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一群人在优哉游哉尽情地欣赏着美丽如画的大自然,他们欢歌笑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突然,后面窜出一只老虎,人们顿时惊慌失措,竭尽全力往前逃命,唯恐一不留神落在后面被老虎吃掉。而老虎并不因他们尽了全力而放弃追赶,笃定了信念每过一个路段要吃掉落在最后面的人。人群危机四伏可想而知,所有的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潜能拼命向前奔跑,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候……
这个画面看起来是残酷了点,但却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老虎追赶的人群必定是潜能得到极大开发的人群,落在末位的终究难逃被淘汰的现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是大自然中动物的生存法则,同时也是处于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我们所要面对的事实。
现在的娱乐项目也多得让人眼花。但是,无论是哪种娱乐,又或者是哪种比赛,最先被淘汰的总是最后一名!在最近几年特别火热的“超级女生”选拔赛中,不管是从20进10,或是10进7,又或是7进5、5进3,到最后的冠军争霸赛中的3进1,最先淘汰的总是最后一名也就是说最先从“超级女生”的舞台上走下来的总是排在末位的那一个!
同样,企业对那些绩效非常好的员工,可能会通过晋升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多的成绩;而对那些绩效不佳的员工,管理者们可能会将其淘汰,而究竟拿谁开刀,终究谁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不言而喻,“谁末位就淘汰谁”,这始终是管理者们不可能挥之即去的管理理念,这也是他们淘汰落后者的法则。因为,谁都知道择优录取的原则!
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努力,就要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点危机感,学会自我管理,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不做末位。
本科毕业后,小李和她的同学小王同时被一家跨国公司录用。处在决定命运的三个月试用期里,这三个月的工作成果将决定最终谁去谁留。为了争取继续留在公司的机会,小李和小王在公司里每天都小心翼翼,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试用期将满,检验最终成果的时候到来了。公司特别的安排了活动来决定谁最终留下。第一项是评比三个月来的工作成绩和绩效,结果小李胜出;第二项则是测试临场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与职位相关的棘手问题,让他们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最优的解决,结果还是小李胜出。最终谁继续留在公司任职不言自明。
虽然小王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表现不错,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差错,而且业绩也很好,但最终还是被淘汰了。仅仅只是因为他在小李的后面,只是因为他后面再没有人了,处在了最后一位。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罢,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竞争就是这么激烈,只要你处于队列的末尾,你就会被淘汰;只要你停下脚步不往前方看齐,你就会被淘汰。
有时候并不一定非要环境加压,我们才能去做什么。如果我们能未雨绸缪,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点危机感,我们也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生活的更好。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只要有超过一个人的小组,或者是多于一个人的小群体,只要你在周围不是一个人,就会有比赛,有竞争,当然就会有排名先后的问题,所以,末位是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可能消除末位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做到自己的问心无愧,正确对待末位的现象,我们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不处在末位,尽管末位必须要有人占领,但一定不能是你!
不努力工作你将不停地找工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青蛙试验”。试验人员把一只健壮的青蛙投入热水锅中,青蛙马上就感到了危险,拼命一纵便跳出了锅。试验人员又把该青蛙投入冷水锅中,然后开始慢慢加热水锅。开始时,青蛙自然优哉游哉,毫无戒备。一段时间以后,锅里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而青蛙在缓慢的变化中却没有感受到危险,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健壮的青蛙竟活活地给煮死了。
青蛙没有死在滚烫的热水里,反而死在了冷水锅里,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却也经常发生。
人们很容易习惯一种安逸的环境,这种暂时的安逸会麻痹一个人的神经,使他们意识不到危机的来临,就像那只冷水锅里的青蛙一样。但事实上,许多的因素正在发生着变化,也许很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积少成多,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毁灭的时候,那时再想挽救已经没有机会了。
作为一名身在职场中的员工,要时时意识到这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的体现就在于对工作的珍惜程度,危机感强的员工,总会对工作倍加努力,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工作,不时刻保持危机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别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会如同温水中的青蛙,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命运。
现在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效率低下的状况下得到发展。所以,这些单位必然会让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下岗。无论你在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做什么类型的工作,你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头来,你还是难以逃脱被裁员的现实。
某个企业缺人,所以要大量的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但是,因为考虑到应届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培训费用高,所以给这些毕业生的职位和待遇都不高。他们都需要从基层做起,从一般工人开始。因而,虽然刚发出招聘广告的时候收到了大量简历,但是很多大学生问过之后都不愿意做。他们都认为,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做个普通工人,太掉价了。到最后,只有两个人留了下来,他们就是小许和小毛。虽然他俩同样是留下了,但留下动机和目的却各不相同。小许心想说:“反正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先找这个凑合着干吧。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骑驴找驴总比饿着强。”小毛则是这样想得:“虽然我是大学生,但是我没有一点工作经验,还没有实践能力,我只有从头做起,才能根基扎实,走好以后每一步。”
