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0
地点:大学咖啡厅
中国文化的第七个特点是勇于创新。
这又跟我所知道的或者说我所听说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评价是不一样的。不过你尽可以畅所欲言,你的一些思考和见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谢谢山姆先生。《诗经》中讲道:“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商汤《盘铭》有九字警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是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用来自勉的言,人每天要洗澡,不仅要洗身体,而且也要洗脑、洗思想,要不断地弃旧图新。《易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事物是由阴阳运动、相互交合转化而生,“生”即是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生生不息就是“易”。《易传》中提及的“刚健日新”的思想,成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理论不错的,但是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总是创新力不够,比较保守。要给中国文化下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中国文化上下几千年,如果仅从过去的一些岁月来看,中国的创新力略显不足;但是如果从中国的整个历史上看,她的创新力一直在世界独领风骚。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化,更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创新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改革的本身就是一次大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中国目前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其变化之深,可以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表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速度之快,可以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来形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停,停,高,停一下,你们搞文化的人就是容易激动,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山姆一如既往地要求我用事实和数字来说话。
我就向他说了以下的话:
现代化的历程表明,中国受惠于西方的近代工业、近代农业、近代科学、近代思想理论。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近代农业、近代航运、近代石油工业、近代天文台、近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字、纸币、雨伞、钓鱼竿上的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下鱼雷、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等等一系列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曾同样是“西方受惠于中国”。正是这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动,推进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美]罗伯特。K。G。坦普尔)
什么?西方受惠于中国?
山姆开始摇起脑袋。
高,你又开始夸张了。
一点也不夸张,当我们拨弄着我们祖先掩埋着的文明堆时,那令人骄傲的科技与发明就像是黑夜中磷遇空气那样,常常会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需要耀眼的光芒,我只想要事实和数字。
1986年,美国著名学者坦普尔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Temple,Robert K.G.China land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London:Multimedia,1986),是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指导下写成的。他从我国丰富多彩的科技遗产中,选出了在时间上和科技内容上居世界第一的100个事例,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各种基本发现和发明,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全世界都必须承认和尊重中国的贡献。他介绍了古代中国的100件发明创造,称之为100个“世界第一”。除了人们熟知的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四大发明外,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代音乐、十进制数字、纸币、多级火箭、水下鱼雷、枪炮、降落伞、载人飞行甚至蒸汽机的核心设计等等,都源于中国。这有点夸张吧,这些事情我们好像从来没说过。可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的。中国人……在公元1世纪到13世纪之间达到了一个西方世界无法企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经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的巨大作用。许多西方人长期以来都认为古老的中国没有科学,这是极不公道的。
——李约瑟
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科学这个词的出现至今也才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世界上写出的《世界科学史》,没有一部只写近100多年的科学史,都是写几千年的科学发展史,例如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梅森的《自然科学史》都是从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写起。
那你说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学不被西方所承认?
这主要是由于有的人总是拿现代西方的科学模式来衡量中国古代的科学,认为这也不是科学,那也不是科学。到底什么是科学呢?现在所说的“科学”
其实特指的是“近代科学”,即始于16世纪由哥白尼、利略、牛顿等创建的科学,具有数学与实验结合、理论系统严密的特征。这样的科学,古代中国没有,古代西方也没有。比如说,古代中国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不能因发展而破坏环境。这与现在讲的环境保护是一样的。你不能说环境保护是科学,天人合一就不是科学,环境保护这个词是现代的词,古代是没有的。但是不能因为古代没有这个词语,就否定中国环保思想的存在,事实上,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的环境保护。“没有名称,就不会有事实”的说法是荒唐的。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在地球上出现了动物、植物,它们虽然没有名称,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浑天说的天文学体系,西方同时也出现了类似浑天说的地心说体系。不能说地心说是科学,而浑天说不是科学。不能说西医是科学,中医就不是科学。中医釆用草根作为药品,是现在人所说的“绿色药品”,中医疗法是现代人所推崇的“自然疗法”。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未病先治”,这就是现在人推崇的“预防医学”。
高,有一定的道理。
千百年来的一切学问,是否曾作出过一个小小的发明而使我们的福利得到增进呢?在这点上,似乎学者的贡献还不如工匠的一些小小的发明,这有时还使我们得到新的知识。而迄今为止,学者之间的一切争论却从未提示一个前人所不知道的自然现象。
——培根
谢谢你的肯定。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Dys.n)认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科学革命:一种是由观念所驱动的,一种是由工具所驱动的。后来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Kuhn)写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把科学革命的概念系统化理论化了,科学革命就是一个观念革命。而工具所驱动的革命容易被人忽视,比如说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它的发明极大更新了人类获取和传播知识的手段,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它是一种伟大的科技发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在他所著的《新工具》一书里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地发现了”。
中国的四大发明确实太伟大了,这样的工具驱动的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可惜当时中国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此话怎讲?
