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39

第39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10)

宋元时期城市的娱乐服务业,除官办的乐伎服务机构教坊外,有“街市乐人”沿街赶趁,官、私妓女随时“请唤”,还有“百戏踢弄家”、“角觝者”、“说话者”等职业服务者,为居民提供观赏服务。还有杭州的游湖服务,为人们提供种种娱乐,无所不周。

在汴梁和临安,还有专司凌晨报晓之事的和尚,称报晓头陀。这些和尚原本于五更时分,在街头巷尾“高声叫佛”,教人省睡,早起念佛,后来渐渐演化承担了“报晓”之职。宋张耒《赠铁牌通道者》诗曰:“微官待旦亦朝天,赖尔绝胜钟鼓传。”据《梦粱录》记载,杭州每交四更,诸山寺观鸣钟以后,庵舍行者、头陀,打铁儿或木鱼儿沿街报晓,各分地方。若晴则曰“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报“常朝”,或言“后殿坐”;阴则曰“天色阴晦”,雨则言“雨”,以使当地大小官更兵卒人役及各衙署,及时入朝或轮值,虽风霜雨雪,不敢旷废。街市各商店闻声即起,开卖早市点心。每月初一、十五或节令日,则沿门求乞斋粮,以为报酬。

宋代京城设有专门帮办礼席的服务机构“四司六局”,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像东京“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担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筵席假赁》。;“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人人衫帽衣服从物可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皇后出乘舆》。六局为果子局、蜜煎局、蔬菜局、油浊局、香药局、排办局。他们的上门服务,便利了京城居民。临安的租赁服务更为全面,租赁之物包括花桥、酒担、首饰、衣服、被卧、布囊、酒器、帏设、动用、盘合、丧具等,应有尽有。正如俗谚所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四司六局筵会假赁》。服务可谓周全。宋代都市为人们提供洗澡设备和沐浴服务的行业有香水行,又称香水混堂、混堂等。《都城纪胜》“诸行”曰:“浴堂谓之香水行。”《梦粱录》曰:“开浴堂者名香水行。”据《能改斋漫录》记载,香水行“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可见,当时社会将壶作为浴室的标志。

宋代城市还出现了专门介绍佣工的劳动服务行业——牙行。牙行不仅提供各行各业需雇佣的人,还为府宅官员、豪富人家提供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等服务。这种人称“牙婆”,亦称“牙嫂”。陶宗仪《南村缀耕录·三姑六婆》曰:“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虚心虔、药婆、隐婆。”

(第三节)五代宋元汉族生活风俗

五代宋元时期,汉族社会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风俗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越礼逾制的浪潮,在生活风俗上影响显着;其次是追求奢华的风气弥漫整个社会各阶层,在衣食住行消费民俗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另外,服饰以美化、方便、实用为原则,体现了实用美与装饰美的统一;饮食向着方便化、营养化、精美化方向发展;住房趋向美洁、舒适、自由活泼等等,也足以显示本时期的特点。

一、服饰风俗

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各代朝廷未能来得及制定自己服饰制度,而基本沿袭唐代服制。宋代在立国之后就建立了服饰制度,三百余年间虽有多次变动,服饰“或因时王而为之损盖”,但尚文尚质,重视传统的总方向基本没变。历届皇帝三令五申,申饬服饰“务求简朴”、“不得奢僭”。宋初,衣冠服饰较为拘谨保守,“衮冕缀饰不用珠玉,盖存简约之风《宋史·舆服志一》。式样变化不多,色彩不如以前鲜艳,呈现质朴、自然之态;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侈靡之风日炽,礼法难以制约,宋徽宗时服饰可俗已“奢荡靡极”《宋史·舆服志四》。官民服饰,斗美夸饰,日鹜新奇,在形制上出现了众多变化。元代服制,则基本继承宋制而略有更改,在服饰方面即要有正规的帝后装、仪仗,又要有保持蒙古“本俗”的服饰,故其“舆服之制,适宜便事及尽收四方诸国也,听因其俗之旧又择其善者而通用之”;“考古昔之制而制服焉”《经世大典序录·舆服》,《元文类》卷四一。吴现出“胡汉交融”之状态。

