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7900000008

第8章 记忆:历史的武义与开放的武义(3)

这样,武义县境内红军人数达5000余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革命斗争,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惩办民愤极大的恶霸豪绅,如1930年3月20日,邵李清亲率红军,在上邵村处死疯狂反攻倒算的恶霸豪绅邵三青。不久又击毙后陈村恶霸地主陈子贤。与此同时,又用土铳、大刀、梭标、土炮等武器与汤恩伯的正规军和国民党省政府的保安队的围剿进行了殊死战斗,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1930年4月16日,国民党反动军队300余人分三路围攻设在大公山的红军总指挥部,红军总部队约200名战士在邵李清的亲自指挥下,充分利用险要地形,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连续击退保安队数次进攻,战斗一直从黎明持续到傍晚,最后,终于在北路红军的有力配合下安全转移。此外,影响较大的战斗还有金公岩反围剿、血战三岩寺、奇袭后树保安团等。

武义、宣平红军从1930年初组建到年底,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活动范围遍及全县90%的乡村,影响遍及周边县市,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地主豪绅的封建势力。1930年8月26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以显着位置报道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斗争:“武义农民游击队自本年2月创建以来,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之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现在该县正在武装农民包围之中。

面对日益壮大的红军,反动政府调兵遣将进行血腥镇压,红军领导人邵李清、吴谦、潘土法等先后被捕牺牲。1930年10月后树战斗之后至1931年,武义全县遭受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和杀害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有1千余人。武义的红军斗争虽然遭到了反动武装镇压,但英勇战斗的光辉业绩却永垂青史,他们永远是武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粟裕在武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粟裕在武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二、三纵队数百人,在师长粟裕率领下,进入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们的足迹遍及武义、宣平的16个乡镇、50多个村庄。红军挺进师在武义的活动主要有:

(1)全歼省士官教育团

1935年农历6月,国民党浙江省长黄绍竑亲率省保安队士官教育团两个连,巡视清剿浙赣铁路沿线红军。一个连驻扎在宣平小溪口,另一个连驻扎在宣平吴宅村(今属俞源乡)。粟裕师长当机立断,带领部队来到士官团必经之地凡岭脚,埋伏在附近山岗,趁驻扎吴宅村的士官立足未稳,发起突然攻击,全歼敌人,缴获机枪、冲锋枪等大批枪支弹药。挺进师获胜以后,又于第二天从遂昌门阵出发,奔袭驻扎在宣平小溪口的士官团另一个连,并将其歼灭。

(2)攻打宣平县城

为巩固闽浙边境革命根据地,牵制敌人围剿红军的兵力,粟裕师长率领挺进师于1936年9月28日(农历8月13日)夜,攻打了宣平县城。挺进师分两路夜袭:一路登上城北后龙山占领制高点,封锁敌人两个碉堡的出入口中:一路从城西架梯进入县城,隐蔽在尚义门待命出击。挺进师迅速占领宣平县城,毙敌多名,俘敌1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粮饷,敌县长从县府后门仓惶溜走。挺进师打开监狱,释放了80多名参加红色暴动的农民。

(3)打击地方恶霸土豪

挺进师进入武义、宣平地区后,在对敌作战的同时,所到之处开仓济贫、分配田地给农民,并严厉镇压群众痛恨的恶霸土豪,狠狠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1935年春夏之交,粟裕率领挺进师480余名官兵,到达宣平东坑,根据群众的举报和意愿,处决了群众痛恨的刘增福等三个恶霸,并没收他们的财物和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挺进师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率领挺进师一部200余人,活动在武义溪里甘塔、大溪口乡车昌、宣武乡少妃、大田乡岭下汤一带,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打击敌人,镇压当地的反动乡镇长和恶霸地主。1935年8月,挺进师宿营上甘塔村,写下“工农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内容的标语72条,至今尚存,已被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开辟宣(平)遂(昌)汤(溪)游击根据地。

1936年底到1937年初,挺进师在宣、遂、汤边境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春节前后在今桃溪镇子坑村成立中共宣、遂、汤工委,统一领导根据地的建设。挺进师采取武装斗争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在宣平境内先后建立党支部6个,发展党员83人。挺进师几次给清剿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不断加强根据地建设,迫使周围的保、甲长为红军办事,区、乡长保持中立。