上班之后,这两人的区别就出来了。小许上班懒懒散散,每天工作敷衍了事。一次、两次、三次,老板认为他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锻炼,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工作不好找,便原谅了他。然而,小许从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总认为和自己的身份不匹配。每天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结果,刚干满3个月,他便因为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被老板炒了鱿鱼,又回到社会上,重新开始找工作。
相反,小毛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作为大学生——高等学历拥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工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半年后,领导便安排他给一些高级技带领他。因为工作积极,认真勤快,一年后,他成为了一名高级技工。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他便成为了总经理助理。
巧的是,有一次小毛代表企业去招聘会上现场招人,看见小许也在招聘会上,不同的是,小许是去找工作的。原来他从这家企业出去后,一直觉得没有合适的工作,不努力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一直陷入一种离职——找工作——离职的恶性循环中。如今,小许算是真切地体验到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无情现实。
不知道小许看见小毛后又会有何感想?是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感叹机遇不公呢?也许,如果他懂得珍惜原来的工作机会,努力工作,今天就不需要这样努力地去找工作了。
小许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总认为和自己的身份不匹配,上班懒懒散散,每天工作敷衍了事,这些不努力的表现证实小许失败的原因所在。小毛为什么会踏踏实实,工作积极,认真勤快,为什么会很快成为公司的得力助手,这是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那些整天痴心妄想,工作不努力,思想不上进的员工早晚会被淘汰出局,早晚会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失败。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人工作时候不努力,总是在失业之后才恍然大悟,在找工作的艰难中才想到自己以前应该好好工作。但是,为时已晚。
所以,在我们拥有一份工作的时候,就要好好努力工作,在岗位上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不然,你就得不停地去找工作。
公司从不养闲人
公司都是讲利润的,在现代竞争社会里,没有一个公司会养闲人的。所以作为员工,不能给自己制造让公司开除的借口。如果公司认为你无用,即使你没有任何过失,公司也会让你走人的。对老板来说,出工不出力的员工是绝对不能姑息的,每个人都要在公司中发挥其作用。
许阳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上上下下总共二十几个人。一周后,他已经能叫得上每一位同事的名字了。但对公司越了解,他就越觉得纳闷。
客服部张强,大字不识几个。平日里,不穿西装,不打领带,也不去拜访客户。整天叼着烟,在办公室玩游戏。部门的业绩按月考评,连续三个月张强都排末位。但奇怪的是,老总遇上他,仍是一脸笑容,还主动给他递烟。
后来许阳才知道,张强掌控着公司最大的一笔业务。那个客户是西北大汉,两年前在酒桌上跟张强一见如故。其实张强只能喝一瓶啤酒,但就是讨人家喜欢,最后还称兄道弟。那西北大汉每年只需下一批订单,就能让公司吃上大半年。只要张强在公司一天,就给公司下订单。张强不在了,立马撤单。老板就怕张强辞职,每天跟哄小蜜一样哄他开心。
公司的保安老徐,年龄四十开外,还是个瘸子。许阳总觉得,老徐在门房几乎形同虚设,倘若哪天来个强盗,随便一推他便倒了。谁知道,老徐以前是个职业的柔道高手,几个身材魁梧的大小伙子也近不了他的身。老徐退役后在街头摆了个鞋摊,无奈手艺粗糙,生意惨淡。于是,他找了十几个残疾人,联名上书市残联,要求得到安置,最后又跑去市政府门口静坐。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还上了报纸头条。市政府迫于舆论压力,终于妥协。
公司的老板深谋远虑,抢在别人之前将老徐挖了过来。到了年末,老徐就跟着公司财务去报税。他跟税务局领导说,公司照顾残疾人,多为社会做了贡献。每年靠着老徐,公司免去了不少税,早抵过他微薄的工资了。
在公司待了大半年,许阳终于明白:公司用人,自有它的道理,公司不养闲人!
在企业的用人观念上,其有效性是唯一标准。不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文盲,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就是有用、可用之人;否则,即使此人很有学问、很有才干,也应当忍痛割爱。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没有办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赢利能力),那么,他就失去了对企业的作用,企业不会去养一个闲人,人才的使用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一致,否则会对企业产生不必要的阻力。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的是效益和回报社会,如果没有效益就没办法回报社会。企业或大或小,无论是做什么事业,都需要干事的人,即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一个人的情商再高,人际关系再好,如果业务技能低下,不能做事,那就是天然的“残疾人”,就不会为公司所容的。即使能够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不客气地说,员工的技能就像蜜蜂的“酿蜜技能”一样重要,每个员工的竞争力,同时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你拿一份薪水,就要付出同等的辛苦。
迈克在美国芝加哥一家证券公司的电脑部担任资料员。他想: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大家为老板做事情,工作肯定都很努力,因此他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一大早上班就遇见了同事乔治。乔治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就忙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从衣兜里掏出数码相机,把一些相片传进了电脑。迈克凑到电脑前一看,原来是乔治和他女儿的相片。
乔治告诉迈克:“刚给太太发了封电子邮件,顺便把我和女儿的相片也发给她。”
“但这是工作时间呀!”迈克有点惊讶。
“没关系。”乔治笑着说:“这里有些技术资料,你拿去看看。”
说着他就把资料递给了迈克,自己则悠闲地听起了随身听。
时间就这样过了一个上午,其间老板还来了一次,迈克真担心老板会责怪乔治,可老板却笑着和他打了声招呼,还闲聊了几句。
下午乔治来了,迈克想他可能要忙工作了,没想到他却在办公室煮起了咖啡。一会儿咖啡香气四溢,他边喝着咖啡边看时尚杂志,就这样一个下午混过去了。
一连几个星期乔治上班都是这样,迈克想:“都说中国的国企吃大锅饭,没想到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也有人混日子。老板是不养闲人的,他这样混日子,说不准是老板的亲戚吧。”
一天,乔治正在怡然自得地听音乐,忽然老板来了,他表情严肃地对乔治说:“公司的电脑主机出现了故障。”乔治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脚步匆匆近乎一路小跑来到机房,里面有几个公司的董事正焦急地等着乔治。
乔治检查了一下机器,说问题有些严重,但不用担心,有办法解决。说着他就一个人忙开了,二十分钟后电脑主机恢复了正常运行。大家纷纷对乔治竖起了大拇指,迈克愣愣地望着乔治,这难道是那个平时混日子的乔治吗?简直是判若两人。
正是由于乔治判断故障准确,处理故障及时有效,为公司挽回了近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老板并不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仅仅这次乔治为公司挽回的经济损失,不知道是他年薪的多少倍。
看来,公司不养闲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