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5300000020

第20章 保安族特色技术与器物文化(4)

1956年成立了高赵腰刀厂,集中了高赵家村、尕李家匠人集体生产。1958年成立了大河家公社农具厂,生产农具和腰刀。1965年,高李大队成立腰刀厂。1968年,甘河滩成立保安刀厂,开始应用电动汽锤、电钻、砂轮机等机械生产腰刀。当时集中全大队最好的61个匠人,组成每组10人的10个生产组,年生产各种腰刀2万把。20世纪70年代建成农村电网后,集体工厂应用电动机器生产腰刀,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文革”期间,农户打制腰刀遭禁止,但仍有秘密生产者,如尕李家的马萨勒在村北的红崖寺山沟窑洞里做腰刀,秘密销往藏区,换取粮食。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具有实用价值和装饰作用的保安腰刀需求量猛增,给保安腰刀带来了发展机遇。保安族居住的各自然村学做“果尔”的人数迅速增加,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又有经商经验的工匠们,相继建起小型保安民族刀具厂,集中了技艺较高的工匠,添置新的生产设备,组织批量生产,工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逐渐向半机械化发展,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种类繁多,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几乎无所不包,其中腰刀的产销量最大,约占铁器产品总量的百分之八九十。如甘河滩保安刀具厂,国家提供15万元扶持资金,新建了厂房,成立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刀具厂。1982年,被承包的刀具厂,招保安铁匠63人。1987年,该厂又迁到大河家新建的厂房。1983年,厂内有63个骨干匠人;厂外加工户有121名匠人,为该厂交售成品,年收购8.5万把刀具。此外,当时还有200多人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生产刀具和各种农牧民用具。全县保安族“果尔”人数达到300多人,是保安族“果尔”从业人数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以保安族腰刀为代表的“果尔”经济是保安族增收的支柱产业。

现今的保安族腰刀,如同本民族优秀歌手马红莲所唱:“什样锦的刀把子,桑呀桑恩桑耶,哎,白银拉镶哈的鞘子桑耶,青铜砸哈的尕镊子呀,红丝线挽哈的穗子长哎;阿哥是出名的刀子匠呀,抡锤掌钳手呀手艺强,一把腰刀一朵花呀,花传友谊万里香呀;阿妹们手巧者人夸奖呀,牡丹荷包红呀红穗长呀,红穗系在刀鞘上呀,保安情意送远方呀”。董克义主编:《积石山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243~248页。

(三)保安腰刀制造工艺

1.设备工具

刀子匠的工具设备有加热用土炉,有或圆或扁两种式样自制的风箱,捶打用的砧子,重约10斤与2斤的自制铁锤和铆钉小锤。固定装卡辅助有大、小自制手钳子4把,虎头钳1个。

修饰加工有自制木锉,保安语称“撒亥得儿”,是烧红钢坯锻打成的锉坯,敲击钳着钢宰子在趁热移动刻制道道锉刃,最后烧红淬火成型,安木柄便成木锉。还有细锉两把。

钻孔用具有自制钻一把,由钻杆、钻陀螺、钻头、钻把组成,全部由自己制作。20世纪80年代始被电钻代替。还有自制锥子,是钢锻打所制的直径1厘米的四棱形,尖头钝头各一,安角柄。

切割修整用有自制钢剔子,为长40厘米的打制铁片弓,中间切割口固定钢制剔刃其间,两端装牛角手柄。还有手把锯,保安语称“苏胡勒”。自制錾子3个,自制钢宰子4个,自制削牛角刀,保安语称“热吉都乎”,自制削铲有扁形和半圆形2种。自制剪刀1把,钢锉子3~4把。

其他辅助用具有自制锉板蹬子,粗、细磨石各一块(保安语称“卜溜特石”)和自制鞘筒等。

2.腰刀用料

制作腰刀有铁、钢、红铜黄铜板子,牛角(挑选表面光滑、色泽温润的牛角),羊腿骨(挑选骨干较直、表面呈白色光滑的羊骨),塑料板(近代采用的新材料),木料(用以刀鞘里侧,防止刀刃与金属鞘体摩擦),银子有时用来装饰刀鞘,喷沙用以焊接刀鞘。

