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6400000005

第5章 个性鲜明的同门们(2)

“我怕你读成一个书呆子,如今群雄逐鹿,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你即使现在不打算出仕,也可随我历练历练,增长实干,过些时候再回陆浑山也不迟。”

辛毗一琢磨也对,于是跟着辛评到了袁术帐下。此时的情势让辛评大感惊诧,他以为回家的这些天,袁术早就拿下了徐州,没料到刘备兵虽少,斗志却不低,虽然被陷了几座城寨,但士气依然高昂,刘备一边派人向吕布求援,一边在淮阴奋力抵御袁军,胜负难分。

袁术急问辛评对策,他担心如果不能尽快拿下徐州,形势将对自己不利。

辛评一时也提不出应景的主意,只有建议袁术继续猛攻刘备。他不相信,刘备再有雄心斗志,能挡得了袁术的十万大军?现在遭受的挫折无碍大局,他有信心,袁术也同样有信心。

“袁公路(袁术表字)必败无疑!”回到居帐后,辛毗提出了不同看法。

“不得乱言,小心主公以动摇军心的罪名治你。”

“他是兄长的主公,又不是我的主公。”辛毗不屑地说道,“不过我劝兄长早点脱离袁术,再投明主。这场仗他是赢不了的,以后的仗也赢不了,他命中注定是个失败者。”

辛评犹如刚认识辛毗一般,愕然地看着这个弟弟。

“你初见我家主公,怎能妄下断语!”

“刚才袁公路见我,面有不悦之色,冷眼相对,后经兄长介绍,才赶紧起身与我嘘寒问暖,这等人,喜怒形于色、行止无常,心中定无主见,失败是迟早的事。兄长难道看不出来吗?”

辛评怎能看不出来,但他考虑事情的角度与弟弟不同,别的不说,只当年袁术在扬州接济他这个穷困潦倒的士子,又将他招至府中充任主簿,一年后便让他参与军机,这份知遇之恩,他必是要涌泉相报的。如果只因主公性情狂疏就弃之而去,那世上又何来忠义之人,壮烈之士?因此,辛评固然同意弟弟的分析,但要他离袁术而去,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袁刘两军相持十日有余,彼此都没有进展,而曹操在鄄城休养,已恢复几许生气,正在扩充人马,一雪耻辱。这么一来,辛评的连环战略事实上已告失败。他的这套战略,完全建立在“速战”之上,时间拖得越久,对敌人,尤其对于曹操是福,对己方则是祸。为今之计,只有退守九江郡,待时而变。

撤军的路上,辛毗对辛评说道:

“当初袁公如果与吕布联军,先攻一败涂地的曹操,再取立足未稳的刘备,然后趁吕布不备,反戈一击,形势必然与现在大为不同!”

“是我考虑不周啊!”辛评对弟弟的这番议论很是佩服,“当初你若在军中,岂有今日。”

“我这只能算事后之言,放在当时,恐也筹划不出什么奇谋。兄长的计略没有差错,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最重要的一点?”

“刘备的决心!”辛毗收起轻松的神情,“刘备的确入主徐州不久,但他得到徐州以前,四处奔波,劳心劳力,没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城池,突然间掉下偌大一个徐州,他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况且他虽初来乍到,却受到当地豪族的拥戴,尤其是巨商蘪竺,倾尽家产资助刘备,今天损兵折将,明日即能补充。呵,袁公路算是咬到了一块硬骨头。”

“你以前从没到过徐州,怎么知道得这般详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行军作战的基本常识。”

“惭愧惭愧!”辛评恍然大悟般地拍拍脑门。

袁术到得九江郡后,终日沉溺酒色,众人苦劝无效,也就随他去了,好在徐州方向没什么动静,曹操那边虽然磨刀霍霍,但还没有发兵的迹象,看来是在等待时机。原本闹哄哄的东南半壁,突然安静了下来。

对辛氏兄弟来说,这倒是好事,兄弟俩终于有时间互诉衷肠。

足足一个月,两人在饮酒与回忆中度过,感慨中常常伴随滚烫的泪水。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辛毗要走了,临行那天,他再次提醒兄长,袁术非所托之人,尽早为自己寻个后路,但辛评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看着兄长消瘦的面孔,辛毗说了句“多保重”,便骑着他那匹枣红色的马缓缓消失在清晨的浓雾中。

蒋济等一众朋友为辛毗的归来设宴,一壶自酿的米酒,几盘水果,外加猪肝,就山中生活来说,这顿饭已算奢侈。

时值仲夏,即使晚上,也如同置身于蒸笼一般,众人袒胸露臂,嬉笑怒骂,全无顾忌。司马懿暗忖,这帮人平日里斯文得体,不曾料到也有俗子的一面,只是这磊落光明的样子,我倒是喜欢。

“先生不在吗?”辛毗吞下几口酒,突然问道。

“先生到他师兄那里切磋书法去了,说半个月就能回来。”蒋济回道。

“这位看着面生,”辛毗探头瞧瞧最边上的司马懿,“是哪位同道?”

