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400000037

第37章 汉民族共同语言的特征(1)

(第一节汉族是古今相承的古老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众所周知,甲骨文距离现代3000多年,从甲骨文的体系已相当完备的情况来推断,如果说汉民族的祖先在5000千年前就创造了文字,还算是谨慎的会计的话,那么,根据语言的产生先于文字的规律,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汉语至少有10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世界四大文明的发祥地,曾产生过古埃及语言、古巴比仑语言、古印度语言、古中国汉语言。但是随着历史风貌的流逝,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古埃及语言消亡了,古巴比仑也消亡了,古印度语言尽管保留下来了公元前4世纪的书面语——梵语,至今婆罗门教仍用来作宗教语言,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已消亡,剩下来的,就是中国的汉语,历经历史风雨的吹打,古今相承,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至今不仅是10亿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的公用语言,甚至还是世界五大通用语言之一。

何以见得汉语具有古今相承的特点呢?

一、基本语音古今相承

说话的声音是一发即逝的,我们怎么得知汉语的基本语音古今相承呢?这全靠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各种韵、韵图,使我们可以从古书中“直音”、“读若”、“反切”的注音,历代的韵文、谐声字、假借字、异文、重文、音训、联字、译间以及方音中,探得汉语语音古今相承的线索和概貌。

按照汉语语音学家们的研究,根据语音发展变化的情况,汉语语音一般可分为上古音(先秦时代)、近古音(汉魏南北朝时代)、中古音(隋、唐、宋时代)、近代音(元、明、清时代)、现代音(1911年以后至今)5个阶段。在音韵学上,则比较集中研究先秦西汉和隋唐宋两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前者称为古音,后者称为今音。这是因古音是汉语的源头,后代的语音都是由此发展演变来的。而今音则是在反切创制、四声发现、“读破”运用、韵书编纂,特别是《切韵》、《广韵》的编成,以及平仄律的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它既体现了汉语从古音发展到今音的相承关系,又反映了汉语比较显着的变化,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点,所以,我们只要抓住汉语古音、今音和现代音三者之间相互连贯的承传关系,即可清晰地看出汉语的基本语音古今相承的特点。

我们先拿现代音中的北京音系与今音中的《广韵》音系进行比较。

声类方面,北京音系的声类与《广韵》41声类对照,其关系如下:

b——帮、并(仄)

p——滂、并(平)

m——明

f——非、敷、奉

d——端、定(仄)

t——透、定(定)

n——泥、娘(疑)

l——来

g——见、群(仄)

k——溪、群(仄)

h——晓、匣

j——见、群(仄)、精、从(仄)

q——溪、群(平)、清、从(平)

x——晓、匣、心、邪

zh——知、澄(平)、穿、神(平)、

禅、庄、床(仄)

ch——繖、澄(平)、穿、神(平)、

禅、初、(平)

sh——审、禅、神、疏

r——日、(喻)

z——精、从(仄)、(庄)(禅)

(仄)

s——心、邪、(疏)

o——影、喻、疑、微

韵类方面,更为复杂,为了简明起见,下面将北京音系的韵类与《广韵》音系的韵类列表对照如下:

(一)单元音:

北京韵类来自舒声韵来自入声韵

i支纸,脂旨至,之止志,微尾未,齐起霁,祭,废陌昔锡职,质迄,缉

r支纸,脂旨至,之止志,祭昔锡职、栉质、缉

er支纸O,OO至、之止志

u虞遇,鱼语御,模姥暮(厚候),(尤有宥)屋沃烛铎觉,没术物,缉

ǔ虞遇,鱼语御屋烛陌职,术物

a、ia、ua麻马(歌哿筒):(佳蟹卦)铎麦,曷未黠月,合盍洽狎乏帜

O、uo歌哿,戈果过,(模姥暮)铎觉陌麦德戟,末薛没

e麻马,哥果,戈果过铎觉陌麦昔德职,曷末薛没栉,合盍业缉

ieǔe麻马、佳解卦、皆O怪、戈OO觉昔,屑薛目物,叶业

(二)复元音:

