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5300000004

第4章 罗伯特·卡帕(2)

二战期间卡帕深入欧洲战区各个前线,在他亲历的欧洲战场摄影手记《失焦》中,卡帕用镜头,用心灵,用生命历险目击、记录、诠释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他憎恨战争,决心终生将战争作为采访题材,不是为了追求刺激,而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

1942年夏卡帕接受美国杂志《科利尔》战地摄影任务前往英国。他在船上便遭遇到一场英德战舰的近距离激战,当即为《科利尔》完成了“北大西洋战役”的图片报道。然后他在伦敦入伍,作为美国战地记者奔赴北非报道战事。1943年春他跟随进攻西西里岛的美军空降兵一起跳伞降落,最先报道了这场战事,并成为其他战地记者的采访对象。其时他已转到美国《生活》杂志工作。

西西里攻势宣告了盟军即将展开对欧洲大陆的进攻,卡帕随首批部队奔赴前线。1944年6月6日他和美军士兵乘驳船在离法国西岸10英里处抢滩登陆。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扭转欧洲战局的关键一役,彻底挫败了法西斯西线牢不可破的神话。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长达数十分钟的开场里,展现过这次抢滩登陆的惨烈。但卡帕为我们现场拍出了最为珍贵的历史照片:

奥马哈海滩上烟雾弥漫,戳满了张牙舞爪的铁架障碍和铁丝网,缭乱得恍若一处超现实主义境地,迎面而来的是德国机枪的轰狂扫射。士兵们下了驳船,趟水前进强行登陆,尸体随着海潮翻腾。美军的两栖坦克被烧坏、驳船被击沉。在此背景下,在死亡的恐惧中,卡帕浑身发抖,疯狂“乱拍”出一组“失焦”照片。这些照片焦点偏废,焦距不准,曝光不成功,画面模糊,并且缺乏构图,但却无限逼真地记录了战况,是对这场艰苦卓绝登陆的最好报道。而其他同行记者只是躲在运送驳船的母船里,根本没有下海。

他拍摄下了盟军第116步兵师K连爱德华·雷根的面孔,这张照片已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这名战士18岁,登陆时周围到处是血乎乎的海水和战友的尸体。第一批登陆的美军士兵,他们中大部分都在几分钟后就牺牲了。他是少数幸存者之一。他母亲从《生活》杂志上剪下他的照片,一脸喜忧参半的泪水。

有人评价:“与其说卡帕是个战地记者,倒不如说他是个冒险家,或者说他是手持照相机而非枪械的冲锋陷阵的另一类士兵。”(马策)卡帕曾说过:“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他可以把它押在这匹马或那匹马上,也可以在最后一刻把赌注放回口袋里。我是个赌徒。”卡帕坚持奔走在战事核心地带,他目睹了太多死亡,他所拍的士兵照片往往就成了他们的遗像,因此他痛恨自己的职业。“这些照片是给丧事承办者们用的,而我并不想成为其中一员。如果我要参加那些阵亡士兵的葬礼,我发誓一定要和他们一起在战场上战斗。”卡帕和士兵一起,把生命押在了炮火中。在战斗中,他总是跟随着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拍摄。为拍到优秀照片,他不惜冒生命危险。

卡帕的战地照片是对战争的冷静诅咒。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在诺曼底登陆现场的摄影行动,为战地记者塑造了行业精神典范。他的“失焦”并不能掩盖其作品的伟大,相反隐喻了一个简朴的道理:战争就是和平、安宁、文明的“失焦”。卡帕一生追求的就是让历史永远记住那些西班牙内战中冲锋陷阵、饮弹身亡的普通战士,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在莱比锡阳台上中弹倒地的美军大兵……

美国摄影家阿瑟·罗思坦的《纪实摄影》中有一段关于“罗伯特·卡帕的英勇事迹”的文字:“二战后,卡帕原本希望成为‘失业的战地摄影师’,但1948年他又跑到以色列去记录那个新成立国家的斗争。”1954年德高望重的他又进了在越南红河三角洲热带丛林中的法国作战部队,结果被地雷炸死。

卡帕在18年间拍摄了5次战争,遗留给后世一项人性的勇气——他个人的和永远保存在他照片中的那些人的勇气。他的作家好友约翰·斯坦贝克说:“罗伯特·卡帕不仅留下一部战争编年史,更留下一种精神。”他的另一位作家好友海明威写道:“他是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个伟大而非常勇敢的摄影家。命运如此捉弄他,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幸。那对卡帕真是特别不幸,他精力这么充沛,想到他死了,令人终日难过。卡帕创作了一份反战的遗言,也为它付出了性命。”当然他自己也很清楚:“那些在胜利到来之前壮烈牺牲的人们是最杰出的,可活着的人却马上忘了他们。”

