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自释。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1〕。吾语汝〔2〕:“只三事,太愁余: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如人立,却须锄(其一)。秋水堂前〔3〕,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4〕。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5〕。谁使吾庐,映污渠(其二)〔6〕?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7〕。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其三)。凡病此,吾过矣,子奚如〔8〕?”口不能言臆对〔9〕:“虽卢扁药石难除〔10〕。有要言妙道(事见《七发》)〔11〕,往问北山愚〔12〕,庶有瘳乎〔13〕?”
【题解】
汉贾谊作《鹏(fú)鸟赋》,有鹏鸟止于坐隅,占卜的结果是主人将去,于是主人问鹏鸟吉凶祸福事,鹏不能答,遂以己意代答,言人生若浮,死若休的道理。这首词是作者大病之后的戏作,因医者也不知病情,所以作者便借用《鹏鸟赋》的体例,以主人和前来问疾的鹤的对话为形式,抒写山居生活的困惑。而所谓困扰作者的三事,一是松树妨碍梅坞花径,一是曲沼变污渠,一是竹子遮住青山,其实都是园林修葺的几件琐事,但作者却郑重其事地把这三者当作导致此次暴病的原因,所以下片代鹤所答,说这些困惑是良医药石所不能医治的,惟有到《北山移文》中去求解,可见这不过是诗人风趣地遮掩得病的真正原因而已,所以称为“戏作以自释”。全词打破传统的分片记事抒情的惯例,是以赋为词的创新之作。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词中并不直接说明,但“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三句,给我们的启示是:既然只有用《北山移文》才能让作者对出处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那么,导致作者大病一场的根本原因只能是对时局的极度忧虑。如果这一推论成立,此词的作年也就可以断定,必然在作者写出《兰陵王》记梦词直指庆元党禁的庆元五年之前后。
【注释】
〔1〕问疾:询问病情。鹤止庭隅:鹤停在院中一角落。按:贾谊《鹏鸟赋》载:“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鹏鸟入于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鹗,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苏轼《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2〕“吾语汝”语句出自《论语·阳贷》。〔3〕秋水堂:又名秋水观,是作者在瓜山下所建筑一处居室,从《庄子·秋水》取名,作者诗词中多处提到它,有长凋《哨遍·秋水观》等词。〔4〕秋水堂前有一丘一壑,还有新开池,作者曾作《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词。这里所谓的“曲沼”,即新开的池沼。平时曲沼明亮如镜,可以照见眉须。烛:指照见。〔5〕耕垄灌泥涂:山头急雨裹挟着田垄中的泥土,灌入曲沼中。〔6〕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7〕以上八个短句,是说青山虽好,但房檐外的竹子,把青山大部分遮住,似有还无,要砍去竹林,我又宁可吃饭无鱼,也喜爱竹林扶疏。乍可:宁可。食无鱼:本是《战国策》中冯谖的典故,但这里却是结合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句子而使用。〔8〕吾过矣:我错了。语见《礼记·檀弓》上:“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按:子夏丧子失明,曾子责备他做错了三件事,子夏认错。子奚如:你以为如何。子,指鹤。〔9〕《鹏鸟赋》:“问于子鹏:‘余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语余其期。’鸱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臆,同意,言以猜测回答。词中是代鹤回答。〔10〕卢扁:即扁鹊,古代名医,因住在卢地,所以称卢扁。药石:石针。扁鹊以针刺闻名。〔11〕枚乘《七发》:“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炙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要言妙道,重要的言论巧妙的说辞。〔12〕北山愚:当指《北山移文》中的“钟山之英,草堂之灵”,因其不像周颙“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所以称为“北山愚”。和《列子》中挖北山不止的愚公无关。〔13〕庶有瘳乎:或许可以痊愈吧。语出《庄子·人间世》:“庶几其国有瘳乎?”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其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1〕。摩挲素月〔2〕,人世俯仰已千年〔3〕。有客骖鸾并〔4〕,云遇青山赤壁〔5〕,相约上高寒〔6〕。酌酒援北斗〔7〕,我亦虱其间〔8〕。少歌曰〔9〕:“神甚放,形则眠〔10〕。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11〕。”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不见,人事底亏全〔12〕?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13〕。
【题解】
