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100000056

第56章 附录(13)

区域民俗文化建设的跨世纪课程:黑龙江民俗文化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郭崇林《北方论丛》

韩国“辰韩”民俗与洞庭蛮越民俗之比较

张国荣《益阳师专学报》

审美空间的拓展:评李明泉《民俗审美学》

段晓敏《社会科学研究》

论民俗“约定俗成”的相关因素及过程

姚周辉《云南师大学报》

民俗研究和民族凝聚力

陈勤建《文汇报》

移风易俗,醇化民风

粱景和等《光明日报》

论传统习俗与民族社会规范

黄光成《思想战线》

从河东方富看山西晋南的民俗文化

辛菊《山西师大学报》

《前世姻缘传》与民俗文化

王平《民俗研究》

田野调查与文献稽考:惠东文化之谜试解

郭志超《厦门大学学报》

昭穆制度浅议

孙祖眉《社科纵横》

台湾的民族与民俗风情简介(待续)

赵世平《陕西社科院学刊》

珠江三角洲城镇民俗初探

刘怀君《中山大学学报》

风俗文化与道德建设

刘锅钧《天津师大学报》

梅山文化区域信仰民俗的调查与思考

鄢光润《民间文学论坛》

苏北殊俗

杜吉华《江苏地方志》

徽州民俗与徽州方言

赵日新《民俗研究》

谈萧田民俗的地方特色

吴丽萍《福建史志》

桃花潭畔话古风

汤锦程《文物天地》

游艺民俗:当代科际整合研究趋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支点:《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读后

张士闪《民俗研究》

谈谈平海城的地域文化

王宏宇《岭南文史》

赣民俗特征论兼及赣民俗研究受冷落的原因

万建中《广西民院学报》

访海峡彼岸的民俗老人娄子匡先生

叶春生《民俗研究》

罗山民俗轶闻

李光轸《河南文史资料》

秦淮河乡土风情最

吴定元《南京史志》

客家传统民间文艺与客家社会生活

何志溪《客家》

论岭南民俗文化圈的古代文艺学

彭会资《学术论坛》

民俗:永久魅力的冶炼炉:读《松江夜治》断想

白蕾《北方民族》

风俗

周柏泉《江苏历史档案》

燕都乡士闻见录

庄孔韶《民俗研究》

民俗、习惯法、典范社区:读《泰山民俗》

张士闪《民俗研究》

《礼运》出于苟子后学考:附论苟派在《易传》传承中的作用

康大鹏《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

广东始兴客家风俗

廖晋雄《广东史志》

“万里写入胸怀间”:评赵伯陶着《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

张亚新《文史知识》

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民俗影响刍议

邱久荣《北方民族》

礼:古典形态演变史及其政治功能的衰减:中国早期国家体制危机探讨之二(下)

马育良《公安师专学报》

婺源民俗乡音采撷

陈受中《徽州社会科学》

福建民俗同亦异妙趣横生异亦同

何锦山《广东民俗》

浅析梅山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郑伯红《邵阳师专学报》

民间传承与大众传播

周福岩《民俗研究》

中国民俗学研究一瞥:纪念中国民俗学发轫周年

段宝林《民俗研究》

华夏文化之根:推荐《中原民俗丛书》

张振犁《民俗研究》

《俗论探徽》自序

叶大兵《民俗研究》

威海民俗与威海方言

张晓曼《民俗研究》

古俗新研(二)

汪宁生《云南文史丛刊》

中国城市民俗特征论

方川《民俗研究》

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

潘定智《贵州民族研究》

新的学科生长点:读《贵州民间文化研究丛书》

刘锡诚《民俗研究》

“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

麻国庆《民俗研究》

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乌丙安《人民政协报》

广府民俗源流及其特征

叶春生《广东民俗》

巴蜀民俗文化略论

李万斌《四川师院学报》

《仪礼》与民俗:谈谈精神民俗(一)

董晓萍《文史知识》

流坑民俗漫述

董兆荣、黄健荣《抚州师专学报》

从汉字看中国的风俗礼仪

李传书《吉首大学学报》

老北京旧历年习俗

许之纲《纵横》

长江三峡民俗文化探微

邵红峰《巴蜀史志》

谈长江三峡民俗文化(连续)

马培汉《职大学刊》

澳门民俗的象征

段宝林《广东民俗》

中国民俗学研究八十年

黄金钰《甘肃社会科学》

古俗新研“七”

