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教概述
1.胎教能增智
胎教已渐渐受到社会重视,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摩胎教、饮食胎教、优境胎教等也渐渐被人们认识和运用。这些胎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包含了审美的因素,都有美的内容和形式。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对千余名儿童多年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智力的获得,50%在4岁以前,余下的30%是在4~8岁之间荻得的,另20%是在8岁以后完成的。4岁以前完成50%,应该包括胎教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也表明,胎教对促进人类智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2.胎教也是一门科学
胎儿每时每刻都依靠胎盘从母亲血液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母亲血液里的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成分的变化也势必影响胎儿的生理活动。一般说来,在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感觉神经特别是前庭神经发育较早,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经常受到体位改变的刺激所致。胎儿听到母亲的声音,则会产生安全感,处于祥和安稳状态。胎儿在24周以后对子宫血管的血流声、肠管的咕噜声、外界的嘈杂声、猛烈的关门声都会做出反应,表现出胎动增加。胎儿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和极低频率的声音,低频可抑制胎儿活动,高频可增加胎儿活动。32周时,子宫收缩或受到外界压迫时,胎儿则会猛踢子宫壁进行有力的抵抗,并能够正确地知觉母亲的高兴、激动、不安和悲伤,同时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人们发现,把婴孩抱在左侧胸前,使之贴近母亲心脏部位,最容易使他安静。其原因就是孩子在未出生前已经听惯了母亲心跳的声音、节律,这种声音带来了温暖、安宁和爱。有的甚至将母亲的心音录成唱片给孩子听,看来这是聪明的办法。优美、和谐的音乐。也会使这位隐藏的欣赏者感到愉快。
胎教是通过外界环境、母亲精神情绪等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或者说是企图通过这些因素促进胎儿体智的良好发育。人们处在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情绪之下,身体的机能,包括各种激素的分泌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体现为粮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母体的血液来影响胎儿,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阻碍胚胎的分化与发育,因而引起唇裂、腭裂等畸形。孕妇有悲哀、恐惧、愤怒、不安等精神方面的压力,会引起体内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变,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母亲健康受到损害,胎儿营养及发育也受到影响,甚至可导致流产和早产;母亲血管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子宫出血、胎盘早期剥离等,而影响胎儿生长,以致胎儿死亡。有人发现孕妇情绪不佳时,胎动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会增加和延长,说明胎儿窘迫不安。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妇女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资料表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出生的胎儿,精神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病、畸形儿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是孕妇的高度紧张情绪、生活动荡不安和营养不良等因素。
科学地实施胎教是必须的。孕妇要创造一个安逸优美的环境,避免噪声、尖锐刺激性声响,少到声音嘈杂的地方去。和谐的、柔美的、节律鲜明的音乐是需要的。避免污浊空气、剧烈的颠簸和震动,如坐汽车经过坎坷不平的路面等。孕妇还要保持坦然舒畅,愉快豁达,充满美好的向往,避免沮丧、忧虑,避免精神刺激和创伤等。孕妇可以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看轻松愉快的小说故事,追忆美好的童年往事,力求使孕妇不断产生美的享受,刺激胎儿大脑的发育。游公园,散步田野,观看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观,能促进孕妇分泌酶与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全身的血流量,对大脑神经细胞具有正常的兴奋作用,从而改善胎盘的供血状况,促进胎儿智力和全身各器官的迅速发育。家庭和睦,爱人体贴,父母关心,邻居和工作单位同志热情、融洽、相互帮助,以及阅读有关妊娠与分娩方面常识的书籍,增加孕妇的保健卫生知识,减少孕妇对妊娠与分娩的恐惧,均可使孕妇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安定,生活规律,从而为优生创造重要条件。可见,胎教不仅是母亲的事,父亲、家庭及社会都有责任。
3.胎教的起源
我国许多人惯用“虚岁”,即把人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那一年也算进去。这说明我国是一个重视胎教的民族。对我国最早论及胎教的著述是公元前100年的《大戴礼记》和《烈女传》。两书均提到准妈妈的言行举止宜端庄纯正,并注意饮食起居及精神情绪;还强调“慎胎”,认为母亲的行为会影响胎儿。
在妇女怀孕的过程中,中医重视体质的调理,只有妈妈的体质调好了,胎儿的健康自然才有保障,出生后一些遗传性疾病表现也不会那么明显。