这是一首游仙词。词题中说,赵昌父七月十五日(每月十五日为望)用苏轼词韵,叙李白、苏轼游仙事寄词给作者,对作者有过分的推许,并相约过访秋水。作者八月十四日在博山寺中养病,用同样的词韵作答词,并寄给吴子似。吴子似,名绍古,鄱阳人,是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庆元四年任铅山县尉,与作者友情颇笃。按:苏轼词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上片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中秋饮酒问天,表达游仙玩月的愿望。而开头那著名的两句,其实出自李白的典故。《云仙杂记》卷一载:“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间,口通天口矣。恨不携谢朓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恐怕作者所说的用太白、东坡事见寄,就指二人问青天事。有的注家说苏轼事指游赤壁,太白事不详,但苏轼事不应指游赤壁事,因为它与游仙无关。而作者这首词,不但是有志登天,而确实在梦中已经登天。作者发挥其瑰丽浪漫的想象力,在寥廓的青天上周游往返,与李白、苏轼、赵昌父三人相约上高寒,摩挲素月,酌酒北斗,放声高歌,终因梦觉回到现实中来,展现了诗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闪射着奇特壮丽的思想光芒。
【注释】
〔1〕寥阔:指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畴(chóu)昔:指昨夜。《楚辞·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2〕摩挲:抚摸。素月:皎洁明亮的月。〔3〕这一句的意思大致是,在天上瞬息俯仰之间,人世上恐怕已经过了千年之久。这是写天上人世在时间上的差异。〔4〕客:指赵昌父。骖鸾并凤:骑着鸾鸟和凤鸟。〔5〕青山:李白墓在太平州城东青山之北,代指李白。赤壁:苏轼所登,在黄州,苏轼有《赤壁赋》,代指苏轼。云遇句:听说遇到李白和苏轼。〔6〕苏词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可知苏轼并没有实现登天的愿望,所以赵昌父要邀请他们到又高又冷的天上游玩。〔7〕《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援:手持。北斗:北方七星,形状似杓,所以诗中想象,要用北斗来饮酒。〔8〕虱其间:参与其中。韩愈《泷吏》诗:“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9〕《楚辞·九章·抽思》正辞之后有“少歌曰”、“乱曰”两部分。“少歌”即“小歌”,是乐章一部分的名称。荀子《傀》诗也有“小歌”。〔10〕精神十分旷放,而形体却处于休眠状态。这两句是表现作者梦中登天游仙的情景,因此灵魂在天上遨游,而人却在睡梦中。〔11〕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圆方。”鹄:天鹅。古人以为天圆地方。这是指灵魂自由高翔,从高天下视,观察到天空大地。〔12〕推枕惘然:梦醒起身,回忆游仙情景,心情恍忽若失。苏轼《水龙吟·元丰五年予谪居于黄梦扁舟渡江觉而异之》词:“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人事底亏全:人世上的事为什么会有亏有全。亏全原指月亮的缺圆,用来比喻人事的不完满。〔13〕美人:指吴子似。杜甫《寄韩谏议》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以上五句是从梦中的游仙回到人世上的感慨。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1〕,要愁那得工夫〔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3〕。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4〕。
【题解】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即抒写情怀。从词中对古书的怀疑看,这首词应当是庆元中期以后的作品。词的上片写醉中的欢笑,引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议论,否定古书,似是醉语,又似乎是反语,显然是针对当权的统治集团而言。庆无党禁以来,社会现实极其黑暗,真理扭曲,是非颠倒,言行虚伪,作者因此对过去相信的古书也产生了怀疑,可见这所谓的“近来”,其实就是庆元党禁以来。上片有叙有议,而下片全为叙事,写醉后情态:松边醉倒,向松发问,疑松来扶,推松不允。描摹人松的纠葛,既把人的醉态展现得极为逼真,又通过以手推松的动作和语言,展示作者刚强自立、不肯依赖他人援手的精神状态,反映了词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维护自身尊严和理想的信念。
【注释】
〔1〕且:姑且,暂且。贪:贪图,享受。魏承班《生查子》词:“愁恨梦难成,何处贪欢乐?”醉里且贪欢笑,是说只有在醉中才能找到少许欢笑,所以特别珍惜它,要好好享受。〔2〕工夫:时间。醉里只有欢笑,没时间忧愁。这显然是说,不醉时整日都在忧愁。〔3〕古人书中多错误,《孟子·尽心》下就有类似议论,并具体地举出所怀疑的问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对《孟子》所言,作者当然早就知晓,但是,只有到“近来”,才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觉察到古人著书,可信部分却未必都是真理。《孟子》认为,仁人不可能天下无敌,恶势力也可能猖獗一时。在词作者的心目中,“近来”也正是所谓“至不仁”的时期,所以才发出上面的感慨。信着:着是语助字。〔4〕《汉书·龚胜传》:“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龚胜为谏官,议丞相王嘉荐举不公事,与众人议不合,龚胜地虽孤立,但坚持己见,不肯退让,遂与博士夏侯常争执。上文中的禄,是左将军公孙禄,与龚胜议论不合者。“以手推松曰去”巧用《汉书》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