“在下……”

“嗨,怪我、怪我,把这事给忘了!来,我来介绍。”

没等司马懿自己开口,蒋济急忙拉起司马懿的手来到辛毗面前。

“这位司马懿,字仲达;他嘛——”蒋济指指辛毗,“就是你仰慕多时,要我一定给你介绍认识的辛毗辛佐治。接下来就是你们的事儿了。哎,我怎么觉得自己像个媒婆似的!”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

司马懿正要施礼,辛毗却摇摇头,握住他的手。

“身处仙山,这些俗套岂非大煞风景。”辛毗让司马懿坐在自己身边,倒满酒,一饮而尽。

辛毗行为豪放,说话声却很柔和。他像长辈般问起司马懿的家世,而后夹了块猪肝给他,这份细腻,更像是女儿家。司马懿想起胡昭在下山前,特意把他找来,跟他说起的那些话。

胡昭将自己的弟子细数了一遍,逐个品评,说到辛毗时,他说:

“佐治少有奇才,学问精湛,跟你一样爱读兵书。”

“兵书?”

这一点更勾起了司马懿对辛毗的兴趣。

“唔,不仅读过《孙子兵法》,也通晓《吴子兵法》。见解独特,在我之上。”

“弟子怎么能超过先生呢。”

“这些弟子里,辛毗是我最得意的一个。第二个是周齐,他幼年父亲过世,母亲改嫁,继父是上党郡数得上的富贵人物,供吃供住,却对他极为冷淡,也没人关心他,他母亲虽然心疼,但毕竟是再嫁的寡妇,有诸多的难处,想要照顾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死母嫁,无人疼爱,无人相伴,这样的身世着实可怜,司马懿多少有点理解周齐为什么会成现在这样。他争强好胜,不过是不想让人看轻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都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不再受人奚落、嘲笑、咒骂。

如果说出仕对于司马懿来说,只是一种选择,那么对周齐而言,则是唯一的出路。正因为这样,他才看不得有人比他优秀,别人优秀就意味着他的愚蠢,他不能容忍自己愚蠢,唯有比别人更努力、更图强,才有可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

“周齐天资聪颖,但他性格太强,凡事就怕物极必反,以他之才,可当州牧,但如果不懂进退,他可能会毁在自己手上。”

胡昭的这番话语重心长,司马懿能够感受到先生对周齐的关爱和重视,也许是把周齐当作自己孩子那样看待的吧。

“仲达,”胡昭语气沉重地说,“我心里清楚,他最近总是找你麻烦,看我这张老脸,不要与他计较。”

“先生放心,我原本就不在意这些。”

“哎,”蒋济推了推在一旁沉默无语的司马懿,“怎么了?”

“子通,你不觉得今晚的夜色很美吗?”

蒋济抬头,左看右看。

“星稀月淡,有什么美的!你不会是喝多了吧!”蒋济舀了瓢水给他。

“子通,我今天很高兴。”司马懿晃晃悠悠地站起身,对着众人说道,“朋友相聚,共饮一樽,失意莫悲伤,得意来尽欢,嘉景美酒共赏,不问是何年,只是……”

司马懿将一只手搭在辛毗的肩上。

“只是人生苦短,良辰易逝,咱们这些人终究有别离的那天,什么时候才能像此刻一样,欢聚一堂,共诉衷肠啊。”

“仲达,你想太多了,日子还长着呢。”辛毗说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做老朽之态,来,干了这杯!”辛毗又是一饮而尽。

“不好啦!学馆那里又打起来啦!”

一个胖乎乎的男孩爬上来,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珠,冲着司马懿一拨人哇哇叫着,就是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

“阿昭,你慢慢说。”辛毗把他拉到身边,塞给他一片猪肝,“又是周齐干的?”

“是啊!听说有人翻了一下他作注的那本《左传》,他就劈头盖脸一通打骂,把人家祖宗都给骂遍了。”

“那个鸟蛋又犯浑了!先生还要纵容他到什么时候!”