1.服饰习俗富于变化

宋初,朝廷对士庶服饰的限制不那么严格,王栐曰:“国初士庶所服革带。未有定制。”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革带之制》。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因“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于丧葬,各有等差。近年以来,颇成踰僭”,朝廷即令翰林学士李昉详定服饰制度;并于端拱二年(989年)明令规定:“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至道元年(995年)又放宽到可以服紫了。据张耒《衣冠篇》记载,哲宗至徽宗时,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伎术官的衣冠也没有太大区别张耒:《柯山集拾遗》卷九《衣冠篇》。至宋孝宗时,“渐失等威,近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淳熙三山志》卷四0《岁时·序拜》。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市井服装习俗:“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以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里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之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北宋如此,南宋杭州也是“市农工商诸行百户衣中装着,皆有等差,香铺人顶帽披背子,质事掌库裹巾,着皂衫角带,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有辨认是何名目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但这只能反映服饰习俗的一。而另一方面,《梦粱录》又载曰:“自淳初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巾异服,三五为群,头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难怪理学家朱熹感叹当时风尚曰:“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朱子语类》卷九一《礼八·杂仪》。总的看来两宋服饰基本不受“贵贱有级、服位有等”礼法的限制,穿着还是较为自由的。

因此,宋代服饰风俗比之以唐代,则更富于变化性,正如周《清波杂志》所曰:“妇女装束,数岁即一变。”周:《清波杂志》卷七。宋真宗曾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曰:“京师士庶,偿来渐事奢侈,衣服器玩,多镶金以饰,虽累加条约,终未禁止。”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司马光也曰:“内自京师士大夫,外及远方之人,下及军中士伍、畎库农民,其服饰器用比之数十年之前,皆华靡而不实矣。”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六。南宋时,都城临安的竞奇斗艳之风,更比汴京为烈,“衣不肯着布缕绸绢、衲絮緼敝、浣濯补绽之服,必要绮罗绫縠、绞绡靡丽、新鲜华粲、缯绘画、时样奇巧、珍贵殊异,务以夸俗而胜人”阳枋:《字溪集》卷九《杂着·辨惑》。除衣着华丽外,服装式样也变化无常,司马光曾曰:“妇人不服宽裤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胜,以便乘驴。其风始于都下妓女,而士大夫家反慕之。”江休复:《醴泉笔录》卷上。再如“上衣福窄称其体,襞开四缝而扣之”的“密四门”,“小衣福管开缝而扣之的”的“便裆”,亦叫“任人便”等服式,由于适用,很快在都城流行推广,而且影响于后世徐吉军:《宋代都城社会风尚初探》,《浙江学刊》1987年第6期。这种追求服饰奢侈之风,波及军中将士和官府各级官吏。庆历八年,翰林学士张方平上书曰:“臣闻太祖训齐诸军,法制甚严。军人不得衣皂,但许衣褐,其制不得过膝,岂有红紫之服,今则异矣。臣尝入朝,见诸军帅从卒,一例新紫罗衫、红抱肚、白绫裤、丝鞋,戴青纱帽,拖长绅带,鲜华烂然,其服装少敝,固已耻于众也。一青纱帽,市估千钱,至于衫裤,盖一身之服,不啻万钱。”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三。

与此同时,宋代汉族社会又有好胡服的风尚,除官服保留汉制外,其他服装大多不同程度地吸收有周邻少数民族服装的优点,而体现出“胡化”之特点。朱熹曰:“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朱子语类》卷九一《礼八·杂仪》。为此,北宋仁宗、徽宗时期,曾屡次下诏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契丹服饰。尤其是北方辽、金统治地区,汉族社会服装的胡化现象更为突出。曾于宋乾道六年使金的范成大,目睹该地区风俗后曰:“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已北皆然,而京师尤甚。”范成大:《揽辔录》。南宋十,由于宋金两国交往的增多,女真服饰习俗也传到南宋都城临安。隆兴元年,南宋有臣僚奏曰:“临安府士庶服饰乱常,声音乱雅,已诏禁止。访闻归明、归朝、归正等人往往承前不改胡服,及诸军又有效习蕃装”。《宋会要辑稿·兵十五》之1213。可见,胡服在民间流行的程度。

