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1〕,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2〕。东北看惊诸葛表〔3〕,西南更草相如檄〔4〕。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5〕。
儿女泪,君休滴〔6〕。荆楚路,吾能识〔7〕。要新诗准备〔8〕,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9〕,铜鞮是陌上三更月〔10〕。更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11〕。
【题解】
李正之名大正,淳熙八年(1181)任提点坑冶铸钱公事,与作者为友。淳熙十一年冬,自知南安军(江西大余)任利州路提刑,行前访作者于上饶,赋此词送行。南宋分利州东西两路,提刑司置于东路兴元府(汉中)。提刑为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利州路提刑掌两路司法刑狱及监察官吏诸事。作为一首送别词,这首《满江红》全篇抒写的只是一个离情,并没有涉及其它内容。但是,作者笔下的惜别之意却极其真挚感人,不仅包含着作者中年之后友人日益稀少、难以承受的分别之苦,而且还包含着对友人建功立业,实现作者所未能完成的事业的期待。正由于这首词把对友人的期盼同对国事的关注联系起来,词中的惜别情谊就不是那么幽伤,而是格外昂扬向上。作者在下片列举友人征程必经的风景名胜,恰恰是作者当年宦游的地方,通过这样亲切的提醒和联想,使行人和送行者感受相通,更增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1〕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汉中人称东川,西南秦岭有通蜀中的栈道。〔2〕《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离别,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不堪:不能忍受。〔3〕看惊:惊看。东北指北方的曹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诸葛亮北伐所上疏即后世流传的《出师表》。〔4〕相如檄即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bó)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人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5〕收拾:整理、整顿意。君侯:对担任地方官的人的称呼,这是指曾任南安太守的李正之。把功名收拾付君侯,意思是把建功立业事一起付托给你。椽:屋梁。《晋书·王殉传》:“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出师表》及《喻巴蜀檄》涉及北伐及安定蜀中的国家大计,只有如椽大笔才可以应对。〔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荆楚路,吾能说:作者仕宦期间曾担任湖南湖北安抚使及京西转运判官,所以自上饶赴汉中的大部分行程,都是作者曾经经过的地方。韩愈《题临泷寺》诗:“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8〕苏轼《和张昌言喜雨》诗:“秋来定有丰年喜,剩有新诗准备君。”〔9〕赤壁矶:又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就是苏轼误以为周瑜破曹操的地方。苏轼曾为此地作《赤壁赋》两篇,并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开头两句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矶头千古浪指此。〔10〕铜鞮陌:在襄阳。原名白铜蹄。《隋书·音乐志》载:“初,梁武帝在雍镇,有童谣曰:‘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作者淳熙三年曾任京西转运判官,治所就在襄阳。唐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鞔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11〕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