在父母体质与优生方面,护胎、养胎出于《千金要方》。古人认为:“盖儿之生,受气于父,形成于母,父母俱强者,则形气有余;父母俱弱者,则形气不足。”说明父母体质强弱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父母健康强壮,则婴儿健康,父母羸弱者则婴儿体弱,即我们常说的“先天不足”。所以古人云:“男精女血,混合成胎,子形之肖于父母者,其原因有所自矣。”
生育者,必阳道强健而不衰,阴癸应候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而胎之易成矣。因此小儿是否健康成长,与先天禀赋强弱,后天调养适宜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先天禀赋因素,更为重要,说明父母体质与优生有密切关系。关于晚婚晚育与优生,褚澄曰:“合男女必其当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充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在400年前就已认识到,晚育有利于优生。这与我国1991年5月12日提出的女性婚龄23,育龄24相当接近,封建社会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在婚前检查与优生方面,唐孙思邈《求子论》:“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患。”宋陈自明《求男论》:“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大戴礼·本命》“五不娶”中就有“世有恶疾不娶”的说法,因此婚前检查就是保证优生的第一关,也是实施胎教的第一步。
近亲结婚与优生方面,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礼记·内则》中指出:“娶妻不娶同姓”,表明对近亲通婚的危害已经有所认识和总结(在古代,同姓的往往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性生活卫生与优生方面,论述更多。唐孙思邈《千金方》:“大风、大雨、大寒大暑、阴晦日月蚀,皆不易交接,所生男女,痴聋,四体不完矣。”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凡求子宜吉良日交会,当避丙丁及弦望晦朔,大风雨雾,寒暑雷电霹雳,天地昏瞑,日月无光,虹霓地动,日月薄蚀,及日月火光星辰神庙,井灶圊顾家墓尸柩之旁。若交会,受胎多损,父母生子,残疾夭枉,愚顽不孝,若交会如法,则生子福德智慧,验如影响,可不慎哉。”
明万全《广嗣纪要》:“已上时地禁忌,切须慎之,不可交合,犯之者,令人寿夭。小则生病。或若生男,令其赳貌怪相,形体不全,灾疾夭寿。”并明确指出性生活禁忌“神力劳倦,愁闷恐惧,悲忧思怒,疾病走移,发赤面黄,酒醉食饱,病体方痊,女子行经。”
古人认为以上交合禁忌,不可犯之,犯之则令人虚损,子嗣不良。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足见古人早已充分认识到性生活的卫生对男女双方及子嗣的影响。
4.胎教理论的形成
胎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准妈妈经常欣赏音乐,心情保持舒畅,对未来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是有益的。同样,胎儿经常接受音乐刺激,有益于大脑右半球的发育,为未来婴幼儿的智慧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希望未来的父母们都能重视胎教,让可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1)胎教音乐选择原理
①物理声学与生理声学的基础
国内有学者对声音能否传到准妈妈的子宫曾作过研究,结果表明:低于1kHz的声波可以衰减不大地透入腹中。部分实验并与“B超”同步进行,当体外声音突然停止时观察到了胎儿胎动现象。
这证实了体外的声音传入了体内,并被胎儿所“听到”且做出了反应。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胎教”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②心理声学及音乐心理学的基础
近代音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音乐能激励人的情绪,音乐由人脑的右半球主使,而右脑开发得越早就越能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从胎儿能感知声音就对其施以音乐的激励,让小生命在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条件下接受胎教,这对提高我们后代的智力和素质大有好处。
(2)选定节目的理论基础
研究还表明:只有符合1/f波动的声音才能带来有益的刺激,并通过听觉中枢传导系统作用于大脑,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使肌体保持在极性状态。自然界中诸如大海的涛声、潺潺的溪流、微风轻吹的声音及一些鼓乐、经典名曲等,听到这类声音能使人心情坦然,给人以一种无形的抽象安慰。这就是“1/f波动理论”。
5.胎教的理论基础
胎教理论来源于胎教实践,反过来又从更高的层次上指导胎教活动,并在胎教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由于胎教研究的历史较长,研究较多,其理论丰富多彩。
(1)胎教的教育学理论
胎教的教育学理论认为,胎教实质上是对胎儿开展的超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全部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这种理论重视孕妇在胎教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张胎教必须从孕妇自身做起,认为加强孕妇的知识、道德修养,培养孕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是胎教的关键。
(2)胎教的心理学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暗示、期望、焦虑、应激等心理现象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注重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去分析、研究孕妇的心理变化和胎儿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主张教给孕妇必要的心理科学常识,使之能够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动,以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胎教。