汪宁生《云南文史丛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关状元的风俗史话

钟年《民俗研究》

闽南地区的海洋民俗

曾少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女儿的风采:女性民俗与民俗圈

程蔷《东方》

北京民俗与中国文化

黄宗汉《北京社会科学》

特殊的文化孤岛:贵州屯堡文化的生成、特点及原因

吴申玲《贵州文史丛刊》

湘酉民俗拾趣

刘秋果《黄山》

从汉字异构看古代玉文化:风俗习惯

王恩建、李艳云《镇江师专学报》

近代府南河一带的习俗

成都市民俗研究会《志林大观》

中国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向柏松《中南民院学报》

广东民俗的嬗变和认同

叶春生《岭南文史》

北地俗说三则

杨子忱《四川社科界》

中国风俗文化研究三十年

韩养民《民俗研究》

交通民俗:谈谈物质民俗(三)

董晓萍《文史知识》

民间通讯观(中):谈谈物质民俗(四)

董晓萍《文史知识》

现代化进程中的风俗变迁

顾希德《社会科学战线》

漫话贵阳旧俗

愈菲《贵州文史丛刊》

枣俗的文化精神

林继富等《中南民院学报》

礼仪之争与中国文化热

李湘敏《福建乡土》

浅谈传统文明礼仪的借鉴意义

罗韬《韶关大学学报》

一部研究古代礼俗的力着: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评介

吕友仁《阴山学刊》

游艺民俗与艺术的起源

张士闪《民间文化》

沅湘民俗文化初探

巫瑞书《益阳师专学报》

民俗传承的地方性研究:以客家乡村社会为个案

刘晓春《湛江师院学报》

老成都民俗百态(中)

王泽华《巴蜀史志》

岭南民俗的嬗变与认同

叶春生《广东民俗》

河西走廊民风的区域差异

张力仁《西北史地》

体育民俗之探讨

刘万武等《西北民院学报》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成因新探

赵文晶等《锦州师院学报》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陈江《烟台大学学报》

发凋齐俗,稽古鉴今:暄淄齐俗研讨会综述

徐树梓《管子学刊》

港澳台的风水文化述论:港澳台汉族民间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廖杨《广西民族研究》

赞福州民俗文化

王卉《炎黄纵横》

《点石斋画报》中的武汉旧习陋俗

喻枝英《武汉文史资料》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风俗

诺天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福州民俗文化的思考

王卉《福建乡土》

从岭南民俗文化的历史背景说到广东民性民风的特征

萧亭《岭南文史》

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周建新《嘉应大学学报》

徐桂兰、唐怀宣、陈礼贤、侯井榕、何伟华、黄咏梅/编本卷后记

本书系《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全书由万建中、周耀明两人共同撰写完成。两人之间的大体分工如下:第一章清代后期汉族风俗,由周耀明撰写出8万余字的初稿;第二章民国汉族风俗,由万建中撰写出10万余字的初稿。然后由周耀明根据主编的要求,在18万余字的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扩充和补写了部分章节,而形成20余万字的二稿。以后,又由周耀明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一次修改,补充了部分资料,校核了全书的引文,收集有关图片资料配发了全书的插图,并对全书进行通稿和校对,最终形成现在所见的规模。

本书是我们两人精诚合作的结果。在长达10余年的合作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成为学术和生活中的好朋友。我们为能有如此友好的合作而感到高兴。我们诚挚地感谢徐杰舜主编给我们提供了这样愉快的合作机会,感谢学林出版社出版我们的合作成果。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各种各样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同事、朋友和亲人!

最后,我要对本书的附录:徐桂兰、唐怀宣主编的《汉族风俗研究报刊资料索引(19492000)》(以下简称《索引》)说几句话。众所周知学术界对汉族风俗的研究一直比较分散、零碎,所以许多文献资料除散布在各种经史子集、笔记野史中以外,也散见在各种期刊之中。要把散见在报刊之中的资料收集起来谈何容易?但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的徐桂兰副研究馆员、唐怀宣副研究馆员,以及黄咏梅女士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礼贤、侯井榕、何伟华等精心收集,不断努力,终于编成了这个比较完整的有关汉族风俗研究的报刊资料索引,不仅在我们研究汉族风俗史的过程中起过作用,还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汉族风俗入门的向导。此外,有意思的是从这个《索引》中人们还可以窥见五十年来中国汉族风俗研究的概貌。正因为有这个重要的作用,所以《索引》的学术价值也就凸现出来,我们才不惜篇幅将其附录在书后。

