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6300000004

第4章 敦煌体育文化的内容(1)

在敦煌体育文物中,为人类保存了大量魏晋、隋唐、宋元体育文化的视觉形象。这些理性的、直观的、立体的、形象的载体主要有:遗书、壁画、墓砖画、绢画、白描画、彩塑像、彩陶、汉牍、古城址等。在这些载体物质上,敦煌古艺人运用绘、塑、建、写等手段留下了众多的体育文化历史。

可以说,敦煌古代体育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信息体系。它充分显示了敦煌所独有的开放精神和那种令人神往的特异的文化风采及深远的境界。它的物化反映,由于时代的距离,历史风沙的掩埋,长期内人们对它产生了认识和了解的隔阂。今天,我们将凝固了千余年的敦煌体育历史文化展现幵来,以体现敦煌体育文化的丰富广泛和无可估量的价值。

(一}竞技类

1.弓箭运动

弓箭是古代人在劳动和斗争中创造发明的一种先进的狩猎工具。古人在与猛兽斗争中逐渐发明了弓箭。后来,随着阶级的产生,部族之间战争的爆发,弓箭作为远射武器而运用于战场,成了一种兵器。随着战争的发展,弓箭又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兀香。

考古学家认为,弓箭最早出现在中石器后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初期,大约在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之间。在弓箭发明之前,古人狩猎的主要工具是手扔石块和标枪。以后人们从攀树摘果中发现树枝有强大的弹力,启发了古人运用树枝弹力的原理发射小石块。但这种简陋粗糙的发射器,并没有弦。

又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人们才在弓上装了弦。

弓箭的出现便利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弓是比标枪更为完善的狩猎工具,引弓射箭,不但射程远,而且更有把握击中目标。古代人不但用弓箭猎取鸟类,而且还以弓射鱼。

关于弓箭的发明有着许多十分有趣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人为了远距离地猎获飞禽走兽,把树枝弯成弓,弓的一端放置着石块,然后猛放弓,利用弓的弹力把石块射向远方。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先有弓而后有箭。另一种说法是,古代人把树枝作为原始的“标”或“箭”。起初,人们用手臂投扔这种“标”或“箭”去猎获野兽和飞禽,但是由于手臂的力量有限,“标”或“箭”

投掷得不远,飞行的速度也很慢,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而发明了弓,以弓的弹力把“标”或“箭”射出去。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先有箭而后有弓。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弓箭的发明和创造是古代人生产斗争的需要,它首先是作为生产工具而出现的。

据《吴越春秋》等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在距今约4000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就幵始使用弓箭了。黄帝曾命令人制造弓箭。其实,早在黄帝以前,弓箭就已经被人们使用了。我国考古发掘实物证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石镞,这证明我国人民在四五千年以前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弓箭了。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弓箭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万年以前。例如,在山西的原平峙峪、沁水下川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文物中,发现了有用燧石等坚质石料制作的箭镞。另外,在陕西大荔沙苑地区,还发现了旧石器时期的古箭镞。到了新石器时期,弓箭的使用更为普遍。所发现的石镞不但数量多,而且样式多,有的是用石制成的,还有的是用骨、角、蚌壳磨制成的。

我国周朝时期,射箭已经非常盛行,被称为“男子之事”。射箭比赛常常举行。天子诸侯有“大射”、“宾射”、“燕射”之分,民间也有“乡射”。这就是说,每逢节日,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庶民百姓,在饮酒作乐之后,常比赛射箭。赛射时,还有许多礼规,并伴奏音乐,仪式十分隆重。“周礼”中记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箭即是其中之一。周朝所举行的射箭比赛恐怕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比赛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射箭已经发展成一项具有一定体育特征的竞技运动。墨子擅长于射箭。《公子篇》说二三子复于子墨子学射者。”说明常有人跟墨子学习射箭,可见墨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具有很好的箭术。孔子不但通晓诗书,而且最撩长射箭和驾马车,他常常对学生们讲述射箭和驾车的道理。《论语八佾》里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主张,射箭应以射得准为主要目标,能不能射穿用兽皮做的靶子,主要是人的力量不同。孔子还提倡进行射箭比赛。