北京韵类来自舒声韵来自入声韵

ai、uai咍海代,佳筋卦,皆孩怪泰,夬(灰)陌、麦、职

ei、uei灰贿队,齐齐霁、祭、废、支纸,脂旨至,微尾未,(海,泰)德、(没、缉)

ou、iao豪皓号,肴巧效,肖小笑,萧蓧啸铎、觉

ou、iou候厚候,尤有宥,幽黝幼,(模,暮)屋

(三)鼻韵类:

北京韵类来源

an、ian、uan、ǔan寒早翰,桓缓换,删潸谏,山产裥,先铣霰,仙线,元阮愿,覃感勘,谈敢阚,咸陷,衔槛鉴,添忝,盐琰盍,严俨酽,凡梵

en、in、uen、ǔn痕很恨,魂混慁,臻,真珍震,谆淮,文吻问,欣隐焮,侵寝沁,(青清劲耕粳蒸等嶝)

ang、iang、uang唐荡宕,阳养漾,江讲降,(耕庚粳)

eng、ing庚粳映、耕耿诤、清静劲、青迥经、登等嶝,蒸拯证,(东董送,冬肿用钟)

ong、iong东董送,冬O宋,钟肿用,(庚粳映、耕清劲,青迥登)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毫无疑义地得出结论:汉语从今音到现代音是相互连贯承传的,表现出汉语语音体系的高度稳定性。

下面我们再追根溯源,看一看今音与古音之间是否有承传习关系。众所周知,对于古音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各种意见基本上都蠡测,若要现代音与今音那样进行对应比较,可靠性比较小,但是段玉裁在《文书音韵表,古十七部音变说》中以今音说古音的一段话,对今音与古音之间的承传关系作了具体的论述,他说:

“之者,音这正也;咍者,之之变也。萧宵者,音之正也;肴豪者,萧宵之变也。龙候者,音之正也;屋者,音之变也。鱼者,音之正也;虞模者,鱼之变也。蒸者,音之正也;登者,蒸之变也。侵者,音之正者;盐添者,侵之变也。严凡者,音之正也;覃谈咸衔者,严凡之变也。冬钟者,音这正也;东者,冬钟之变也。阳者,音之正也;唐者,阳之变也。耕清者,音之正也;庾青者,耕清之变也。真者,音之正也;先者,音之变也。谆文欣者,音之正也;魂痕者,谆文欣之变也。元者,音之正也;寒桓删山仙者,元之变也。脂微者,音之正也;齐皆灰者,脂微之变也。支者,音之正也;佳者,支之变也。歌戈者,音之正也;麻者,歌戈之变也。大略古音多敛,今音多侈。”

段玉裁在这里虽然列举了这么多语音材料,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古本韵还保存在今天的口语中。所不同的是古敛今侈,即古音多齐齿、撮口的细音,今音多开口、合口的洪音。

还可以举一例来说明汉语古音与今音,仍至现代音的相承关系。那就是舌音端透定泥来五母的稳定性。其上古音〔t〕、〔t〕、〔d〕、〔n〕、〔l〕,直到今天苏州话仍旧是此五母,北京话中除全浊声母〔d〕没有外,其余四母亦有。

此外,汉语现代音的调类与古汉语的调类虽然有“阴、阳、上、去”与“平、上、去、入”之不同,但现代音的阴、阳两声是古汉语的平声分化而来,而古汉语的入声又分别溶化入现代音的阴、阳、上三声,两者之间也是有着渊源关系的。

正因为几千年来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稳定地牢固地保存着,从古音到今音,再到现代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2000多年前写的《诗经·国风·关睢》首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代人读起来还是朗朗上口,合谐押韵。此乃汉语具有古今相承特点之一证。

