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3800000020

第20章 成佛后的教化(3)

七天已过,集会完毕,国王辞别而去,其他人众相继离开。迦叶心想:“真是妙极了,这七日之内,年轻和尚没有到这里来。现在集会已毕,正有许多供养,如果他来,就是最好的机会了。”佛陀当即知道他的心念,于是像壮士那样一屈伸臂的工夫,从北郁单越回到迦叶面前。迦叶见到佛陀及时赶来,顿时大为惊喜,当即便问佛道:“这几天你游方到哪里去了,我怎么见不到你呢?”佛当即回答说:“摩揭陀国国王和臣民人等都要到你这里来作七日之会,你不想见我,为避开你,我因此就到北郁单越去了。你现在想见我,所以我便前来见你。”迦叶听了,顿时心惊肉跳,连身上毛发都一根根地竖起来。“厉害厉害,这个年轻和尚,竟然懂得我心里都想些什么!虽然如此奇特希有,但还是不如我的道真实可靠。”佛陀心里想道:“优楼频螺迦叶根缘渐渐成熟了,现在正是调伏他的时候。”想到这里,佛陀便立即赶往尼连禅河。来到岸边,就看到魔王走向佛前对佛说道:“世尊,你现在应当进入涅槃。为什么呢?因为应当度化的都得到解脱,任务已了,现在正是进入涅槃的时候。”佛对魔王说:“我现在还未到进入涅槃的时刻。为什么呢?因为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尚未具足,所应度化的也都未度完,那些邪魔外道也都没有被降伏,因此我不能现在就进入涅槃。”魔王听后,心生忧愁烦恼之情,但无可奈何,只好独自一个返回魔宫。佛便跳进尼连禅河,运用神通力量,使水向两边分开,佛所行走的地方,非但不见水滴,而且还有灰尘从脚下扬起。佛身侧两面的河水都奔涌上去,其势惊天动地。迦叶远远看见佛跳进河中,大为惊讶,以为佛陀被淹死了,于是和弟子们驾船前来相救。当他们来到河边,见到佛行走的地方却有灰尘扬起,这一下惊得真是目瞪口呆,不禁大加赞叹。

然而,迦叶口中虽然赞叹,但认为佛陀虽然有此神通之力,总是不及他的道来得真实。“你这位年轻和尚,想上船吗?”迦叶问道。佛答应一声,当即以绝大神力从船底进入,上升到船中,然后结跏趺坐。迦叶见佛穿过船底,船并没有破,更加赞叹起佛的神力来。但他口中仍并不认输,说:“这个年轻和尚,竟然有这样大的神力,真是希有啊!但总不如我得到真罗汉的果位。”佛陀见到迦叶仍不归服,于是大声对他说:“你并不是罗汉,因为你不知道如何用道证明,为什么要不知羞耻,强颜胡说?你只是虚妄地自称说我有道德,其实并没有什么道德。”一语喝破迷心,迦叶当时心惊毛竖,惭愧无颜,自知没有真正的道德,因此叩头向佛作礼,说:“您真是伟大的有道之士,神通妙用,竟然知道我心里所思所想。我今天真是心悦诚服,只希望您能收我做个徒弟。”佛对迦叶说:“你现在年纪这么老,而且还有那么多弟子和亲眷,又为国王和臣民所钦敬,如果要决定加入我的僧团,你还是先和你的弟子仔细讨论后再来找我。”弟子们见迦叶愿意随从归依释迦牟尼佛,他们本来就有心归依,现在听迦叶征求他们的意见,于是五百徒众全体同意甘愿做佛的弟子。佛说:“好!你们就是比丘了。”须发自落,袈裟著身,他们便当即成了和尚。佛跟他们讲演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又讲演四谛法门和万法有生必有灭的道理。迦叶听完佛的说法,当下就领悟至深的道理,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后来渐渐修至阿罗汉果。