元代,除南方服饰受“胡服”影响较少外,北方汉族服饰已被不同程度地“胡化”。如团衫,本为北方蒙古、女真传统服饰,元代则贵贱通服,汉族亦然。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曰:“国朝妇人礼服,达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服章但有金素之别耳,唯处子则不衣焉。”元代末年,还一度流行高丽式衣服、靴帽,“四方衣服鞋帽器物,皆依高丽样子。”任崇岳:《庚申外史笺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6页。此风从后妃、贵族流向民间。张光弼《宫中词》曰:“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载,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看过御前来。”《张光弼诗集》卷三《宫中词》从诗中可见高丽衣服式样是方领、过腰、短袖。

2.男服好古

宋时,男子服装风俗的一大特点是好古。如上古士人所穿的“深衣”,前后深长,后世已不流行,但到了宋代则又在士大夫中流行,并得到世人欣赏。司马光曾依《礼记》作深衣自穿;朱熹作“深衣之制”,“用白细布,度用指尺,衣全四幅,其长过胁”,与裳相联,“圆袂方领,曲裾黑缘”,于冠婚、祭礼、宴居、交际时穿服;《宋史·舆服志五》。宋末金履祥认为深衣乃古代士大夫闲居之服,合于周礼“规矩准绳”,并撰《深衣小传》,力倡恢复。

而宋时最为流行的男子服装当为袍衫。袍是长大衣,其制上下一体,又称长襦,长至膝下或至足,圆领,右衽,有窄袖窄衣,也有大袖宽衣,或单或夹或内絮丝绵等。宋初仍唐制,有官者服皂袍,无官者白袍,庶人布袍,紫色仅施于朝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昉曾请禁“品官绿袍”下服紫色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宋史·舆服志五》。后来朝廷对服色的禁令有所松动。如朝廷所赐的“时服”中,有“袍锦之品四”天下乐晕锦、盘雕细锦、翠毛细锦、黄师子锦杨忆:《杨文公谈苑》,《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五引。;仪仗卫队则有着各种绣花袍,乐师或着紫宽袍,丧事则用掺紫袍等。

衫也为长衣,有凉衫、帽衫、紫衫、白衫、衬衫、青衫、襕衫等。北宋中期,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浅青黑色衣蒙于外,称作“凉衫”。《江邻几杂志》曰:“近年内臣或班行,制褐袖为凉衫,渐及士大夫,俄而两府亦服之。”宣和年间,流行“帽衫”,以皂罗为衫,与乌纱帽配成套装,如杜衍致仕后,服“帽衫”见客。南渡初,战事频仍,士大夫多着本为军校服装的“紫衫”。后因“紫衫”有“以戎服临民”之嫌而被废,于是士大夫该以白色凉衫为便服,俗称白衫。《宋史》曰:帽衫“一变为紫衫,再变为凉衫”。乾道初,因白衫“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也被禁止,复流行紫衫。《朱子语类》曰:“宣和末,京师士人行道间,犹着衫帽。至渡江戎马中,乃变为白凉衫。绍兴二十年间,士人犹是白凉衫,至后来军兴又变为紫衫,皆戎服也。”《朱子语类》卷九一《礼八》。

“襕衫”,《宋史》曰:“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东京、临安教坊乐师则着黄义襕,系“如人吏公袍俾加衤癸”而成。《宋史·舆服志五》。