二、基本词汇古今相承

斯大林说:“语言的词汇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它在千百年的历史中长期生存着,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历史的稳定性。汉民族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给我们现在讨论汉族基本词汇古今相承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了集中起见,下面以名词为例,来探讨汉语基本词汇古今相承的关系。

1.自然现象词汇的古今相承。

在现存的最古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就创造出了许多关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词汇,一直沿用到现在主要有:

天、地、日、月、光、风、雨、水、火、土、木、金、石、虫、鸟、雷、电、生、死、草、叶、汇、河、冰、霜、雪、星、云、露等。

例如:

《尚书·金膆》云:“天下雷电以风,禾尽偃。”

《前》1·50·1云:“帝令雨足年:贞,帝令雨弗其足年。”

《尚书·舜典》云:“烈风雷雨弗迷。”

《尚书·吕刑》云:“禹平水土。”

《尚书·盘庚》云:“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响迩。”

《诗经·召南·行露》云:“谓行多露。”

《诗经·邶风·北风》云:“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诗经·郑风·风雨》云:“风雨如晦。”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去:“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诗经·召南·小星》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易经·坤卦》云:“履霜坚冰至。”

不胜枚举。

2.有关人体词汇的古今相承。

有关人体词汇沿用至今的主要有:

人、首、头、脑、面、目、唇、发、眉、牙、齿、舌、鼻、口、耳、身、领、颈、手、肩、拳、肠、心、足、脚、

例如:

《尚书·无逸》云:“否则厥心违怨。”

《尚书·大诰》云:“遗大投艰于朕身。”

《诗经·大雅·抑》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鲁颂·閟宫》云:“既多受祉,黄发几齿。”

《易经·噬嗑》云:“噬肤灭鼻无咎”。

《尚书·康王之诰》云:“皆再拜稽首”。

《诗经·卫风·硕人》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笔倩兮,美目盼兮。”

《论语·泰伯》云:“启予足,启于手。”

《墨子·鲁问》云:“今有刀地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手?”

《荀子·疆国》:“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

亦不胜枚举。

3.方位和时令词汇的古今相承。

早在甲骨文中,方位词东、西、南、北、上、下已俱全;时令词已有年、月、日、春、秋。例如:

《粹》905云:“西受禾。癸卵贞,东受禾。北方受禾。西方受禾。南方受禾。”

《前》8·10·3云:“戊寅卜,王贞,受中商年。十月。弗其受年。”

《龟》1·10·5云:“贞,日有食。”

西周以后,岁以及春、夏、秋、冬四季词汇齐全了。例如

《墨子·耕柱》云:“夏后殷周之相也,数百岁矣。”

《尚书·尧典》云:“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尚书·茫范》云:“日夜之行则有冬有夏。”

亦不胜枚举。

4.亲属称谓词汇的古今相承。

汉民族亲属称谓最基本的词汇古之早有,主要的是:

祖、父、母、夫、妻、子、女、伯、叔、孙、侄、兄,嫂、弟、姐、姊、妹、舅、甥、姨、姑、公、婆、岳、婿等。

例如:

《孟子·告子上》云:“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墨子·公孟》云:“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表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

更是不胜枚举。

5.生产词汇的古今相承。

汉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关于农业生产方面词汇古今相承的情况也十分突出,如商代已有黍、稷、禾、稻、麦5种谷类的词汇,于省吾先生在《商代的谷类作物》一文中列举了247条甲骨文例句。又如汉民族民间至今俗称的“六畜”马、牛、羊、鸡、犬、,先秦时代不仅词汇俱全,而且每一种畜类又根据性别、年龄、用途之不同有种种名称,故《说文解字》中从马的字有25个,从犬的字有83年,从的字有22个;《尔雅》鸡属的名称有4个。再如纺织业方面,甲骨文也早有桑、蚕、丝、帛等词汇,胡厚宣先生在《殷代的蚕桑和丝织》一文中也列有详细的例句。

