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豁达是大智慧。良好、健康、向上的豁达情绪来源于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来源于不懈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提高与升华,产生了藐视烦恼,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恐怕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枕边哲理
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星星了。
不要感叹生不逢时
著名戏剧作家吴祖光,生前给人题词留墨,最爱写的四个字就是“生正逢时”,前前后后给人写了有上千条之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升斗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对不起,就是这句话。
其实,就吴祖光这一辈子来看,他还真是有点生不逢时。出生时,赶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长大了些时,碰上日寇侵华,颠沛流离;三十多岁,正是才华横溢进入创作高峰时,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到了晚年,本该享享清福吧,又为“国贸案”一篇杂文惹上官司,好几年不得安宁。认真算算,他这辈子,“逢时”的好日子不多,他却偏偏喜欢“生正逢时”这几个字,也许这就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吧。
民国元老于右任也是个极达观的人,每有友人问及他的长寿之道,他总是笑而不答,指指客厅墙上那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这就是古人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消极悲观的人,就容易被这不如意的“八九”击倒;积极达观的人,却能以一当十,紧紧抓住如意的“一二”,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纵有挫折,也无怨无悔。于老与吴老无疑都是这后一种人。
可是,这世界上还是抱怨生不逢时的人多,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提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两个生不逢时的典型。特别是冯唐,历经三代,本事也有,可就是官升不上去,九十多岁了,还是个郎官。人问他咋回事?冯无奈答曰:文帝好文,我却以武见长;景帝爱用老成人,我正年轻;武帝上台搞年轻化,我已经老了。这位还真是够倒霉的,阴差阳错,就这么蹉跎了一辈子,连苏东坡都为他抱屈:“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曹操算生正逢时还是生不逢时?这要看怎么说了,后人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换言之,阿瞒是左右逢源,不管生在啥时候,不论是天下大治,还是天下大乱,都是出类拔萃的大人物,都有一番大作为。这也给我们启发,也甭管你是否“逢时”,只要有本事,有能耐,肯努力,肯拼搏,生在啥时候都不会被埋没。
鲁迅呢,从小环境来看,生下来时,正赶上家道中落,祖父坐牢,家产被抄;及长,父亲又病故,肯定是生不逢时。从大环境来看,社会黑暗,国家积弱,官吏腐败,生计艰难,更是生不逢时。可鲁迅就在这样万分险恶的环境中,倔强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以文化伟人的身份彪炳史册,如果从“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角度来看,迅翁也是生正逢时啊。
其实,是否生逢其时,是有偶然性的,人到世上本来就是很偶然的事情,你根本就没什么挑选的余地,生在哪里,生在何时,父母是谁,都是无法事先预定的,只能接受和适应,佛家有轮回之说,这辈子生不逢时,下辈子再托生个好人家吧,可生命就这一回,既不能“调换”,也无法“退赔”,要不要都是它。因而,一个人不论是否“逢时”,不论遇到什么磨难,都应积极进取,好好生活。以吴祖光老先生生正逢时的人生态度激励自己,建功业,写春秋,展抱负,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白来人间一遭。
枕边哲理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不要报怨自己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普遍的表现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有时也会一副郁悒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的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真的有才的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放,又怕别人不知你才干似的乱批评,那么你的上司绝对会打压你,不让你出头。人的斗争就是这么回事,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啦。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有才或无才,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的人都人见人怕,因为你若一听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他有多行,你也只好点头称是——我就不相信你敢跟这种人唱反调。
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到其他人的圈子里。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恶评一起,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我看过很多,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我不知道你自认为才干如何,但不管才干如何,你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轻。那么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那不如跳河算了。不必如此,我想有几件事可以做:
——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的自我评估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适当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只好去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有,就要想办法疏通,如果你骨头硬,那当然要另当别论!
——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面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更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不过最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敬谨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
枕边哲理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该爆发时就爆发
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据传,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