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常有英雄惜英雄,不打不相识之说,但是似这个少年一般不要的脸,真的是没有,几天以来他都呆在这里与萧统厮混
萧统早起打坐他也翻出让随从送来的一大波诗书文章在那里大声的诵读,萧统吃饭他看着,实在是被少年恶心到的萧统没办法,只得让小二下次来带双份的饭,问着少年要伙食费,少年皱巴着脸委屈惜惜的说家里没给多少银子
看着一身江南制造局做的丝绸长衣,其上的青竹图案不用说便是出自苏杭大家之手,单单是这一身衣服,有些已经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了,比如周身的饕餮纹金边。家里穷?没钱?萧统想到这里,越是想就越想再抽他一次
转过头去不再看那张二皮脸,才算是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提起刀,不断的重复《拔刀术》里边的刀式
少年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一次痛打之后也不再说报复,不再说自己是晋王殿下,只是说自己是太学里普通的学生,名字是真的,真的叫李睿,家里排行老三。家人在汴梁城是个不大不小的官,老家田产颇丰,所以有些钱财,但是真没给自己多少,家里子弟众多,支出也多。田产多了时常的遭灾,老管家经常向着父亲伸手要钱,总之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问他在墙上偷窥的原因,他说听家里人说太子李岚被人在太学里边给揍了,高手高手高高手的大内宦官程寺人在这里也遇到了一个镇压在湖内二十几年的老怪物,一身的武功也是旷古烁今,竟然与这大内之中让江湖人闻风丧胆的白面菩萨打了个不相上下,双方不分上下,就此罢手。自己想来看看,主要是想来看看那位老神仙一般的人物
临了对着萧统还加了一句,这些都是东宫里边传出来的,太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对着手下说总有一天会把这个场子找回来
李睿说完还偷偷地看了萧统一眼,见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自知这位爷是真的不怕李岚的报复手段
对于李睿后边的话,萧统自然的省略了过去,只是听到李睿称赞老道士说是老神仙,才哈哈哈的大笑,柳华阳倘若在此想必肯定感觉这小子有眼光,不像某些人
萧统笑着,也不去深究他话里的真假好坏,有些事情都不说出来就像是个契约,我们且全当他不存在,知道了反而不自在,比如现在揍他,萧统还是十分的顺手。
萧统站着托刀之时,少年拿着书一圈围着一圈的看,到最后竟然伸出右手的手指,圈成一个圈对着刀身弹了又弹。一脸铁青的萧统等着李睿自己作死,然后趁势又修理了他一顿
李睿的身份,萧统自然是知道的,从第一眼看到这个少年就知道了,头一次他说的身份是真的,后来的都是迫于无奈被自己给揍怕了之后编出来的,当时已经下手揍了,自然是不能让他承认自己是晋王的。
来到汴梁没有多久,自己就揍了两位皇帝的儿子,怕是萧衍也有点兜不住,毕竟皇室也是需要面子的,这也就是太子不愿意动用明面上的力量,只愿意私底下进行报复的原因。
虽然汴梁的权贵都知道了此事,类似于掩耳盗铃一般的手段,有时候恰恰是化解尴尬最好的方法,你不说明,我不说明,它就不存在
对于大夏的由来,萧统自小便是听萧衍说过,因为中间大大小小的事件大多数都是辽东王亲身经历的。前朝乃是杨国,在此之前曾有的中原王朝自大许之后开始崩塌,直到西北边的鞑靼人入侵之后,占据中原之地建立了大燕王朝,原本龟缩江南的大许王朝就此破灭,消失在滚滚浪涛之中。
鞑靼人本是蛮族,勇武中原人比不上,但是论及治理国家,却是一团糟,建朝五十年之后,便被中原大姓,深得鞑靼人信任的杨国高祖给推翻,赶出中原就此建立了杨国
杨国高祖本是京城燕都的一名领军统领,身兼京城的防备要务,按理来说鞑靼人不应该将这种关乎自身性命的重要职务交给外族,但是在此之前杨国高祖已经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叛徒,自认的鞑靼人为父,又改了鞑靼人的名字,所以深得信任。