周耀明

2001年12月30日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热门推荐
  • 谁动了我的婚姻

    谁动了我的婚姻

    本书中收集了60个根据真实具体案例整理出来的婚恋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已逾半百。这些不同年龄段的普通人讲述了他们的婚姻感情故事。这些故事,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激烈。每一篇故事背后,婚恋咨询师细心而温情的指导,让整个故事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风貌。婚姻咨询师力图帮助倾诉者建立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打造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 让我遇见霸道总裁凯源玺

    让我遇见霸道总裁凯源玺

    看看擦出怎么样火花,看看三个女生跟三个霸道总裁
  • 还君

    还君

    她是素来理智清醒的,直到最后,她还是选择清醒的承受着痛苦。
  • 莫怨东风

    莫怨东风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她,隐藏身世,化身贫穷孤女融入普通校园。他,叛逆张狂,痴恋追寻神秘白发魔女。她突然消失令他几近疯狂,他自甘堕落,甘受命运安排。直到,,他走到天命的顶端,却发现她是公主。她明白了内心的情愫,却将要化身天使。大爱小虐,全文免费,拒绝玛丽苏!!!
  • 呆萌甜心:臣服吧,校草大人

    呆萌甜心:臣服吧,校草大人

    天啊,不就是刮花了他的跑车,被索要巨额赔偿也就算了,还被要挟做牛做马,人生从此一片黑暗!而且他的要求,为什么越来越过分了?“秋秋,给我一个晚安吻!”“秋秋,过来让我抱抱!”“秋秋,我怕黑,想跟你一起睡。”她18岁生日,他邪魅一笑,俯首在她耳边用磁性蛊惑的声音说:“秋秋,你想要什么成人礼,恩?”她掀桌,不要脸的男人,离我远点——
  • 开天墨瞳

    开天墨瞳

    这是一个被轮回降下怒火的天杀大陆、这是一个被天神惩罚的万世天族、这也是一个无助的天之族人的死亡漩涡徘徊史。
  •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现在这年头,女主也不好当喽!女配要逆袭,炮灰要逆袭,boss要逆袭,就连路人甲乙丙丁都要逆袭,而且各种暗杀,各种陷害,简直就是层出不穷,花样不断啊!最后连女主光环都不管用了,然后死翘翘了。苏清染是帮女主逆袭的人,至于为什么要帮女主?那是因为女主死了,世界就等于崩塌了!如果世界崩塌了,谁负责啊?所以啊,也就苦了苏清染了!
  • 指尖温暖迷乱了流沙

    指尖温暖迷乱了流沙

    对。一个浮躁如火,一个寂静如水。本就水火不容。可是峰回路转之后,他身犯险境,他舍身救他,却不料自己受了伤,生死不离以后看两个纯情男孩如何开展两人纠纷爱恋,舍其命,殒其身,无论多难只要有他在身边就无所畏惧。人生是短暂的,他们深知,却在知道,懂得珍惜之后那人却离自己而去。唯留过往轻轻回望。梦没了,却知道珍惜了,人生没有后悔的通路,所以,在他或她还在之前,珍惜吧。
  • 七龙珠之魔法纪元

    七龙珠之魔法纪元

    属于地球的能力创造出七龙珠的魔法分解出瞬间移动的能力参透出不只是变化糖果的魔法领悟出合体和分离身体而爆发的战斗力地球人可以用智慧造出沙鲁完爆宇宙霸主弗利沙我可以用魔法化身世界战斗有时候真的不是看气的变化
  • 我想平平淡淡的活着

    我想平平淡淡的活着

    方羽,方家三子,与两个哥哥并称方氏三杰,大哥是一个军事奇才,二哥是官场奇才,方羽则是一个商业奇才,大学期间靠自己的能力经营起一家公司,而且资产已经上亿。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其智如妖”。方羽玩世不恭,目空一切,却没有想到这一切都结束在那个女人身上,她没有方羽身边的女人漂亮,但在那个女人身上方羽感受到了安逸的感觉,他迷恋上这种感觉,爱上了那个女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她去了另一个城市,开了一家点心店,每天一起工作一起回家一起吃饭...在得知女人怀孕的那一刻方羽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然而,没想到她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就是永远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