6.生活词汇的古今相承。

反映汉民族物质文化生活词汇古今相承的例子也很多,居住方面主要有:

穴、室、宫、屋、房、楼、宇、庐、堂、馆、居、户、墙、垣、庭、台、巷、城等。

例如:

《诗经·王风·大车》云:“谷(生)则异室,死则同穴”。

《诗经·召南·行露》云:“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尚书·顾命》云:“在西房……在东房”。

《墨子·备城门》云:“城上百步一楼”。

衣服方面主要有:

衣、服、裳、裘、巾、幕、褂、衫、袜、衣服、衣裳等。

例如:

《诗经·邶风·缘衣》云:“缘兮衣兮,缘衣黄裳”。

《诗经·小雅·大东》云:“西人之子,衣服。”

《易经·击辞下》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庄子·天运》云:“盛以箧衍,巾以文。”

《中华古今注》云“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待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

《左传·哀公十十五年》云:“褚师声子袜而登席”。

更亦不胜枚举。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列举中,可以肯定:汉语的基本词汇是稳定的,不少基本词汇少则有几百年的寿命,多则有几千年的寿命。所以我国古代字书史上划时代的巨着——东汉许慎所已撰的《说文解字》所收的9553个字中,至今常用的仍有四五千字,可见汉语词汇古今相承的关系具有何等坚固的稳定性!此乃汉语具有古今相承特点之又一证。

三、基本语法古今相承

如果说汉语的语音和基本词汇古今相承,但语音的发展仅能从其分为上古音、近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而见一斑;基本词汇的发展和变化则只能从词义的扩义性、缩义性、转义性、多义性略知一二,而至使一般人读古籍文献感到困难,那么,汉语的基本语法几千年来动变化甚微,在语言中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稳定性。

1.词序的古今相承。

构成句子的主要成份为主语、谓语和宾语。汉语的词序,从甲骨文开始,就基本上形成了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以及修饰在被修饰语前面的稳定形式,构成“主→谓→宾”;动词→宾语;定语→中心词;状语→动词或形容词的格式。例如:

《乙》3769云:“帝令雨。”

《论语·雍也》云:“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荀子·天论》云:“星队(坠)。”

《史记·项羽纪》云:“(楚)军〔四面〕击之。”

《韩非子·有度》云:“法不阿贵”。

《韩非子·外储说古上》云:“墨子为木鸢”。

《列子·汤问》云:“(邻人京城氏之嬬妻有遗男)。”

《史记·淮阳侯列传》云:“一军〔皆〕惊”。

2.汉语实词的分类和作用古今相承。

汉语的实词自古以来就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类,其各自在语言中的作用从古自今一脉相承。

如名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始皇巡陇西、北地”。

《韩非子·扁鹊贝蔡桓公》云:“(君)之病,在肠胃。”

又如动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例如:

《史记·陈涉世家》云:“吴广素爱人”。

《史记·商君列传》云:“()年虽少,有奇少。”

再如形容词在句中主要用作谓词、定语和状语。例如:

《左传·庄公十年》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史记·楚世家》云:“吴〔大〕败楚于豫章”。

还如代词,古汉语的代词与现代语一样,都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人称代词在句子里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楚辞·涉江》云:“余幼好此奇服兮”。

《史记·张仪列传》云:“如吾从若饮,我不盗(而)壁,若笞我。若善宁(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指示代词在句子里一般都充当定语、主语和宾语,例如:

《庄子·逍遥游》云:“(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

《周礼·冬官考工记》云:“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乡老母在彼,可去”。

疑问代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状语、定语,例如:

《诗经·大雅·桑桑》云:“谁生厉,至今为梗?”

《左传·僖公九年》云:“人实有国,我何爱焉?”

《荀子·王霸》云:“何法之道,(谁)子之与也?”