3.工艺工序

保安腰刀由刀体、刀柄、刀鞘三部分依次制作组成。

制作腰刀先加工刀坯,先在地炉上烧铸炒炼生铁,再经“加钢背铁”工序锻打成条,烧红制槽,夹入钢条。再经高温反复多次锻打,其中小刀坯一般是空膛,大刀坯是实膛。刀坯冷锻修整后剔出刀镗,把刀坯夹在锉板上,用剔子剔光。再次修整刀镗,锻打整平后,刀把上用冲子穿孔。接下来用磨石块磨修擦刀镗。之后把刀坯置砧面上,小锤敲打钢錾刻出设计的图案,然后以细锉修锉出刀刃刀背。其后刀淬火,淬火平整的刀坯进入制作刀把环节。

刀把材料可用经沸水蒸煮锯成条状牛角,火烤软化时用刀削成片形刀把,用梅花钻钻孔后,铜铆钉紧固牛角片与刀把,并用铜钉子加固铆钉整个牛角片刀把后,锉出需要的形状。刀把材料也可用锯开的羊骨片,铜钉铆固的羊骨片刀把,用木锉成需要的形状,可做成平垒和湾垒定型,再削出数个厚约1厘米的薄片牛角制牛角垒把,接着摊垒把,把红铜、黄铜、铁皮、塑料片等材料剪出需要的形状。为便于穿孔、密闭,再用锤砸薄片中间。对多种材料的垒把片进行穿孔,金属材质用铁冲子冲孔,牛角、塑料等材质的用烧红的铁杆烫孔备用。

垒刀把时先垒平垒,依次垒进铜皮、铁皮、牛角、塑料,垒叠四种材质即成一层。小刀把垒四层,大刀如满尺垒五至六层。为防止脱落其后还要套垒盖,用一块下平上圆的牛角套压住平垒。接着垒弯螺,把两头小中间大的铁片层层套垒在刀把杆上。

其中非金属弯垒是把牛角和塑料烤成弧形,把穿孔的牛角片先经开水煮,后经火烤软时套在刀把上。而垒金属弯螺:从大到小的金属片边垒边剪,垒至刀把与刀刃相称为止。

为防止刀脱落,要打出中间宽两头尖的铁盖,炉火烧红,在中间冲出空心方孔和小冲子穿孔,以减轻铁盖重量,并夹在夹板上用木锉锉光。把铁盖铆在穿垒后的刀把上,铆紧盖尕。垒把完成要铿刀把,夹板固定,先用粗锉锉平锉齐刀把的垒把、盖尕,然后用细锉磨光。

卷刀鞘用铁皮或铜皮按用量剪切下料,借助夹板打制铆钩,经刀鞘模具卷出扁圆形。再从鞘正面到鞘底插入相应尺寸的条型钢模具,用小锤沿隆起的两侧锤打出鞘梁,用以装镊子,叫做镊鞘,也称“鞘鼻梁”。并要焊鞘底,把等厚的金属板料剪成鞘底焊接,再用细锉除锈后抛光。铜皮鞘需在无烟炭火中烘烤,才能现出最佳铜质本色。

接着做刀鞘压条,把烧红铁片锻打成压条初型,冷锻整形后冲出三个铆结鞘体孔和一个穿绳的横向孔,夹板固定锉光后钉铆压条,借助刀鞘钢模具,铆压条在刀鞘上。

为保持刀刃锋利,防止刀刃与铁皮直接反复摩擦,并增加刀与刀鞘的连接可靠性,与用无结的白杨木做木鞘,截开晒干,削成薄片,粘胶装鞘内。

另外用铁、铜、银等材料剪出镊子坯,烧红出炉打制镊子,从中部锻打成一体,镊子一端是尖实体,另一端为两扁平片。尖实端铳打成直径0.6厘米的小扁窝挖耳勺,两片扁平端借助冲盘圆模,用圆钢冲打出直径约1厘米的圆泡状小窝,用以拔鼻毛。最后用细锉抛光镊子,其中银质镊子还具有试毒的功用。

2007年,保安族年青一代工匠全面恢复了折花刀的主要品种。折花刀因工艺复杂、刀体刚柔相济、花纹奇特、弹性好不易折断、刀刃锋利而着称,在保安刀具制造工艺中最具特色。

