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4400000016

第16章 浩然从容,达观精神悖论

人正当年轻力壮,不去想三灾六病;人正当雄姿英发,不去想衰朽残年;人正当兴致勃勃,不去想身后的是是非非,对生活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其实生活中的困苦繁多,天灾人祸常常不可预料,倘若每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则会错过太多生命中的精彩。中国人天性乐观,在遇到灾难的时候,常以梅花耐寒而香激励自我。这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在豁达中找到了重生的力量。

一种从容,别样出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草木如人,中国人吃苦耐劳,纵使遇到天大的打击,国破家亡、家园尽毁,也能道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个从灾难中成长起来的民族,依靠经验创造历史,即我们常说的缅怀意识。这样的民族懂得传承文明的硕果,懂得继承祖先留下来的最好的东西,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一切苦难。

古人讲忧乐观,倾向于忧患意识,但有了忧患自然也就有了乐观心态,二者相对,一个表现人格的约束性,一个表现人格的自由性。当人们忧患过多的时候,其实也在期盼快乐,“乐”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最早的世界观。“乐”(lè)与“乐”(yuè)虽不同音,但意义同源,都来自于古时候祭祀的音乐。音乐是人们表达各种情感、用来交际的方式。按照中国中庸之道的解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古老的祭祀乐曲,悠扬低沉、神秘意远,古老如镇魂歌一般,叫人的精神不断沉淀。此后的乐曲也以这种极为平和的方式传承。乐曲所追求的是社会、人、宇宙万物之间和谐地存在,彼此都“适度”地均衡。儒家把“乐”定为学者必修的基础课程,正是这种平缓而不急躁的上古音乐,培养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的心态。

古人把乐天知命称为达观。达观是对人生持消极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乍一看,它竟如此消极,但是达观也含有看破难处,继而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前人在国家政治濒危、军事受创之际,常常欷歔,忧患泪水源源不绝,但达观之作也随之而来。北宋文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全文描述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景。此时,正是范仲淹庆历改革时期,欧阳修因为支持改革,被贬江南,满肚子的苦水无处倾诉。但欧阳修仍能保持与民携手游山的兴致,和百姓共苦乐,这份泰然和豁达,叫人不得不佩服。自古如欧阳修这般的文人士大夫不少,武士武将悲愤中淡看荣辱、不屈者亦有之。正因他们对生死、得失看得淡,便有了不朽的意志,纵使苦累多年,仍心怀家国。

在这些先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悲情的意味,却也从中获得了鼓励。《礼记·乐记》里讲:人不能无乐(yuè),乐是人道、人性。乐(yuè)是人性中的东西,自然乐(lè)也是人的本性。如果终日充满了悲情意味,以叔本华的观点,这类人恐怕多数都会毫无意义地“自杀”。我国古代所谓的达观,并不是让人消极厌世、远离尘嚣,而是一种得失荣辱观,是一种对生死无惧的态度。它带有一种宗教色彩,对人的心灵具有极大的净化作用,却并非宗教,因为达观是一种与天地相融合、无所约束的“乐”。

达观与乐观不尽相同,前者成于苦难,后者与生俱来,但它们同样是在天灾人祸中发生“激化”,在这一刻,它们走到了一起。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李白却潇洒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孤独寂寞、家破人亡时亦有,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生活态度,是达观,更倾向于乐观,因为即使失去了很多,一切都可以再创造出来。

中国人讲达观,求的不是“隐世”,而是“出世”,它从一种看似“无为”的状态转变成“有为”,继而重归到中国人天生的乐观心态上来,并在此乐观基础上重新找回自信。梅香自苦寒,不经历寒霜雨雪,香气怎能持久,春天又如何绿意盎然?

精神丰盈,文明不会干涸

江油市青莲镇,距离四川绵阳市仅半个多小时车程,这附近有很多游人钟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太白故居、窦山国家地质公园、养马峡、安县千佛洞、西羌九黄山。乘车坐看山壁间的景色,稍纵即逝,竟觉惋惜,不如下车信步而行,一草一木中所蕴涵的恬淡平和叫人一饱眼福,感受蜀道陡峭的震撼。李白故居中的浩然之气似乎吸收了他旷达胸襟所蕴涵的气魄,叫人顿时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然而,一切已成往昔。“5·12”汶川地震使已经存留了一千多年的房屋损坏大半,李白雕像也被折断。可李白石像未因损毁而失了潇洒,仍醉卧草丛,泰然自若,等待工人们再次把它扶正修缮。

李白一生不羁、随性,他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心怀不满,在《古风》三十七中他自喻“明珠”、“孤芳”,却在“群沙”、“众草”中被埋没。在遭受一切侮蔑之后,他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言。

