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0
地点:伊朗餐馆
没想到,在美国,特别是在北卡还能有伊朗餐馆,超出我的想象。而山姆居然非常喜欢伊朗饭菜,这又超出我的意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山姆,你可注意到在旧金山唐人街上的一块牌,上面书写的四个大字是什么字?
我没注意过,对不起。
那四个字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天下为公。是中国的孙中山先生所书。“天下为公”则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它的大意是: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举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求信义推行和睦。所以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男子各有自己的职业,女子各有自己的家庭。憎恶财货将之拋弃在地上,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既厌恶有力气不肯使出来,又不非要为了自己劳作。于是各种图谋就会消除而不会兴起,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所以门户向外开着而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这真是理想社会啊。但是我认为这很难做到,在中国做不到,美国做不到,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经济学的原理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西方的哲学讲究个人奋斗,天下为私。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使,生命的意义首先在于为己,然后才是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天下为公”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就实现的,但它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社会,而且我们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中国人的人生境界?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所认识和我所知道的中国人除了知道赚钱外,还是赚钱。你看看中国人在美国从事的职业:餐饮、零售、电脑,当厨师是为了赚钱,开商店是为了赚钱,搞电脑也是为了赚钱,即使是从事科研工作,也是为了一个字:钱。基本上就是一个赚钱的机器。没有上帝,没有理想,哪里来的境界。原谅我的直率。
也许你想说的是中国人士赚钱的奴隶。
山姆耸了耸肩膀没说话。
我明白,他这种表情就是肯定地回答。
这个我不能怪你,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确实从事文学和哲学方面研究的人比较少;二是你没有早点遇到我。
高,你总是那么自信。我不明白,你的自信到底来自哪里?
我自信,因为我们的文化。5000年的文化给了我自信和勇气。
高,我发现你有点泛文化主义,以后我就称呼你Mr·Culture(文化先生)好了。
你还是说一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习”的,也就是顺从自然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遵守自己已有的习惯;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做事情目的明确;在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其行为所及的对象,是利他的,是有益于社会公益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不但应对社会有贡献,也应对自然有贡献。
“天地境界”就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不仅天下为公,而且天人合一。这就是宋代大儒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得了,难得中国人有这样的意境。这种境界不要说在美国文化当中没有,就是在全世界的文化中我相信也是没有的。高,我对你的“天下为公”开始感兴趣了。
但是请告诉我什么是“天下”?“天下为公”的必要性?
何谓天下?
谢谢你的耐心和兴趣。所谓“天下”是指天、地和人。
“天下”是“无外”的,所谓“无外”,也就是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不是属于某一特殊阶层和利益集团。世人一律平等,都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权利。
那不一定,这个世界应该是胜利者和强者的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在本国的一座山上打猎,他不小心把打猎用的弓丢在了山上,同路的人便说:“回去把你的弓找回来吧。”那个人却说:“反正会被楚人捡到,又何必去寻找呢?”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那个人应该说:“反正会被人捡到。”老子听说之后,说道:“看来孔子理解得并不深刻,依我看来,把那个‘人’字也去掉好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天下并不是某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同一片天地中,在因果循环中不断更替,因而无法说清这是你的,那是我的。今天看来是你的东西,明天也可能是别人的。今天的弓是你的,不说明永远都会是你的。弓到了哪里,哪里就应该是弓的归宿,天下本是一家。
这个故事还是有点玄妙,能否为我具体解释一下“天下为公”的内涵?
天下为公,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来讲就是对内:以民为本,对外:同乐共荣。
以民为本?高,相信我,如果是第二个人给我讲关于中国文化的民本思想,我会马上止住他的。但你是个例外。
谢谢。“民本”一词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子说:“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发展了民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则变置。孟子敢于当着梁惠王的面指责战国时代各国国君的“率兽食人”。据说孟子周游列国时声势相当浩大:“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所至每与国君分庭抗礼”。《孟子。公孙丑下》记载,有一天孟子要去见国君,尚未出门,国君派人前来对孟子说:“国君本来想要来见先生,但因临时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不知先生能否在早朝时前来一见?”孟子立刻回答说:“我也本来要去看他,但是不幸临时生病不能去看他了!”这都可以见出孟子的底气。两千年前,中国的民主学风就能达到这个境界?毫不夸张啊。国君受到批评和指责是经常的事情。如果国君不接受批评怎么办?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先生太有个性了。一个刚强的儒者。
关于君臣关系,孟子早就说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先生太伟大了,有理论、有勇气、有智慧。中国现在依然是以民为本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从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敢说你对中国的国情确实太不了解。所以我强烈建议你去读一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你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理念,对中国的国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那里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吗?
