太幸运里。这样的人,活在自我设限的生活中太久,也太习惯了。她要的不是改变,她要的只是一些认同,要别人去认同她自己也无法认同的事,来安慰软弱的自己。当一个人只会埋怨,只会说出一堆“可是……”时,就是他自己也难以接受任何改变,他所担心的一切,只会继续而不会解决。
这种人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是自找的。试着走出“可是”的理由和借口,改变现状,而不是活在现状中!
悟语:
当一个人只会埋怨,只会说出一堆“可是……”的理由而不是立马去做的话,他们担心的一切,只会继续而不会得以解决。
4.拒绝生活的奢华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士”,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
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悟语:
放下奢华生活过快乐简单日子。看看古今能成大事者,哪个不是如此?
5.金钱是什么?
拍卖会上,有10栋面积相同、结构一样的别墅竟拍出18种价格,最高的98万元,最低的48万元。那栋卖到98万元的,是因为窗前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湖……一个窗景值到50万!
花50万买下一个窗景,这个举动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望尘莫及的。所以人们把有钱人称为“成功”人士。或者说,有钱是构成“成功”这个概念的要素。
于是,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以“帮你挣到钱”为幌子的“培训公司”应运而生,他们通过赚取穷苦人的钱而使自己变成了“成功”人士——有钱人。受训者愁眉苦脸但又兴致勃勃地交了钱进去,出来的时候还是愁眉苦脸着,可能还多了一份疑惑和自卑。原因在哪里呢?我曾经调查过一个培训公司,其中有一个课程是,让每位受训者在白纸(必须是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要求是,越具体越不着边际越好,这样将越有利于“成功”。举例说,如果写:“我想要一套房子”,“我要周游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想像出这套房子的具体模样,比如,是一栋白色的私家别墅,透过落地窗向外眺望,碧蓝的海水舔着金黄色的沙滩……“周游世界”的说法也是笼统的,应交代具体的去向,第一站是哪里?比如英国,英国哪个城市?伦敦还是爱丁堡……据说几乎没有人可以顺利通过这种“激发梦想”的测试。因为这之前他们从未想过这些,更不知应该怎样“具体”化。于是培训人员又换了一种方式,出了一道题供大家讨论:“假如现在给你1万块钱,规定必须在1天里花完,你将怎样打算?”
甲说,这很简单,而且根本就不需要一天这么长时间。我每天路过一家皮草行,有件貂皮大衣令我非常着迷,我甚至试穿过,效果好极了。
乙说,花上万块钱买件貂皮大衣有什么好,一年里能穿几回?就算整个冬天下着雪,你总不至于穿着它天天挤公车吧!这1万块钱可以买几十套四季服装呢,天天翻花样多好!
丙一直沉默不语。在培训者的不断启发下,丙终于说,打算去锦江乐园玩一天。话刚出口,便引起哄堂大笑,1万块钱可以坐上千回过山车呢!
最后,培训人员总结说,你们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人士,症结就在缺乏梦想,或者是想要实现梦想的愿望不够强烈,因为梦想是挣钱的动力。这时候有人提出:“我梦想拥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天天都想,想得都快要发疯了。你能不能教我接下来如何去挣钱吗厂培训人员笑眯眯地看着这个人说:“恭喜你,现在你已经有了挣钱的动力,去干吧!”
这个人还是一头雾水。
有一位豪宅的主人,30多岁,从来没有出去工作过。他爷爷当年是协和医学院的高才生,毕业后又去奥地利、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进修深造。新中国成立那年,这位留洋医学博士回国自己开诊所。他留下的这座豪宅,法式镂花大铁门内,花园占地1500平方米,住房面积455平方米。另有两层楼独立式门房,供守门人工作休息起居用。整幢房子光是卧室就有7个。专用车库1个,约26平方米,设有轨道式铁滑门。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幢房子的第一代主人已经作故。眼前这位继承者是长房长孙,背靠祖上留下来的财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看起来他一点也不开心,整天呆在家里,没有朋友,也不想结婚。实在无聊了,就和他的母亲拌拌嘴。回忆他爷爷当年的情景时他说,他爷爷从来没有提过自己要怎样赚钱,除了治病,就是看书、写书。
悟语:
快乐的标准是什么?标量是财富吗?幸福的天平如何平衡?砝码是金钱吗?我想都不是!
6.放弃你的等待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农夫坐在树桩上抽烟,于是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农夫回答:“我在等,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您?”
“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闪电把我准备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所以现在……”夜晚或黄昏的时候,你任凭眺望苍穹、楼群,远处变幻的霓虹广告,将唤起你一种超然物外的愉悦感……慢慢地你自然而然地会收回目光,开始注视楼群的一扇扇窗,这一片万家灯火的景象,你的思绪渐渐融人现实生活里。对于你来说,这隐藏在各色窗帘后面的窗户,是别人的生活,你也许会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祈祷他们温馨快乐;也许会引发某种疑惑:他们的日子是不是过得很好,有没有烦恼和不幸?你像一位哲学家一样,想得很多很多……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在“等”:等加工资;等房子拆迁;等子女出道;等股票升值;等一笔曾经讲好的佣金;等某位国外的亲戚寄来担保书;等门前的马路拓宽后变成街面房;等老人过世后可以接管他们的财产;等50岁到来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我们在似是而非的等待中,日子变得像“加了苦药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