弓箭作为兵器用来武装军队,进行战争或警卫,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商代已将镞作为当时的主要兵器之一。西周时期,弓箭已经普遍使用于军队中,并且较前有明显的改进。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特别是由于车战的需要,弓和箭便是必备的主要武器。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45004多件兵器中,弓和箭种类繁多。秦汉时期弓箭使用更为广泛。汉武帝时,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奴隶主的入侵,在全国范围内号召青壮年参加军队,努力练武。在辽阔的郊野,开辟了许多练武场。每年由教官带领一队队战士,练习骑马、射箭和刺枪。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张骞率领的人中都身背弓,腰携箭。当他们越过茫茫无边的白龙堆时,由于缺粮断水,张骞手下的人,就靠射杀黄羊、野兔或飞鸟充饥。唐代出征的军队,也以弓箭等武器来装备每个战士。大诗人杜甫描述唐军自长安出征军队的盛况时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军队使用弓箭的情况。元代蒙古军以骑兵为主,标枪是主要的兵器,但也使用强弓长箭。宋、元、明各代每县县尉和巡检所属的武装叫“弓手”。宋代初年,县设县尉,下属弓手20名,缉捕盗贼。明代初年,天下要冲之地皆设巡检司,下属“弓手”的人数就更多了。

西汉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月氏和乌孙等族也善骑善射,月氏拥有“控弦之士计一二十万这些古代民族当时都处于氏族社会,他们的弓箭制造和骑射的本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与四邻部族和汉族王朝的作战中,差不多都以弓箭作主要的兵器。

在人类使用弓箭的长期实践中,涌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神射手。如,春秋战国的养由基,《列子》中记载的“纪昌学射”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里有一则“李广射石”的趣闻,名将李陵、董卓、吕布等等都能骑善射。汉时还流传有关射法的专着,从理论上阐述了弓射和弩射的要领和方法;封建社会中期,隋唐两代皇帝,为消除突厥的侵略,都重视射艺,唐军中全部配备弓箭,每张弓配3副弓弦和36支箭。当时的弓分长弓、角弓、稍弓、格弓4种,长弓用于步兵,角弓用于骑兵,其它供狩猎及禁军使用。箭也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及弩箭4种,前两种供狩猎用,后两种用于军事,分别以弓和弩发射。射箭的姿势和方法,主要分为步射与马射两种。同时射箭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唐书艺文志》着录有王琚《射经》1卷,内容包括总诀、步射病色、前后手法、马射总法、执弓审固等14篇,内容详尽;另外,张守忠的《射记》,任权的《弓箭论》等都是这方面的专着。当时,中国的射艺还和日本进行交流。唐永徽年间,日本射手随遣唐使来,曾“令人载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淸时期),宋代把弓箭曾列为36种军器之首,当时训练和考核军士的水平,主要看能挽多少“弓弩斗力”,以及射箭的准确性(即“亲射”)。随着社会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髙,发明了床子弩、神臂弓等先进武器。床子弩可射1.5公里远,神臂弓可射240余步(约370米以上)。金代、元代、清代都以骑射定天下,出现了“射柳”制度和“射草狗”的习俗。直至19世纪中叶,由于现代武器枪、炮等的发明,弓箭才在军队中消失,并逐渐转为竞技体育的重要项目之一。

敦煌古代集居着匈奴、突厥、回鹘、羌、吐蕃等诸多民族,他们“随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又皆习武,善骑射”。可见,好动尚武,逐猎骑射,乃是西部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我们从壁画、砖画、简牍、遗书等文物中,都可以看到古代猎人的狩猎场面,弓箭、弩等狩猎工具和武器,战争中的射箭场面,军事训练中的射箭比赛,习武中的各种射箭姿态和射法等。

《八王争舍利》等。在这些佛教经变画中,绘有许多古人运用弓箭作武器进行战斗的生动形象,约有80余幅。如:西魏第296窟南壁上部绘有一幅因缘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图一),画中表现有官兵与强盗运用弓箭射杀的战斗场面;盛唐第130窟东壁南侧《八王争舍利》的壁画中,展现了一名武士盘马弯弓,蓄势待发的骑射形象(图二);晚唐第12窟南壁《法华经变安乐行品》中,绘有一幅两军隔河用弓箭进行战斗,互相射杀的场面。

