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词用在绍兴不完全准确。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时刻补给着精神营养,尤其是我们这些书桌上的爬虫,它可谓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故乡,时常要回去看看。
那里有许多桥等着我们。
壹
我不敢忽视桥乡的每一座桥,更不会小看每一条苍老的小巷,它们都是中国记忆,那些人物成长的痕迹都深刻地留存在每一块砖石上。
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看水,婉约如小令。世上真有聪明泉吗?等到了绍兴,我确信决不是传说。绍兴的水就有让你思如泉涌的开智之效,否则这弹丸小城怎会代有人杰,史不绝书?怎会又以师爷名扬天下?怎会连毛泽东都感慨“鉴湖越台名士乡”?
水在肉身中占据主体,也是让一座城市丰腴的关键。枯水的地方,眼神也会木讷,情感也会干瘪,缺水的思维是下垂的。
水是多么的乖,轻巧地从一个桥洞穿向另一个桥洞,淌过我们深情的眼睛。它照着绍兴,于是,这座城市懂得爱美,更懂得自珍。肤浅的美于外,深邃的美于内。水是活的精灵,日夜与绍兴相伴,每天城里的人都从水中看到自己,脸干干净净,心也干干净净。水的精华成就了一片柔肠的低度黄酒,三杯两盏之后,心灵顿时沸腾,思想即刻飞翔。
贰
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看绍兴土地上的人。从水这面镜子里也可以望尽前尘,历史的帆影在我们的目光中一趟又一趟由远及近,从模糊到清晰。在这座城市里也许是个平凡人,走出绍兴就绝非等闲。桥将我们引向从前,引到会集诸侯、计功行封的夏禹身边,禹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随即崩于此。有鸟飞来,在禹冢之上,春拔草根,秋啄其秽,有“鸟耘”之说。古时不允许民众妄害此鸟,否则刑无赦;引到卧薪尝胆的勾践身边,他是励志图强的典范人物而深入人心。吴越战争勾践败北,一方面在范蠡、文种的辅助下,他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与百姓同劳,另一方面献神木和美女西施、郑旦与吴王夫差。十年生聚,终于雪耻;引到给老妇题扇的王羲之身边,书圣在东晋永和九年,与谢安等达官显士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宴咏,上演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雅集。王羲之所书《兰亭序》作为传统书法的代表作,其高妙之境,为后人膜拜成书法体系里的《道德经》;引到潦倒墨客徐渭以及徐锡麟、蔡元培、周恩来身边,他们闪烁着个人光辉的人生追求凝合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成为后来者效仿的楷模。
绍兴的女子不让须眉,曹娥作为孝道的模范,《后汉书》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151),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焉。”人们为她建祠祭祀,后移址为庙,为民女立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此庙有“江南第一庙”之誉,甚至将一条江更名为曹娥江来纪念尚为少女的曹娥,她和另三位与绍兴有关的女子西施、祝英台、秋瑾成为中国人的家教。同时在陆游著名的《钗头凤》里,让我们再也忘不了唐婉和一个叫沈园的地方。
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命题,何为生命的意义?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中国核心精神的代表元素。我们从小就听父母、邻里提起的人,许多竟然在绍兴。
盛产人物远胜盛产鱼米与矿藏,它清晰地标注着一个区域在历史坐标中的重要位置。
叁
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看一个人的书。读书的日子少不了他的书,当代每个中国人的少年时代,只要走进学校,每年都要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每个老师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背诵一段他的文字,岂知大部分背的都是绍兴。这座城市早已浸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倒背如流,绍兴从那时就是我们的垂念。
羡慕绍兴,它生动地活在鲁迅的情感中,茴香豆和酒的香气在每个巷子里自由地奔跑,连它的毡帽都藏着说不完的话题;羡慕绍兴,它因为鲁迅而更加经典。他从这座城市拎出许多张脸,这些脸最终成为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鲁迅是一个容易理解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形象已经模块化,中国大地最不缺牌坊,其中就有鲁迅。他也是一个不好理解的人物,因为我们相信鲁迅决不限于模块里的那些内容。我们宁愿从绍兴一直走进鲁迅平民色彩的内心,他就是这座城市里生活过的有血有肉的一个儿子,一个学生,一个父亲,一个愿意与穷人交往的朋友。
肆
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看自己。绍兴是存放心灵的城市,来到这里是为了洗涤。我们的肉体常被物化的生活绑架,在无聊中醒来,在无知中睡去。为肚子和面子,一年跟着一年通俗地过着,大脑空荡荡,回过头来看来路皆在雾障中,亦在虚无里。
走下桥,在绍兴这本装帧得那么精细的线装书里,行走就是籀读,很多熟悉的面孔都在为一个水淋淋的透亮的城做导游,行走就是在接受一种思想的传递。
禹和鲁迅在绍兴相遇,前者挽救肉体,后者挽救灵魂,他们让小城绍兴矗立成伟大。绍兴是一群人物打造出来的文化活体,我从越古老的东西里看到越新鲜的力量。
绍兴也是一座文化的祠堂,摆设着出身在这里的关于文化的名门望族,在历史的香火中,我高举浓酽的绍兴老酒,给那些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文化骨骼,浇洒他们深深的忧虑。
绍兴有好水,也有好风。精神像水一样流动,像风一样传染,逐渐形成小环境的氛围,最终是磁场化的风气和传统,代代相袭。
在水的恬澹与风的祥和中,绍兴抵御着喧哗与浮躁,形成江南水城独特的价值情怀,文化在它的水土里滋养着生育着,定格为一座城的习性和体味,让我们无法抗拒地被感召。
2012年12月3日晚于拾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