4.折花刀制作工艺

首先用木炭加温在地炉沙泥锅中的生铁碎块,俗称“炒铁”,至溶化后,浇注槽中成条状铁片,加温锻制为成两指宽熟铁薄片备用,钢片加温锻打为两指宽的薄片备用。

捆扎间隔夹层的钢片、铁片,一般6层铁片夹5层钢片,大刀坯共需11层,腰刀坯共需7层。放在炉中烧化至钢花四溅时,锻打为一体。反复多次制成毛坯,称为“夹钢背铁”。

折花是用钢钳把烧红铁块拧成麻花棱状,并反复加热锤锻打为一块。锻打做出刀坯,把刀坯冷锻后分别用粗锉和细锉锉出刀刃,修整的刀坯,抛光:开水木桩上浇湿麻黄草捆在,刀刃来回反复插入草捆摩擦抛光,抛光后一个小时左右便会显露出道道花纹。

接着煮刀,把刀放白矾的开水中烧煮,被煮的刀因铁、钢硬度不一,白矾蚀铁,铁现白色,钢呈青色,白青相间,形成美观的波浪形花纹或松木纹。

(四)保安腰刀的主要价值

保安腰刀的文化科研价值,首先是保安腰刀的渊源直接涉及保安族的族源,追溯保安人制刀历史,可以推断保安族先民的经济、军事生活特点。保安腰刀是保安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保安人精神的外在表现。腰刀手工艺丰富了保安族文化内容,完善了保安族文化形态,巩固了保安民族的文化根基,在保安族中有重要地位。

其次对腰刀手工艺研究,可为相关的多个学科、多角度研究保安族提供线索、思路,也丰富了中国金属手工艺的内容,甚而将丰富和完善世界手工艺史。例如,保安腰刀在刀型、式样上的演变也从侧面反映了保安族人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因而传统手工制刀是保安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掘、抢救、保护、传承保安腰刀手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制售保安腰刀是保安族民众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也一度曾是保安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而发掘、抢救、保护、传承保安腰刀手工艺具有实用价值、经济价值。

(第六节)民间特色建筑与器物

在实际生活中,保安族民间特色建筑可大致分为普通民居和宗教建筑。随着时代发展与居住区域的不同,保安族民居形成了多种风格。还有许多特色民间乐器以及经常使用的特色摆渡运输工具等。

一、保安族民间特色建筑

(一)保安族民居

新中国成立前,贫苦的保安族人住的多为平顶土房,有院墙者为四面土墙,其中一面挖洞开大门;富裕人家建青瓦流水的房顶,在院东北角还修有卧角楼。马少青编着:《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0页。

保安族一般是整村连院房密集居住,且多为一家一院,四周为土质夯打院墙。改革开放前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有出檐和翘檐两种,出檐房比翘檐房多一道檩柱,较宽敞。正房坐北向南,木制的一门两窗,或有雕饰。

院中各卧室、客房多建有土炕,炕上多铺竹席、羊毛毡垫,炕体外墙多有木制等围板、挂麻、布等炕围帘。炕上紧靠房壁安置炕柜,板箱内为放置家人衣物、杂物等,在其上叠放被褥。备有炕桌供吃饭、喝茶、待客等用,还有备置高、低八仙桌于室内者。房内喜贴字画,多以阿拉伯书法对联、警句、名言等和麦加天房“克尔白”图景为特别标志。

院内院外多植树木,院中常见果树、花木、蔬菜。其牛马驴骡羊鸡的圈舍、储物草房、厕所均在后院。《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37页。

随着保安族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在保留原有建筑布局特点的情况下,现代化建材、技术所建的砖混结构民居逐渐成为保安族民居建筑的主流。

(二)特色宗教建筑

截止1996年底,保安族聚居的3个乡7个村共有清真寺14座、拱北1处。保安族的特色宗教建筑可分为清真寺和拱北。其中清真寺按照建筑风格又可分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和现代阿拉伯半球穹顶式,其内部基本上都有礼拜大殿、宣礼塔、沐浴室、教长室、经房及满拉学员房。

中国传统宫殿式清真寺是保安族定居大河家地区后,最早有记载的是清同治年间修建的大河家清真寺,与居住此地的其他穆斯林共用。该寺是保安族地区的中心大寺,下辖有30余座小型清真寺。每个清真寺内几乎都设有经堂教育的经文学习班或学校,有数量不等的“满拉”学生学习伊斯兰教经文。