《庄子·山木》云:[何]先生之惫邦?”

3.汉语虚词的古今相承。

汉语的虚词虽然在古代与现代有较大的差别,往往是现代人阅读古文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它也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如之、于、於、以、与、而、则、虽、若、如等字,不仅至今通用,有些甚至还没有其他词可以替代,例如:

《尚书·益稷》云:“予欲观古人之象”。

《易经·归妹》云:“归妹,天地之大义也”。

《荀子·成相》云:“居于砥石迁于商”。

《荀子·劝学》云:“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孟子·万章》云:“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墨子·辞过》云:“刑罚深则国乱。”

《史记·淮阳侯列传》云:“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

《韩非子·郑人买履》云:“何不试之以足?”

《左传》文公66年云:“公子鲍美而艳。”

《荀子·劝学》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史记·张仪列传》云:“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勤克俭卒虽多,然而经走易北。”

4.复句格式古今相承。

汉语的复句格式从古到今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都可分为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选择式、转折式、假设式、因果式、目的式、条件式九种。古汉语这种种复句格式是不胜枚举的,例如:

《韩非子·五蠢》云:“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此乃并列式。

《韩非子·说林下》云:“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此乃承接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云:“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此乃递进式。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禁忌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同“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热门推荐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王妃弃夫:王爷太着急

    王妃弃夫:王爷太着急

    她立志当最懒最挫的穿越人,谁知一纸圣旨竟然要她嫁人。王爷夫君她不稀罕,高高在上的皇帝她不想高攀,她只想找个疼自己的老公,爱自己的男人,为毛好不容易找到却只能眼看他溜走?喂,前面的,你耳朵聋了?你给我站住!
  • 樱冥绝

    樱冥绝

    大量的核泄漏导致生物发生异变,为了防止人类灭绝,天帝将史上最强的美女杀手雪樱召唤到了现代来消灭变异生物,但是被召唤到现代的她力量被完全封印住了,想要使用力量就必须要解除封印,而解除封印唯一的办法就是吸收远古神龙唯一留下的血脉南宫冥并的血气来解开封印。但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并将二人深深的帮顶在了一起。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这温柔的月光

    这温柔的月光

    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本书,在作品类型里找了半天,犹豫着给他套上了“现代言情”的标签。可是他只是空有感情的架子,实质上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我“也就是主人公林海在经历了一段旅行见闻之后,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他是否还能保持一颗初心?是否对即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一种别样的认识呢?这是我第一次在网站上投稿,虽然希望不大,但总得试试才行,也许我是咸鱼,可谁说咸鱼没有梦想!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窃神之火

    窃神之火

    远古的大陆上,巨大的魔兽肆虐,人们饱受苦难,众神却熟视无睹。普罗米修斯盗窃神火,在巨兽下保护人类的生存,并且将神火化为魔法的力量传授于人类,给予他们生存的牙爪。赛路奇是御神之人!是继承普罗米修斯神力的王!他窃取众神的力量,窃取神话中的传说,将神迹化为现实!将前进的道路以神火照亮!
  • 明日月光

    明日月光

    因被同事陷害,避免心灵的混乱同时亦为了完成梦想,苏齐前往日本。意外卷入11争斗,却意外救下一名男子。从此开始了麻烦男人的“救命女神,请容我以身相许。”之中。另一方面,因长相相似而被某大社长认作女儿的苏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之中。对于天生超讨厌麻烦的她来说,坚决拒绝任何麻烦的人类,从此开始了麻烦重重的漫漫人生路。。。。。。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 我欲为天

    我欲为天

    天武大陆,实力为尊,万族林立,等级森严。一个从属国走出的少年,誓要耀眼在苍穹之下,演绎一个令万万人向往的传奇,追求那无上的巅峰之路,怎奈被大门派赶出,连带家族被贬寒门,背负万世骂名。试问武极之巅,谁主沉浮?大千世界,我欲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