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5500000018

第18章 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

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才会有所突破

有一位禅师写下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研,那两句话是:“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看了这题目,便纷纷议论了起来。

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

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予置评,只是缓缓地摇着头。

于是另外一个弟子说:“那是一个局部阵雨,一边下着雨,一边没雨,这种景观虽不常见,但也不算罕见。所以两人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那是因为他走在没有下雨的这边。”说毕,他望向禅师。

禅师仍旧默然不语。

于是,第三个弟子便得意地说:“你们都错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他嗤之以鼻地继续说道:“都太牵强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是有一个走在屋檐下,所以才没淋到雨。”

说罢,他扬扬自得地准备接受赞赏。

禅师微笑着看看他,然后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但却钻人了牛角尖。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禅里禅外悟人生

思考问题时,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转来转去,更不要死钻牛角尖,这样只会离题越来越远;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前,有一位守园人看守着一座官家园林。园子中,长着一棵毒树。这棵树虽有毒,但长得非常好,大大的枝丫伸向空中就像一把撑开的伞。许多游人来到园中游玩观赏,停在这棵毒树下乘凉休息,结果沾上了毒气,有的头痛欲裂,有的腰酸背痛,有的甚至躺在树下再也起不来了。

守园人知道了这是一棵毒树,又亲眼目睹众人在树下休息不是得病就是亡命的遭遇,就决心用斧子砍掉这棵毒树。

他找来一把一丈多长的长柄斧子,远远地站着砍倒了毒树。可奇怪的是,不到十几天,毒树又重新长起来了,而且枝叶变得更加茂盛,团团簇簇,煞是好看,还有那说不出的种种奇妙之处,众人见了没有不喜欢的。

由于众人不知底细,看到这么一个好地方都纷纷争着抢着到这棵毒树下来乘凉。可是还没等太阳的影子移开,人们就又遭到了毒害的厄运。

守园人见了,又像以前一样,拿着长柄斧子远远地砍树。可是没多久,树又长出来了,而且长得比被砍之前的更加好看。就这样,守园人砍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砍后不久毒树又重新长出更好看的枝叶来。

那个守园人的族人、亲戚、妻子、儿女、仆人等,都是因贪图在这树阴下乘凉享乐而中毒身亡。只剩下守园人孤身一人,日夜忧愁苦闷,哭哭啼啼地在路上走。

不一会儿,他碰到了一位禅师,就向禅师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禅师听后,对守园人说:“你的这些不幸遭遇和痛苦,完全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要想堵住流水,就得高筑堤坝;要想砍绝毒树,就必须挖掘树根啊!像你每次砍掉的仅是毒树的枝干,就好比是给毒树修剪枝叶一样,怎么能叫砍树呢?你现在赶紧去挖掉这毒树的根吧!”

禅里禅外悟人生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摈弃一切无关的杂念,才能在从事的领域里有所建树

六祖慧能自幼因家贫而失学,所以并不识字,但他事母至孝,每天上山砍柴养活老母亲。一日,在街上听到和尚念经,他不禁驻足凝听。当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时,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于是,那个和尚告诉他这是金刚经所载,又指引他在黄梅山有一位弘忍禅师,正在讲授该卷经,教人见性成佛的道理。

从此,他立志出家,只是放不下老母。后来有一位善心人帮助他照顾母亲,他才安下心去弘忍那里求道。他每日在米房里舂米,并暗中修行,终于他领悟到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存在不离心。

弘忍知道了慧能求道之志,一夜,将他叫到自己的房间,告诉他:“不知心,学佛无益,看清此心便为佛。”

不久后,弘忍对弟子们说:“我想把禅法传给人,谁都行。只要你们把自己的悟境用偈语表达出来,而且能适中禅之真髓,我就给予认可。”

当时弘忍的弟子有八百人之多,但是届时大家都畏缩起来,不敢去做偈。

后来有一位高徒神秀终于写了一首偈,贴在弘忍经常走过的走廊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尘埃。”

此偈一贴出,人人称赞,连弘忍也很欣赏,但是慧能却说:“神秀的偈虽然点到真实,但称不上十分好。”大家对于他的评语都不理睬,因为神秀既通内外之学,德望又高,常代弘忍讲道,而慧能被认为只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捣米小鬼而已。