1937年9月抗战爆发,粟裕率领部队离开宣、遂、汤游击根据地,开赴抗日前线,他们的英雄业绩是武义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正因为武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期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风雨变幻之时,面对白色恐怖,不仅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支部,还组建了红军打土豪反围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有力的支持了粟裕率领的中央红军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1988年5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88)72号文件通知,经省老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研究,省人民政府批准,武义县为革命老根据地。这是武义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武义历史光辉的一页。

五、以农为本的人文特征

武义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温适宜,物产繁多,但位居僻处,山多人稀,风俗古朴,自古以来社会的发展比中原地区落后。夏、商时期,中原已进入奴隶制时代,武义还处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在桐琴、壶山、柳城的低丘盆地平原上出现了一些原始村落,原始时代的武义使用磨制的石器,烧制成一种质地坚硬的陶器,过着渔猎和原始农业的生活。唐时孟浩然游武义时,所见“风物是秦余”,可见当时的武义人还保留着秦朝的遗风古俗。故武义风俗古朴,重农桑,尚节俭,民敦厚诚实,不好工艺,不善商贾,乡土感情浓烈。南宋爱国学者吕祖谦对武义人评价说:“负山之民,气俗敦悫,乐田亩,而畏官府,遨嬉侈丽之习,独不入其乡。”对此,《万历旧志》也说“男务生业,女勤纺织,家家尚俭朴而安质素,无狗马踏鞠之戏,亦鲜绮绣斗胜之观。无论村落僻坞,即城市之民,莫不笠纠饷黍稼穑是事。”又说:其“俗不服贾,所业唯耕,地宜种秫。武俗淳朴、俭啬、狃常习故,绝不喜新斗异。民务农田,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男不为厮役,女不作婢妾。”武义人这种敦厚诚实、讲义气的人文性格在武义的民间传说《武义的来历》中有很好的文化表达,故事不长,特转引如下:

过去,浙江壶山一带人少地荒,没有设县,到唐朝武则天手里才建立县治,武义县名还有个来历呢。

唐朝年间,壶山脚下有三个朋友,一个住在大桥巷,一个住上街,一个住下街。大桥巷阿介朋友是做生意的,后来就发财了。上街和下街的朋友都是读书的,一连几年都考勿中,真叫做“读书流落,冇柄尿杓”,二人一点办法也冇,人家便跌古罢,下街朋友家里还有一点点地,靠老婆一人做做,一家人难糊口。上街阿介朋友人家穷得一点东西都冇罢,连锅都揭勿开。

上次,上街的朋友三日冇有东西食过罢,实在冇有办法,他想大桥巷朋友家有,只有到他家去食几餐起。他就到大桥巷朋友家去了,大桥巷阿介朋友望上街的朋友如此跌古,便望勿起他,勿讲泡茶,也勿讲烧点心,也勿讲叫他坐记起,冷冷淡淡。古话讲“富在高山有远亲,穷在闹市冇人问”,“有酒有肉有朋友,家贫冇朋友”,上街的朋友想以前朋友介好,格日我穷了便望勿起我了,他一声勿响便走了。他想下街的朋友和我一样穷,自两个穷凑穷,总勿会望勿起我,我还是到他家去嬉嬉,他便到下街的朋友家去了。

下街的朋友家也勿超穷,吃了上餐冇下餐,只有野菜糠饼充充饥。上街的朋友到他家嬉,夫妻二人都勿超客气,可是家里穷,拿勿出东西来待朋友,阿介老婆勿超贤惠,随即从头上拔下一枚头针,拿到街上去当了,买回来四两烧酒,又到锅口舀了半碗水递给老公,叫老公相陪。上街朋友望自己的酒比下街朋友的多,就定要同他换碗食食,一食,原来是碗水,他心里便明白了,下街朋友家穷,老婆酒买我食,给自己老公食的是水。这样的朋友情义真是少有格他便把这碗水当酒食落去了。过记,他的老婆又烧来糠饼,上街朋友食食饱便回家了。

上街的朋友回家以后,发愤用功,夜里读书到深夜,要困时便把头发吊床架上,这以后,勿长久便考中进士。考中的喜报一到,这些亲戚朋友便都纷纷来贺喜了,这个送钱,那个送物,十分热闹,他家摆开酒宴庆贺。

下街的朋友听说上街的朋友得中进士,勿超高兴,夫妻二人商量送点什么东西贺贺,二个人想来想去,家里一点东西也拿勿出来送。这样好的朋友勿送呢,面子勿好望。老公便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二个酒坛,灌了二坛水,挑到上街的朋友家去。

