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4600000018

第18章 我不是红学家

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创刊于1951年,是外文出版社旗下的官方刊物,旨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1951、1952年各出一期。

1952年秋,亚太区域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杨宪益、戴乃迭作为会议急需的翻译人才被政府从南京调至北京。在京期间,新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文出版社领导都游说二位加入各自单位。最后,杨宪益选择了外文出版社,因为刘尊棋社长关于系统地、全面地译介中国文学的宏伟计划深深地吸引了杨宪益。

刘尊棋计划办一个像“商务印书馆”一样的外文出版社,将灿烂的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系统地翻译成英文,这很像梁实秋当年在国立编译馆的计划。杨宪益、戴乃迭当年的《资治通鉴》翻译项目因为国共内战、国民党败北、编译馆撤销等种种原因而搁浅。现在有机会再续先前的大业,他们自然就接受了刘尊棋的邀请。

1952年底,杨宪益和戴乃迭“忍痛割爱”,卖掉了刚买了不久的一座带有庭院的小平房,举家从南京迁至北京,开始了他们夫妻搭档、珠联璧合、持续了四十多个春秋的翻译生涯。

然而,作为《中国文学》的翻译主将,他们对于所翻译的作家、作品是几乎不可自主选择的。杂志的内容完全受制于政治气候,当代“革命”文学占主导地位。1953年《中国文学》出版两期,并从第二期开始,开辟了“古典作品”栏目;1954年改为季刊。随着大跃进的开始,《中国文学》1958年改为双月刊,1959年改为月刊。“古典作品”栏目从《离骚》开始,译介了一批古典文学作品,如《长生殿》《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史记》等节选。

1963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学术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红楼梦》热潮;《中国文学》先后刊载了何其芳、吴世昌、茅盾关于《红楼梦》的论文,并于1964年,分三期刊载了《红楼梦》九个章回(18-20回,32-34回,74、75、77回)。外文出版社决定借《红楼梦》热的东风,翻译出版古典文学名著。当时《水浒传》分派给了沙博理,《西游记》由英国汉学家詹纳尔翻译,《红楼梦》则分派给了杨戴。但由于杨戴的首要任务是为《中国文学》译稿、审稿,已是月刊的《中国文学》,工作量很大,戴乃迭还需为年轻翻译的译稿校对、润色,所以他们只能用业余时间兼译《红楼梦》。

1964年,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她很喜欢翻译《红楼梦》,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法为这样一部文学巨著倾注足够的心血,恐怕《红楼梦》的翻译得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当然,更大的遗憾还在后面,因为“文革”的到来使他们不得不终止了《红楼梦》的翻译。

当他们受命停止翻译《红楼梦》时,杨宪益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的初稿,戴乃迭校对与润色的二稿也进行了一半。1968年3月,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再次提到《红楼梦》,对终止翻译感到无奈与遗憾,“因为这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英语世界现今只有节选的译本。”当然,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巨著自是不折不扣的“四旧”,受到“文革”炮火的袭击不足为奇。此时的戴乃迭万万想不到,“文革”的烈火很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

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深夜,杨宪益、戴乃迭双双入狱。他们留在办公室一摞一摞的《红楼梦》译稿下落如何,恐怕厄运降临、自身难保的二位已无暇顾及。

1972年春,杨宪益、戴乃迭先后出狱;同时,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第一卷即将由英国的“企鹅丛书”出版,英文名为《石头记》。中国尚无自己的译本,外文局有了紧迫感,于是决定由杨戴二人继续《红楼梦》的翻译。

已经完成的译稿哪里去了?难道还要从头开始吗?