《易经》中讲“天地否卦”,“否”自然与“泰”相反,天地之间的气不交不通,一切都不安慰,显大凶之象。但因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因果互通,所以在“否”极的时候“泰”就来了,这即为物极必反、苦尽甘来之意。所以《易经》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遭受一切大灾大难之后,只要不断自励、不断向上、不断更新,不放纵、不享乐、不放弃,自然会生生不息,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新的气象。易学是中国古代的瑰宝,它是对天地万物因果循环的一种理解,博大而精深。它揭露了自然界中“破而后立、败而后成”的循环规则,也培养了人心的坚韧性。它与乐一般同为儒家推崇的六艺之学,培养了中国人乐观处世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李白本人便是这种精神的模板。

从自诩天下中央之国到鸦片战争之后的屈辱,中国陡然直下,颜面尽失。中华民族不是没有迷惘的时候,但在迷惘中总有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成功也罢,失败也好。历经劫难,饱受风霜,从头再来。这是哪里来的精神?这是从达观走向乐观,从乐观走向“不屈”的结果。

鲁迅曾对中国人发出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讲,如果处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发生迷惘,错乱地信一些组织或宗教,的确是失掉了自信力。但是,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说,虽然这些人等于是为帝王将相服务,但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不自欺,他们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被湮灭于黑暗中,一面也在前仆后继地战斗。如果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指一部分人则可以,倘若加于全体,便有失偏颇了。鲁迅的一句“中国的脊梁”,说的正是中国人天性乐观、不屈的风骨。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因对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缺陷进行抨击,得不到雅典人的理解,而被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尽管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毒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临死前,70多岁的苏格拉底仍然说:“许多决议者对我讲,只要我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释放我。但是我可以说,只要我活着,我就坚决不会放弃哲学研究。我被神派到这个城邦,就好比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责任就是刺激它迅速前进。”苏格拉底告诉人们,尽管身体遭受苦难,但是精神是不朽的。像脊梁一般坚韧的精神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就是用来督促一个民族的前进,就算它的力量再小,但是它可以为一个国家搔痒,让国家重新抖擞精神。

现在西方社会认为,中国人太讲精神力量了,诸如从古到今都讲仁爱、忧患、家国、道义、乐观、坚韧,等等。有了精神上的粮食,中国人总觉得一切都会否极泰来。在西方人看来,世界都是物质的,不是继续存在下去,就是趋于毁灭。钱穆先生曾说,过于物质化的文明没有亲切感,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还在,可古文明的内涵不再饱满。我们之前所总结的华夏风骨,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但它产生于物质,更对物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倘若它没有积极意义,就不会被继承下来。但是物质的东西如果不被保护,就会脱离一切精神文明,成为一个观赏物,而失去其精髓。

中国人在历经万般劫难之后,纵使被压弯了脊梁,仍然努力挺起胸膛,传承下来的风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些风骨、精神将督促中国大胆探索,永不停歇地追求进步。

当人类诸多古老文明消失于世时,黄河和长江守护着的中华文明依旧挺立在东方大地,表现出坚韧的生命力与非凡的创造力。我们在慨叹“黄鹤已去,白云悠悠”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唯独古老的中华文明能够历久弥新、完整有序地前行?为什么历经几千年,中华文明可以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依然充满活力?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强烈的家国观念和向心力,虽漂泊远方,但只要家国需要,随时都能掏出一颗炽热的中国心?

同类推荐
  • 霸楚

    霸楚

    项羽生当为人杰,项羽死亦为鬼雄。笑到酆都招旧部,旌旗百万斩阎罗。乌江自刎,身陷地狱,项羽依靠百万英灵自爆冲破生死束缚,终于活出了第二世。这一次,我要诸天崩裂,地府臣服。这一次,我要手托日月,掌握乾坤。这一次,我项羽不会再有遗憾。
  • 天下横扫