又有皂衫,本系富民、胥吏之服。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曰:“富民、胥吏皂衫”。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0《岁时·序拜》。故“皂衫纱帽”常为上层社会所鄙视,据张舜民《画墁录》记载,其兄服“皂衫纱帽”,曾被范鼎臣训斥曰:“举子安得为此下人之服?当为白苎襕衫,系里织带也。”但许多文人学士为了表示不拘礼数,也常服皂衫,并称之曰“野服”。如苏轼过金陵与王安古相见,均着“野服”;范镇退居京师,“客无贵贱皆野服见之”朱弁:《曲淆旧闻》卷五。到南宋时,皂衫已成官员便服。陆游《家世旧闻》言前辈平居往来皆具袍带,出游聚饮时,“始茶罢换帽子、皂衫,已为便服矣”。朱熹晚年亦着此服见客,说是旧京故俗。宋代的袍衫之制,元时仍得以依承。元时官民皆穿汗衫,系一种内衣,亦称汗替、汗褐。

衫袍之外,又有袄。陆游《家世旧闻》曰:“衫袍下,冬月多衣锦袄,夏则浅色衬衫。”冬天除绵袄外,还有绵裤、绵袜和衲袄、衲袜之类。

又有衩衣,原系官员便服,起于唐,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唐时,若客以世俗礼服来者,主人便传言“请衩衣”,客于是以便服进。《资治通鉴》卷二五二,胡三省注。宋徽宗时,曾孝广使北,因“衩衣相见接坐”失奉使礼而夺职《宋会要·职官六十八》。;但到了孝宗时,则“许百官以衩衣见丞相”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集。宋代官员便服,常不拘一格,如王朴为学士,“常便服,顶席帽”,魏泰以为“通脱简率”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三。

宋时流行本为道家所穿的“道服”,其衣宽大飘逸,为一些隐士或文士欣赏。王禹偁《道服》诗曰:“褚冠布褐皂纱巾”王禹偁:《小畜集》卷八。;范仲淹《道服赞》曰:“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范仲淹:《范文正公别集》卷四。名士石曼卿就常道服仙巾,有的官员致仕后也爱衣道服。南宋程大昌《演繁露》曰:道服“斜领交裾,与今长背子略同。其异者,背子开胯,裘则缝合两腋也。然今世道士所服,又略与裘异。裘之两裙交相掩拥而道士则两裙直垂。”又曰:“巾者,冠中之巾也。褐者,长裾通冒其外衣也。巾褐皆具,乃中道家法服之制。”

“短后衣”,当为卑贱者所服。赵汝谠年少时,着短后衣会见过访的叶适而被斥为“不学”《宋史·赵汝谠传》。陶毂诗曰:“尖檐帽子卑凡厮,短革幼鞾儿末厥兵。”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末厥”系俗语,衣短后之义。后来,士庶皆服之,沈括《补笔谈》曰:“近世士庶人,衣皆短后。”沈括:《补笔谈》卷一。

北宋后期,流行“背子”,袖大而长,前襟平行而不缝合,两腋以下开叉。皇帝、官吏、商贾、士人等都可穿用。陆游《老学庵笔记》曰:宰臣“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东京梦华录》曰:京师“香铺人顶帽披背子”,武士着“打甲背子”、“团花背子”、“小帽背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八,卷十五。关于背子的来历,叶梦得曰:背子“本半臂,武士服”,后来“引为长袖”,“腋下与背皆垂带”;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朱熹则曰“背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背子”《朱子语类》卷九一《礼八》。元代则称背子为背搭、背心、坎肩,即无袖短衣,元廷规定:“娼家出入,止服皂背子。”

南宋时有名为“貉袖”的冬衣,据说起于御马院圉人,“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绿之”曾三异:《因话录》,《说郛》卷一九引。前后襟皆短以便乘骑,短袖则便于控驭。

宋代普通百姓,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书记载,卖菜小儿有着“白虔布衫,青花手巾”者,兵士或着“黄绣宽衫”、“青窄衬衫”、“锦络缝宽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皇后出乘舆》,卷二《饮食果子》;吴自牧:《梦粱录》卷三。穷人则穿着甚简,广南“贫家终身布衣,惟娶妇服绢三日,谓为郎衣”庄绰:《鸡肋编》卷下。

