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有485种常用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和药用原料植物,需要进行引种栽培或就地保护。一些名贵的药材或药用原料植物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如人参、银杏、刺五加、三七、雪莲、杜仲、黄芪、黄连、黄柏、天麻、平贝等。在药用动物中,属于重点保护的种类所占比例更大,其中较为主要的药材品种就有虎骨、鹿茸、麝香、犀角、羚羊角、熊胆、穿山甲、蛤蟆油、蟾酥、乌梢蛇、金线白花蛇等。
为了保护我国濒危状态的名贵药材品种,必须在开发和保护更新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首先,对现处于濒危状态的药材品种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严格控制或者禁止对已处于濒危状态的药材品种的利用;同时还应加强对濒危药材替代品的开发研究。一方面保证中药及其制品的疗效,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新的药物资源。
十、菌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分为二看细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指的是有害细菌进入人体,就会引起疾病,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饭菜变馊,牛奶变质,都是细菌造成的。因此,细菌给人们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其实,细菌种类很多,有的是“捣蛋鬼”,有的则是“造福者”。目前,人们认识的细菌,已达1400种之多。
细菌是一类生命力极强、分布广泛的生物,岩石、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土壤里生活的细菌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的70%~90%,它们能将动物、植物残骸分解成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生活在岩石上的细菌,能将岩石腐蚀、分解成矿物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这些细菌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了它们,地球上真要“尸骨如山”了。
细菌可谓“功过”参半。有些细菌专以其他生物活体,如动物、植物等为“营”,因此,有的会给人体以及动物、植物带来危害,有的却是不可缺少的。
细菌个体很小,直径只有0.3~2微米,但它们的繁殖速度却快得惊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15~20分钟即裂殖一次,一个菌体一天就能产生出241万个新个体!没有像植物一样的维管束系统。不过,它们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固定的细胞壁。(图片119)
切莫谈菌色变——共生真菌
提到微生物,尤其是与“菌”字沾边的微生物,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疾病”。事实上,自然界中许多种“菌”,却是有益而无害的。
豆科植物的根上就有一种特殊的真菌,它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到体内,成为豆科植物的氮肥供应者。其实,不光豆科植物,许多林木都与真菌有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种关系叫共生,具有共生真菌的植物根系叫菌根。
菌根对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有机肥料,也不同于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而是通过菌与植物两个生物体之间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共生特性,综合调控植物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免疫力和抗逆性,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改善植物体内养分状况,提高土壤活性,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保证其成活与茁壮成长。
目前,已知的菌根类型主要有7类,外生菌根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人们认识、研究和利用最多的一类;另外还有一类菌根——内生菌根,也是重要的菌根类型,如Va菌根。世界上90%的显花植物的根都会形成内生菌根Va,超过形成其他类型菌根的植物总数。因此,Va菌根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球“清洁夫”——腐生真菌
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叫腐生真菌。腐生真菌体内具备一种水解酸,具有极强的水解作用,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既可以分解糖类、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又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腐生真菌以动植物残骸为生,它们与细菌一道,将动植物残骸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因此,又被称为地球上的“清洁工”。
腐生真菌数量多,在土壤中,每百克就含有几千甚至几十万个。腐生真菌多为好氧性的,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水体和大气真菌种类繁多,水生真菌有:鞭毛菌、接合菌、单毛菌、节水霉、水绵和水霉等;大气真菌主要是真菌菌丝的碎片和孢子,如枝孢、子囊孢予等,以及能够在40℃以上和-10℃以下生长繁殖的嗜热真菌、喜冷真菌。
十一、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我们有哪些价值吗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单就药物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干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是用平衡维系我们这个地球的存在与演进的。平衡,这两个很普通的字眼,却主宰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
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动物和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着生存的权利。对野生动物的残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弘扬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体现出人类关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改善动物处境的同时,也完善了人类。
十二、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人类错误地自命为地球的主人,他们忘记了大地是他们的母亲,这个母亲还孕育了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和人类一起,构成了一个生物大家庭或说生物联合王国。
生存环境具有互为因果的复杂的关系。就生物界或者说生物圈来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看似无知无识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相生相克的影响。尤为明显的是,从局部来看,它们甚至是一荣俱荣,一枯俱枯,同生死,共存亡;若从全局来看,只要时间充分,事态的发展将证明它们无例外遵循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同一个道理。
一篇题为《生存之链》的文章中所列举的两个实例,就非常生动地表明了这种状况:
“在太阳冉冉升起的次日早晨,你也许面对着一个物种几乎消失殆尽的世界。今天,如此之多的生物正处在需要人们作出艰苦努力才能拯救它们的危险境地。
我们这个星球交织着巨大的生存之链,生物物种的名单上不仅包括4500种哺乳动物和4万种其他脊椎动物,还包括多达25万种植物以及至少数百万种无脊椎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是昆虫)。处于灭绝边缘的生物有99%,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它们的家园。生存之链环环相扣,相生相克,一旦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一种称为渡渡的鸟类曾栖息在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1510年,第一批欧洲人登上这片岛屿后,到处捕杀,不久,渡渡鸟便绝种了。数百年来,岛上居民并未感到缺少这种鸟类有何异样。但是,最近有报告表明,该岛一种平均生长期为几百年的珍贵树种正在消失。原因是其带有硬壳的种子,若无渡渡鸟嗉囊的磨蚀软化就不能正常发芽。
1904年,开挖巴拿马运河灌水后,几十平方英里的灌木林与世隔绝,形成一块孤岛。由于狮、虎及鹰等大型猛兽猛禽因地方狭小而不能容身,致使野猪、浣熊、猴子和鼠类数量大增。它们将鸟巢、鸟蛋、雏鸟一扫而光,18种鸟类在这个最后的避难所中迅速绝迹。
生物学家已知的粗略数字是,某一物种的灭绝,通过连锁反应,会导致其他10~30种物种的沦亡。据估计,到80年代末,人类很可能不得不每隔一小时就要同一种生物相惜别;而至2000年,将会有生物种类的五分之一过早地埋葬在地球上。”
文中“一种平均生长期为几百年的珍贵树种”,所说的就是大颅榄树。
原来,在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杀后,奇怪的是,渡渡鸟喜欢栖息的大颅榄树就像患了不孕症,不见发芽生苗,以致丛林日渐稀疏,风光不再。20世纪80年代,这一毛里求斯特产的树种竟然只剩下可数的13株了。
对其现象一直深感迷惑和焦虑的科学家终于在1981年有了突破。
这一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了毛里求斯,他通过测定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所有大颅榄树的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即恰恰是渡渡鸟灭绝300周年之前。他进而注意到渡渡鸟遗骸中有大颅榄树的果实,由此他推断大颅榄树的果实必须经过渡渡鸟的嗉囊,坚硬的果壳被消化磨损,在种子排出体外时才能破壳而生根发芽。于是科学家实验以吐绶鸡取代渡渡鸟来吃大颅榄树的果实,获得了成功,破解了谜团,大颅榄树终于绝处逢生,暂时躲避了灭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