1980年以后,保安族地区逐渐出现了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建筑特征为礼拜大殿顶部为半球状绿色穹顶和高而尖耸的唤礼塔。郝文明主编:《中国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52页。

如今,不论清真寺建筑风格如何,其中现代化的设施、器具,如电、水、取暖、通讯、广播音响等设备齐全。

二、保安族特色乐器

保安族人在一般歌舞场合下不使用乐器伴奏。但在宴席等重大热闹场合,保安男子常使用各民族的通用乐器。如喜欢用二胡、板胡、笛子等奏丝竹乐,还有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双筒四孔的吹奏乐器“荜荜”,也偶见用手风琴来伴奏、伴唱、伴舞的。

保安族在历史上还使用过小巧玲珑的舌拨指弹奏乐器,叫做“口弦”,现近乎失传。口弦有大小两种,大者5厘米小者3厘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形如三叉,中叉为舌簧,两边为弦架。制作用一根火柴杆粗细的红铜铸成马蹄形鞍架,中间钻一小孔装舌簧。舌簧用比鞍架稍长的细薄黄铜片,尖端稍稍卷曲。大口弦弹奏时,靠舌尖拨动和食指轻弹配合发音,音效较大,小伙子多用;小口弦与大口弦一样只是略小巧玲珑而音弱,女性多用,仅用舌拨弹。《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14页。其形如无弦搭箭,青铜或银质弓架配有高丽铜簧,造型精巧美观,含于口中以牙固定,周围三四米可闻纯混相间、悠扬缠绵的口弦乐。

俗称“荜荜”或“咪咪”的牧童短笛,为民间微型吹奏乐器。用单根或2根长5寸左右、普通毛笔杆粗细的竹管做成排箫状,线扎双管并排有五孔,两端还有缀饰红丝穗。春、夏季旋取白杨等树嫩枝的绿皮作为簧芯,手指配合嘴吹,发音清脆明快。

“班日贝贝”至今仍然是保安族人在民间田野所常用乐器,即为红黏土制成的埇,其形如蛋,上开孔窍三五个,吹奏时音色淳朴、圆润、悠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保安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

三、特色摆渡器具

保安族定居大河家后与黄河为邻,生产生活要常往返于两岸,并利用黄河水利之便往下游运输贸易,和邻近兄弟民族一起传承、相互学习获得了制牛、羊皮筏、皮囊渡河的技艺。祖祖辈辈的保安人在黄河中练就了高超独到的摆渡技术。有本地区花儿中唱评:“黄河上渡过了一辈子,浪尖上耍花子哩;双手扳起了桨杆子,就像是虚空的鹞子。”

皮囊在本地区俗称“皮胎”,制皮囊取用牛、羊去头宰杀,四肢处自膝盖下弃用,小心从腚部割开倒剥至脖颈取下无划破的完整皮胎;水泡四五日去毛后青盐鞣制变软,然后灌入适量清油,再用盐水泡足浸透;在绳架上均匀翻转晾晒至柔软坚韧,完成制囊。

所制牛、羊皮囊多个,据需要可单人载物、载人渡河或固定于木排架成为牛羊皮筏子。用皮囊先用口或充气工具充气鼓足皮囊,扎紧充气口。一般羊皮囊须身强力壮者连续吹气五六十下,才能使用,如果是牛皮囊则需更多吹气次数或使用工具充气。

同类推荐
  • 色空书

    色空书

    《色空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书,它从新的角度谈论性文化,但不仅局限于性文化,它深入到对生命、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同时还从中医和身心修行的角度破除一些西医对性的误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上。
  •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人生

    怎样为个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名字并不像附号那么简单,起名字也不有随意为之。一个好名字有时能决定一个人、一个产品的命运。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热门推荐
  • 新婚总裁狠神秘

    新婚总裁狠神秘

    温雅是亲妈不疼,命运不眷的典范。爱了八年的男友被迫离开,见了三面的男人要求闪婚。虎视眈眈的姐夫,想法设法要把她带到床上;华丽归来的前男友,霸道缠绵要求复合;腹黑神秘的老公,一路披荆斩棘护送她前行。前有傲娇不懂事的白莲花姐姐呼来喝去;后有前男友成群的绯闻女友暗中算计;更有老公青梅的时时挑衅。等等,都等等,你们以为姐是颗小白菜?任人欺负?错,大错,温雅撸起袖子,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对打一双!
  • 调皮的萝卜(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自然故事)