当时正值南方叛乱,久在中原,被中原繁华消磨了五十年之久的鞑靼人已经匹马不得跨,匹弓不得张,在南边打的打败。杨国高祖乘机起兵,关闭京城门户,联系城外和城内事先安排好的本族士兵,杀进皇宫,将燕国皇帝杀死在龙椅之上,宣布大燕已亡,愿天下人皆可团结赶走蛮族,共复中原河山。经历此事,天下人才改变对于杨氏的看法,纷纷响应号召,投身到杨氏高祖的身边
大战历经两年,当时的太祖皇帝还只是杨国高祖身边的一位小兵,但是亲身经历了各种大战,上阵杀敌勇猛无比,被调为亲身侍卫统领,其后鞑靼人被赶出中原,流落在外的鞑靼贵族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之后,最终又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变得勇猛无比,在北边祖先生活的草原再次掌握了统治权,建立了而今与大夏对峙着的瀚海帝国,杨国称其为北燕
杨国建立,历经了十来年的繁华,在此期间,北边的鞑靼人被杨国的几次出击打的一蹶不振,说到这里,萧衍似乎回味了一下,才缓缓的开口,这其中就有当时身为普通军官的萧衍,他的部队生涯就此开始。
而此时的大夏太祖已经在这十年成长为杨国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将,深得杨国高祖信任,直到大夏建立之时,当时的太祖皇帝仍旧对杨国杨氏后裔尊敬有加,说杨国高祖、惠帝二人有恩于自己,自己身为掌兵大将蒙受杨国二帝三朝恩泽,至今思来仍旧历历在目,磨齿难忘
杨国历三世而亡,高祖皇帝登基不久便身患恶疾而死,死前传位于惠帝,惠帝也是少有的聪颖之人,天下皆言有一代明君之风,并且也与当时身为杨国大将的太祖皇帝十分的要好,但是奈何从小体弱多病,就身体而言本不是最好的皇帝人选,之前杨国高祖起兵之时,杀掉燕国皇帝,远在家乡的妻儿也尽被燕国报复性坑杀,只留下一个惠帝带在身边,幸而逃过一难,作为唯一的高祖子嗣,惠帝登基称帝,史称建元。
惠帝登基以后便与天下人修养生息,执行了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政策,这其中就有亲自制定的打击塞外鞑靼人北燕的战略决策,一举将鞑靼人打到极北之地,十年之内,不敢饮马南部
建元五年春,正值元夕前夕,杨国惠帝逝世,留下一个年轻的寡妇皇后和一个年仅五岁的幼子。惠帝幼子杨宗旭登基称帝,此时的萧衍也已经成长为一方统帅。
元夕之后两个月有余,北部边关来报,塞外鞑靼人趁着杨国惠帝已死,新帝年幼初立,中原人心不稳之际,大举征兵南下,意图突破边关喜峰口、太原一带南下中原。
朝廷此时人心惶惶,下令大夏太祖统领京城兵将及周围几州兵将,节制将官,北上击溃鞑靼人南下大军,稳定政局
大军行进至太始河北岸靖州时,军中传来消息说太祖佣兵自重企图谋反,汴梁城中众将官家眷已经被软禁,倘若跟随谋反,便要全部下狱。众将官气不过,便策划拥护身为统军大将的太祖为天子,太祖不同意,众将官便说反与不反京城家眷都已经被下狱,倘若反了,转身节制大军挥师回朝,尚有一丝挽救的可能,不反则断无半点希望,将军今日不做天子,请送我等赴死,太祖无奈登基称帝,史称“靖州之变”
三天之后,杨国幼帝杨宗旭颁布圣旨禅位于太祖,,太祖在坐下泣不成声,发誓定会好好善待杨姓后人,封杨宗旭为大夏第一位藩王,自此大夏建立,而杨国历经三世数十年而亡。
事后鞑靼使团曾南下中原朝贺,有心人暗中访查究竟边关是否来报有无鞑靼人南下中原,鞑靼人肯定的说,断无此等消息,当时瀚海也是大汗刚死,秘不发丧,新君初立,局势不稳,哪有南下的可能!于是此事便成为一件暗地里谁也不说的悬案
大业七年冬,大雪降与汴梁,太祖与太宗皇帝饮宴与当阳殿,次日宫人发现太祖崩与当阳殿,三日,太祖太宗其母皇太后拿出圣旨,宣其弟太宗皇帝即位,太祖未将帝位传于已经弱冠的儿子李廷
史称“汴梁大雪夜之变”
宫中史官起居郎赵承秉笔直书其事,太祖死后三年被杖杀,其弟赵孤进宫担任起居郎
自此皇位由太祖一脉转而转为太宗一脉。
其他的皇子姑且不说,单说这皇后所生三子,大子便是被萧统收拾了一顿的太子李岚,二子名叫李荣,封梁王,多有君子名声,自小聪慧。三子晋王李睿,就是面前的这位二皮脸的家伙
而这三位皇子之中,太子跋扈,不得太宗皇帝喜欢,三子李睿聪慧,但是多动,且年龄不大,惟有二皇子李荣深得太宗欢心
一个王朝,二皇子的风光盖过了太子,便要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