(3)胎教的生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倾向于把胎教过程看作是一种生理过程,重视胎教生理机制的探讨,认为一切来自母体外部的社会心理因素,都首先引起母体内部的生理变化,进而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胎教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胎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物化学环境和生物物理环境,如保证孕妇血液循环、正常的内分泌和子宫内温度、压力等的衡定。
(4)胎教的优生学理论
从优生优育的观点出发,认为制约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而胎教实质上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人为的控制,以消除不良刺激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使之得到更顺利、更完善的发展。具体地说,像合理营养、预防疾病、谨慎用药、忌烟戒酒、节制性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强烈振动、远离射线和毒物等均属于胎教范围。胎教的优生学理论,实际上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卫生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对胎教进行综合研究,代表了胎教理论发展的方向。
6.胎教的原则
胎教原则是人们进行胎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了胎教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千百年来胎教实践经验的慨括和总结,贯穿于胎教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具体的胎教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自觉遵循胎教的基本原则,是胎教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要求孕妇在正确认识胎教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运用胎教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胎教。
(2)及时性原则
胎教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胎教必须尽早地及时地进行。
否则错过了胎教最佳的时机,再采取措施就难以弥补。一般说来,胎教的最关键时期是怀孕5~7个月。
(3)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优生学等理论为指导,根据胎教过程的基本规律,恰当地选择胎教方法,引导胎儿在母体内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
(4)个别性原则
根据孕妇本人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由于孕妇本人的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胎教的途径和手段也应该随之而异。此外,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生活情趣等也会给胎教活动带来一系列影响。
遵循个别性原则,能够扬长避短,收到较好的效果。
7.胎教的意义
胎儿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因此胎儿是什么也学不会的,那么胎教还有什么意义呢?许多人以为胎教就是教育胎儿,或者说让胎儿接受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所谓胎教就是给胎儿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更加完善。
胎儿发育5个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对外界“刺激”的神经反应。
准妈妈抚摸腹部,或在准妈妈腹部放置小型收音机,播放优雅动听的音乐,胎儿会出现心率加快,胎动次数增多等反应。这些接受优雅动听音乐“刺激”的胎儿,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比较快而完善。
根据妇产科医生的研究,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比未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发育得快一些,如果出生后继续让婴儿听悦耳的音乐,并接受母亲的抚爱,其身体整体发育水平和反应智力的微笑及语言等方面会明显高于未接受过胎教的婴儿。如果出生后停止胎教时的“刺激”内容,那么胎教所产生的作用会逐渐消失。
妇产科医生认为,胎教对胎儿发育是有好处的。准妈妈应该在怀孕后进行胎教,一般从孕后6个月起,准妈妈要经常抚摸腹部,与胎儿进行“交流”,在腹部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待准妈妈分娩后,让婴儿继续听胎儿期所听过的音乐,一直持续到婴儿6~8个月龄,这样可以保持胎教的作用,使婴儿全身发育更加完善,为婴儿将来获得较高的智商和健壮的体魄打下基础。
8.胎教的分类
胎教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音乐胎教
这对胎儿智力开发有特殊的功能。音乐是准妈妈与胎儿建立感情联系的纽带,温馨、动听、悦耳的轻音乐,能使母亲得到美的享受,给胎儿以安宁感,可使胎儿心律平稳,对胎儿大脑发育是个良好的刺激。神经生理学认为,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准妈妈分泌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调节准妈妈血流量和促使神经细胞兴奋,从而改善胎盘供血状况,促进胎儿发育。
(2)语言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