1968年春天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他们一前一后被分别抓走,随后家里被抄。

第二天,一位有心的年轻同事熊振儒(时任《中国文学》英文组组长)得知杨、戴被捕后马上想到了他们留在办公室里一摞又一摞的《红楼梦》译稿。他似乎仍能听到杨宪益别具一格的仅用右手食指单指打字的啪啪声(左手总是夹着香烟)。他似乎仍能看到戴乃迭打字机旁一边放着《红楼梦》原著,一边放着杨宪益的译稿,她“左顾右盼”,校对润色,十指飞快地打着二稿。他深知这些稿子的分量,这是他们在为《中国文学》译稿、审稿、校对、润色的繁重的工作之余,一字字、一页页敲打出来的几千页的稿件。同时,熊振儒也知道如果造反派们要抄查杨宪益办公室,这些浸透着杨戴心血的稿子很有可能毁于一旦。于是他小心地将散见于写字台、文件柜及大小抽屉的一稿、二稿一一收起,按顺序用报纸包好,码放进一个二尺多长的纸箱。他把纸箱放到文件柜顶端的墙角处,再盖上一堆旧报纸。

几千页的译稿就这样在旧报纸堆里安然沉睡了四年多。

正当杨宪益、戴乃迭思忖着《红楼梦》译稿的下落时,熊振儒踩着椅子,蹬着桌子,从文件柜的顶端取下了一个尘封的纸箱,将一包又一包裹着报纸的译稿取出,一一摆放在杨宪益的桌子上。杨戴二人不约而同地喊道:“呵,都在呢!”

他们相视而笑了。

然而,即使找回了全部译稿,继续《红楼梦》的翻译仍面临漫长的“准备工作”。外文局决定要出最具权威性的译本,所以由各路“红学家”组成的《红楼梦》专家组对不同版本展开比较研究。专家们往往各执己见,最权威版本迟迟没有定局。当戴乃迭终于被告知《红楼梦》的翻译得以继续时,她对《红楼梦》的热情早已冷却。

1973年1月,戴乃迭在给霍克斯的信中坦称:“我对译《红楼梦》已经没有什么热情了,因为你会比我们译得更好。”她明智地预见了他们翻译过程的复杂与烦琐。

到了9月,戴乃迭给霍克斯的信中还在谈版本问题。“我们出版社终于决定要翻译出版《红楼梦》了,很可能分三卷出,但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关于版本的选择和各种编辑问题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必须请外来的专家审核。”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以及关于曹雪芹身世的各种猜测历来都是学究气十足的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热点,因此外文局也在版本的选择问题上反复斟酌、举棋不定。

1974年3月,戴乃迭又写道:“我们出版社决定(可以说很慢很慢的)用另一版本重新翻译”。

1975年2月:“我们出版社现已明确决定了开始《红楼梦》的翻译出版。”社会科学院特派了著名《红楼梦》专家吴世昌协助他们的翻译工作。“这当然会是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因为他比较学究气,声称要拿出‘最完整可靠的、极富学术性的翻译’。在他看来,可读性并不重要。”

因为更换版本,又聘请了外来专家一起审核定铎,杨宪益、戴乃迭不得不放弃已经完成的一稿和校对了一半的二稿。

戴乃迭还写道,由于她和杨宪益首先是《中国文学》的翻译匠,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红楼梦》的翻译,她为此深感遗憾。

1977年,戴乃迭收到了霍译《红楼梦》——《石头记》第二卷。在给霍克斯的回信中,戴乃迭坦言,她是带着一种“既钦佩又羡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你对原文的处理采取了合乎情理的再创造,使译文很容易为英语读者理解,这真是很好,但却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同你的流畅自如的译文相比,我们的翻译则显得颇为僵硬。”她对霍克斯的译文赞赏不已:“你对对话的处理活灵活现,诗文既通俗又优雅。那些绝妙的诗句,满是典故,一语双关,简直无法翻译,但你却能把联诗游戏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读者,使他们对联诗游戏达到一定的感性认识。”

戴乃迭信中提到的“合乎情理的再创造”,或曰“艺术破格”,对于为外文局工作的翻译家们来说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他们“婆婆”太多,不仅翻译什么需要有关领导批准认可,如何翻译也同样要经得起政治审查。20世纪60年代的“书刊大检查”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有许多翻译、编辑仅仅因为译文中删掉了一些毛主席语录,或者伟大领袖的神圣名字出现的频率低于原文,就遭到牢狱之灾或劳改、撤职、下放等处罚,数以百计的书刊被毁。杨宪益所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充斥着大段大段的毛主席语录,作者似乎力求证明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与毛泽东的理论和思想是一致的。杨宪益认为这样的观点很荒谬,难以被西方读者接受。于是,经与编辑商量,他在译文中将毛主席语录全部删掉。此举无疑是“书刊大检查”运动中“令人发指”的罪尤。虽然杨宪益未受殃及——他英国专家的妻子及他们作为《中国文学》顶梁柱子的特殊地位也许是他在几次运动中有形无形的保护伞,但该书的编辑却因此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发配到农村劳教,一去二十多年,直至“文革”后才得以平反复职。复职后很快退休;退休后不久病逝——这样的悲剧命运在一代挣扎于政治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中并非个案。