蒋济曾经劝胡昭将周齐赶出山去,胡昭只笑不应。蒋济虽然跟他没有什么过节,但就是看不惯他那副瞧不起人的姿态,也曾警告他不要跋扈,不过周齐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里。

司马懿认识蒋济这几个月来,头一遭听到他骂人,还骂得那么生动活泼,令人喷饭。

蒋济瞥了眼司马懿,对众人说道:“我和佐治瞧瞧去,其他人都散了吧。仲达,你也早点睡吧。”

众人走后,司马懿拉住了阿昭。

此刻已是亥时,但阿昭的精神头依然十足,不愧是在山里长大的,野惯了,而且,毕竟还是个小孩。

“是哪个没开窍的,招惹了周齐?”

“我也不知道,等我进去时,就七八个人裹在一起,你踢我扯的。先生一不在山里,他们就放肆斗狠,亏他们读了那么多圣贤书!”

“是啊,圣人若是知道了,还不哭娘呀!”

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阿昭面前,司马懿觉得很轻松,没有那么多拘束,说起话来用的也是家常话,不像跟辛毗、蒋济他们那样咬文嚼字。

即便是称兄道友的人,也难免有彼此不能理解之处,真正能推心置腹的,司马懿自认还没有遇上。陈长文算吗?他不敢确定,分别几月,倒是有些想念。

“阿昭呀,有空我带你下山怎么样?”

没有应答。

“阿昭?”

司马懿一看,阿昭已倒在他怀里睡着了。

湿湿的风吹着,带来泥土的味道,看这样子,说不定会下雨。

长安城的百姓都这么议论着,一个多月没下雨了,人们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天降甘霖。

但有一个人对会不会下雨并不关心,他挂心的是另一桩事。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她本是只自由的小麻雀,却被圈进了金笼子里的成了金凤凰,她拥有别人仰慕的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最渴望的自由。尹楚陌对她说:“我可以等你到十八岁,十八岁那天,你会成为我真正的女人。”以为一切都是宿命时,她却认识了无忧无虑的季歌,宿命与渴望的纠缠,梦中的那个骑士,究竟是谁?
  • 都市之逍遥灵族

    都市之逍遥灵族

    无意间解开了神秘宝贝的面纱,成为这世间唯一的灵族继承人,百里洲的日子不要太逍遥!我手里有着天下第一的情报网,什么?!你不信!你不就是重生来的吗?!有什么好自豪!还有你,从古代穿越而来还好意思嘚瑟,老子都没好意思三妻四妾,你倒先嗨上了,拖走拖走~
  • 守护甜心之血弦暗链

    守护甜心之血弦暗链

    温柔的你失而不来,他口中所说的陪伴已变成了不信任,难道一个认识不到两天的陌生人比她重要么?还是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根本就不堪一击,血池的洗礼让她们脱胎换骨,每日幸苦的训练只为报仇,可笑的你居然还问还能回到以前吗?我只说,我因你而改变,已永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陵传说

    帝陵传说

    人间地域辽阔,流传着许多怪诞之事。传说深山中有不老不死的仙人,他们守护着人间安稳,使凡人得以安居乐业。在人类自相残杀,发生战乱之时,仙道也发生动荡,正邪大战维持漫长的一段岁月,水火不容,如今仙道衰弱,魔道昌盛,潜伏已久的魔道蠢蠢欲动,窥伺着人间。一夕间,天门被魔道摧毁,数百门人身陨,唯有少年陆飞晨得以至宝玉玲珑逃脱。师门遭劫,陆飞晨秉承师命,寻求变强之道,一路斩妖除魔,开启一段传奇之旅。。。。。欢迎加入御龙群,群号码:560788157
  •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穿越,她本想开开心心度日。他却并不让她好过,鞭子,板子,夹手指,接踵而至。凤鸾宫外,他冷血下手,打掉她腹中孩子。萧瑟冷宫,他冷眼旁观,看她人绑她在树,皮开肉绽。为了他和别人的孩子,她大义相救,他却赐她腰斩。终于她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他却不放过一点利用她的机会,让她和亲。却又在和亲之后,举兵破她国家,杀她丈夫。被俘入京,她再度成为他的女人,当初的傻白甜还会由人摆布吗?复仇,真相,她一点点撕毁所有人的面目,踏着鲜血上位。他却在最高处大笑,“从前现在,都是为了你。”
  • 魔法师的战争

    魔法师的战争

    这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敌的魔法师统治世界,他们与诸神比肩。不屈的战士奋勇抗争血与泪交织。没有压迫只有自由我们不是神的奴隶我们生于魔法时代但我们追求战士的豪迈与自由
  • 岁屑

    岁屑

    青春像一把无形的刀,一刀一刀地割着我们的清纯,一刀一刀地毁了我们最真实的心灵面貌,让我们不得不戴上一个叫现实的面具
  • 白诺千金

    白诺千金

    纵然一开始霉事接连不断,却也是幸福的开始,她终是他的千金。彼此都等待着对方,迈向幸福。
  • 所闻录

    所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