    调皮的萝卜(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自然故事)

    植物都具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特性,作者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将植物拟人化,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更了解植物的特性,增广见识,获得知识。该书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 鬼夜惊魂

    鬼夜惊魂

    你经历过真正的恐怖吗?错综复杂鬼打墙使你烦躁不安,浑身浴血的半身女鬼让你尖叫不绝,干瘦腐烂的嗜血活尸正在冲着你张牙舞爪……你,害怕了吗?
  • 爱情启世录

    爱情启世录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情色张扬。爱情总是经不起诱惑,山盟海誓成了空言,就连那天荒地老的真爱也只不过是美丽的传说。人们于是怀疑,瞎了眼的丘比特,是不是看到金钱也会两眼放光或经不起这花花世界的诱惑拿人间的爱情做起了买卖。却不知,在这个飞速狂奔的时代里,却依然还有那么不少数的一些人默默的坚守着关于真爱的信仰。而这里,是一个天使与几个凡人的有关于爱情与信仰的故事。天使的信仰:只要守护好人间的每一份爱情,就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凡人的信仰:只有真心的去爱,才能得到真爱,才会得到幸福。
  • 最强狂暴升级7变

    最强狂暴升级7变

    [脑洞大开,最爽最热玄文,移动客户端千万人追读]歪戴小毡帽,腰插小刚炮,穿着开裆裤,嘴叼万宝路。许文强带着玉皇大帝试研发的‘天庭72变升级系统’穿越到异界。斩妖杀敌都升级,爆出的伪劣仙丹和仙器,真坑爹。幸好有72变够屌。变身龙馗,碾压一切古国天才妖孽,超爽!变身仇敌,与仇敌的道侣双修,爽到爆!变身师尊,与师母同床共枕,咳咳~这个可以有~么?
  • 特别

    特别

    ”干“兄弟姐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特别的感情有些出自真心,有些带有目的。本书改编自真人真事,书中的这对非亲姐弟,会带你看透世俗成见,理解与批判,以及他们各自的情感纠葛。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边如此特别的你。
  • 相思不负情归处

    相思不负情归处

    东邪四十八年,东阳帝殁,传位于年仅三岁的十七殿下,史称南昭帝。南昭元年,太皇太后博尔佳氏垂帘听政,辅佐新帝,成为东邪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女人。南昭十年,西毒国年仅七岁的怀悉公主赴南昭联姻,两国共建友好,南昭帝赐字晴,贵妃礼制,居丞悉宫。......南昭三十年,晴皇贵妃殁,未入皇陵,生前一子一女。(亲们,在这里告知一下大家,本文要讲述的内容,咱们的女猪脚可还没有出场哦~)
  • 鬼医世宠,邪妃傲世天下

    鬼医世宠,邪妃傲世天下

    重活一世,我莫夕颜必定不再为看任何人的脸色而活!她,左丞相府毫无地位的庶女三小姐,却因得到世间稀有奇宝五玲珑之一的‘龙珠’而修为大增,到头来她却被三皇子出卖,亲生父亲将她囚禁,龙珠也被自己的嫡长姐亲手自丹田挖出,不得全尸而亡。待她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居然重生于阴谋即将开始的那一刻,而且龙珠也随她一起重生。君待吾以情,吾以情报之;君待吾以恨,吾以血敬之!
  • 穿越之都市逍遥记

    穿越之都市逍遥记

    看看古代人穿越现代人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其妙的事情?本人首次写书望各位朋友海涵一些错别字,扣扣26893396
  • 如果我在异区可以恋爱的话

    如果我在异区可以恋爱的话

    这是一个非常硕大又非常美丽的世界。但是,也从来没有一个世界会比它更加的让人头痛。这里很大,从古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看清世界的全貌。相对应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需要人们去寻找。这可能会让你浪费你的一生,甚至会让你送掉自己的性命。可是,你想不想在这里进行一番独特的冒险呢?这里,应有既有。这里,危机四伏。这里,美丽依旧。这里......等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