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6400000016

第16章 友人应召投曹,司马懿回家探母(1)

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五月,曹操失去了一位谋士。

这位谋士叫戏志才,三年前经同乡荀彧推荐辅佐曹操,所献筹划无不应验,被曹操倚为左右手,与荀彧同列。只可惜天不假年,刚过而立之年便病逝于南征张绣的途中。

曹操失去一臂,悲痛不已,连夜写信给身在许都的荀彧,让其再为自己推举人才,因崔琰身在城内,他便很自然地想到推荐自己这位老友入幕,崔琰与荀彧同年,如今也已三十有三,但还没有家世妻儿。作为朋友,荀彧很想让他安定下来,娶妻生子,有个安稳的家庭,安居才能乐业,古来皆是如此,但崔琰忙于给《公羊传》作注,拒绝了他的好意。

“文若(荀彧表字),许都内人人都称你公允,可在这件事上你却没做到啊!”见荀彧一头雾水,崔琰笑道,“你只记得你的老朋友,却忘了你年轻时开馆招的学生,我是说郭嘉郭奉孝啊,你这大脑袋,竟没装着他?”

“郭嘉?”一听到这个名字,荀彧才明白过来,“都怪我糊涂了,糊涂了。”

荀彧放下手中曹操的信,往文案左侧的青铜油灯里添了些新油。

“我追随司空以来,五载光阴,都在征战中度过,年初幸得主公攻取许都,我才能在阔别多年之后踏足桑梓之地。本想访旧拜故,可如今我身负尚书令重任,领百官政事,又得为前线供应米粮,征送兵卒,一刻不得闲,也闲不下来,竟然把我的得意门生给忘了,这真是家中有宝向外求,差点误了他的前程。”

“文若的辛忙,我怎能不知呢,用不着一件件都跟我说,难道是怕我骂你懒不成!”崔琰抚手大笑。

“我来许都前,曾路过阳翟,在西市恰巧遇到了他。他如今也在家中设了学馆,有模有样的,口碑极好,还真是你的好学生!”

翌日天色微明,在崔琰的陪同下,荀彧策马来到郭嘉家中,也不叙师生之谊,直接说明来意。郭嘉见老师不顾路途劳苦,亲来求贤,不好推辞,也就应允下来,不过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在于郭嘉对天下形势的观察。

两个月前,曹操听取荀彧意见,将皇帝从洛阳迎入许都,并营造内城供皇帝嫔妃及公卿居住,曹操以迎驾有功被封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对内总览朝政,对外奉诏讨贼。

郭嘉判断,曹操虽然处处以皇帝诏令行事,但那诏令本身,与皇帝一样,根本只是个傀儡,曹操才是幕后总指挥。此人起兵之初,名微众寡,如今却能占得先机,定然是个有能耐的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自己辞袁绍归故乡,无非是待明主,托所学。

正事谈完,郭嘉招待参观自己的私塾,说是私塾,只是后院猪圈翻造的石头小屋,内中不过七、八个孩童,正冲孔子牌位行礼,礼毕后正欲出屋玩耍,见老师带着两位客人进来,又循礼拜见。

孩童们走后,荀彧感慨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行无仪轨人自厌,不管什么世道,诗书礼仪都是立身根本,奉孝啊,你是有心之人。”

崔琰也点头称赞。

郭嘉谦虚地笑道:

“先生,你可还记得陈长文?”

“记得,记得。”荀彧瞧瞧崔琰,像是担心他又说自己把门生给忘了,“他出师后举孝廉做县令,还常写信问候我,后来世态多变,我先是避乱冀州,后去幽州求访高明,又辗转到了兖州,这中间先是误投袁绍,再遇司空,居所迁移,庶事多杂,渐渐地就没了联系,看来我这个先生做得还真是不称职啊!”荀彧自嘲般地一笑,问道,“你有长文的消息?”

“曾见过一面,后来去了陆浑山。”

“陆浑山啊!”崔琰若有所感地捻捻自己的八字胡,“那座山能塞得下那么多人吗?”

