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2800000021

第21章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4)

同感(empathy)又称为同感理解(empathical understanding)。这个词的中文翻译没有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文词。在中国,对empathy有好几种译法,如“共情”、“同理心”、“同感”、“同情”、“移情”等。现在使用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的译法,称为“同感”。“同感”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费舍(R.Vischer)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提出来,其德语原文为Einfuhlung,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无意识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倾注在对象上面,从而使对象具有了情感和美的色彩。早期的德国心理学家曾使用Einfuhlung这个概念,后来铁钦纳(E.B.Titchener)将这一概念带入美国心理学,并英译作“empathy”,中国美学界将Einfuhlung译作“移情”。值得指出的是,在心理学中将empathy译为“移情”显然不妥,因为人们已接受把弗洛伊德理论中的transference译作“移情”,再把empathy也译为“移情”会造成混淆。在心理咨询中使用empathy概念开始于罗杰斯,但自从罗杰斯用其概括咨询者交流中的一种活动特点后,empathy的含义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按照罗杰斯的看法,同感就是咨询者体认当事人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同感。……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好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烦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和烦乱卷入其中,这就是我们想要描述的情形。”(Rogers,1989)用我们的话说,同感就是咨询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心领神会。同感包含着“换位”的意思,是咨询师用当事人的心情去感受,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有两个中文词,“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两者和在一起,就很好地表达了同感的要义。

杜亚士和卡库夫对同感理解有一个很好的形容。他们说,当我们对当事人的意愿和需要,对当事人的成功和失败……了解得非常真切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一种状态,一种跟当事人声气相通的状态。就好像读一本小说时,我们进入小说主人公的世界,跟他“活在一起”(Truax &; Carkhuff,1967)。在同感理解之中,我们也是跟当事人“活在一起”的,我们进入当事人的内部参考系,用当事人的眼光、角度、心情来生活,从而能够体验到不断流过当事人心头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比如,对于当事人生活中的某个人,我们不再是从一个咨询者的角度,较为“客观的”去看那个人,而是以当事人的眼光看那个人,看到的是那个人在当事人心目中的样子,威严的,骄横的,令人害怕的……在同感状态中,我们有时真的有跟当事人“同一化的感觉,就像某首歌写的: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然后,把我们感受到当事人的感受再传达给当事人,这就是同感”。

同感与真诚、积极关注有密切的关系。严格地说,这三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是可以分开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条件或者互为手段。从态度来说,三者的基础首先是真诚。只有当咨询者的关怀和积极关注是发自内心的,他的同感表达才能够被当事人如实地感知为积极关注和理解,而不会被感知为虚伪。所以,罗杰斯在谈到这些核心咨询条件时,总是首先强调咨询者的真诚一致。真诚首先支持的是积极关注或尊重,而尊重或积极关注又是同感理解的基础。咨询者要做到准确的同感理解,需要他真正对当事人“感兴趣”,对当事人这个“人”做到关切,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对于自己有着个人意义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服务对象,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当事人的世界,跟当事人同一化。但反过来看,真诚和积极关注又依赖着同感理解。当我们处在同感状态中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一种“半忘我”的境界,这时候我们那些习惯了的防御会暂时离开我们,我们就比较容易做到真诚。而当我们进入当事人的世界,对当事人了解得真切的时候,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个人产生同感、温情、尊重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更不会以日常习惯了的评价性态度跟当事人相处,一边交谈一边在心里说着“烦人”、“真没用”、“怎么这么笨”等。

2.同感理解的水平

同感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其反应可以有不同的水平。

伊根曾把同感分成两种类型(Egan,1990):第一种是初级同感(primary empathy),它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和想法的了解并反馈这种了解。第二种是高级准确的同感(advanced accurate empathy),运用这种类型的同感时,咨询师显得积极一些,它不仅使用倾听技巧,而且常结合使用一些影响性技巧,如自我揭示、解释等。两种同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一种同感较容易为当事人接受,因为它跟当事人意识到的内心活动是一致的;后一种往往是说出了当事人“心中所有,意识中所无”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当事人疏忽了的,更可能是无意识地要回避的东西。当事人往往会有顿悟、震撼的感觉。高级同感反应有较强的影响力,但出错的几率也较高。一旦出错,对咨询关系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以下举例说明这两种同感反应的差别:

当事人:我拿不准他对我到底怎么样。我跟他一起上街,他老是盯着别的女人看,我气极了,我知道自己没有魅力……

咨询师A(初级同感):你拿不准他对你是否有真情,你对你们的关系感到不安全。

咨询师B(高级较准确的同感):一方面你怀疑他是否全心全意地爱你,另一方面你又很看重你们的关系,你害怕由于自己没有魅力而失去他,我能感觉出此刻你这种不安全的感受。

可以看出,在初级同感反应中,咨询者所表达的理解跟当事人自己的了解差别不大,比当事人稍进一步的是指出当事人的不安全感,其实当事人自己也能意识到不安全感。在高级准确的同感反应中,咨询者对当事人的理解更准确、更贴切,并且显然是比当事人能够意识到的更深一层。

艾维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同感分为七种水平的反应。这七种水平的反应是从观察实际咨询得来的,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有破坏性作用的反应到最熟练、最高品质的反应。

水平一:咨询者在会谈中明显地起着破坏作用。他的表现是不成功的(如身体急剧地变换姿势,会谈的主题跳来跳去),粗暴地打断当事人的话语,对当事人进行攻击或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漫不经心。

水平二:咨询者仍有破坏作用,但不明显、难以察觉,尽管他表现得试图努力帮助对方。水平一与水平二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程度和清晰度的区别而已。意见不合或不关心对方的现象在这里并非少见,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表现。

水平三:乍看上去会谈似乎正常进行,然而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咨询者并非很注意倾听当事人所说的事情。他的解释是切题的,但仍不合当事人的原意。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谈话就是这种模式。这种交流的结果是,当事人虽然并未受到损害,但他所讲的一切事情咨询者很少听进去,而且咨询者的反应与当事人所说的有差距。

水平四:许多人认为水平四是那种最低限度的咨询。咨询者对当事人所说的能进行交换意见式的反应,即能够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正确的反应,对对方的意见做出准确解释,或对当事人所说的事情进行实质性的总结。在水平四,常见用开放式询问和为使当事人做出反应而进行的自我揭示的技巧。

水平五:在这个水平上咨询真正变成了有效的咨询。咨询者在咨询中增加了超出交换意见式反应的事情,除了准确地解释对方的意思并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正确反应外,还会对事情加以适度的说明或提出一个试探性的问题或解释。这样,咨询者就不仅抓住了当事人的主要问题,而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有助于促进对方自我增长和自我探索的因素。一般来说,水平五需要运用影响技巧或提问技巧。不过,这些技巧运用不当会使咨询者倒退到水平二,因为如果咨询者开始运用影响技巧,他犯错误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水平六:此时咨询师真正成了有主见的咨询者。倾听对方谈话的技巧、影响对方的技巧和同感等多种特质相结合,使咨询变得更为有效。会谈常是和谐的,并表现出整体性。

水平七:这是只有少数咨询者能达到的水平。由于增加了对许多技巧熟练而有效的运用,并表现出许多同感特质,咨询者此时是完全与当事人“融为一体”了。当然,实际上他们之间仍是有分别的。有人称此为人际关系中的“高峰体验”。在这一时期,咨询者与当事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进行直接的、成熟的交流。

在咨询者训练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杜亚士和卡库夫对同感水平的划分(Truax &; Carkhuff,1967)。他们将同感反应分为九种水平,并设计出一个评定量尺来,以帮助人们对训练中的同感反应进行评估。后来其他人所设计的评定量尺,大都以他们的工具为蓝本。以下是卡库夫和贝伦森的一个五级水平量尺(Carkhuff &; Berenson,1977)。

水平一:咨询者在语言和行为上的表现要么未曾专注于当事人的言行表达,要么明显地心有旁骛,双方交流未能充分包纳当事人所表达的感受和体验。

举例:咨询者连当事人最显而易见、最表面的感受也不曾察觉,咨询者感到心烦、厌倦,或者只是根据某个预定且脱离当事人实际的参考架构来行事。总之,咨询者忙忙碌碌,唯独忘了对当事人哪怕最显而易见的感受表现出倾听、理解和细心体会,他明显对当事人所表达的事情听而不闻。

