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出发,汽车一直在高速公路上急驶,经宜春,萍乡,株洲,到达湖南长沙,已是下午五时许了。长沙是湖南省会,也是去韶山的必经之路。我们住在岳麓山下的一座高等学府的宾馆里。雪白的床上用品,落地窗帘,撩起一角,便可看到窗外山上的一片翠绿,空气也分外清新。晚上,散步来到湘江边,举目远眺,对岸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湘江大桥上也镶满了珍珠一样的灯光,蔚为壮观。和繁华喧闹的长沙相比,韶山是自然恬静的,韶山冲基本保留了田园风情。四周被大山裹胁,连绵的山峰像一道优美的风景线,满山的青翠,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尤其是仿延安的宝塔,高高耸立在山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更使那大山深处充满了神秘感。
到韶山,自然是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
韶山,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这里松茂竹修,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来凤仪,百鸟和鸣。又传说“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故此名曰“韶山”。
故居离公路有大概两百多米的路程,中途有一景点,称为“南岸”,是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再往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水塘,农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两旁都是大山,山上是密密匝匝的树木,也是一片翠绿。毛泽东的故居就在靠右边的山脚下。
这是一栋十分普通的十九世纪时期的湖南农村建筑。墙体基本上是泥巴砖垒起来的,一块黑底金字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挂在大门的上方,分外醒目。由于故居的厅堂是和邻居共用的,因此,房顶上,从厅堂的中间区分开来,一边是青瓦,一边是茅草。从左边进去,是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的卧室。再拐弯则是毛泽东的卧室了,里面一床一橱,上面还有阁楼,传说毛泽东曾经在阁楼上开过秘密会议。毛泽东故居有房多间,还有牛栏,猪栏,看得出是一勤劳节俭的人家,过的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生活。
在韶山冲的中心,在毛泽东诞生一百一十周年之际,还落成了一个雕像广场。毛泽东的伟岸形象,用铜雕塑,屹立在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据说,毛泽东铜像揭幕之时,韶山的红杜鹃悄然怒放。这也许是天意和人心的完美结合,也是一个动人的美丽传说。在广场上,许多人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圈,花篮,并有一批批人们面对毛泽东的铜像,举起右手,高诵入党誓词或鞠躬致礼。其景其情,十分感人。
在韶山冲,还有一个“西方的山洞”——滴水洞,人们一定以为那是一个会滴水的山洞。其实不然,滴水洞本无洞,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沿盘山公路,进滴水洞的大门,但见右边是青山,左边是秀水,一片青翠。当然,沿山还有摩岩石刻,大都是名人所题,表达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最令人费猜的是习仲勋的题名,围观者,无一人认得出,只是后来在陈列室里看文字说明才恍然大悟。
在滴水洞里面,建有一号楼,那可是毛泽东生前居住过的地方。青砖墙体,大屋顶上铺灰瓦,门前还有喷泉。里面满铺地毯,沿走廊,我们依次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卧室,会客厅,陈列了乒乓球桌的健身房。最有趣的是一号楼还有一秘密通道,连接隐藏在山底下的一间十多平米的防空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参观者络绎不绝。
当然,滴水洞边,还有许多旅游纪念品出售。有晶莹剔透的毛泽东水晶像,有大小不一的毛泽东铜质像,还有形形色色的其他纪念品。不过,讨价还价也是一门艺术。用同样的钱,有的人只买一件物品,有的人可买几件物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无处不在考验人的智商。
在韶山,毛家饭店也是一种品牌,几乎所有的饭店酒家,都冠以“毛”字。一位小姐引我们来到她家饭店,雪白的墙壁上,挂着江泽民,胡锦涛和他老革命爷爷合影的大幅照片,上面写着“某某某来到我家”,我们宁信其真,落得大家欢喜。不过,韶山的南瓜真甜,我们吃后感到回味无穷。小姐见状,便特意送了一只形似宝葫芦的南瓜给我们。她还特意告诉我们,托毛泽东的福,毛家饭店的生意红红火火,日子过得十分甜美。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仍雕刻般地长留人间。毕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从深山里走出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依靠武装斗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书写了东方新的历史。而他的故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韶山的旅游事业红红火火,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尊崇。
当汽车缓缓离开韶山时,脑海里还闪过在韶山的一幕幕,不禁吟诵起毛泽东的脍炙人口的词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