    天下横扫

    剑划破了长空的寂莫,胆挥洒了侠士的豪情,琴韵含了红袖的飘逸,心参悟了历史的沧桑……这是一个有关关公,诸葛亮等人辅佐刘备一匡天下的传奇故事。
  • 名牌师叔

    名牌师叔

    本阵龙虎腾跃起,麾下狼骑横九里。脚踏七星展黄旗,天命归我谁睥睨!没错!我就是姬铭川,传说中鬼谷的那个名牌师叔。来来来,叫声师叔听听先!要是叫得师叔我舒坦了,我就跟你们讲讲我当年精彩奇幻的穿越故事。剧情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三国时代的华夏一族就如同远山寂寥徘徊的夕阳,带着不舍的眷恋,带着难言的哀伤!对于华夏一族而言,曾经的辉煌已是过去,过去的辉煌已是曾经!曾经横扫六合的霸秦锐士早已尘封土埋,曾经威凌天下的雄汉铁骑早已烟消云散!黄花将谢,落日将西!曾经的霸秦雄汉,似乎只是夕阳将落的一抹晚照,黄花将谢的一缕残香!一个惊才绝艳天下无双的少年不惜以命相搏,逆天改命,扼杀命运;只为解救民族的苦难!可他却是终究逃不过天罚!在渺渺茫茫的天命面前,凡夫俗子之力总是那么的渺小苍白!在本书中,在下会给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会给大家讲述诸子百家纷争对于华夏一族的深远影响!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审判之玫瑰奇缘

    审判之玫瑰奇缘

    他本是家族中公认的废物,却在短短几日内不断突破成为耀眼的新星.....他手握玫瑰刀,立誓要灭掉他的主人.....因为它更不惜昔日兄弟之情.......与兄弟反目成仇.......
  • 重生之农家

    重生之农家

    回到过去,是不是可以改写一切,不会辍学,也不会被势利眼的亲戚嘲笑,人生就是一场戏,喜怒哀乐都是自找的!
  • 异界灵球

    异界灵球

    灵球,万星年间才形成的宇宙仙灵体,召唤圣兽的仙灵体。一位拥有三颗灵球的异界君主,为救其子民国土,在明暗大战中,毁其肉体,封印灵球,剩其残魂。地球上,一度落寞的高中少年,受尽冷眼嘲讽,有幸结识残魂,并开始一段异界之旅。
  • 刺桐树下的秘密

    刺桐树下的秘密

    沈家千金从小对自己的哥哥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十几年来她习惯了追随哥哥的脚步。她每年生日都要在许愿池下许愿“沈安然长大了要嫁给沈一楠。”她的日记本写满了关于沈一楠的一切。她说“沈安然她这辈子做的最骄傲的事爱上了沈一楠”后来十七岁的沈家败落,凶手却是她的爱沈一楠,三年后她下定决心离开的时候,却出了车祸。失忆后的她醒来却再次爱上了沈一楠,她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新浪微博:@离以梓楠
  • 我曾爱过你,想到就心酸

    我曾爱过你,想到就心酸

    那一年,在我最彷徨无措的时候,我遇见了陆逸尘我曾以为,他是我的救赎,不曾想,却是他推我入最无尽的深渊我哭着说:“陆逸尘,我再也不要当任何人的替身,求你放过我吧,放过我,也放过你自己......”陆逸尘笑着说:“放了你,我怎么舍得?我们,死也要一起......”仓央嘉措说: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我说: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再也不要与你相见遇见陆逸尘是一场意外,也是我最刻骨铭心的无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熹皇后传

    和熹皇后传

    南阳新野,可谓皇后之乡,先有光武皇后阴丽华,后有和熹皇后邓绥。她就是邓绥,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姿颜姝丽,贤而有德,是一代千古贤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是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人。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坚毅的女子,她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可又仿佛是身负社稷江山而生。她本是一株幽兰,在空谷中,无人知识,可她的香气飘的太远,落入了凡尘之中,惊艳了帝王的心。可最是无情帝王家,自古君恩如流水,即便倾城绝世之姿,也未必留得住帝王一世的心。然而邓绥,就是那个叫帝王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人,一个柔情似水恭而有礼,一个是帝王,收情敛性,那个历史上不算封建的年代中,就这样响起了一曲悠然而悲怆,深情而平静的宫廷情赋。
  • 青梅竹马竹马老公你太坏!

    青梅竹马竹马老公你太坏!

    【虐文,从小写到大!】三岁就是天才,不管在哪里,他都在她身保护她,支持她。她被他老妈认定做媳妇,三岁开始养着!她很友爱,所以被骗,他很强大,所以保护她。某一天,他说“现在长大了,可以吃了。”被吃了个精光,求负责~欢迎加入£幽曦夕官方读者群£,群号码:473022068
  • 守护甜心之梦想的秘密

    守护甜心之梦想的秘密

    相信谁,都不如相信自己;相信恋人,他会相信你吗?
  • 逆天噬灵

    逆天噬灵

    他是一个身负血脉诅咒的山野小子。而她是身份尊贵的帝国公主。他们的相遇到底是对是错?看主角木翎一步步的走出诅咒,重回巅峰!
  • 夏日的爱恋竹马大人我爱你

    夏日的爱恋竹马大人我爱你

    她五岁,他也五岁。她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不解之缘难道是上天注定?“哥哥,你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