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3800000022

第22章 成佛后的教化(5)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这则故事叫“象、猴得度”,借象、猴的遭遇而说法,虽是神话,但足见佛法平等,不择种类,而有方便说法之义。摩揭陀国有一个村子,村中有一名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为了谋生,只好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杂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做得虽不算红火,但总体还觉不错。后来她与同村青年结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不久就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更增添了乐趣。可惜好景不长,先是丈夫因病去世,接着祸不单行,幼子又相继患病身亡。她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却无法承受,便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佛陀对她说:“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由‘苦’集聚而成,人的一辈子从始至终都是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怨苦、别离也苦。我们生活在尘世中,等于是生活在一个‘苦’的过程中。要解脱这种苦难,我们必须领悟这个‘苦’的本质,明白诸行无常的法则,了解苦、寂灭、空的道理,从而以现世的修行,来达到对生命之苦的解脱。”优那陀耶听到佛陀的教诲,心下有些明白。回村后,迫于生计,她不得不求助邻里相互帮衬,日子虽过得紧紧巴巴,但也能随遇而乐。可是,没过几年,村里瘟疫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人人自顾不暇,更无力相助他人。优那陀耶又一次陷入孑然无助的痛苦境地中,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又忆及佛陀的教诲,因此下决心脱离苦海。后来,她精心修行,终于得成正果。又有一则故事,讲信众受佛祖的点化而出家修行的,说的是中印度摩罗拘陀国有位妇女名叫波摩的,她和她的丈夫虽非富有,但也感情甚笃,相互恩爱。每逢丈夫在田间忙碌时,波摩做完家务,总要到田里去帮助他。他们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没想到灾难就发生在她的孩子和丈夫身上。一天,丈夫去地里干活,波摩在海边的树下给小儿子喂乳,大儿子则在海滩上嬉戏。天和日暖,风恬儿嬉,波摩心里充溢着幸福之感。殊不知,人世间的幸福不会长久,每当人类生活美满,并沉浸在自得的悦乐之中,魔鬼总是不由得心生难受。他认为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痛苦,他要让人类永远处在痛苦的情境中,才能得到快乐,因此他必须不断地播弄人类,将灾难加在他们的身上,使他们永远不得快乐。于是,魔鬼悄然用他罪恶的手开始了他罪恶的行动。当波摩喂完幼儿把他放在树下时,一系列的灾难便朝着她不期而至、接踵而来。她正在地里收割庄稼的丈夫,被窜出的毒蛇咬了一口,很快就毒发身亡;一只凶猛的兀鹫,忽然从天而降,叼起树下的幼儿,刹那便无影无踪。大海掀起汹涌的浪涛,卷走了正在海滩嬉戏的大儿子。短短一天之内,波摩便失去了她的丈夫和两个娇美可爱的儿子。她被突然而至的遭遇所震惊,就像灵魂被某只有力的大手连根拔起,顿时陷入巨大的无助的痛苦之中。她悲痛欲绝,望着正在焚烧丈夫遗体的火焰,深感世间之苦,突然醒悟只有找到一条解脱的道路她才能使心灵归于平静。于是,家破人亡的波摩皈依了佛陀,虔诚地祈求解脱。在佛陀的点化下,她潜心修行,勇猛精进,后来成为有名的佛门女弟子。

7.教化的地区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一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岁(一说三十五岁)成道,八十岁(一说八十一岁)圆寂,说法行教五十年(一说四十五年),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印度,甚至远至斯里兰卡等地。他用自己悟得的道理开示人民,在他的听众中有国王,有贵族,有六师外道,有婆罗门学者,有低下的种姓,甚至一切不可接触者,有富人,有穷人,他深入到他们中间,用自己朴实然而高深的道理劝化他们,使他们舍弃人间的贪欲,断绝贪、嗔、痴的三毒大火,而趋向于行善积德,修来世的果报。他精神的伟大,行道的坚忍,是历世罕见的。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像普施甘露一般,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他说法的特点是随类现身,随机设教,大小上下,不同材质,不同悟性,不同环境,各各施以不同的说法,使他们从这说法中得到真切的体悟,得到特别的满足和快乐。但他讲法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宣传四圣谛的道理,使人们从这个道理中步入真实觉悟的境界,使他们增添人生的智慧,断除一切烦恼的束缚。这理想十分高超,有时不免受到现实的限制,很多教徒,甚至包括佛陀自己,也难免为俗世生活如僧团内部的矛盾等等打扰,甚至生出烦恼,但最终佛陀仍以绝大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他高超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使佛教日趋壮大和光辉。