如果有的话,蔡伦、毕昇早成了中国古代的比尔。盖茨了。你们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到现在还存在。这好像是不应该的,或者美国可以补交给中国使用费。
山姆笑了笑,没有说话。
四大发明只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发明。很多发明是超出你的想象,甚至你会大吃一惊。
会这样吗?说来听听。
说说机器人怎样?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氏所统的兵将,是匈奴最为精锐悍的队伍。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把它放在城墙上,发动机关,这个机器人就起舞。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误认为是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此外还有会唱歌吹的机器人、会赚钱的机器人、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明朝时候,由于火药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原始的两级火箭。根据茅元仪《武备志》一书的记载,当时有一种名叫“火龙出水”的火箭。这就是原始的两级火箭。用一根五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只大火箭,这是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也装几支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使用的时候,先发射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引火线又烧着了装在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它们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焚烧敌人。明朝时候,技术水平最高的火箭,发射出去还能再飞回来。这种火箭叫“飞空砂筒”。根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箭是把装上炸药和细砂的小筒子,连在竹竿的一端;同时,再用两个“起火”一类的东西,一正一反地绑在竹竿上。点燃正向绑着的“起火”,整个筒子就会飞走,运行到敌人的上空时,引火线点着炸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时,反向绑着的“起火”也被点着,使竹竿飞回原来的地方。这种“飞空砂筒”,不但是一种两级火箭,而且还能飞出去又飞回来,真是巧妙极了。这不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吗?了不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千龄,令人景仰。
——郭沫若
中国古代不仅有许多伟大的发明,还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家。
我还真的想听听中国古代发明家是什么样子。
张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画家。公元78年,张衡出生于河南南阳。他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张衡不像别人那样,只为做官或提高身价而攻读“五经”,他对天文、星占、地理、气象、文学书籍无不兼观并览。
浑天仪、地动仪,发明家、数学家、美术家和文学家公元117年,张衡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这架仪器的主体是一个直径4尺的空心铜球,球面上缀满了星星,其位置和排列与天上的实际情形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因为我们看星星是从里向外看,而铜球上的星星是从外向里看),下面有复杂的齿轮传动机构,靠漏壶匀速水流的力量,可以带动铜球慢慢转动,其速度和方向与真实天的东升西落完全一样。第一次试运行时,吸引了许多官员和名流前来验证、参观。灵台,也就是现在的天文台,总管安排一个人守在浑天仪旁,紧盯着浑天仪上星星的位置,当屋里守浑天仪的人高喊:“东边,角宿一出升!”大家朝东望去,果然在东偏北方向的地平线上,一颗星星冉冉升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守浑天仪的人不断高声向外报告:浑天仪上哪一颗星正在升起,哪一颗星正在达到天顶,哪一颗正在落下去。一切都与正在发生的天象准确相符。这回连过去怀疑、嘲笑张衡的人也向他拱手相贺。
公元132年,张衡设计制造地动仪。仪器的主体类似一个大酒坛,直径8尺(合现在2米),中央立着一根在静止状态下恰好能够直立的柱子,柱子四周有八条槽作为滑道,可以引导柱子倒向八个方向,外面每个方向设有一条龙,龙嘴叼着铜丸,柱子倒向这一方位后,就会触动机关,龙嘴张开,铜丸滑出,落到下面一只铜张着的大口中,发出响声报警。这件仪器,张衡称之为“地动仪”。地动仪造好之后,仍旧被安放在灵台地面的一间密室里,但此后一连几年也没有发生地震,谁也不知道这台地动仪是否实用。直到6年后(138年)的一天,“当”的一声,地动仪西北方向的龙吐出了铜球,落在的嘴里。这说明西北方向发生地震了。可是,京城没有一人有震感,所以大家议论纷纷,说张衡故弄玄虚。不料过了几天,西部官道上快马来报,说陇西(离洛阳直线距离1200千米)发生了地震,时间正与地动仪反映的时间一样。这下子张衡声名又一次大振,众人同赞地动仪的神奇。
除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外,张衡的发明还有许多,如指南车、记载鼓车、瑞轮蓂荚等。指南车据传是黄帝最早发明的,后来失传了。张衡仔细钻研了指南车的原理,最后做成一架双轮独辕指南车,车厢内装有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厢外壳上层放置一木刻小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手臂都指向南方。记载鼓车是车上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利用差速齿轮的原理来积累车轮转数,车的上下两层各有一个木人,走一里时下层木人击鼓,走十里时上层木人敲锣。这分明是现代汽车计程器的鼻祖,早于西方1800多年。瑞轮蓂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一种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在数学方面,张衡著有《算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为3.1466~3.1622.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不要忘记这是在1800多年前计算的,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在文学和美术创作方面,张衡同样也是一位天才。他的美术造诣极高,被列为东汉六大名画家之一。他善写诗、赋、文、铭、赞、书、疏等各种文体,留传下来的佳作有30多篇。他在南阳任职时写的《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这样的人你认为如何?山姆先生?
