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3600000003

第3章 第2天世界从何而来——宇宙的奧妙

世界从何而来?

泰勒斯:水和泥生出了一只活的青蛙

德谟克利特:世界是积木搭出来的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活的火

世界从何而来?

我的一个朋友,他们家有迁徙的传统,我们常常说他们家的人都是属候鸟的。有一次,看到了他们家的祖谱。“我是广东人,我的爸爸是广西人,爷爷是湖南人,祖爷爷是台湾人。”他这样说……最后,追溯到隋朝,族谱上写着他们一家从山东迁到了南方。因此,如果我们要追问他从哪里来,在可考证的范围内,可以说他从山东来的。

但是,山东的这家人又从哪里来呢?回到人类的始祖,从树上爬下来、第一次直立起来走路的祖先,又从哪里来?回到世界的初始,生命的萌芽从哪里来?这个世界又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地名就能回答的问题吗?

世界从何而来?这是哲学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然而,哲学从来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一个作着哲学思考的人,都对这样的问题作着自己的回答。要知道,哲学可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专利,每一个人对这些高深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没有哲学家的思索系统、深邃,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哲学。

《苏菲的世界》里,一个小女孩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世界从何而来?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知道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如果这样,她就不需要去想它是从哪里来了。但一个东西有可能原来就存在吗?她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现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经有个开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样东西造成的。

不过,如果太空是由某样东西变成的,那么,那样东西必然也是由另外一样东西变成的。苏菲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问题向后拖延罢了。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然而,这可能吗?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样不可思议吗?

他们在学校曾经读到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现在苏菲试图安慰自己,心想这也许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不过,她又再度开始思索。她可以接受上帝创造太空的说法,不过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是它自己从无中生有,创造出它自己吗?苏菲内心深处并不以为然。即使上帝创造了万物,它也无法创造出它自己,因为那时它自己并不存在呀。因此,只剩下一个可能性了: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然而苏菲已经否认这种可能性了,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

世界从何而来,苏菲开始了自己的思索,但是她没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你能接受,宗教的解释可以给你一个终极的答案。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来?宗教说,一切都是神的创造。《圣经》里记载:起初,神创造了天地。第一天,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白天和黑夜就分开了。第二天,神说:“要有空气和水。”于是,这些也有了。第三天,神造了植物。第四日,出现了满天星斗。第五天,神创造了伟大的生命。第六天,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万物之灵———人。这时候,天地万物都造齐了,所以到了第七天,上帝就安息了。

宗教的故事很动人,而哲学常常让人感觉深奥枯燥,如果哲学可以作出这样动人的回答也不错。但是,人类的智慧发展到了今天,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简单动人的回答。就像苏菲说的,世界的最初,“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如果上帝能创造世界,那么谁来创造上帝呢?如果他能自己创造自己,那岂不是说无中能生有吗?假使上帝伟大到能够无中生有,那他必然在某一个时刻意识到他要创造自己———就像他意识到要造光,造人,造空气和水一样。他能意识的时候说明他已经部分存在了———最起码他的大脑(意识)已经存在了———那他这部分的存在又从何而来呢?

宗教解释说:上帝是从来就有的,他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是谓之“永恒”。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解释,就没有必要谈论哲学了,因为这样的回答相当于直接取消了“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既然可以认为上帝从来就有,也可以认为生命从来就有,或者世界从来就有,甚至你可以认为你自己从来就有。无所谓从何而来,你只要在你需要的一个点上,把这个问题一刀切断,答案就出来了。

在这个崇尚科学的时代,或许科学家的解释能得到更多的认同。他们这样说:

“世界之初,只是一个小宇宙,当时只有太阳,而且也没有现在的太阳这么大,不变的只是———太阳的内热,不过可能比现在还要热!我们知道,物质的发展需要热达到一定的程度,世界之初的太阳就是这样一个内因,至于外因,因为宇宙之初仍然存在引力,只不过是太阳一个星体所发出的!您想想当太阳内热在不断变化,而外在因素又不断地去挤压它时,会发生什么情况?没错———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使得太阳分割成无数块小碎片,这些小碎片因为还保有太阳的内热,因而又不断扩张,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宇宙!这就是地球的来处,它不是什么神所造物,只是刚好继承并变异了由太阳那里得来的力量,适合生物生存的一切因素罢了!

有世界之初就一定有世界之末!因为当宇宙扩张到一定程度(毕竟宇宙还是有它的限度的),一旦它超出了自己的扩张限度(现在科学家发现,宇宙万物正在向外快速扩张!这也与地球污染不无关系!),宇宙就会突然缩小成原来的太阳(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太阳死亡说”)!这样子,世界万物又将消失,直到太阳又承受不了自己的内热跟宇宙给予它的压力时,它又会再次大爆炸,再创造崭新的地球跟世界!然后,当宇宙众星球中我们所说的地球,再因人类的污染而使得宇宙失去平衡时,宇宙又会再次向外扩张,到一定程度它又会再次收缩成太阳,这样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直到最后,连宇宙都无法承受自己的力量时,世界就真正的消失了!完成由宇宙大爆炸到宇宙收缩的过程,大概需要10亿年的时间,现在的世界是宇宙第二次爆炸的产物,而我们地球已经有两亿年的历史了,再过8亿年,不知道世界又会发展成什么模样,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污染地球的话,大概不需要8亿年———再过个5亿年大概就会形成宇宙收缩,然后等太阳内热存到一定程度后,地球再次形成!