佛在传教过程中固然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但也受到许多国家其他教派的人士所反对,他们在佛传教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甚至用色欲,用威胁手段,来增加佛陀传道的困难,佛经中说佛陀有十大灾难,后来都因为佛陀以巨大的智慧和坚忍的决心,甚至降魔的强有力手段,使得灾难消除于无形。因此,佛教的影响随着佛陀的人格魅力和坚忍不拔的传道志愿而日益兴盛起来。佛陀足迹所至之处,便有着成千上万的佛教徒涌现,撒出去一把种子,收获一大片果实,这是佛教在当时的成就。后来佛教在后代的努力下,影响遍及世界,在中国、日本等地开花结果,却是另一件特别巨大的殊胜因缘。佛陀在摩揭陀国王舍城说法时间很长,迦兰陀长者的竹林精舍是佛陀弘法的重要地方,在这里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另一处耆阇崛山(又称灵鹫峰)中,佛陀为徒众宣说《大般若经》和《法华经》、《佛说观无量寿经》等大乘经典;又在庵摩罗园宣说《净名经》等;在一座叫坚固林的地方,佛为僧团演说《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庵罗树园讲《维摩诘所说经》,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又宣说《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后来到波罗奈国,佛陀为信众演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经》等。在从摩揭陀国前往波罗奈国途中,佛又说了《贤愚因缘经》、《华严经》等。在南天竺国的海滨,一座楞伽山上,释迦牟尼为信众讲说《入楞伽经》。楞伽二字,汉译为不可往,意思是说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名补怛洛迦山。补怛洛迦山是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在这里为信众演说《十一面观自在经》。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那就是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的来历是中国大众所熟悉的,它里面含有一个极为虔敬的故事,使历代听众为之感动,传诵不绝。故事是这样的:舍卫国国王波斯匿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字叫须达,他家里非常富有,有数不清的财宝,本国除国王外,就算他最富裕了。

