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是一方干净的去处,把书合上了,心却从关于富春江的段落里飞向桐庐。
那年,我去的时候已是傍晚,在哗哗的江水的声音中用过晚餐,与太太挽手到江边散步,群山像剪影贴在泛蓝的天空,雾气在江面上、瘦山前穿行着。天上的月亮侧着身,让人怜惜的赢弱、单薄时隐时现在云裁剪的纱帐中。
风清凉凉的,带着水汽,到处笼罩着湿润的诗意。
贰
这样一个夜里,我们不跟着月亮走,跟着传说走,走到一颗桐树下。
我讲起一个古老的故事,黄帝的时候,有一位医师在桐庐的山里采药,结庐桐树下,问其姓,他就指指桐树,以树为姓,世人就称他桐君。
太太笑了:“怪不得叫桐庐。”
“是的,除了桐庐,还有桐君山,桐江,没名没姓的远古采药人竟成了这块土地上文化的源头。”
太太若有所思,“正是他开创了这片人间仙景的隐士之风。”
其实,我对富春江并不陌生,它是古代山水中常见的主题,清朝的恽南田在他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创作过一幅《富春图意》,非常不错,于是,富春江的美丽一直在我心口上扑腾,多年来,心向往之。
果真来到了富春江,因为茫茫的夜色,看不清这一带秀水的全貌,耳朵却在闭目养神中享受江的声音,这声音呵,清凉,明快,近处的,远方的,交织出富春江奔忙的脚步。我禁不住脱下鞋袜,在江水中濯足,挨着我的太太也效仿起来,用脚击打出点点水花。
叁
这样一个夜里,我们不跟着月亮走,跟着水声走,走到一个叫严子陵的老人面前。
到了富春江,谁都想隐居,当然这里最著名的隐士就是范仲淹先生所称誉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严子陵。
这是钓鱼的好去处,适合人在生活的缓慢中诗意地栖居。
现在钓鱼成风,说是练耐性,古代大多钓鱼人也是如此吧。姜太公在渭河钓鱼,虽是直钩却钓到了一代明君,许多隐士入隐是为了出隐,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眼里看着山水,钓的却是名誉,心里盛满了繁华。不过,严子陵钓鱼练的是定力,七里泷中有严陵濑,相传便是他垂钓之处。
李白在《古风》为题的系列创作中,曾写到严子陵:“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一个颇有性格的人,看不惯风俗之事,故不愿随波逐流;特立独行,才不肯折腰屈膝。《后汉书》严光传记述: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处为严陵濑焉。
生命的价值取向从宏观上讲大体有两种:入世和出世。
一对挚友前者刘秀成就了帝王的功名,算是读通了入世的哲学,后者严子陵放身山水,可谓领悟了出世的真谛。
历朝颂咏这位未立寸功、不见业绩的严先生的人可谓浩浩荡荡,仅诗歌就有两千余首,但陆游先生则持不同意见,他们都是高寿,陆游活到了八十六岁,但满腔爱国主义情怀,不见收复失地含恨而死;严子陵则不问世事,修心养性,八十岁而终。陆游谈到严子陵,写道:“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在他看来,隐士成就名声就不是隐士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归隐也是一种活法,陆游在他一生中,相当长的岁月也处在隐居状态。当然我们更希望仁人志士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能奉献出一己之功。1949年2月,柳亚子先生接到毛泽东同志电召,次月抵京。3月28日,他写下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其中有“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流露牢骚情结想归隐家乡分湖。主席写下一首《和柳亚子先生》,有几句著名的劝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终究没有和严子陵一样钓鱼去,但上承新安江、下通钱塘江的富春江,却不断地留下自在的隐士萍踪。
肆
这样一个夜里,我们不跟着月亮走,跟着扁舟走,走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
黄公望在我的印象里始终是可爱的老天真,他不计较生活的品质,但注重精神空间,每天释解他酒精浓度的是一副毫不畏惧的侠肝。
倘若说恽南田的《富春图意》是短篇,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就是鸿篇巨制。《富春山居图》是黄先生在富春山寓所中开始的创作,前后花了好些年,杖朝高龄仍然顽强地执行耗神伤身的宏大工程,让我们的心灵免不了一颤,至今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完成了这幅秀润苍简的长卷?
还有一点疑惑,黄公望在生命的最后到底去了土里还是天上,没有准确的答案。一个忽然消失的人,他的享年也就成了津津有味的话题,但我相信他最终走进了《富春山居图》的画中,去会会也住在里面的桐君、严子陵。
《富春山居图》如今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一条江一片山惨烈地分成两半,江山疼痛。
在文化的版图上没有海峡,合璧展出是一种隐喻,优雅的图画中我们都在急切地寻找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江边,水的声音在拍抚我们入睡,以隐的心态活着,轻松而舒畅,我仿佛睡入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可以不醒,我正跨着疾驰的梦,去靠近一个元朝老人飘荡于水上的游魂。
这样一个夜里,月亮在跟着我走。
2010年6月3日夜于拾味舍
2013年2月12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