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难,但求人办事更难。
如果你不下点求人的功夫,累死了,你的事情终难办。
如果办事时能够用点“心计”,利用好一切关系,无论是朋友、亲戚、同乡还是什么关系网,只要能够利用上的,就充分利用,也许本办不成的事,转过弯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1.搞关系要循序渐进
与人相处要遵循“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的规则,为办事做好铺垫。
在社会上生存,就要与人交往,交往中只有做个有“心计”的聪明人,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尺寸和温度才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为办事做好铺垫。“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正是最高的与人相处的指导原则;保持平静的、持续的接触,这样拓展出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可以信赖的。
某甲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经很熟了那样。
某甲不大高兴,因为他对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子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这位某甲的“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某甲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忌讳——操之过急。
拓展人际关系是名利场上的必然作为,但在社会上有一些法则还是必须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这个法则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还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
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因为几个原因:
①人都有戒心,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对方对你采取的绝对是关上大门的自卫姿态,甚至认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绝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权势之人,更是如此。聪明者自会不动声色留点“心计”。
②每个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也许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而也给你热情的回应,可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自我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他还没准备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应付你罢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
“一回生,二回熟”的缺点还不止上面提的两点;因为你急于接近对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为话题,好持续两人交谈的热度,这无疑是暴露自己,若对方不是善类,你不是自投罗网吗?如此说来,做人要留一手,做事时要有点“心计”,以赢得更多朋友和保护自己。
2.向朋友求助,有“心计”更管用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就是我们身边的路,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为我们指引方向。生活中不要吝啬交朋友,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现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下一分钟你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真是难说。这些疑窦不仅是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领域才会发生,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都会有同样的境遇,这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朋友,最先做的就是向朋友们伸出求助之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究其实质,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脱离了父母,一旦有了什么难处,身边除了老婆孩子,不靠朋友又靠谁呢?
凡是有“心计”的人总是在日常生活中结交更多的朋友,朋友是生命中的能量,聚集得多了生命才更加蓬勃和旺盛。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路子就广,求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来,即使能够回答得出来,大致也都是学生时代的同学或办公室合得来的同事,所想得出来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这些关系虽然也可直接结为朋友关系,但是严格讲起来,朋友的关系范围应更广,基础更深才行。
有时,我们在阅读名人传记时,会发现这些成功的人士似乎都有深厚的“背景”,查一查这些政治界、金融界的名人家谱,他们的祖宗三代地位显赫,无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出于名门,似乎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人家有如此雄厚的人际关系资本,简直让平头百姓羡慕不已。
由此观之,仿佛纠朋结众是和我们普通人绝缘的。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交友是每个人所必须的,并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专利品,如果你渴望广结人缘并是个有“心计”的人,那么在我们周围,你就能发现不少人选。
比如你的父母、兄弟在公司做事,而工作内容和你毫不相关,同时他们也交有一些朋友,就这样,父母和兄弟也可以作为你广结人缘的桥梁,也就是说,如果以父母和兄弟为媒介,还能够找到更多的朋友。
再看看你父亲的那一边吧!假如父亲的兄弟还健在话,以年龄来看也许已经达到相当的地位了;同样的,你母亲这边也应检查一下,同辈的堂表兄弟们,也可以作为你交友的来源。此外,连你的姻亲,都是广结人缘的对象……就这样靠你血缘的关系,也可以使你的交友网络逐渐地扩大起来。
其次把目标转移到你的家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由于同乡的关系,能够顺利地结成朋友。
再来谈谈同学!人们一谈到同学,就会勾引起学生时代的甜美回忆。
你们也许是曾在一球队一起赛球的队友;也许是一起参加某个社团的朋友;还有可能毕业后同一个单位工作过,这些人都是你结交的有利对象。
除了办公室的同事,在公司内和你有过接触的人,也是你可以考虑结交的对象,但是问题是当你离开了这个单位以后,交往是否能继续进行。
只要你有心广结缘,机会多的是;像共同兴趣的集会或是社团,还有各种活动中心,都是你交友的场所。就连咖啡馆里也能交朋友。
总的说来,对有“心计”的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朋友,而多个朋友,就多条路,而你求人办事成功的机率也就会大得多。
3.加深血浓于水的亲情
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但亲戚也是凡人,所以要在平时注意加深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样在你有求于他时,他才能鼎力相助。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肯定会想到找亲戚帮助。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原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与亲戚交往中同样要做个有“心计”的人,掌握并遵循亲戚交往中的一些规律,如此彼此的关系才会越来越亲密,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结果自是可想而知。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怎样做个有“心计”的人而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亲兄弟也要明算帐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是不是个有“心计”的人了。
2.不要强人所难给对方出难题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的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的计较。
3.要体谅亲戚,不要为所欲为
“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有“心计”的人能摸到其中的一些技巧。
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一点也不体谅对方,而是任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烟头到处扔,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能忍耐克制,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就会得罪对方,这样在你需要帮助时对方便很难伸出手帮助你了。
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的救星。但是亲戚也是凡人,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就做个有“心计”的人,加深并保持与亲戚们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样在你有求于他时,他才会鼎力相助。
4.利用同事关系办事
在同事中有个好人缘,好多事不用发愁就能办成了。
人们在运用关系网办事时,总认为同事之间只存在猜疑和忌妒,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在家和家人相处的时候和在单位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几乎差不多,一个有“心计”的人都不会忽视同事之间的友谊。
又因为同事关系是办事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
每一个人在单位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求同事办事就等于为他提供了一次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即便遇到困难也得办;即便有时担心领导不满也得办,以此在同事中维护自己急公好义的形象,同事的事和单位的事一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因此,找同事办事不用存在有任何顾虑,该张嘴时就张嘴。
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好同事关系办事呢?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同事之间了解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如果找同事办事藏藏掖掖,想托人办事又神神秘秘,不把事情说明白,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这样,精诚所至,同事只要能办到的事,一般是不会回绝你的。
2.该客气时一定要客气
同事不是朋友,一般都没有太深的交情。因此,找人之前说话一定要客气,而且要以征询的口气与同事探讨,请他帮忙想办法。受到如此的尊重,同事如果觉得事情好办,自然会自告奋勇地去办,几句客气话,省却许多麻烦。办完事之后,一般不要用钱来表示谢意,客气几句,说声谢谢你就可以了,如果执意要拿钱来表示,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同事之间办点事就接受物质感谢会给大家留下坏印象。
3.要有的放矢不要为难同事
一些比较笼统不明的事一般不找同事去办。办一件事之前,要先知道你这位同事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是否办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你才能做到张口三分利,也不至于叫同事左右为难4.有些事不能找同事办
自己能办的事尽量自己去办,这样的事求同事会使人感到你以老大自居不把同事的腿脚当回事,这样既可能耽误事,又影响了同事感情。
需要请客送礼的事不要托同事办,在单位里,请客送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流行”只是指在社会大环境里。
如果同事不能直接办也得“人托人”,费周折这样的事,不如转求他人。
和同事利益相抵触的事不能找同事去办,即便这利益涉及的是另一个同事。
5.犹胜手足同窗情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
办事最实在最得力的要属同学关系,同学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办事有“心计”的人都会珍视这份难得的同学情。
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所以同学关系是最纯洁的。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坦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都能够深入了解。
即便你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于昔日的经验,而使想法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踏入社会后,所接受的磨炼均是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相当注意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来往,通常也能相处得好。由于这种缘故,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言之,要做个有“心计”的人,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来展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