见到崔琰是在一个下着雨的早晨,司马懿吃完饭,正准备去帮胡昭清扫山洞,快到洞口时,看到一个身体微胖,身着粗布衣,头戴斗笠的人背对洞口,背着手,欣赏雨幕中的山中风光,时有鸟儿在耳畔啼鸣,这景象,真真如一幅高逸图。

再定睛一看,那不是崔先生吗?

司马懿正要喊他,又突然闭上张开的嘴,在这种诗情画意间,高声喊叫,岂不煞风景!他轻轻挪步来到崔琰身边,顺着他的视线,注视着一片挂满雨滴的阔叶。就这样两人默默无语地站了一刻多钟,雨势逐渐转弱。

“司马小弟,要是每天都能与这样的美景相伴该有多好。”

崔琰依旧目不转睛地盯视那片叶子。

“先生好兴致。”司马懿睨了眼崔琰,说道,“先生说得这般感叹,不会是又遇到什么事了吧。”

“我是来送信的。”崔琰从怀中掏出两份帛书,这两份帛书分别是荀彧和郭嘉写给陈群的,前者述师生别来之感,并问其是否愿意效力曹操,后者告知陈群自己投曹一事,并说明原因。两人言辞各异,但都是希望陈群识大势,建功业。

郭嘉更是在信末这样说道:

曹公恢廓大度,行法治,明赏罚,将士用命,群属一心,故而陈留起兵以来,虽有颓唐,亦不过万尘归土。士人以学立身,以智谋功,择明主而事,言听计从,岂不快哉!曹公言平定天下,谋功最高,才为世出,世亦须才。人杰盛年,焉能图一人之安乐,忘苍生之倒悬,兄若不出,更待何时!

崔琰将帛书收入怀中,说道:“许都堂皇热闹,却也容易令人生腻,荀彧、郭嘉要遣人送信,我也正想换换环境,就揽了这份差事,来这青山幽谷间,洗洗我这双有点昏花的老眼。”他回过脸对着司马懿,“司马小弟,你可曾读过《公羊传》?”

“读过,先生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有什么心得吗?”崔琰摘下斗笠,弯下腰轻轻甩了几下。

“《公羊传》不重释史,以解《春秋》微言大义为其要旨,论而无偏,不杂私意。世人言其文辞有失精细,在下倒觉得,粗疏俗气其实也显出作者的洒脱自在。”

“司马小弟,你说的都是平常之论,没什么新意。”崔琰重新戴上斗笠,笑道,“我且问你,《公羊传》宗旨为何?”

司马懿对崔琰跟他谈起《公羊传》十分不解,既然有荀彧、郭嘉所托信札,就先把这事了了,还在这细雨中聊什么宗旨,但崔琰毕竟是长辈,岂能不恭敬答对,于是他扬扬头,咽下一口唾沫说道:

“在下以为,《公羊传》宗旨是贬纷乱,正一统。纷乱不是常态,一统才是王道,它应人、应运、应天而行,合秩序纲常,明君臣之义,顺昌逆反。昔秦皇扫六合,文同书,形同俗,车同轨,度同制,结束战国大争之世;秦二世大兵四起,高祖皇帝白蛇起义,造天汉基业,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从高祖到如今,四百余年乾坤浩荡,天下又遭分裂,不过在下相信,它终究还会归于一统。高门世族承朝廷恩惠在上,系百姓举望于下,受圣人之教,诗书传家,当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开万世之太平。”

“正一统!”崔琰低眉一笑,“司马小弟,你说得好啊,这也正是我笺注《公羊传》的目的,越是纷乱之世,越要倡导一统,而这一统的前提,便是你说的合秩序纲常,明君臣之义,如此,刘家天下当有再兴的那一天。”

对司马懿,崔琰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既赞佩他过于常人的才华,又对他的狼顾之相怀有深深的芥蒂,只因第一次见到司马懿时,留下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

赞佩他的才华,于是介举给胡昭,胡昭本不想再收弟子,经他反复说明才答应下来,在山洞外头次看到他,胡昭就体会到了挚友口中所说的“颤悸”——那是一种让人不由自主倒吸凉气的惊诧,因此在传道解惑之余,常以旁论感怀的方式,让其知晓为人大义,希望他能从中有所发散领悟。

崔琰跟他谈论《公羊传》也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司马懿既然说出了自己想要听到的“合秩序纲常,明君臣之义”,他也就不用再往深了去讲。他确信,司马懿能了解他的用心,因此也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跟自己聊起这本古籍。

他欣慰地一笑,转身正要向学馆方向走去,蒋济这时急匆匆向上跑着,边跑边喊:

“仲达!仲达!”