五百弟子后来也得到法眼的清净,修成须陀洹果,最后渐进修行,终于证得阿罗汉果。迦叶既从佛陀出家,因此便将原来所有拜火用具全部丢进河里,师徒相随佛陀而去。迦叶两个弟弟,一名那提迦叶,一名伽阇迦叶,看到河里飘浮着大哥的拜火用具,以为大哥出了什么事,于是逆流而上,寻找大哥。到了大哥的住处,但见庭院空寂,四远无人。两位弟弟见此情景,真以为大哥遭恶人陷害,顿时心中十分悲痛,竟至大放悲声,嚎啕大哭。这时,走来一位村民,对他们说:“你大哥扔下拜火用具,随瞿昙出家学道去了,何必如此悲伤!”两位弟弟听到村民如此说,心生懊恼,觉得十分奇怪:“大哥怎么放弃阿罗汉道,却寻找别的法门去了呢?”他们一路念着,一路赶往兄长所在的地方。他们看到大哥身披袈裟,须发全除,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因此当即跪拜在大哥面前,问道:“大哥您本来就是阿罗汉,聪明智慧,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名闻四方,天下人莫不宗仰于您,现在是什么缘故要舍弃阿罗汉道,跟着别人学习呢?这绝不是小事一桩,怎么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迦叶对两位弟弟说道:“我见到世尊成就大慈大悲,有三桩事十分奇特:一是神通变化;二是慧心清澈,决定成就一切种智;三是善于推知人的根本,随机说法,使他们领受;因此我愿意跟从他出家修道。我现在虽然为国王臣民所敬爱,言辞犀利,无与伦比,但究竟不是永断生死的法门,只有如来佛所演说的道法,足以断除生死之境。既然碰到如此伟大的圣人,我岂能不勉励自己,向他学习呢?

否则,我岂不无心无眼了吗?”两位弟弟听到大哥如此说,想道:“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大哥教的。大哥既然随佛出家,我们岂能不跟着哥哥一起修道吗?”于是,两位弟弟各自带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起随佛出家,须发自落,袈裟著身,都成了比丘。

他们后来都证得阿罗汉果。三迦叶归依佛,加入佛队伍,僧团立即扩大为一千余人的组织,这对佛教的传播及扩大影响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三迦叶的归依是佛教史上的一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影响使王舍城的人民争先恐后归依佛陀,并且让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放弃传统的婆罗门信仰,成为各国中第一个归依佛、信奉佛教的国王。王舍城中有位迦兰陀长者,他有块面积很大的竹园,频婆娑罗王用巨款在竹园内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精舍,请佛陀和弟子们居住。这就是著名的竹林精舍,这座精舍成了佛陀弘法传教的第一个大本营,也是佛陀和弟子安居的理想场所。

4.竹林精舍

佛陀在伽阇山顶住了一段时日,准备前往王舍城,途中住在善建立支提的杖林。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闻讯即带领十二万婆罗门长者前来拜见。由于佛未得道前与频婆娑罗王有过约言,而且三迦叶又已经归依,所以频婆娑罗王很快非常热忱地信奉了佛陀的教化,并约请佛陀第二天到都城吃饭。频婆娑罗王这样想道:“世尊刚刚来到这里,又带来这么多僧人,没有住的地方,而且老是栖宿在野外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应当布施一座园子,权当作僧伽蓝,让佛陀和他的僧众住,这样比较方便讲法。”他一想到这里,便亲自骑着大象前往王舍城调查哪座园子最为合适,最后确定迦兰陀竹园是王舍城最好的园子。第二天上午,佛陀手持衣钵,与众比丘一起进入王舍城。他们一行来到迦兰陀竹园。频婆娑罗王远远地看见世尊到来,便赶紧从大象上跳下来,恭敬地迎接佛陀。他当即从大象背上取下被褥和垫子,在地上厚厚铺了四层。铺好之后,恭敬地请佛陀坐在这个座位上。佛陀依言坐下。频婆娑罗王又拿着金瓶盛满清水,请佛陀盥洗,说:“王舍城就是这个迦兰陀竹园最好,现在恭敬地奉施给您,希望您欢喜接受,不要推辞。”

