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人长得一表人才,举止得体,说话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觉得没意思,连聊天都没有丝毫兴致。这些人往往从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规范训练,身上所有不整齐的“枝权”都给修剪掉了,于是便失去了个性所独具的风采和神韵,变得干巴、枯燥,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所以不吸引人。客观地说,在人物性格上的确存在着“缺陷美”,即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绝对不属于十全十美的人反而显得更具有内在的魅力,对别人也更具有吸引力。
6.受人欢迎的性格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讨人喜欢的性格,那是不可能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对于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母亲的关心程度,与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受人欢迎的环境中,那么他就容易形成喜欢他人的性格,因为喜欢他的人会经常给他表扬、鼓励和信任,他就会产生自信和友爱的态度;如果是在被人忽视、厌弃的环境中长大,则会变得讨厌、怀疑他人,不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关系,在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相对而言,成人的性格比较稳定,青少年的性格可塑性很大,如果想培养自己受人欢迎的性格,青少年时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许多人不受欢迎往往是因为太自爱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爱和需要别人接纳自已是人类的本能。那么,你在考虑到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别人有同样的需要,并且,你要首先施爱,然后才能得到爱的回报。
因此,要善于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一个人最常用的词是“我”,最重视的是自己的优点,而最容易发现的是别人的缺点,因而也就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完美主义、挑剔苛刻等令人生厌的性格特征。其实,当你尊重他人时,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你应该做到赞扬他人的优点和成绩,感谢他人对你的帮助,遵守自己的诺言和约定,容忍别人的不同观点,以及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等等,这些行动都会让别人意识到他的价值和你的优良品德。
一个人之所以让别人敬而远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他经常悲天悯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境遇经常喋喋不休地发牢骚,怨天尤人,无病呻吟。其实,这样做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会让人避之不及。生活中总是有好的一面和差的一面,如果你总是从悲观的角度去看待生活,那你就永远生活在不满意、不快乐的情绪之中;如果你能用乐观、知足常乐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会经常充满快乐和活力。如果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差,与其抱怨,不如付诸行动,奋起直追。
性格是通过行动来改变的。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有适应程度高低之别。既然人是社会中的人,就应该学会将个性融于社会,这样你或许能比较自如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近而走向较为成功的坦途。
[附记]人的性格与命运
一、箕子因性格柔弱而不死
刘向说:“福气产生的时候是微小的,祸害产生的时候,也是微妙的。”而老子说:“柔弱莫过于水。”
箕子性格柔弱,是商纣王的文官。商纣王一继位,就命人制造象牙筷子,箕子不觉哀叹道:“他要象牙筷子,那可能还要用玉杯来配套。有了玉杯,必然会想到要远方的珍物来做御食。照这样下去,商朝是振兴不了了。”箕子向纣王提出自己的看法,纣王不听。有朋友劝箕子:“你这是何必呢?不如一走了之算了。”箕子说:“就这样离开,做为人臣,我于心不忍。”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以死相谏呢?”箕子说:“让我抛下君王去死,撒手离去,就更于心不忍了!”因此,他既不谏也不走,就装疯子甘为人家的奴隶。
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后,亲自去拜访箕子,问他治国的方针,箕子作了详尽的回答。这就是着名的《洪范》篇,被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收入《四书五经》里。武王知道箕子不会臣服自己,就把高丽(即今日的朝鲜)封给他。10年之后,箕子从朝鲜回来,路过殷墟,看见宫室毁坏、野草丛生,心中十分伤心。他想放声痛哭又生怕有人告密,想轻轻抽泣又觉得像妇人之态,于是就即兴一首《麦秀之诗》,并以歌当咏:
麦子长得多么秀丽可爱呀,
还有那绿油油的大豆高梁。
你这个狡猾的小孩子啊。
为什么不听我好的劝告!