大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

1938年3月罗伯特·卡帕辗转来到中国报道采访,拍摄了一大批反映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照片,成为真切记载中国历史的珍贵文献。

“那是同一种性质的战争:西班牙人民针对侵略者的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人的战争。”于是卡帕同意随另一位战地记者约里斯·伊文斯前来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四亿人》,也便与中国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他拍过宋美玲。宋美玲是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她决定让《四亿人》成为自己亲自过问的项目。只有得到她的批准,伊文斯和他的摄制小组才能拍摄抗击日本人的情形。在他们到达汉口6个星期后,她让摄制人员限制在汉口范围内,并派她的间谍人员跟踪他们。伊文斯在回忆录《我与摄像机》中说,他希望拍摄到毛泽东武装力量的情况,但“蒋夫人”不允许。

在国军卫队的严密保护下,卡帕和伊文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拍摄和采访。

目睹日寇对中国的侵略,他拍下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新闻照片。

他拍过一张后来闻名于世的中国士兵肖像,并成为当年《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让美国及全世界了解了中国抗战的决心,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国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愈加激烈,卡帕和伊文思一路上都看到大量中国军队,他拍下了。

他去过徐州前线,那里台儿庄战役血战犹酣,他拍下了。

跟蒋介石政府有着很深交情的德国,碍于盟友日本的强烈要求,撤出中国;而由德国武装起来的德装师,在日后的淞沪会战和远征缅甸中打出了威名。他拍下了。

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进攻,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大堤决口造成惊人效果,但日军进攻仅停顿了几个星期,而数百万中国人却因此无家可归。他拍下了。

采访沿途是络绎不绝的倾家荡产、背井离乡的难民,他拍下了……

是战争使这个古老而伟大的东方国度山河破败;是战争使这个国度里勤劳而热爱生活的人民妻离子别;是战争让这个上帝的信使带着照相机远涉重洋来到东土;是战争让这个血性男儿悲痛有力地举起相机;是战争让这个和平卫士把一副副灰暗的底片当成控诉侵略者的利器;是战争……

卡帕镜头里的中国千疮百孔,一片废墟。

卡帕镜头里的中国让我们羞于忘却,让我们勇敢前行。

罗伯特·卡帕的爱情传奇

罗伯特·卡帕不但是一个号称“战争摄影之神”的著名记者,还是一个男人味十足、魅力四射的中欧匈牙利人。他在动荡而短暂的一生中,赢得了两位杰出女性的真挚爱情。不过,感情丰富、个性特别的他,一生结交过的各种女子可不计其数。他那带着孩子式的调皮和顽劣的、富有魅力的微笑,曾激起过无数女性的爱怜和倾慕,“它能轻而易举地攻破所有女人矜持的自闭与防范”。

1935年前后卡帕在法国巴黎和德国姑娘“小红狐”葛尔德·达娜相识相恋。达娜娇小美丽、善解人意,她不仅在生活中给卡帕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他事业上的伙伴,帮他打开了作品的销售门路。她可也是个摄影家呢!“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最初也是她杜撰的,所以卡帕称她是他的“发明人”。达娜天性乐观,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依然能开怀大笑。这段他们用爱情照亮的岁月,是两人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时期。正在他俩为爱情炽热燃烧时,达娜意识到自由对新闻记者的重要性,婚姻会成为束缚,含泪拒绝了卡帕的求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们双双奔赴战场,协同从事新闻报道。卡帕因拍摄《共和国战士之死》一举成名。但是,1937年7月26日对他来说是最不幸、最悲痛的,达娜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共和军方面的坦克履带残酷轧死。卡帕感情上遭受了沉重打击,竟拒绝相信这是真的,且非常内疚,此后自责、酗酒、馁落长达4个月;于是后来更加痛恨战争,要献身战地报道。

相信大家对饰演《卡萨布兰卡》(另译《北非谍影》)女主角的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还记忆犹新吧。褒曼天生丽质、惊艳一时,号称“全世界的情人”。1945年卡帕和褒曼初识于浪漫之都巴黎,他们一见如故,非常投缘。褒曼戏称他是“一个有趣的、穿大兵服装的拍照片的人”。此后,在巴黎、柏林、好莱坞,两人感情不断深化,达到如胶似漆的地步。但就在褒曼和他正式要谈婚论嫁时,他却断然拒绝。战地记者卡帕深知自己这种将生命付诸冒险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常人婚姻,他无法承担起对褒曼的责任,只能抽身离去。1954年卡帕在越南采访时误踩地雷,炸得血肉模糊,尸骨不存,魂归天外,而此段悲情传奇也便划上句号。