佛陀说:“您将园子施给我以及四方僧众,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这个园子施予我和天下僧众,那么园子里的房子、衣钵等物,其他天人、魔鬼、梵志、沙门、婆罗门等就不能使用了。因此,他们都应恭敬地对待它,就像恭敬侍奉塔寺一样。”频婆娑罗王当即答应佛陀的要求,命令能工巧匠即日修建僧堂、房舍以及楼阁亭台。每一处都雕文刻镂,摆上庄严的宝物;又从外面引进河水,在有水的地方搭建桥梁。迦兰陀竹园原本就森林茂密,冬夏常青,再加上建筑的因地制宜、奇特精妙,使得这个园子不仅堂厦广大,而且成为一个极为清净的讲道场所,极有利于说法修行。其实这个园子又叫寒林,属摩揭陀国迦兰陀长者所有。原来是施予耆那教的尼乾陀的。迦兰陀长者听说佛陀到王舍城来了,当下后悔起来,他想:“佛陀要是先来,我就奉与他和众僧,现在已经施给尼乾陀,再不能反悔。怎么办才好呢?”迦兰陀长者至心虔诚,竟至为此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据说,此一心念竟感动了某一位大鬼将军。大鬼将军当即召集夜叉,推搡挝打尼乾陀,将他赶出竹园。尼乾陀只得怀着满腔悲愤,恨恨而去。尼乾陀被逐出园,迦兰陀长者心愿已遂,满心高兴。于是他报告国王频婆娑罗,为佛陀搭建精舍,僧房床座,无不安排停当。然后请佛陀入住此园,接受供养。竹林精舍的建立,标志着比丘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游行逐步转为定居生活,同时标志着佛教僧团的成立。这在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游行沙门从此不仅仅作为一个修行者出现,而且可以被纳入一个有序的组织,进行广泛而深远的传法讲道实践。早期佛教沙门称为释子沙门,其教法称为释子之法,表明佛教在当时只是各种游行者共同体中的一派。但佛教所表现出的非派阀倾向,即以普遍弘法作为目标,促成以各地僧伽为基础,形成作为横的纽带的四方僧伽的观念,由此从释子沙门共同体小的原始僧伽,发展为归依惟一师、法的教团。印度雨季是六月至九月,这三个月中降雨量非常大,河水暴涨,道路泥泞难走,这给出家者游行生活带来相当不便。出家者在这期间必须停止游行,寻求避难场所,因此定期定居生活成为游行者共同的要求。印度僧徒都有三个月致力于坐禅修道的安居习惯。

安居又叫做坐夏、坐腊、结夏等。结夏时间,印度有两安居之说,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从五月十六日开始,至八月十六日结束,谓之前安居;后三月从六月十六日开始,至九月十六日结束,谓之后安居。在此期内,僧徒应当定居一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这样房屋的需要产生了,于是僧寺也陆续建造起来。起初,佛教徒以乞讨为生,因此居无定所,所以安居场所一般都选择城镇或农村。竹林精舍给佛陀和早期僧团提供了较好的结夏安居场所。为适应三个月集体生活的需要,僧团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和行事仪式,如布萨日(斋日)、自恣日等,而且为维持生活,也一改平时不积储财物的习惯,而必须接受教徒或平民的施舍。这样原来规定的行乞就不再必要,所居住的住处和园子逐渐变为永久性的安居地。不过,从游行生活转为定居生活经历了缓慢的过程,而这一转变早在僧团开始时就已经进行了。从迦兰陀施舍精舍这事,可以约略看出,当时印度的宗教信仰比较驳杂,而且讲道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斗争。每一教派的进入,必会给当地原来所在的教派带来残酷的打击。因此各种教派之间寸土必争的事实也在情理之中。佛教是一个骤然而起的新兴宗教,它势必给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等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因此,婆罗门教派以及其他争夺徒众的集团必会给予佛教徒以报复。以佛陀为首的佛教于是必须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道路。佛陀自然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

5.佛教的发展和壮大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讲法,吸引了许多有慧力和善根的善男信女们前来听佛宣讲佛法,许多信众当下便即归依三宝。佛教僧团随着佛陀的教化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成为一支庞大的佛教僧团队伍。他们到各地传教,接受供养,同时便在当地发展僧团组织,因此佛教势力便逐渐遍及整个印度。佛教初期历史中,有两位最重要的被佛陀许为弟子中最优秀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是在王舍城化度为僧的。舍利弗,汉译为鹙鹭或鹙鹭子,因为鹭鸟的眼睛生得非常锐利,舍利弗的母亲眼睛生得十分犀利,人称舍利,他从母得名,所以就叫做舍利弗。舍利弗是王舍城中一位非常聪明智慧的婆罗门学者,他精通印度的智书、十八经、四吠陀典。他七岁那年,参加一次由十六国论师组成的辩论大会,因为舍利弗辩才无碍,在非常激烈的论辩中,最终战胜十六国大名鼎鼎的论师,由此而名闻天下。目犍连与舍利弗是师兄弟,二人又是极亲密的朋友。这两人在未出家之前,曾有过誓约,不管将来谁先听到好的道理,都要相互开悟,共同得益,不得有一方吝惜,藏而不告。