伟大、伟大。
山姆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郭沫若先生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千龄,令人景仰。
中国古代人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不知道当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又怎样呢?我把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称为“北京共识”……它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求变、求新和创新是这种共识中体现实力的基本措辞,在中国的报刊文章、吃饭聊天和政策辩论中像祷告一样反复出现。——Joshua Cooper Ramo: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5月11日发表了舒亚。库。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北京共识》。雷默是什么人?
雷默是高盛公司高级顾问和清华大学教授。他的咨询工作集中于政治、经济和商业领域,重点放在中国。雷默以前担任过美国时代公司编辑。他在1996年加入《时代》杂志并成为该杂志最年轻的助理执行主编和外事版主编,负责《时代》杂志的国际报道。雷默还担任过CNN电视台国际问题分析家。他是美国外交委员会成员、阿斯彭学会荣誉会员、美中年轻领导人论坛两发起人之一以及世界经济论坛明天的全球领导人会议成员。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特技飞行员,是两项美国飞行速度记录的保持者。他一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一部分时间在美国度过。
我知道有《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是讲什么的?
《北京共识》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把中国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这其中特别强调的就是中国的创新。
他是怎样说的?
他说,我把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称为“北京共识”……它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它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北京共识从结构上说无疑是邓小平之后的思想,但是它与他的务实思想密切相关,即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釆取休克疗法,实现大跃进。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没有多少人,甚至本国人都赶不上形势的社会的产物,它也是由这样一个社会决定的。求变、求新和创新是这种共识中体现实力的基本措辞,在中国的报刊文章、吃饭聊天和政策辩论中像祷告一样反复出现。
有点夸张吧,中国给人的印象,总像是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哪里有那么多的创新。你知道中国现在的变化有多快吗?
不知道。
中国的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不得不依靠笨拙的过时语言描述新事物,这可能使局外人和局內人都感到困惑。
——雷默
雷默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以目前的速度,中国正每隔10年产出及收入将翻一番。世界银行估计,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让3亿人脱贫,这是历史性的成就。这种变化速度意味着中国并非表面上看来的那样;它不能被简单归类,因为它已是今非昔比。量子物理学大师海森伯格在1927年说:“(一个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在这个瞬间的动量就监测不精确。反之亦然。”
这就是说,如果你让某个事物停下来供你为其照相,你不知道接下来它会走向哪里。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你让某个事物停下来以便看个究竟的那个片刻,你便可以更加肯定,当你抬起头来时,中国社会已经继续前行。
还是用事实来说服我吧。
好吧。当代中国的创新表现在方方面面,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同时也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高,我知道你讲的都是英文,每个单词的意思我都能听得懂,但是整个句子,整段话,我基本上就不明白了。
山姆一头雾水地看着我说。
如果这段话你听不明白,我认为你不可能搞清楚中国的经济。
那怎么办,我总不能读一遍中共的党史吧。
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去读一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为什么?你在开玩笑,我又不是共产党员。
《读本》收录了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内的共17篇文章,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它有助于你对中国经济、社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你我之间的沟通,不然我讲的英语你都听不懂,搞得我说英语也没有自信了。真的吗?你读过吗?我不仅读过,还写了17篇心得体会。如果你决定读了,我可以把我的学习体会发给你,有助于你理解。你有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我,即使我将来回国了,也可以通过邮件保持联系。
好的,一言为定。
山姆,我问你,美国社会是什么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这还用问吗?