在石窟内反映萨埵子本生、鹿母以千子本生等故事画,自北朝至五代绘有18幅。

如:北周第428窟东壁门南绘有一幅萨埵太子射靶图(图三);北周第296窟窟顶东披绘有一幅啖子挽弓射鹿图;北周428窟《大勇太子舍身施虎本生》绘的狩猎图;北周301窟“膜子故事”绘出猎图(图四);“佛传故事”画中A描绘悉达太子运用弓箭进行习武和竞赛的场面较多。如:北周第290窟窟顶人字披绘的“佛传故事”画的第62辐,画面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一场射箭比赛正在进行之中,其中3名射手,身着适宜竞赛的窄袖紧身服装,一字排列,侧身弯弓,以身体为准心,寻找最佳瞄准点,箭靶正是前方木架上的7个悬鼓,侧面有一名骑马的裁判正在执行竞赛规则(图五)。从文献记载来看,当时不仅出现了许多着名的射手,而且还出现了以骑射等为内容的娱乐和竞赛。上述莫高窟第290窟窟顶的那幅射箭比赛的壁画,正是1600余年前我国古代进行体育射箭比赛的真实写照。五代第61窟西壁“佛传屏风画”中,绘有释迦牟尼年轻时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画面,其中有多幅反映练习射箭技艺的内容,以铁鼓、铁猪、铁羊、铁瓮及空中的飞雁为靶心,姿态有立射、蹲射、单膝跪射(图六)。五代第98窟背屏,归义军故事画中,有一幅狩猎图(图七)这些珍贵的射箭画面不仅引证了古代对强弓劲弩的重视和技艺的高超,而且也为研究现代射箭运动提供了形象的资料。另外,还有许多反映不同习俗的射箭形象。如,莫高窟西魏第285窟顶部东披绘有一幅猎人持弓射牦牛的画面;西魏第249窟窟顶北披绘有一犒猎人纵马射虎的画面(图八);隋代第419窟窟顶人字披东面《善施太子施象本生》绘有猎人用弓箭警告婆罗门徒的画面;中唐第53窟和五代第346窟均绘有一幅身着武士装的射手,以单腿跪撑的姿势进行射箭(图九);晚唐第156窟南壁下部《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壁下部《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中,均绘有场面壮观的骑射图;五代第108窟曹议金家族男供养侍从怀抱弓箭的图像(图十);榆林窟唐第25窟《西方净土图九变》壁画中,绘有一名武将,全身披挂,身上携有精致的箭镞、弓敕、弓袋、箭囊等装备。这里尚需说明的一点是莫高窟元代第465窟保存有不少曼荼罗画,表现有许多修持各种密法的本尊,这些本尊均为双身像,手持各类法器,如金刚杵、金刚铃、弓箭等。洞窟的南壁画有曼荼罗三铺,就有手执弓箭的本尊。这里的弓箭是作为密宗进行双身修持的符号,它隐喻两性交媾应有法力的功效。因此,这类弓箭图形不能与狩猎和射箭习艺等含义相混渚。弓箭在性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性符号的文化意义,并是世界性的,不仅在我国古代文献《礼记月令》中有记载,而且在国外的《性神话》、《苏美尔神话学》等文献中也有记载。

以上所述的反映敦煌古代有关弓箭文化的壁画,是对当时高超的弓箭技艺和社会尚武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是目前我国自魏晋至元清时期保存的最形象、最丰富、最系统的我国弓箭文化资料。

(2)遗书中的弓箭文化敦煌遗书是指公元1900年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所发现的5万余卷古代文献。在这罕世奇珍的宝藏中,存有大量佛教经卷和文学作品,并载有不少有关弓箭文化的描述。如:《望远行》中记述年少将军佐圣朝,为国扫荡狂妖。弯弓如月射双雕,马蹄到处阵云消。”《伍子胥变法》记述:兵部简练,选试诠量……抱石跳空,弓箭七札。”《汉将王陵变》记述广双弓背射分分中,暗地唯闻落马声。”“遂将生杖引将来,搭箭弯弓如大怒。”《捉季布传文一卷》记述马上盘枪兼弄剑,弯弓倍射胜陵君。”《张淮深变文》记述弓开偃月双交羽,斧研立透胸。”《丈夫百岁篇》记述:“三十堂堂六艺全。”《王梵志诗》记述丈夫无伎艺,虚沾一世人。”《癸酉年(793年)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记录了该寺自正月三日至二月八日间所得诸家散施物品,其中就有弓六张,箭二十一只等”。《韩擒虎话本》中,有解箭活动的记载。“皇帝闻奏,即在殿前,遂安社(射)堕(垛),画二鹿,便交赌射。蕃人己见,喜不自昇(胜),拜谢皇帝,当时便射。箭发离弦,势同劈竹,不东不西,恰向鹿齐(胳)中箭……贺若弼,臣愿解箭,箭起离弦,不东不西,同孔便中……时韩擒虎亦见箭不解,不恐拜舞,独立殿前奏曰:臣愿解箭。皇帝闻语,依卿所奏箭即离弦,势同雷吼,不东不西,去蕃人箭阔(括)便中,从杆至镞,突然便过,去射堕(垛)十步有余,入土三尺。蕃人亦见,惊怕非常。”这形象地说明了解箭这一以较量射箭技艺为内容的古代体育比赛在敦煌的流行。

(3)古墓、烽燧、古长城和榆林窟中出土的弓箭文化。

敦煌周围戈壁滩上,散布有数万座古墓,这便是驰名中外的魏晋古墓群。这些古墓群为我们保存了大量弓箭文化的视觉形象,它的栽体主要是画像砖。这种砖画是佛教盛行于敦煌时期的产物,其中不乏反映猎人狩猎、射箭的内容。例如:1992年在敦煌佛爷庙湾挖掘出前凉古墓一座。墓内门楼右侧,绘有一幅汉将李广持弓射虎的画像砖,并附题记“李广”