一见崔琰在侧,急忙施礼,崔琰知道他有事,径自走了。崔琰走远后,司马懿把蒋济拉到山包旁,怪道:

“你大呼小叫的干吗!读书人遇急不躁,遇乱不危,遇难且忍,这些你都不知道吗?”

“哎,仲达,你要是知道是什么事,你就不会这么说了。”蒋济嘿嘿一乐,说道,“你大哥来了。”

司马懿一听大哥来了,心里猛地紧缩一阵,看着蒋济没心没肺似的笑容,他丝毫不感到有什么可乐的。他第一反应,会不会家里出事了?难道是母亲病故了?

一想到这里,顾不得刚才自己说的什么“遇急不躁”,撒开两条腿,奔下山洞,见大哥正与陈群谈笑,心头这才放宽,看来是自己多虑了。他缓了缓急促的呼吸,趋前几步,向司马朗行兄弟之礼。

“仲达,你们兄弟俩聊着,我告辞了。”

陈群正要走,司马懿急忙拦住,“长文兄,别急着走,还有事跟你说。”

原来司马朗这次上山,还真与母亲有关系,不过不是母亲病逝,而是母亲想念远方的亲儿。两年前,司马懿回家,母亲恰好在张世伯家小住,回来后因虚累,也不能与之长聊,故而司马懿虽在家日久,但并没能天天在母亲榻前陪伴。

可能是岁数越长,思子之心越为迫切,加之如今众儿都在家中,唯有司马懿远在他乡,心里头极想招回儿子,陪伴左右,但她也知道男人志在四方,不能因一己之心耽误了儿子。司马朗不忍母亲整日唉声叹气,恐伤肺腑,便替母亲前来看望司马懿,只要儿子一切安好,母亲也不会过于担忧,虽不能亲见,但也可安慰其心。

行至山下,司马朗改了主意,二弟如若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不妨让他跟自己回家一趟,待上个十日一旬,以解母亲思儿之苦,司马懿听罢,立刻答应。

“大哥远来,先在山上住上两日,咱们再回。”

兄弟俩说完家中的事,陈群开口道:

“仲达,你说有事找我,什么事?”

“崔先生来找过你了吗?”

陈群一听这话,立刻明白司马懿想要说什么。

“你说的是这事吧!”陈群从袖子里掏出帛书摊在地上,凝视了一会儿,“一个是我的蒙师,一个是我的同窗,前后都投了曹操,我这个后学自然不能故作清高,没有不去的道理。”

“这么说你已经打定主意了?”

“蒙师是本郡世家领袖,他既然投了曹操,我想这个人必定有不同之处,我投曹操,也算是追随蒙师吧。”

“他的确有不同之处。”司马懿想起了曹操的那双小眼睛,不禁一笑,“这样一来,曹操的帐下谋士,你们颍川郡可占了大头,这对你来说是好事,对别人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后话了。”陈群说得很淡然。

他有理由淡然,他的想法很简单,合则留,不合则去,其他的并不挂在心上,即便挂在心上,可能也是徒劳的,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既然算不准,操那份心又有什么用。

“辛毗走了,这次你又要走了,以往的热闹景象,越来越淡了。”司马懿惆怅地看着地上的帛书,道,“春发秋落,四季轮回,可是人呢,就此别过,也许再无相逢的时候。”

“仲达,无须长吁短叹,人生长久,相逢有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真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啊!哈哈——”

老远就听见胡昭的声音,没多会儿,他与崔琰从雨幕中进来,三人起身施礼,陈群问道:

“二位先生,什么事竟让你们这么高兴!这可少见。”