几经波折,英文版《红楼梦》第一卷于1978年出版。

许多学者和翻译家们在比较了杨译、霍译《红楼梦》后,对两个版本褒贬不一。但大多对杨译的忠实与准确大加赞赏,对霍译的创意使其英文流畅易懂予以肯定。据查,自主阅读的西方读者往往会选择霍译《红楼梦》,而大学里的汉学教授往往选择杨译《红楼梦》作为授课课本。但戴乃迭对自己的译文却是谦虚有加。“我们的译本优于你的译本的唯一之处是插图”,她给霍克斯的信中这样写道。她认为这些描绘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插图“提供了大量有关服饰及家具陈设的细节,便于读者更生动地想象故事的场景”。虽然插图并不完美,“因为像沈从文这样的专家可以从中挑出许多毛病,但对外国人来说足以”。外文出版社决定加插图时,《红楼梦》第一卷已进入校样印刷阶段,插图工作使《红楼梦》的出版又耽搁一年。

杨宪益和戴乃迭万万没有想到,随着英译本《红楼梦》的出版,二位骤然名声大噪。戴乃迭1979年5月给霍克斯的信中写道:“杨宪益和我默默无闻地当了三十年的翻译匠,而今借《红楼梦》的光,我们一下子出名了,接连不断地接受采访。我们觉得像假冒。”

戴乃迭常以一种幽默的态度来看待各种《红楼梦》活动。在同一封信中,她还向霍克斯报道了文化部召开的庆祝《〈红楼梦〉学刊》创刊的大会,“鉴于红学家们常因观点不一而相互抨击,会上大谈团结统一。很多德高望重的专家,如茅盾、俞平伯、叶圣陶等等都出席了大会,但也远远不能为如此奢华的午餐提供充足的理由……最令我尴尬的是被要求在一幅长卷上签名。我从未使用过毛笔,面前是一个个堪称书法范例的签名,身后是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机,我真觉得自己像阿Q,手抖着,担心在死刑书上画押的圈画不圆。”

下一封信中,戴乃迭继续向霍克斯报道红学家们的喋喋不休、吹毛求疵:“不久前周汝昌假借曹雪芹之笔写了一首诗发表,并评论说他认为这首诗是伪造的。吴世昌立即上钩,称不会是伪造的,他可以从诗的风格上断定这首诗是真的。周后来承认诗是自己写的,吴教授则说不可能,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等等等等。一切都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和不得体。”一次,杨宪益同画家黄永玉一起喝酒,“席间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要伪造一幅有曹雪芹题字的画,让红学家们继续为其真伪争个不休”(1979.7.1)。

1979年,杨宪益、戴乃迭的名气直线上升,他们也不由自主地被卷进“《红楼梦》狂热”之中。8月份的《人民画报》,为“迎合《红楼梦》狂热”(借用戴乃迭的话语),专题报道了杨宪益和戴乃迭。“杨宪益不断受到电台、报纸的采访,甚至还有读者采访,直至他厌倦不已”(1979.7.31)。戴乃迭对红学家们的观察,也一语中的:“他们相互厮杀,乐此不疲”(1980.1.13)。戴乃迭在1980年7月给霍克斯的信中写道,杨宪益对于被列入红学家行列,卷入他们的狂热与纷争厌烦至极;“杨宪益不是红学家,拒绝被冠以这样一个头衔。”“有些人认为应该把‘红学家’改为‘曹学家’,因为许多伪学者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心思编织关于曹雪芹的各种学说。华君武答应给我们一幅他新作的曹雪芹漫画,画中恼怒的曹雪芹回头望着一个高度近视,正在细细检查他的辫子的学究:‘你为什么要数我的白发?’”