两字。汉代曾选择西北六郡善骑射的良家子弟组成羽林军,以对付匈奴。

弓射和弩射是当时军队的主要武器配备和战斗技能,要求每一名士兵都必须进行“习射”训练,并每年要参加阅试。当时军中还专门设有专教弓箭和弩的教官,涌现了许多着名射手,“飞将军”李广即是其一。《汉书李广传》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视之,石也一次,“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另外,在新庙台、梁家堡挖掘的古墓中,也保存有狩猎等画像砖。这片古墓群由敦煌一直向东延伸至嘉峪关和酒泉等地。从已被发掘的新城古墓群和丁家闸古墓群的几座墓中,可以看到绘有形象十分生动的弓箭狩猎画像砖(图十一、图十二)。例如:新城1、3、4、5、7号墓的前室各壁均有许多绘有各种图十二姿态的骑马射猎的画像传;丁家闸魏晋古墓的前室也同样可以看到绘有猎人持弓射猎的砖画。

同类推荐
  •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本书试图从人文哲学角度对知识分子的本质提供一种阐释。本书又不属于教科书式的“知识分子学”原理研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潮录。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热门推荐
  • 楼兰双鱼玉佩

    楼兰双鱼玉佩

    神秘的楼兰古国奇怪的博物馆事件从塞北边疆城到千年楼兰迷
  • 爱你才在你左边

    爱你才在你左边

    我在很久以前认识他,见过他的照片,听过他的声音,可是没见过他。有很多写字的人都是这样,跟自己的编辑合作多年,却从未谋面。我亦如此。
  • 那有一只萌鬼

    那有一只萌鬼

    作者君:“小非非,你的名字我取错了,怎么办,呜呜呜……”某非:“乖,作者君乖,不要哭,程非这个名字挺好的,真的。”作者君:“不行,这个名字不符合你的人物性格,要改,呜呜呜……”某非:“哎,你别哭行不行,大不了我改就是,你准备给我取啥名儿,我现在就改。”作者君喜笑颜开:“太好了,你真是我笔下最好的男猪脚,按照你的性格,你应该叫程太贱,好了,就这样决定了,太贱同学。”……某非咆哮:“滚蛋,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老子就叫程非!”
  • 最强关系户

    最强关系户

    一个战场归来王者,一场迟到两年的复仇,一块古玉引发的变革,接踵而来的美女盛宴,让秦风措手不及。但是,他拥有着别人不敢想的能力,所以过着左拥右抱的生活!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国民老公你只能是我的

    国民老公你只能是我的

    男强女强。“你是国民老公?我告诉你,你既然抢了我,就只能是我的了,后悔也没用!”——冷羽微。“我很后悔当初对你很强硬的伤害,可我不后悔从宫御身边将你抢走。”——苏陌离“微微,你不要对我愧疚,爱你是我自愿的,你的离开我虽然痛,可我之后也遇到了一生所爱。”——宫御要说我冷羽微这辈子最对不起谁,就是我的前男友宫御。再说我冷羽微这辈子最恨谁,就是把我从我前男友身边抢走的我现在爱的现任老公苏陌黎。虽然我很对不起宫御,但是我已经爱上苏陌黎了。没办法感情的事谁都说不准。也许是人们经常说的,女人总是忘不了给了第一次的男人。不过幸好你也找到了以后陪你一生的女人。
  • 淡淡柠檬香草味

    淡淡柠檬香草味

    命运的轮盘将转动牵引着两个相爱的人相爱,在惊天秘密的探索途中,他们相知相识最后相爱,音乐的声音转动着,缠绕着,音乐里的爱情故事将会在小说里展开,相爱的人要一起冒险一起生死一起守护音乐的声音。
  • 颤抖吧猪头君

    颤抖吧猪头君

    一款VR游戏,把我带到史前文明,面对猪头君的汹涌进攻,我就问你怕不怕?
  • 我们从不再见

    我们从不再见

    我们不说再见,我们不再见,青春就是如此,硝烟弥漫。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有人十八岁。上天似乎不眷顾林安冉,她从小就被妈妈抛弃,爸爸从不理会她,但只要林安冉使他发怒就会开口大骂。失落的友情,无法圆满的爱情,这让这场战斗的所有人无处可逃。青春就这样。
  • 逐峰隐剑记

    逐峰隐剑记

    少年谢宜一初出江湖,本以为自己功夫了得。一场意外确是卷入一场无法抵抗的争斗。一路坎坷,到最后终是追风隐剑客。一个人,一个江湖。他的心。又有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