胡昭示意他们坐下,用一双长袖掸了掸衣裳,笑道:

“方才季珪跟我说起去年郭汜与张济相争的事。”胡昭在陈群和司马懿中间坐下,“两人都想据天子为私物,以获得至高的地位。先是郭汜被张济击溃,杨奉去河东召集白波旧部,还请了南匈奴右贤王相助,郭汜借此反扑,这回是张济栽了,听说他有一队铁甲骑兵,甚是厉害,可是碰到匈奴人,就如同俎上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之后张济卷土重来,与郭汜、杨奉等人相持于安邑,天子派董承与郭汜、张济讲和,这个时候,彼此对垒已两月有余,兵士都已疲惫不堪,于是趁此给自己找了台阶,各自罢兵,让天子一行人回了洛阳。”

“那渔翁呢?谁是渔翁?”司马懿急切地问道。

“司马小弟也有这么急躁的时候,呵……”开口的是崔琰,他说,“皇帝回到洛阳后,以董承行事机敏,护驾有功,选他家的姑娘入宫做了贵人,董承一晃竟成了国舅。得渔翁之利者,董承可算一个,不过,真正的大渔翁非曹操莫属。”

“季珪是说曹操胁迫天子入许都这件事吗?”司马朗问道。

“正是!曹操以洛阳残破,不适銮仪久居为由,强逼天子随他去了许地,并以此为新都,皇帝虽高坐殿上,但实际发号施令者,则是曹操。现在许都城内早就传开了,说什么‘权归曹氏,天子总己’,这或许是我那老友荀彧没有想到的吧。”

“先生以为曹操有篡汉的野心?”司马懿上半身稍稍前倾,两眼盯视崔琰。

“那倒未必。”司马懿的这种眼神让崔琰很不舒服,但他还是徐徐说道,“以我之见,纷争之世,确需强人力挽狂澜,现今天子年少,非常之时,非常之策,曹操如能扫荡群雄,复兴汉室,权柄在手,荣宠加身未尝不可,我想,他顶多只是霍光之辈。”

“霍光尽心汉室,但他的后辈子侄欲除孝宣皇帝而自立,也是不争的事实。”

“百年之后的事,谁能料到呢?”崔琰意味深长地一笑,“即便料到,那时你我都已成灰土,也无能为力了。”

“正因这样,才要防患于未然,先生不知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吗?”

崔琰咳嗽了几声,微垂着头,看上去有些疲惫,他抬眼瞧了几眼司马懿。比起两年前,这个年轻后生的面相成熟了不少,山上的生活使他的肤色变得更黑,胳膊变得更粗,声音虽然还是一如从前般的糙,但也更为洪亮。

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崔琰思量着,久久没有说话。

“季珪,你怎么了?”司马朗关切地问道。

“我在想司马小弟刚才的那番话。”崔琰抬起头,视线扫向某个角落,而后落在司马懿的脸上,“司马小弟,听孔明先生说,有个叫周齐的人自打你上山后就一直跟你过不去?”

“嗯!”司马懿应了一声。

“你既已知道他屡屡与你作对,为什么不先制伏他,让他不为难于你?先下手为强后先手遭殃,不是吗?”

原来他是在这里等着我!司马懿这才回过味来,崔琰突然提起周齐,他这是明摆着噎我,一代名士竟然也做这等事,有趣,有趣。

半个时辰前还是瓢泼大雨,现在已是艳阳高照。马蹄踏在被雨浇湿的大地上,溅起半腿高的泥水,沿途花草茂盛,气味清香,让司马懿郁闷了半晌的心情,稍微纾解了不少。

“仲达,长文已走了多时,你还不能释怀?”

“我记得得知佐治走的那天,也是下了一阵大雨,因此触景生情,发了许多感慨,大哥不会是在笑话我吧?”

“我怎会笑话你,大丈夫理当重情重义。”司马朗打住马蹄,深吸一口气,说道,“如今稍有名声的人,都去许都投了曹操,我看哪,用不了多久,天下必有一番新气象。仲达,你说呢?”