莫非卡帕是上帝造人时蓄意开的玩笑?他就像一阵旋风,迅疾地刮过我们的心田。就在我们感到阵阵痛楚、准备伸手把他抓住的瞬间,他早已逝远了。他将感叹和惋惜带给每一个男人和女人。

同类推荐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无语江山有人物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为“百家小集”之一种,是作者傅国涌最新文史作品小集,书中所写人和事,上至清末,下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爬梳考证期间的人事,写成此书。书中写了慈禧的垂帘时代,写了名人政要的读书生活,写了鲁迅的讲演,写了胡适的“得寸进寸”思路,写了报人邵飘萍,写了傅斯年对抗战进程的判断;还写了郁达夫、王云五、竺可桢、胡政之等知识人的在旧时代的心路旅程。
热门推荐
  • 失之城

    失之城

    她轻轻的点了一支香烟,顺着她薄薄的嘴唇烟雾婀娜多姿的四处逃散,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眼睛又慢慢湿润了…像寂静的黑夜再也不会给黎明任何盛放的机会??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无力的靠在窗台。我已想不起她的笑脸仿佛她从未笑过……??月光肆意的洒在她脸上,就像贪婪的在欣赏一朵正在茂盛的花突然枯萎,谁都叫不醒。苍白的她,消失殆尽的烟雾。呢喃的嘴,无神的眼。一地的烟蒂,寡亮的月光。为何今年的夜晚总是漆黑……
  • 天弑穹

    天弑穹

    荒芜大陆,浩瀚无垠。万族林立,争其顶峰。凶兽戾禽,散落四方。这边天地,动乱不断,谁能主宰?少年木枫,在这片天地,展开了一段热血传奇之路。
  • 夜色晴

    夜色晴

    一场雨过后整个世界都不同了,看着舍友变成丧尸,身边的人都成了丧尸,该怎么活下去?
  • 九世帝女花

    九世帝女花

    考古系学霸跟随教授赶赴四川峨眉山周边观察奇石,却不料,那群老头竟开始了文化战!撒泼骂街一个比一个彪悍。姑娘看在眼里,心觉凄凉。就在她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却不料,天降意象,奇石大动!就在那石头迎面滚向她的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龙之九子无故失踪,历史将要被再次改写。而掌管七大星宿的主神天倾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威胁,恐吓...等等手段,只为了让她去完成将九龙归位的任务!可是,她区区一个女子,何德何能?演技派的神仙大叔索性住进她家,成了她的男朋友...“你等着!等我找着你得道之地!我就在那里泼粪便!断你龙脉!”“你妄想了,几万年前地壳变动时早就变成汪洋大海了!”"....”
  • 启武修神

    启武修神

    生世可怜的少年,意外惨死后穿越到异界大陆,且看他能否逆天改命,破碎虚空回到原来的世界,寻找那一个熟悉的身影................(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坏女孩成长记

    坏女孩成长记

    我认为我会一直幸福下去,我有爱我的父母。有令人羡慕的家室,但有一天他们告诉我这全都不属于我了。我不是他们的孩子,过了几年以后他们又说他们对不起我,但是我想说你们现在跟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对你们不再眷恋。
  • 恶魔专属丫头别跑

    恶魔专属丫头别跑

    十年不见……你……还…好吗?“方洛宸。你这几年是不是忘了我了我要告诉……方妈妈”………………………。………真是不可理喻呜呜………
  • 魔灵之变种时代

    魔灵之变种时代

    两年间,张凡在纽约过着人模狗样般的生活,往昔梦想能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他没脸回家。突然有天,意外得来一张豪华船票,这让张凡多少有了丝欣慰,本想乘坐游轮出去散心的他,没料到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搏命途……所谓的酷比海岛原来是吸血鬼的阴谋,他们倒卖人类到神秘的索马里国度。这里是狼人、吸血鬼、猛兽、巫婆和未知生物的地盘,要想活下去,只有成为强大的变种人……或者不断的变强,或者成为被大海淹没,一具永远不会说话的死尸,最终被猛兽分割……PS:一天保底一更,推荐多十个,加一更,谢谢大家了。
  • 网王之起点亦是终点

    网王之起点亦是终点

    家境特殊的她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唯一支撑着她的是母亲大人所留下的网球,以及只差一步之遥的世界大赛的冠军,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第一次与祖母大人谈起条件,离家。在颠覆之时,生命结束了。当我的生命要燃结时,母亲大人你让我在不一样的世界继续生活,可是终究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当看到热血澎湃的王子们,你还要继续在自己狭小的内心逃避吗?只为那个已经消逝的‘他’。
  • 只想轻生

    只想轻生

    创业失败只想轻生,是懦弱和极端自私者才走的路;开拓未来主动乐观,是坚强和广博仁爱者不悔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