但他不像有些富得流油的财主吝啬得一毛不拔,而是非常喜欢布施。他经常赈济贫乏,以及那些孤寡鳏独的人,当时人们因为他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都尊敬地叫他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有七个儿子,他们都渐次长大,七个儿子中有六个已经结婚成家,只有第七个儿子尚在青春年少。一般父母都喜欢最小的儿女,给孤独长者也不例外,因此,他想给这最小的儿子找一位非常漂亮而且姿容端庄的姑娘做妻子。经多方寻觅,后来找到王舍城一位名叫护弥的大臣的女儿符合他的条件,须达因此托人求聘。得到同意后,须达就大载珍宝前往王舍城送去聘礼。到了王舍城护弥的家,刚巧护弥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香案,备办许多斋筵,情形看起来有些混乱,像是要招待某一位贵宾来临似的。须达有些看不明白:“难道他们要邀请国王或者太子、大臣们来为婚姻举行盛大宴会吗?”但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对,于是他就问护弥:“您今天晚上亲自动手,经理事务,摆设碗筷桌椅等,是为了请国王,还是为了请太子,或者大臣?”“不。”“难道要开一个盛大的婚姻宴会?”“不。”“那么要做什么呢?这么隆重!”“我们是要迎请佛陀和比丘僧众的到来。”须达刚一听到佛陀和僧众的名号,就激动紧张得浑身千万个毛孔都收缩起来,一颗心也提到嗓子眼上。大约善根成熟的缘故,当时须达就若有所得,心情非常喜悦和宽和,他于是问:“怎么叫做佛?佛有什么意义?”护弥回答道:“你没有听说过吗?净饭王的儿子,名叫悉达多的,他一生下来,就能站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身为黄金色,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应当登金轮王位,统一印度,但后来他见到人为生、老、病、死等等痛苦所缠绕,为求得解脱,于是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之后,成就了一切种智,断除烦恼,悟道成佛。他用大神通降伏魔众,号称能仁;福慧具足,妙德庄严,三界导师,光明普照,因此称作佛。”“那什么叫僧呢?”“佛陀成道之后,发愿为大众宣讲妙法,至波罗奈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讲述四种真谛,使他们断除烦恼,解脱束缚,他们便因此而成为了沙门。他们神通自在,能为众生祈祷求福,所以叫做僧。”须达听说有这样好的事情,心里欢喜得差点要跳起来。他为佛的神奇所感动,恨不得立即就能见到有如此神通智慧的佛。“那现在佛住在什么地方?”“佛住在竹林精舍,你不必着急,他明天就要到我这里来,为我们说法,到时你就能见到他了。”须达见佛心切,已经等不到天亮了。于是,他黑夜爬起来赶往竹林精舍。夜深人静,到处找不到入门的路径。正在犹豫的当头,只见一道白光,直照须达长者的身上,这是佛施用的神力所致。须达循着这道神光,勇敢地走到佛陀面前。佛陀知道须达要来,已经站在门口等待他。须达远远地看见佛像一座金山,相貌端正,神态威严,俨然日光照耀一般。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这一见使得须达心悦诚服地对佛陀起了五体投地的信仰。佛当时为须达宣讲四谛微妙的道理,讲述人间苦、空、无常的现象,须达听了佛陀的说法开示,当下证得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于是,须达当即恳请佛陀前往舍卫国宣讲佛法,普度众生。佛为他的诚心所打动,因此接受了他的请求。须达得到佛的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地要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供佛弘化大法。须达是和舍利弗同时回到舍卫国的。舍卫国信奉的是婆罗门教,佛教在这里还没有开始传播,因此阻力特别大。因为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聪明智慧,名闻天下,在舍卫国比较容易站住脚,因此佛陀派舍利弗做前驱。舍利弗到舍卫国之后,就和须达长者一道相度地形,找一个平整宽敞的地方建造传法的精舍。几乎跑遍整个国家,就是找不到一块中意的地方。只有一个地方符合要求,那就是祗陀太子的花园。这座花园土地平正,树木葱郁茂盛,地点既不远也不近,乞食和静修,两不相误,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讲道场所。

于是须达赶到祗陀太子住处,开门见山地对太子说:“我为了要给如来佛建立精舍,太子您这个花园非常好,我现在想把它买下来。”祗陀太子知道须达是大富豪,因此半开玩笑地对须达说:“我不需要钱,这个园子树木茂盛,我正好在这里游戏玩乐,逍遥林中,舒散心志。”须达再三再四殷勤恳求,但是祗陀太子总不愿将它出卖,最后实在被须达缠得烦了,心想开一个天价叫他知难而退罢。于是,太子对须达说:“你若能用黄金把这个园子的每一寸土地统统铺满,我就把园子卖给你。”须达听了这话,二话不说,马上赶回家去,将金砖从仓库里一车一车运过来。看看铺满整个花园,八十顷地中只剩下一小块地方没有铺到。须达正准备再回家搬运黄金,将这一小块地铺上。祗陀太子一看,大吃一惊,马上对须达说:“我刚才只是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的。”须达一听,便火冒三丈,正言厉色对太子说:“作为太子,你不能说话不算数。你如果说了话不算数,这就等于欺诈,将来怎么好继承王位,怎么能爱抚人民呢!现在我把金砖铺满花园,这个花园当然便是我的了。”祗陀太子想道:“佛有这么大的力量,能使这个须达轻视财宝达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对须达说:“你不必再回去搬运黄金,这个花园就属于你了,但这个园子里的树木是属于我的,我们就用这些树木建立精舍,共同供奉佛陀,请他说法吧。”须达欢喜地答应了。因此,他们就共同建造这座精舍,取名为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建造之前,有六师外道横加阻挠,都被舍利弗用智慧及神通降伏,因此佛的威力渐次深入人心,这为佛陀的到来准备了人民信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祗树给孤独园是一个讲经的重要道场,许多经典都在这座精舍宣讲,如著名的《金刚经》、《胜鬘经》、《佛说阿弥陀经》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有很多部分也是在这里讲说的。在这个地方宣讲的佛法已为后来大乘和小乘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如《金刚经》是大乘、特别是到中国来后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长阿含经》等则是小乘最重要的经典。虽然大、小乘歧见日深,但在早期佛陀的思想里却是如此融洽地联结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佛法广大的一个具体见证。以上这些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普度众生。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如印度的大小城镇、乡村,也曾留下佛化度众生的足迹。但佛的一生有四个地方足以值得纪念,那就是:诞生地迦毗罗卫,得道处摩揭陀国,说法处波罗奈,涅槃处拘尸那。