“崔先生不是说‘谋定而后动’吗?现在的局势,我还说不好,静观其变,再做定论。”

这时司马朗放声大笑,仿佛被人挠到了胳肢窝。司马懿奇怪地看着自己的大哥,司马朗一向沉稳,似这般大笑,极为少见,这是怎么了?

“你一说起‘谋定而后动’,我就想起季珪那张脸来,哈哈——”

司马懿没觉得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倒是很感谢崔琰有意无意地又教了他一课。

崔琰问起周齐的事,司马懿回答说因是同门,不忍先发,且他认为,周齐只是不了解自己才有所误会,因为这个而心有不快拳脚相加,器量未免太小了。

崔琰由此引出他对司马懿那番话的不同看法,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

同类推荐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本文为你讲述丰臣秀吉。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热门推荐
  • 青春:散了不聚

    青春:散了不聚

    青春,我们的叛逆,我们的无动于衷,相遇的美好,相知的喜悦,我们一起在操场奔跑,一起逃课,一起课堂睡觉,一起疯,一起闹……终究,还是要散,天长地久,不可能,散了,就不要相聚了……
  • 幻世风云录:卓越之战

    幻世风云录:卓越之战

    传说,这个世界一直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着常人不知道的强大存在。一个平凡的富家公子因为他扑朔迷离的身份而引来各方神秘强者追杀或保护,最后他终于踏上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并开始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地方逐鹿,也知道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叫——幻冥界。
  • 异能者之世界我们来拯救

    异能者之世界我们来拯救

    五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林安、陈煜、刘帅、欧洋和孙晓绮)通过手机辐射而变成拯救世界的小分队——“救世小分队”
  • 科玄末世

    科玄末世

    陈若曦,一个出生在未来的大学生,本应按照正常情况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颗螺丝钉。但是突出其来的神秘外星文明和末世丧尸危机,导致其人生轨迹的彻底变化。科即科学,玄即玄学,因此这个世界中,平行宇宙,外星文明,丧尸变异生物,传统的江湖恩怨,人心斗争,政治观念等将合一呈现。
  • exo回过头,你还在

    exo回过头,你还在

    我的这部小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是。。。。。。。。。。怎么说呢,谢谢大家的观看吧,我个人觉得,前面不好看,后面好看。
  • 民国浮伶

    民国浮伶

    民国女子,乱世飘零,身若浮萍,心似磐石。红颜若水,命比纸薄,世事无常,何去何从。
  • 妃要逃:皇上紧追不舍

    妃要逃:皇上紧追不舍

    一朝魂穿,她竟成即将选入皇宫的秀女,惊得她一口水喷得侍女满脸,丫的!她才来几天?怎么就要进宫了,她不要啊啊啊!原谅她看的小说和电视剧里,皇宫是各种恐怖。于是,某女死皮赖脸地去求爹爹别让她进宫,可是却被训了一顿。某女瘪了瘪嘴,算了,凭她多年看小说的经验,说不定还能混个皇后当当。某女就这么怀着伟大的理想,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
  • 绝世风华之云雾仙医

    绝世风华之云雾仙医

    一场盗宝珠风波,引出八十多年前霍家祖先霍长生曾经造下的江湖孽债!一个四处流浪的绝色神医无意中牵扯其中,不可自拔!八十多年前的江湖杀戮,绝色神医心上人惨死,盗宝珠风波,这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切尽在小说《绝世风华之云雾仙医》……
  • 辣妈萌宝:爹地你被坑了

    辣妈萌宝:爹地你被坑了

    为了让两老跟某个小不点不操心宋言心决定走上相亲之路。可是谁来告诉她?她相亲的路上这位竹马来凑什么热闹?相亲现场,卓少阴测测的开口:“剩斗士,都说了你嫁不出去我负责养你了。”某女大怒,“卓少,有你这么求婚的嘛!我要继续相亲。”卓少宠溺一笑,“乖,闹了那么久该回家了,娃找妈妈了。”说着拉某个不情愿的女人准备走。谁知,腿角突然被个小不点拉住,随后只听见小不点开口:“大鸟先森,你回家找你妈咪我也带我妈咪回家。”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