于是慧能和韵做了一首偈,请人代为书写后就贴在神秀的偈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看了大吃一惊,因为这首偈把禅的真谛明明白白地表示了出来。

弘忍的正法终于传给了慧能。

禅里禅外悟人生

人们在追求事业的时候,应该摒弃一切多余的杂念,将自己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与事业有关的事情上,才能在从事的领域里有所建树。

如果忙得很充实,就没有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

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着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里,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禅里禅外悟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如果整天在做有意义的事,就会忙得很充实,自然身心健康。这样一来,从心理上自己就不会觉得老,从形体上看也不会显得老。

在心中点一盏心灯,才能真正照亮自己

从前,有一位小尼姑去见师父,她对师父说:“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吃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师父说:“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了……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入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她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禅房里悟道时,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点一盏心灯。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一个人活在世上,想做到了无牵挂是不现实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若想活的快乐,就要不为外界的一切所困扰——为自己点一盏心灯,在心里照亮自己。

一切顺其自然,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了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吧!”师父说,“随缘!”

同类推荐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年华似水少年依旧模样

    年华似水少年依旧模样

    过去就像回形针,把青春一页页的固定,然后变成了一本不被出版的书。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
  • 帅酷皇太子宫

    帅酷皇太子宫

    静欣是一个高中生,因为爸爸跟朋友的玩笑赌注,变成了学校的头号有夫之人,在毫无知情之下,她才知道她跟皇太子的婚约,回家后要求爸爸解除婚约,但是没得成,后来为了挽救妈妈的遗物,委屈的答应了皇室的婚约.最后静欣因到日本治疗而遇害而假象给皇室误导她已死去一年后静欣又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她确不认识他们
  • 洛克王国天界的命运

    洛克王国天界的命运

    穆图在最无助时遇见伊芙利特,且被她救了一命,于是穆图暗暗发誓,要与伊芙利特共同进退,即使为她而死也勇敢向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他与她攻上天界,而天界那边,已被控制的执法者大天使不断派兵阻挠,真正的幕后黑手就竟是谁?天界的命运又掌握在谁手上?
  • 重生之域脑

    重生之域脑

    R27病毒能够最大限度开发人类脑域,却也会缩短人类寿命,成为了未来世界人们又爱又恨的产物之一。而作为R27的发现者,苏颖在即将到达寿命尽头的时候,忽然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期,她立志要用毕生研究出克服R27副作用的方法,然而……为毛自家老板不管是重生前还是重生后,都意外地横亘在她的生命里,成为了她此生最大的提款机!感谢老板,好人一生平安,阿门!
  • 小魔女的丝路历险(完结)

    小魔女的丝路历险(完结)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普通女孩萌羽馨收到一封特殊的录取通知书,当到达学校开始一切就向着未知的方向发展,在学校她会邂逅谁呢?为什么又会穿越时空去到丝绸之路上,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得神秘古国是怎样的?在那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那个看似对一切事物都冷漠相对的宇,为何对羽馨如此的情有独钟?匈奴的王为何也拼劲全力想与羽馨成婚?宇可以容忍羽馨嫁给别人吗?为何明明相爱的人,却要相互伤害?当一切都解释清楚之时,等待他们的结局又将是什么?
  • 破战纪

    破战纪

    为双亲!刘温靠其双拳硬生轰碎一切阻挠,踏着仇人的胸膛,一步步向着武者巅峰攀沿而去,傲视整个环宇.....
  • 愿意陪你和怪兽较劲

    愿意陪你和怪兽较劲

    王俊凯:我不会不信任小雪了,小雪,你回来吧王源:小雪雪,你回来吧,我把零食都给你。易烊千玺:雪儿,回来吧,我和楠楠很想你
  • 千年泪之恋殇

    千年泪之恋殇

    千年前的六界大战,如今又要上演,他们又将如何面对?
  •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1835年,达尔文周游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十三个小岛上同一种雀的喙部有直有弯,这激发他的思考:物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达尔文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这种雀也被称为“达尔文雀”。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小米就是“互联网+”的“达尔文雀”。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非常幸运,我和小米公司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小米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高管和同事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研究得到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在小米高速成长的繁忙工作中,他们依然特意安排时间接受了我的访谈,让我能非常全面地、解剖式地研究小米这个“达尔文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