水平二:咨询者对当事人所表达的感受有所反应,但却忽略了当事人交谈中值得重视的情感方面。

举例:咨询者能够表达出对当事人明显可见的、表面的感受有觉察,但他的交谈不曾在情感层面进行,在意义层面也有曲解。咨询者可能谈出在他看来事情如何,但这与当事人所表达的有出入。总之,咨询者总是倾向于对别的而不是当事人确切表达或指的事情作出反应。

水平三:在对当事人的表达作出反应时,咨询者的表达基本上可以与当事人的表达互换,因为它们实质上表达的是同一情感和意思。

举例:咨询者的反应是基于对当事人表面情感的准确理解,但可能对较深层的感受没有反应,或对较深层的感受有曲解。总之,咨询者的反应对当事人的表达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减少什么,他对当事人表面感受底下的实际感受如何没有作出反应,但他表示他是愿意这么做的。

水平四:咨询者的反应相对于当事人的表达明显有所增加,甚至表达了比当事人自己所能表达的更深一层的感受。

举例:咨询者传达出他对当事人表达的理解,他的理解比当事人表达的深了一层,从而可使当事人去体验或表达他此前未能表达的感受。总之,咨询者的反应对当事人的表达增加了深一层的感受和意思。

水平五:咨询者的反应对当事人所表达的感受和意思作了重要增加,甚至准确地表达了比当事人自己所能表达的深几层的感受。总之,在当事人深入的自我探索中,咨询者与他最深层的感受息息相通。

举例:除了表面感受外,咨询者对当事人任何更深的感受有准确的反应,他“调准”到当事人的“波长”,双方携手并进,去探索此前未曾触及的人的存在领域。总之,咨询者是在充分意识到对方是谁,是在全面准确的同感理解那个人最深层的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反应。

3.同感反应的要领

第一,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当事人,用他(她)的眼睛和头脑知觉、思维和体验。当然,完全使你变成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样要求的实质是要你尽可能排除自己经验(如知识、价值观、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干扰,用一颗“空”心,以关切、体察的态度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是同感的最基本的东西。事实上,它最重要,但也最难做好(对某些人尤其如此)。

第二,投入地倾听当事人,不仅要注意他(她)的言语内容,而且要注意非言语线索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如果必要,小心运用倾听技巧与之沟通。如果把前一点看成同感的态度准备时,这一点就是同感体认过程。

第三,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到的事情做一番清理,理解它们。具体来说,你先把事实内容与情感内容分开;把事实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来(即有什么事实,各事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哪是因,哪是果);再识别情感内容,分辨出都是哪些情感;如果可能的话,就找出情感反映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一切做完了,你还得记住,这些结果是你的认识系统加工处理得出的,他们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不符合当事人实际的。

第四,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向当事人说出你的理解。视情景、时机,决定运用低水平的反应还是高水平的反应。

第五,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应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这是减少错误或纠正错误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同感反应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按部就班。我们可能要不断地进入对方世界,回到自己的世界,再进入,再出来;我们的反应也不应当是一次性的,我们自始至终都在以表情、动作、言语向对方说话;我们在体认、理解、反应等环节都可能经历试误过程。因此,灵活性始终是必要的。

以下是几个同感反应的实例分析。由于文字表述无法表达非言语线索及其联系的情绪感受,所以需要读者去体会说话人当时的情绪。

[实例一]

当事人:我妻子死了,我的人生也完了。孤零零一个人,我真不知怎么活下去。

咨询师A:千万别这样想,看开些,一切都会好的。

分析:咨询者的反应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一般朋友之间的典型反应。在卡库夫的量表上,得分大约为1.5。咨询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当事人的感受,对未来之光明的空洞保证只会使当事人感到对方离自己很远。