上街的朋友见下街的朋友来,便出门把他迎接进去,他暗地对朋友讲:“你得中进士我很高兴,是特地来贺喜的,家里实在拿勿出什么东西,挑来二坛酒是做做样的,里面是水。”朋友笑笑也勿响,把他拉到上横头坐好,对众来客讲:“格日我的好朋友送来二坛好酒,请大家尝尝。”便开了酒坛一人一碗,大家明知是水,也勿敢响,都说好酒,好酒,上街的朋友赠了若干银两给下街朋友,让他回去好好读书,后来下街的朋友也中了举人,一时传为佳话。

这件事传到京城武则天耳朵里,武则天龙颜大悦,赞誉这两位朋友真有情义。恰好吏部送来奏章,浙江壶山一带新立县治,请皇上赐给县名。武则天赐县名都喜欢取上她的姓,再取壶山脚下这二个朋友有情义的“义”字,合起来取名“武义”。这就是武义县名的来历。

因此之故,近、现代以来武义人外出做工、从商的极少,绝大多数人世代务农。正如武义民谚所说:“泥饭碗敲不破,种田地万万年”,“东赚钱,西赚钱,勿如灌水好犁田”。世代务农的经济生活,造就了武义人敦厚纯朴的人文特征,对此金华地区民间就评价说:“武义芋头,宣平呆头。”意即武义人敦厚、随和,象芋头一样朴实;宣平人更加老实、憨厚。

武义人的这种特点与其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武义土地肥沃,田多人少,当地俗语就说:“挖一锄头可吃三天”,“一年收成可吃三年”。故《武义县志》卷三引许白云的话说:武义“地狭而土肥,其民殷庶。”这可以认为是武义人重农桑、尚节俭、敦厚诚实的物质基础。又正如俗话所说:“东阳靠把斧,永康胡公祖,武义靠块土。”这样富庶美好的地方生活,丰衣足食,当然“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至今仍流传着“武义人靠块土,三天不见壶山就要哭”的俗语,表现了武义人浓似酒的乡恋之情。总之,武义人的人文特征是:尚农、敦厚、节俭、恋乡。

认识和了解武义人的这种人文特征,对于今天武义人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中所发生的巨大变迁不能不感到一种文化的震撼。

(第四章)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中的武义

改革给神州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武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犹如《春天的故事》里所唱的:“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武义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多年来,武义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乐章,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脚步,走进武义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代。

一、朱总理给武义脱贫困帽的故事

武义县茭道镇的偏远山区有一个贫困村——沈家村,全村120多户人家,540多口人,人均只有半亩田,村民们靠山吃山,惟一的副业就是上山砍柴换点钱。几百年来,山村一直都处于一种悠然而宁静的状态。然而,1995年5月7日,这个宁静的山村一下子沸腾起来,全村上下热闹非凡,这一天成了沈家村人最难忘的日子。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一行在省、市、县领导陪同下,来到茭道乡沈家村访贫问苦,考察民情。村民们见到总理,个个激动万分,急切地向朱副总理致意。往日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朱副总理,现在竟千里迢迢深入沈家村,来到农民的身边,与农民近距离亲切交谈,这对沈家村人来说可是历史性的时刻,是永生难忘的时刻。朱副总理和蔼可亲的问候感动着每一个人,温暖着每一颗心。

朱副总理此行亲自到村民陈森理、叶德忠和叶希根家里,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家庭和早稻种植情况,随后又和乡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沈家村农户、人口、耕地和农业生产情况。座谈会上,朱副总理说:“你们村里老乡衣服穿得很好,可是房子显得老了些。”临走之际,朱副总理站在穿村而过的东坑溪边语重心长地对村支部书记沈会勤说:“村里要搞一些副业,如办个加工厂,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步伐。”之后他还询问村民有没有电视机?有多少人买上了彩电?沈会勤汇报说村里有80%以上的农户有电视机,有不少是彩电。到了村口,村民们依依不舍地与朱副总理告别,欢迎他下次再来沈家村。他笑着说:“如果我再来,我希望看到你们生活得更美好。”

朱副总理的一番话激励着沈家村人,增强了他们对改变现状的信心,给他们指引了致富的方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成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如今的沈家村,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黄土路改建成水泥路,村民出门不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原来的泥瓦房变成了二层砖瓦房,有些家庭甚至住进了三层的小洋楼;原来随意乱砍滥伐的山林植被得到了保护和培育,全村70%的农户种植花木果树,绝大多数已产生经济效益,绵延的群山再次树木繁盛;村里有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村民们可以收看到更多的电视频道,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村里还成立了老年协会,把一间房子作为老年活动室,不论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都喜欢到这儿打牌、聊天、看电视,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朱镕基副总理当年走访过的特困户之一叶德忠家,如今也在屋旁的山上承包了20多亩山地,种植桃树、李树,一年收入3万多元,这在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还新盖了二层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全家人过着富裕而幸福的生活。