中国呢?
社会主义制度。这也用问吗?你在取笑我。
我怎敢取笑老师呢?我认为你说得不完全,中国是“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大智慧、大勇气、大创新。不然,我们在美国也实行一国两制,能做得到吗?我们把美国的一个州拿出来做试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如何?
这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美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看社会主义中国的时候,把它看成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国开始的时候是否确实也有这方面的思想混乱,即完全模仿和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是采取一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吉布尼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先生会见了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外宾。吉布尼曾经对邓小平先生说:美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看社会主义中国的时候,把它看成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国开始的时候是否确实也有这方面的思想混乱,即完全模仿和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是釆取一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先生是怎样回答的呢?
邓先生回答: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釆取赎买的政策,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毛泽东提出的中国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与苏联不同。说实话,在我的心目中,或者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道路都和前苏联是一样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是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但是各自发展的过程与状况也是不一样的。中国和俄罗斯基本上在同一时间进行经济改革,但是所釆取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我想这更多的是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又回到你的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那你讲一下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改革方面的差异何在。
俄罗斯人信奉的哲学是:“人不可能分两步跨进同一条河流”,所以他们接受了西方经济学家给他们提供的“休克”疗法。而中国人信奉的哲学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釆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
有一定的道理。
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
当然了。
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哪方面开始入手的?
土地承包,放开价格,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等等,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理。
你说得对也不对。如果你仅仅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它是对的,所有进行经济改革的国家,都会釆取这些措施。但是从我这个非经济学家看,我认为中国政府在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解放思想”。
此话怎讲?
经济改革之前,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思想被以下几个思潮所影响着:第一是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第二是市场经济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甚至干脆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这些思想如果不被解放,不要谈经济改革,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就不错。俄罗斯人民睡了一觉醒来,就从社会主义过渡到了资本主义,一个人的思想变化有那么快吗?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告诉我明天美国就是社会主义了,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在和吉布尼谈话时说道:“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9.5%以上,比发达国家高7.3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4.8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到5000亿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排在世界第6位。以中俄两国经济作比较,1989年,苏联GDP是中国的两倍多,而10年后(俄罗斯)
是中国的1/3.被认为社会主义无法解决的“短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消除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总体进入小康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这正是我所关注的中国经济奇迹,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
一度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是市场经济,上面提到的林达光曾经对邓小平先生说:您是不是认为过去中国犯了一个错误,过早地限制了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方面限制得太快,现在就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引之下,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用?
邓先生怎样回答?
邓先生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邓先生是个伟人,他对中国的贡献太大了。中国是怎样摸着石头过河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在武昌、深、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加快经济发展和与世界接轨,在一些地区设立了几个具有实验性质的特殊经济区域,这就是经济特区。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特区是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在经济改革之初,中国还是实行的计划经济。要搞市场经济,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思想还没有转变,也不太接受。“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思维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经济特区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实验,一些成功的经验被推广到其他地区,不成功的,则摈弃不用。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至此,中国的经济特区的数量增加到了5个,并保持到现在。特区的发展状况怎样?