英文版《红楼梦》的出版给杨宪益、戴乃迭带来了始料不及的荣耀,随后的整整十年中他们声名远扬。杨宪益各种头衔不期而至,家中文化名人、中外记者络绎不绝。那是一个热闹的十年,繁荣的十年,振奋的十年,忙碌的十年。十年后的一场风波,又是始料不及地改变了杨戴的生活轨迹,他们逐渐淡出媒体和公众视野。

《中国文学》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于2001年停刊。

同类推荐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作者在满怀激情地赞美汪海以及双星集团所创造的业绩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使他们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借用佛教文化的某些说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请观音菩萨的佛像为双星信团值班站岗,以及在《鞋道》的最后一章“双星走好”进而提出的供汪海思考的若干忠告,等等,都写得妙趣横生,而又颇有深度。
热门推荐
  • 那年夏天,风吹过

    那年夏天,风吹过

    那个用整整一个青春爱着的人,无法忘怀的时光。
  • 蜂巢2020

    蜂巢2020

    逻辑不强,想象力不足,智商正常的就不要看此书了,不合适。交流QQ群:530953353(慎入)
  • 诛天煌世之图录灵

    诛天煌世之图录灵

    天荒世境,万古具寂,天上神魔皆莫然不语,仿佛是一尊尊雕塑。森罗大尊半跪在虚空,魔功被破,暗红色的血液渲染了半个天际,他正在遭受万劫不灭的反噬,苍白的脸庞没有了往日的从容,这尊魔道大枭,逐步走向溟灭,元古至宝洛元塔一级一级的崩裂,化作道道彩光散溢在虚空内。天幻轻抖衣袖,漫步到森罗面前,你这是何苦呢,你老了,降了吧,整个天地都在道尊掌控之中,你,你们,翻得了吗。在,一个注定衰败的时代,火象星宫的图录之灵,从天而降。。。
  •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可是,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法是否存在错误呢?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 天幕王朝

    天幕王朝

    林寒,一个穿越到天幕王朝的普通少年,只因一场债务,被出卖到崇文学院做帮工,自此,就展开了他富含传奇的一生。在这里,既有多元的修炼体系,也有复杂的势力斗争。看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是如何逐步攀登至人生巅峰,成为旷古无双的创世灵王!
  • 倾世凤颜:绝情修罗俏王妃

    倾世凤颜:绝情修罗俏王妃

    (Q群:457688522)她,是黑暗组织的金牌杀手,是黑道界的不朽神话!她,风家五小姐,父母双亡,没有丝毫玄力,空有美貌,却是个人尽皆知的废物!一朝穿越,当她成为了她,看她如何傲视苍穹!吾欲飞,天都要为吾开路!然而,就在她一步步登上顶峰时,不知何时却被一个无赖男盯上。他宠她入骨,对她卖萌,耍赖,无下限。某日,某女终于忍无可忍:“你到底想怎样!”某男霸道拥着她的纤腰:“嫁我,娶我,二选一。”你若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便随你一生不离弃!
  • 相思遥迢慕娉婷

    相思遥迢慕娉婷

    强强1v1,男追女逃无限宠,小虐怡情,身世作引。(欢迎入坑,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番外)昔日战友的背叛、于归戒的召唤,梦中的场景、灵魂的共鸣……一朝穿越,身世成谜;记忆的剥离,失窃的又是谁人的心房。[男主]这一世纠缠,万般离乱,我如何能轻言放下。覆灭云和,非我本意,纳妻入怀,此生不负。[女主]家国之恨落于我身,身为一国公主,怎能与敌国世子共结连理。然,妾本无心,得他眷宠,又该何去何从。
  • 慕容雨萌

    慕容雨萌

    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可求的,只愿和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一切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掌家农女:夫君,滚过来!

    掌家农女:夫君,滚过来!

    “罗三火,你给我滚过来!”愤怒的玲珑,恶狠狠地瞪着不远处的男人。屁颠屁颠跑过来的男人,一脸讨好,“媳妇儿,有什么吩咐?”“我明明在家,你为什么骗夫子我不在?”“除了我,我爹,我媳妇儿,我家没一个叫玲珑的人。”罗三火说得很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