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董遇的人,从小就喜爱读书,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
董遇每天和哥哥一起上山去打柴,再挑到镇上去卖,换取一点收入来糊口。每天回到家时,人已累得筋疲力尽了,可董遇仍然不顾劳累,专心读书。已经是半夜时分了,家家户户早已进入梦乡,只有董遇那间小屋里仍然亮着灯。读书的时间长了,一阵睡意向他袭来,他赶忙起身,在水缸里舀一盆冷水,用毛巾蘸着洗脸,冰冷的水立即让他清醒了,他又坐在桌前,埋头读起书来。
碰到阴雨天,泥泞遍地,无法外出打柴,董遇便早早起床,稍稍梳洗后,就开始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有一次他正读得入迷,忽然觉得头上一阵冰凉,抬头一看,原来小屋破旧不堪,几天的阴雨使屋顶漏雨了,他赶紧找了个木盆接雨,然后又拿起书本,沉浸到书中去了。
到了冬天,寒风凛冽,大雪飞扬,地里没有什么农活可做,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中难得的空余时间;而对于董遇,则是读书的大好时光。破旧的小屋四面漏风,没多久,董遇的手脚就被冻得不听使唤了。他用手使劲地揉搓着脚面,并使劲地用脚跺地,又在屋里来回跑几圈。慢慢地,他的身上微微发热,手脚也恢复了正常,他就又回到桌前,继续吟读。
就这样,董遇利用“三余”(冬天、晚上、阴雨天)的时间,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终于成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学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关键看你怎么来挤。关于这点,梁实秋在几十年前就曾有《利用零碎时间》的美文专门谈论,其中就有一句话:
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也最容易丢弃。
这样试试看:培养自己坚持学习的习惯。
坐在公交车上没事,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没时间学习,自己是否经常会这样回答别人。
按一天学习一个小时计算,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