同类推荐
  •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蒲松龄传:幻由人生》是一本翔实的、带有学术意味的人物传记。作者是研究蒲松龄的大家,又有文学写作的经验,故下笔纵横捭阖,情思缕缕,除了人物鲜活外,历史的语境也被一一点缀出来。一个在科举路上不得志的文人形象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诸多历史话题浮现其间,乃文学画廊的奇景,有身临其境的美感。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热门推荐
  • 青春是本书

    青春是本书

    本文将从2001年北京某大学开始讲起,他们是一群有着激情,梦想,和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但是他(她)们之间的爱情和友情,是那么让人感到惋惜和感动,青春是他(她)们的标签。就跟随作者,一起回忆和诉说那青春的点点滴滴。
  • 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科学的热爱,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中既有讲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并最终成才的,也有讲述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发明是如何诞生的。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读了此书以后,也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科学……
  • 华山伪君子

    华山伪君子

    正派人士与魔教势不两立,而他左右逢源,种种攻势化解于笑谈之间。他是独孤九剑的唯一传人,风清扬说他品性纯良。他是君子剑的弟子,岳不群说他守中执正。他是令狐冲的酒伴,令狐冲说他是酒中君子。他是五岳盟主,左冷禅说他可堪大用。他是许多江湖美女的夫君,她们说他人面兽心。他是华山伪君子,当君子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伪得不明显。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 痞子公主1

    痞子公主1

    她,天不怕,地不怕她,常常以痞子的样子出现她,生气起来,像冰山一样她,可爱起来,像天使一样美丽当她的白马王子出现时,他像王子一样温柔,但,他为了他可以放弃一切,包括生命。美丽的爱情已经来临,我们可爱的公主,准备接招吧!
  • 逍遥仙空

    逍遥仙空

    “阵阵风尘笑看黄河走,逍遥放肆怒吼尽情啸,目空心空一壶酒,抱着我的妹妹山海走……”百余年前诸族混战,导致世界破碎,诸多修行圣地成为了极为危险的境地,空间破碎后,灵气稀薄,修行九大境界,如今只能修炼之第五境,生存环境极度恶劣,长生之境更为渺茫。唯有一处希望,便是传说千百年前绝世仙境之地,天涯海角。请君与我共探这奇险世界,一起逍遥仙空。剧情创作!
  • 玄法逆天

    玄法逆天

    随着时光流逝,科技的发展,名与利已无人能挡,佛道两家争相逐利逐渐衰败,巫师韬光养晦正是纵横天下之时!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内容提要如下: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 神画天下

    神画天下

    规则之上,谁主宰规则,天地不过是规则之神创造的牢笼,纵使千万仙王,仙主也难以成神,神画难以画天下
  • 居官寡过录

    居官寡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