3.女装多变

同类推荐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门关》分为鬼门关地理概况;鬼门关称谓流变等六篇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热门推荐
  • 帝国绝恋

    帝国绝恋

    沈冰月,一个智慧而冷静的女子。因火阳碧莫名背负起了使命,命运之轮仿佛在沿着同样的轨迹运行,在心不设防时,她已深深地爱上了黑子帝国残酷的敌人,这注定是一段痛苦无终的爱吗?慕容美,一个热情冲动的女子。她一直渴望美好浪漫的爱情,为什么命运却让她的情路如此坎坷曲折?为什么命运却让她的情路如此坎坷曲折?这两个女子,亲如姐妹,在遇到纠葛的情缘时,她们会如何选择?
  • 穿越千年爱恋:紫魅蝶缘(完)

    穿越千年爱恋:紫魅蝶缘(完)

    她是孤儿院里的出色学生她是魅惑众生的美丽妖姬她是拥有魅姬称号的商业间谍她是......,他是孤傲的孩子他是拥有银色秀发的皇子他是被众人视为不祥的妖孽他是...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就算穿越了,是否可以逃脱命运的轮回呢?就算相爱了,是否真可以牵手走过白头呢?意外的事件,意外的出现,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被书写?他们的感情将会怎样继续呢?一次的意外,让美艳伶俐的她穿越了时空,来到充满传说的国家,与冷傲孤独的他相遇,一次的偶遇,让冷傲他结识不同一般的她,身份的舍弃让他倾心,无法放手的爱情展开,唯美的爱情,真是那昙花一现般娇美易失,还是山盟海誓般经典永恒,玄幻的传说,带来的是那高贵不凡的身世,还是无法消逝的遍体鳞伤,国家的战争,给予的是那民不聊生的凄惨,还是官官相护之间的丑态,凄美的爱情故事,玄幻的神秘之说,华丽的战争场面,身世的不解之谜,都将演绎了一场怎样别具风格的穿越爱情呢?
  • 谜弈

    谜弈

    这是一部以离奇虚幻励志的作品,主要以光复家国情仇为主线,演绎着舍生忘死的师徒主仆情,朦胧的男女情,惺惺相惜的知己情,血脉相连的兄弟情。总之,皆以情字为主导,以奇门遁甲为主流而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延伸。
  • 倾城狂妃之邪王霸宠

    倾城狂妃之邪王霸宠

    “皇上,娘娘把你的花瓶摔了”“嗯”他平静道“皇上,娘娘坐在龙椅上说是要替你上朝。”“随她去。”他依然坐在那批卷子“皇上,娘娘把玉玺摔了!”“没事,她喜欢就好。”“皇上,娘娘她在收拾东西说是要和你离、离什么、哦,离婚。”“什么!?”他暴怒直接从桌上跳起来。
  • 安若有寒

    安若有寒

    爱情拼到最后,看的不是谁的手段高心机深,而是谁更相信这段爱情,一往情深,胜过百般算计。本文1V1,微虐,基本还属于甜文,男主强大腹黑,女主有小聪明也有大智慧,偶尔迷糊。
  • 美食读档系统

    美食读档系统

    仙神界的美食出现在人间会引起怎样的火爆,黄瓜300元一根,还得生吃,就这还每人限购一根,就这么高冷。美食,系统,直播,穿越读档器,对今天的生活不满意,穿越回去,重新来过,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肆意,一言不合就穿越重生,就是这么任性。群号:550695395欢迎大家来交流讨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一剑胜雪

    一剑胜雪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真正的剑客,侠客行...
  •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界史

    五界史

    万年前一名仙人立足世界顶点,征服万族,分五界,定血誓立一万年不可战。万年后约定即将作废各族蠢蠢欲动,欲想再次挑起战火君临天下,成就一族万世的局面。一名从神秘村落走出的蓝衣少年,操起长刀驾驭飞龙一步步开辟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