如果朱镕基副总理能再次来到沈家村,看到的将是已经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现代农民和远山青黛、近水蜿蜒、处处花果飘香、风光迤逦的新农村景象。

二、星光灿烂的故事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凤啸九州:邪王盛宠废材妃

    凤啸九州:邪王盛宠废材妃

    本文一对一,宠文。她,二十一世纪的冷血佣兵,无情亦无爱。一次背叛,她毅然跳崖,不曾有过半分犹豫。再次睁眼,她是玄月大陆人尽皆知的丑女废材,更是一个看见美男就走不动道的花痴。就算是异世,她也要混得风生水起!左有妖孽男子随身护驾,右有强大神兽保驾护航,怀里还有一个整天粘着她不放的萌萌哒血王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她,道:“娘子,为父饿了……”她嘴角抽搐,道:“找你妈吃奶去…”“妈咪。”血王狡诈瞥了一眼她像飞机场一样的胸口,勾唇浅笑。她满脸黑线。
  • 亡穗

    亡穗

    我可以為了你融化,但不是現在,我活在這個地方是為了守護你,守護我最初認為最乾淨的笑容。
  • 英雄联盟之我要超鬼

    英雄联盟之我要超鬼

    尚孤作为国服第一神坑,他可是有尊严的。无数人花钱想要虐尚孤,尚孤都不让他们虐。作为被小学生都能轻易虐的人,尚孤感到压力山大。于是,他便打算退出LOL界。“告诉你们,我虽然是国服第一坑。可我也能超神。”这是尚孤用那个ID打的最后一盘离结束前打的最后几个字。国服第一坑,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最后一盘,正当对面的庆幸自己打晋级赛遇到国服第一坑之时,尚孤以他独特的操作。亮瞎了全场。从此,国服第一坑这个称号不在存在。“特么现在谁还敢说老子坑。”这是尚孤用他新ID拳打电一钻石大叔,脚踩电二最强王者时说的一句话。
  • 暗黑七色花

    暗黑七色花

    神界中,两朵神秘强大的七色花坠入凡界,这一切,会是个巧合吗?人、妖共存的凡界,半妖少年将如何摆脱挣扎,成为顶天立地的强者?而那七色之光,又会带来如何的改变,或是,无法逃脱的灾难?
  • 祛蔽

    祛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逆袭白富美

    重生之逆袭白富美

    一次重生,在次睁眼,她发誓再也不要看人白眼。什么?你说姐姐我是穷人看不起我?哼哼,开玩笑姐姐我穷的只剩下钱了,跨国际的大总裁会没钱?兄弟,姐姐我用钱砸也可以砸死你。。。。等等,这不是现代爽文嘛?那这个人人满天飞的世界是肿么回事?还有啊还有,身后的古装美人是怎么回事?不要一副被抛弃的样纸啊啊啊啊
  • 早安,我的小青梅

    早安,我的小青梅

    某晚,苏南笙说道,“老公,我肚子饿。”而陆北执却邪邪一笑,“那老婆,我喂饱你哦。”苏南笙就被喂了一整夜。早上醒来陆北执还很不要脸的说,“老婆,饱了没?”欢迎跳坑。
  • 史上最强土著

    史上最强土著

    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一个令人遐想无边的话题,所有人都是渴望无比。然而这一日,一个小土著将一位穿越者狠狠踩在了脚底下,穿越者又如何?踩的就是你。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地上凶兽肆掠,且看小土著如何称霸天地,拳打穿越者!
  • 星武苍穹

    星武苍穹

    齐浩被废,意外获得仓颉神书以及可以吸收他人星之气的神秘石珠,再入修炼之道,武碎星辰,纵横星际,看他如何演绎属于自己的星际神话!
  • 光明与黑暗与鲜血

    光明与黑暗与鲜血

    查尔·乔克福在一次冒险中不幸遇难,就在他奄奄一息之时,一位吸血鬼救了他并且把查尔转化成了吸血鬼。新“身份”的他与小镇上的朋友们将会经历一些常人无法触及的命运。友情的破碎、亲情的离别和爱情上的纠纷……感受光明、体验黑暗,还有别忘记品尝鲜血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