民本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里面有一篇文章,是毛泽东先生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是为了纪念一名叫张思德的战士。他在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为炭窑崩塌而牺牲。
仅仅是为了纪念一名普通的战士?
是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他还借用李鼎铭先生的“精兵简政”的例子,说明共产党人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只要别人批评得对,就要改正,对人民有好处,就要釆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是这样的吗?对不起,原谅我的直率。
不知者不怪。
毛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邓小平先生把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制订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把“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先生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列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先生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006年初,在我刚从美国回来不久,趁着热乎劲,我给山姆发了一个邮件:中国取消农业税
亲爱的山姆教授:
从今年开始,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被取消了。中国各地的农民将走进一个崭新的“无税时代”。
在漫长的中国农业社会历史上,政府收缴农业税、农民交纳农业税从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历朝历代,只有过局部减轻包括农业税在内的税赋的举措,还从来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先例。农民一直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又是收入增长最缓慢、生活最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农业税不仅被取消了,国家还要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财政开支。农业税这项“千年古制”的最终废除,应该被视作中国政府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的一个具体案例吧。
说心里话,中国的民本思想过去和现在都是不为世界所知的,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做法,世人了解得也不多。你们应该好好宣传一下。现在请给我介绍一下“同乐共荣”吧。独乐乐,众乐乐,孰乐?我先介绍“同乐”吧——孟子有一次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说: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疾首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之美,举疾首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这话的原意是国君要与民同乐,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否则,民不聊生的时候,君王也是得不到快乐的。虽然孟子在这里说的是君王与百姓的关系,用到当今的国际关系而言,也是适合的。相比孟子所处的年代,我们今天更需要“同乐”或者说:更加不得不“同乐”。什么是“同乐”?为什么我们今天更需要或者说不得不“同乐”?“同乐”有三层意思:首先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合法、公正的利益要得到保护和关注,这是“同乐”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其次是全世界的国家都要有“地球意识”,这是“同乐”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第三是要有人人平等的意识,这是“同乐”心理条件。我举两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吧。一个是发生在巴黎近郊的骚乱,另外一个是发生在新奥尔良的风。从这两件事情当中,你也能够思考到什么问题吗?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骚乱迅速蔓延,在一周内波及巴黎周边20个城镇。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忽视所导致的。以这次骚乱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环境恶劣,失业率为巴黎市的两倍以上,贫富悬殊大,犯罪率高,本来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对法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深为不满,如今,遇到他们的同胞遇害这样的悲剧,自然会产生社会群体发泄不满的骚乱现象。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在2005年11月6日发表了题为:Rage of French Youth Is a Fight for Recognition(法国青年的愤怒是要为被认可而战)的文章,文章中的一位受访者说:有太多的愤怒了,通过这种燃烧,他们只是想说,我存在,我在这里。(There’s a lot of rage.Through this burning,they’re saying,I exist,I’m here.)面对被漠视的不公正的待遇,受访者说:我们没有办法去引起他们(政府)的注意。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焚烧。(There’s no way of getting their attention.The only way to communicate is by burning.)如果不能做到“同乐”,仅仅是在巴黎一个城市,穷者、富者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全世界不能够“同乐”,“9.11”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大。灾难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特别是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如果没有“同乐”的理念在内,是没有人能够真正“乐”得起来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在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而周围的邻居在哭泣,你还能有心情去欣赏美妙的音乐吗?这是有道理的,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应该得到保证和关注。其次,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纳风再次警告我们要有“地球意识”。地球只有一个,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摄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把全球暖化带到国际议程的层面。而有的环保主义者甚至指出“风”是大自然对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惩罚。“9.11”和卡特里纳风可以被视为是对美国的警告:在同一片蓝天下,即使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想“独乐”也是不可能的。科技进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它对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贡献。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再说第三个意思了,人人平等的概念在美国早已深入民心。对不起,概念是概念,我还想说一说我的真实感受。还是想讲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人生的价值,第二个还是“卡特里纳风”。高,你确实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美国人的生命价值是500万美元,中国人的生命价值是8000美元山姆,你知道美国人的命值多少钱吗?