以深为例,深市原来只是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边境小镇。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深还很落后,到处都是菜田,居民以务农为生,城镇建设极为简陋。20多年来,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从一个边境小镇发展成拥有1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3%(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4%);2004年达3422亿元,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00多美元,居全国第一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8.5%(全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6%),2004年达147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达465.73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7%(全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约为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46.7%(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不到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占中国城市第一位。因为深超乎寻常的发展,人们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新的词语——“深速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在2005年3月18日下午,与中国的几位学者讨论《北京共识》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说:1993年世界银行研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并没有纳入中国,我想其原因是一旦加入中国,他们的研究结果就必须全部改变。因为他们想证明改革是越快越好,而中国的改革比较慢,但反而是最成功的,这个最成功的例子却与其推销的政策完全相左。既然中国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被研究的国家都是这么小,那么还是不要研究中国的好。
这可是一个大笑话。
用邓的话来说,它希望把中国的思想与西方的知识结合起来。正如理查德。马德森所说,认为中国人都在努力寻求“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因此,中国的发展有某种骄傲的內部力量,有助于保持国家的信心。
——雷默
中国的创新还表现在文化领域,从大的文化来讲,举一个例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生育实行严格控制。我国因这一政策少生了3亿多人,节省了约27万亿的抚养费用。人口的控制使我国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切实收益。中国和印度都是经济快速成长的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均GDP低于印度,到90年代初期,我国和印度的人均GDP还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但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已经是印度的两倍以上。而这应该和人们风俗文化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好”的转变。
高,你总是有自己的理论。
可是我说的是事实,有的时候,你不能够通过法律强迫人们去做某件事情,关键是人们要心甘情愿地接受。
是的,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真那样,世界上就没有违法的人了。
从文化艺术的范围我再给你讲几个创新的实际例子:一个是杂技天鹅湖,一个是《印象。刘三姐》。什么是杂技天鹅湖?我只听说过芭蕾舞的天鹅湖。
简单地说,杂技天鹅湖就是将杂技和芭蕾结合起来。我初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节目一开始,觉得像是杂技演出,到后杂技天鹅湖在俄罗斯演出时的广告来就分不清楚是杂技还是芭蕾了,特别是站在人的肩膀上跳芭蕾,你可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确实第一次听说,更没看过。这样的形式别人能够接受吗?2006年,杂技天鹅湖在克里姆林宫连演成功,芭蕾故乡的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
芭蕾和杂技我都喜欢看,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这杂技天鹅湖。
这《印象。刘三姐》是怎么回事?
张艺谋你知道吧?
当然知道,中国的大导演。
桂林你去过吧?
当然去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印象。刘三姐》的主要特色在于,它创造性釆用了“全景式、大舞台、总调度”的构思,立足于源远流长的广西刘三姐民歌和世界级旅游名胜的漓江山水景观,把著名艺术家的创意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的大型山水常年实景演出。张艺谋是节目的导演,绝对的中国原创。
你一定要去看一看。
那是肯定的。
在太空中绕轨道运行时,杨利伟自豪地大嚼鱼香肉丝。雷默在《北京共识》中这样写道:大多数国家都会因具有把人送上太空的技术手段而感到满足。而中国的科学家坚持中国的第一次轨道飞行必须带有中国特色。在他们的飞行指挥中心,电脑和显示器的旁边摆放着中国茶杯、铜色和金色的吉祥符和象征好运的红丝带。在太空中绕轨道运行时,杨利伟自豪地大嚼鱼香肉丝。对中国人来说,上世纪90年代知识界关于“文化是否重要”的辩论完全是浪费精力。他们说,文化当然重要。有时这种文化自豪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狭隘;有时又会带来惊人的开阔眼界和勇气。就目前而言,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确保中国人希望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全球未来,并使其具有地方特色。这使他们本能地反对那种邮购的华盛顿共识的解决方案,使他们自始至终远离第一世界的经济建议。北京决意找到自己的道路。
再说太极拳好吗?
当然了,你不是很喜欢太极拳吗?听说过“摇滚太极拳”吗?摇滚太极拳?没听说过。人们习惯于听着中国的民乐打太极拳,我做了一次创新,把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作为背景音乐练习太极,打出来另有一番味道,大乱中求得大静。这能行吗?
百闻不如一见,有空你登录以下网址:http://www.chinaculture.org/video/0703/taiji.wmv,可以看到我打的摇滚太极视频。
You are really something.(你太是一个人物了)
山姆瞪大眼睛,像对我说,又有点像自言自语地说道。
2006年1月,我给山姆又发了一个邮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一一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的1月9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他强调,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务院组织2000多名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他还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