司马迁说:“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比干则不同,他个性刚直,因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就说:“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岂不是辜负了老百姓的重托!”因此又向纣王提意见,纣王便把他杀了。
哲学家葛拉西安说:“小心谨慎是靠小心缄默来维持的。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披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如果事后结局不佳,则你就更容易遭到双倍的不幸。”
箕子不以死谏或离开,才因此而得于生、得于封。按理箕子有种书呆子气,不过也还真是呆得可爱。换一种眼光来看,即是“忍辱负重”。
2000年后,唐代的山西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还特为箕子庙写了个碑文。该碑文对书呆子箕子表明了对他的那种“蒙难”遭遇,给予极大的同情和推崇。柳宗元写道:
凡是道德高尚的人,他的处世之道有三点:第一是坚持正道,不怕蒙受苦难;第二是制定法典,把它授给圣王;第三是对百姓进行教化。殷代有一位仁人叫箕子,确实具备了以上美德立身于世。所以孔子在说明六经的大义时,特别恳切地多次讲到过他。
在殷纣王统治期间,常理正道被违背、扰乱,上天的震怒不能使他注意警戒,圣人的话对他也不起作用。当时,要像比干那样不顾性命,冒死进谏,确实可以称为仁人,但对保存宗族没有益处,所以箕子不这样做。像微子那样托身新王朝以保存宗族,也确实可以称为仁人,但要事先逃离自己的国家,而箕子不忍心这样做。尽管以上两条道路,已经有人走过。因此,箕子保持了他的明智,暂时与纣王周旋,隐藏起自己的谋略和治世的主张,屈辱于国奴生活。箕子虽然生在黑暗的时代却不走邪道,处在衰败的国家却自强不息。所以《易经》说:“箕子把明智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是蒙受大难而坚持正道的意思。等到天命改变,商朝被灭,周朝兴起,百姓走上正道以后,箕子这才献出他所制定的治国大法,因而成为圣王的老师。周公得以据此整顿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从而制定了国家法典。所以《尚书》说:“由于箕子归附周朝,才增订了《洪范》。”这就是将制定的大法授给圣王的意思。等到箕子受封到朝鲜以后,他推行王道,训育好的风俗,只把仁德布及百姓,只想着百姓而不怕地方僻远,以此推广殷商的政治文化,使得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能像中原华夏民族一样发展。把教化施及百姓,遵循圣人的思想,把一切好的品德集中于自身,无论天地万物怎样变化,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这就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吧”
二、刘晓庆因泼辣大胆的性格而受挫
刘晓庆的性格一向泼辣大胆,虽然是观众崇拜的中国影后,但总是令人不敢太过恭维。最终,她因税案入狱了。
刘晓庆在头两年还活得很好,当她出演皇嫂时,有作者这样说她:刘晓庆确乎是幸运的,她身为一个演员、明星,这就讨了传媒和公众的好,而因为她的聪明和性格,她又能得风气之先,又碰巧而幸运地成了应和时代背景、代表国人种种复杂心态的文化符码,因此,成了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英雄。可以说,像刘晓庆这种坏性格而又有好命运的艺术女人,这在当代的确是奇迹般的例外。
可惜,刘晓庆不会收敛,在艺术舞台上,人家崇拜你是因为你是影视皇后,但在商业上,你赚了钱却不想纳税,这就让人鄙视你了,以致“东窗事发”!
如前所说,刘晓庆的风采在适逢其时的时代里大大地展示了一番。但若说她展现得无拘无束也还说不上。又如,她的好朋友遇罗锦要她一起到国外去展现,但刘晓庆不肯去,反过来说遇罗锦是一个不爱国的作家。彼此自此不相往来。
其实,刘晓庆是一个具有旧传统新女性的“混血”女人。
刘晓庆的性格狂放、泼辣,好像似《红楼梦》中的“凤辣子”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她不过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少妇,竟担当起一个大家族的家来。因为在贾府中,竟无人能够给贾府出谋划策。贾府中的男人,大多是败家子,只会“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刘晓庆与王熙凤,同样是逞强好胜的人,也同样都是口强心弱之人。王熙凤因此引得贾府上下怨声鼎沸,在她行将撒手人寰之时,受她宠爱有加的贾宝玉则和袭人等人谈笑风生。王熙凤在病中也反思自己,在断气之前只想和乡下的刘姥姥说上几句话,并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也就是说王熙凤对身边的人一个都不信赖,都是些鸡鸣狗盗、男盗女娼之徒。最值得她信赖和寄托哀思的只是农村的老太婆。
刘晓庆出道之初,就抱着做“最”女人的念头。她说:“我就想做中国演员之最”,“从来我就喜欢‘最这个字,我终生都会去追求这个字,我希望成为‘最,我认为我应该‘最,不然,这辈子就白活了。”
的确,坐牢,别说是女人,就是男人也怕,但刘晓庆于2002年从位于北京昌平的玫瑰园别墅被警方带走时,她相当平静,也相当文明,刘晓庆表现得极为配合。另据《杭州日报》报道:“刘晓庆涉税案”的姚燕倩律师说,刘晓庆案目前尚无任何结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由法院来判决。现在很多报道在事实与法律上都存在错误。
纳税,是中国商人责无旁贷的事。刘晓庆不纳税,固而有“牢狱之灾”,但把税务问题弄清楚了,解决了,她照样可以再做文化商人。而且仍然是“最”文化的女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