不知道。
给我们上环境学的老师告诉我们是500万美元。
你知道中国人的命值多少钱吗?
不知道。
8000美元。
,差距那么大吗?600多倍?给我们上环境学的教授上课时告诉我们的。他是怎样算的?
主要是从一个人从胚胎、到出生、到所受的教育,参加工作后的薪水,最后死后的环境等等方面来计算的。
计算这个有意义吗?
有啊,老师讲,如果一群不同国家的人遇到意外,如何给这些人进行赔偿,这就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美国人500万美元,中国人只有8000美元,难怪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这个我倒没有听说过,但是听起来很有意思,有相关资料吗?课后,我给教授发一个邮件,索要有关资料,他给我回的邮件,我会转发给你,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人看来是不平等的啊。请问独立宣言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来平等)
山姆毫不犹疑而且充满自豪地答道。
可是上述关于人的生命价值的计算从理论上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如果再从卡特里纳风来看,我们在实际中也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卡特里纳风发生后,很多美国人批评政府救援不力,主要是因为那里黑人居多,有钱的早在风来之前就跑了,剩在城市里的人即使知道风要来了,他们也无处可逃,等待他们的只有命运的安排。卡特里纳风不仅反映出美国社会在种族歧视上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政府在应急反应上的不足。当然每个社会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才给我们留下许多工作去做。最后我想再讲一下“共荣”的问题。
请吧。
我先讲个故事吧——
农夫与蜜蜂
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农夫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用处,准备砍了当柴烧。当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哀求他:“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吧。”农夫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很快,农夫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家。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你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农夫的脸上被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当农夫把目标定在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狠狠地盯住农夫的眼睛不放,农夫的妻子过来,把蜂王打死了,而农夫的眼睛也瞎了。这时,旁边过来一个智者对农夫说:“你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丛灌木给你带来的好处呢?这丛黄杨树的木质细腻,成材以后可以卖个好价钱!这样好的蜂窝,每年都能生产出很多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是很好的经济效益啊!”听了智者的介绍,农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愿地放下斧头,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可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获益另一方必然受损。这个故事倒是开拓了我的思路。
如果把竞争看作一场“零和博”,对手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那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为了生存,大家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竞争变成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以中美关系为例,有数据显示:中美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贸易额从不到10亿美元到2005年的1700多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从零到现在的500亿美元,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两国在政治上,如朝核问题、反恐等方面也有广泛合作。英语当中有一个谚语:A Rising Tide Raises All Boats(水涨船高)。
如果把中国经济的起飞看作是一个大浪,那么全世界各国的经济之船,自然会水涨船高,而美国则是处在浪尖上的船,船中之船,最大的船,也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从另外一方面讲,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当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当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时候,甚至当贵国爆发卡特里纳风的时候,中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包括我们这些中国来的中国政府官员,都为新奥尔良灾区捐了款,其实,在卡特里纳风爆发的时候,世界很多国家都伸出了友谊之手。中国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广告用语:“大家好,才是真正好”。
高,你的口头演讲能力比你的英文写作水平要强得多了。
这很正常,如果让你用中文写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了,其实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人类所走过的路,虽然我们的科技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是我们的生存哲学好像从孔子、释牟尼、基督、穆罕默德以来,就定了型,没有太大的改变,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生存哲学和理念。
高,这个思考可有点大,你要知道英语里有一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没办法,脑袋就是闲不住,最后给你讲一个轻松点的故事作为结束吧。好啊,你讲得也太多了,我回去要好好消化一下。
盲人与灯
一天,有一个僧人在漆黑的路上行走,路太黑了,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放慢了行走的脚步,摸索着向前走,突然他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他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盲人。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自己看不见,可是却每天晚上都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便上前问道:“您真的是一位盲人吗?”那个人说:“是啊,我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白天和黑夜对我来说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这时僧人有些迷惑了,进一步追问道:“既然这样您为什么还要在夜晚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路太黑了,人们都几乎变成了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照亮。”僧人感叹道:“您的心地多好呀!原来您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于是就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时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你看,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走来走去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点灯照亮了别人更照亮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