有一天,马胜比丘穿着袈裟手持铁钵到村子里乞食,他举止上下都非常庄严,自然威重,过路人都为其仪容举止所打动,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舍利弗正好在路边见到马胜比丘,看到马胜比丘相貌堂堂,威仪济济,心中涌现出十分欢快喜悦的情绪。他一会儿高兴得全身跳荡不停,一会儿停在路边,紧紧地盯住马胜比丘,仿佛要将马胜比丘看透似的。舍利弗心想,这位长老必定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师傅调教,不然不会有这样好的仪表举止。于是,他当即上前问马胜比丘:“我看你像是新出家的,却能有这样好的仪表举止,感到十分奇怪,因此想问你:你现在的大师父是什么人?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诫?又跟你演说了什么样的道理?请你能如实回答我。”马胜比丘回答说:“我师父是释迦牟尼佛,他得到一切种智,是天人之间伟大的导师,相貌端正威严,而且具有极大神通,世上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他。他教了我几句偈语,我就说给你听吧: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对于因果缘起的道理,有了很深的悟解,心里顿时感到非常悦乐。他自言自语道:“一切众生,都执著于我,因此永远轮回在生死途中。如果消除了我的思想,就会立即远离于我。譬如太阳光线能破除黑暗,倘若没有了我的思想,也便能如此破除因执著于我而生出烦恼黑暗的障碍。我过去所学的东西都是不正确的见解,只有现在听到的才是真正的道理。”舍利弗告别马胜比丘,回到家里。目犍连见到舍利弗突然之间变得庄严安详,颜容和悦,仪表举止都有了特别的风度,跟往常大不一样,因此感到十分奇怪,他便问舍利弗道:“你肯定得到了特别好的道理,请你一定遵守誓约,详细讲给我听。”当时舍利弗把在路上见到马胜比丘的事一五一十对目犍连说了,目犍连听后顿时心生慧解,善根成熟,当时就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于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对于佛法心生敬仰,决心放弃外道删阇耶的主张,相约共同前往佛陀住处,请求佛陀披剃出家。两人门下各一百弟子,都跟着舍利弗、目犍连二位一起投奔佛陀。佛答应他们的要求,当即给他们披剃,变成比丘。佛说:“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将来在我佛法中为最优秀的弟子,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

同类推荐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贺欣欣编著的《海伦·凯勒》内容介绍:海伦·凯勒在年幼时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海伦·凯勒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机构,终身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她的温柔与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时代的人,并让这首生命的昂扬赞歌一直谱写下去,影响了一代义一代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一起来翻阅《海伦·凯勒》吧!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星空争雄

    星空争雄

    2025狮子座流星雨降临地球,与此同时外星文明踏上地球,天空一片血污,大地变成了泥潭,恶魔挣脱束缚,洞穿天宇而来,人类失去了地球,成为了宇宙之中的流浪者。
  • 姜姒虐渣攻略

    姜姒虐渣攻略

    前世女主白莲,男主心机;今生女主心机,男主绿茶。人都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殊不知赔了夫人又折兵!重生之后,姜姒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抛开那个渣过自己的男人不提,自己这人生也很是跌宕起伏酷炫无比了!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英雄联盟之逆命

    英雄联盟之逆命

    本文以崔斯特为主线联系起全部的LOL英雄我会根据背景故事在可控的范围内稍作改动的——这一切为了你们的阅读体验和连贯性我会对每个英雄都有详细的描写写出那些人物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有不玩这个游戏的把这个当作一个水浒式的玄幻小说看就可以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还是那句话我会让故事越来越精彩结构越来越紧凑剧情越来越严谨我只需要大家的支持
  • 封王战纪

    封王战纪

    仙山降世,引万众欢腾。值此天地同贺之际,有少年自极境之地踏世而出!
  • 我待天倾

    我待天倾

    何人偷换了青天?何人锁住了乾坤?如果镇魔碑下镇压的是仙那么香火之上供的又是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魂遗梦

    灵魂遗梦

    一本世代流传的无名书,记载着祖上几代的故事和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家乡那棵神秘的老树似是和她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牵连,鹰雕玉、罗盘和残缺的地图,让二十出头的她开启了寻找之旅,寻找身世,寻找答案,关于几千年沉睡的灵魂,她不断探索,几生几世的恩怨,皆为因果,诡异神秘的天空下,隐藏着雪域之中遗留下来的梦。
  • 明星欧巴:该选谁

    明星欧巴:该选谁

    爱得深沉,爱到痛,爱你伤我不懂爱,我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