咨询师B:的确,这对你是个沉重打击。

分析:比上一个反应同感水平稍高,在卡库夫的量表上得分为2.5,“沉重打击”虽然比较模糊,但所指向的情感方向是正确的。

咨询师C:你妻子去世就像你生活中的一根支柱倒塌了,在这个打击面前你感到承受不了,孤立无助。

分析:相当准确地体认到当事人的感受,并反馈了自己的体认。相当于伊根的初级同感,在艾维的尺度上相当于水平四,在卡库夫的量表上相当于水平三。在许多情况下,在此水平反应已足够了,可以引发当事人进一步探索这一方面的感受。

[实例二]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瘦身进行时

    瘦身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减肥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受肥胖困扰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后世之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它为人类认识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弗洛伊德把梦带入科学的视野,通过对自身与他人梦境的个案研究,告诉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另一层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
热门推荐
  • 冥婚惊情:鬼王独宠冷情妻

    冥婚惊情:鬼王独宠冷情妻

    千年前,他和她是一对恋人,在最好的年华里,他们是彼此的唯一,她们发誓要永远和对方在一起,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可是,如同最好的一场演出,由于中途出意外,他为了她灰飞烟灭。千年后,他成为了鬼王,却为了找她耗费千年时间,只为了找到她,保护她生生世世……而她成为了豪门千金,一出生因为是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便在满月第二天送去乡下爷爷那里照顾。只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在18岁生日前一天阴阳眼被开起,18岁生日嫁给一只鬼并与他订约定事……她却没有想到一段跨越千年永世纠缠不完的孽缘开启。而那只鬼夫俊美无双,呵护宠溺她,却也霸道无耻,常常弄得她腰酸背痛。只不过一件又一件诡异的事情接踵而来,阴谋也随着而来……
  • 盛世百兽神:战神参上

    盛世百兽神:战神参上

    风云在上战神参上泡净美男攒净神兽嚣张跋扈任性世间众人膜拜战神参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的王妃么么哒

    我的王妃么么哒

    她,被废了的王妃被封为将军王,成为了大凉史上唯一的女王爷,误打误撞遇见了“她”,邻国公主,她居然被“她”求婚了?!好吧,那就娶回来当王妃好了。离开皇帝的她异性缘好到没话说,出去打个仗,不仅收复了疆土,还带回来个蛮王,这蛮王要求臣服大凉还求皇帝许婚。这可不能乱来,“王妃”的醋意可是不小的!这年头,王爷可是越来越难当啦!
  • 灾妖

    灾妖

    这是一个妖与怪主宰的世界。妖是妖,怪是怪。妖,化形成人,被称为妖人;怪,化形成精,被称为精怪。妖与怪分为三种:灵妖与灵怪,眼瞳紫色,天赋的元素奥义掌控者。巫妖与巫怪,眼瞳黄色,天赋的肉身奥义掌控者。幻妖与幻怪,眼瞳绿色,天赋的精神奥义掌控者。我们的主角狄朗,原本穿越到一只普通幻妖身上,却因为天降的一滴黑血,改变了命运。这是怎样的故事呢?
  •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在青春这条路上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和后悔,因为,青春很短,但也很美好,所以,一起加油吧,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 无限奔跑

    无限奔跑

    无限,奔跑。这就是一本无限+奔跑的小说。
  • 鬼灵殇日记

    鬼灵殇日记

    艺诡龄跟同学一起去旅行,来到位于加拿大的鬼镇,住进了传说中的鬼屋酒店。墙上的人名,奇怪的信封,逐个消失的伙伴,穿着哥特式服装的少女,异样的歌声和诡异的电梯。在这个传说中的鬼镇是否有真的鬼出没?她、又是谁呢?
  • 暮染果果

    暮染果果

    这是果果的短篇合集,欢迎大家旁观,收藏。
  • 碧天清晓月明中

    碧天清晓月明中

    “自古有情痴,情路曲折心碎成灰,方显荡气回肠。”月娘真心劝慰。眼前的上仙俊脸微黑,她倒说得轻松!月娘心下暗骂,也不知何时得罪这般油盐不进的高人。上仙敛了敛杀伐之气,重回风轻云淡,“老板娘,再来碗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