如果连宇宙都脱离了宇宙自己的轨道(意思是当宇宙无法承受自己的能量时),那么世间所有东西———包括宇宙自己,将会毁灭!那么那时候世界将只有黑色或是白色!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原来世界来源于一次大爆炸。它将终结于一次大收缩。但是,大爆炸,只是解释了地球的来由、爆炸的时刻,宇宙早就存在了。按照哲学无穷追问的原则,回答了地球的来由,迟早还是要问到宇宙从何而来。

如此一来,我们只好看哲学家如何作答了。

然而,哲学家也从未能给出最终的答案。你也许听说过这样一种鸟,他们没有脚,一生都只能在天上飞,一旦停下来,就是死的时候。哲学就是这样无脚的鸟儿,它只能无穷地追问,一旦有了最后的答案,哲学也就终结了。

哲学永远在路上……

泰勒斯:水和泥生出了一只活的青蛙

泰勒斯的哲学人生:泰勒斯(Tha1es)是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他来自古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利都,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之中。

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希腊人在伊奥尼亚地区建立了他们的城邦米利都,从此这里就成为中东和希腊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成了手工业和航海业的中心。当时,东西方最活跃的文化就是在这里接触、碰撞,米利都比希腊其他地区更容易地吸收了古巴比伦、古埃及等东方国家累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因此,这里成为当时希腊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和政治中心。经济的繁荣更带来了文化的活跃,新兴的伟大思想在这里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也让思想家们欣喜若狂。哲学史上第一批哲学家在米利都形成为最早的学派,后人称他们为米利都派。

泰勒斯就是米利都学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因为年代太久远,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的生卒年早已不可考证,哲学史上的惯例是举出他们的鼎盛年,也就是从其他史料中推算出来的每个人达到40岁的那一年。从而,我们知道了泰勒斯的鼎盛年是公元前585年左右。

我们还知道,泰勒斯出生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因而从小就有机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他还曾到埃及等东方国家游历,学习古巴比伦观测日食月食的方法,学习测算海上船只距离的知识,了解到腓尼基人英赫.希敦斯基探讨万物组成的原始思想,知道了埃及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规则等。他还到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那里学习了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据说,泰勒斯在埃及的时候曾计算过金字塔的高度。埃及的大金字塔修成一千多年以后,还没有人能够准确的测出它的高度。有不少人做过努力,但都没有成功。一年春天,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解决这个难题。泰勒斯很有把握地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来了,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别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处作了一个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测出了金字塔的确切高度。今天,初中的孩子都知道,这就是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定理,但是在数千年前,不仅是老百姓,即使是法老,也为哲学家的智慧所折服。而且,泰勒斯还想出用分流的水利工程帮助军队渡河的办法等等。

回到希腊以后,他又开始从事几何、天文、气象方面的研究。因此,泰勒斯除了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还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人们尊称他为“科学之祖”。

泰勒斯还是一个商人。根据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记载,泰勒斯因为精通天文气象,有年冬天他预料到来年的橄榄要丰收,就预先订租了许多榨橄榄油的榨油器,来年再租出去,挣了一大笔钱。人们常说哲学家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看来也不尽是如此。

此后,泰勒斯主要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并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当中,晚年才转向哲学。他几乎涉猎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想和科学活动领域,获得了极为崇高的声誉,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也有人认为,希腊七贤(泰勒斯、梭伦、奇伦、毕阿斯、克莱俄布卢、庇塔库斯、佩里安德)之中,实际上只有泰勒斯能够称得上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其余的人都是政治家。

水生万物:希腊七贤中,每个人都有一句基本可以概括自己思想精华的格言,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他说水是万物的本源,或者说水是万物的始基。而大地就像是一个圆筒或者圆盘浮在水上。天上也都是水,太阳每天乘船在天河里遨游,雨水就从天河中漏下来。万物生于水并复归于水,水是唯一的一种不变的东西。

在埃及的游历给泰勒斯的思想和一生都留下了很大的影响。他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了解洪水和收成之间的关系。他还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亲自观察了洪水退去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都会留下肥沃的淤泥,而只有肥沃的淤泥,才能长成丰硕的果实。没有了淤泥,就不会有庄稼的丰收。同时,他可能也注意到下过雨后,积水之中,总是会游动着一些虫子和蝌蚪。而且,泰勒斯游历的地域很广,他还可能有机会看到了水结成冰,冰又化为水,水又变成蒸汽,最后又变成水的这些变化。这些观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泰勒斯之所以把水看作万物的始基,也许是因为他观察到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滋养物,也许是因为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来说是潮湿的,而其潮湿的性质就来源于水。

也有可能泰勒斯受到了古代神话的影响。古希腊神话中说,海洋之神奥克安诺创造了万物;而他游历过的埃及和古巴比伦都有“太初之时,一切皆水”的神话。既然混沌之初,天上和地下都是水,水可以滋生出各种生命的初始状态。那么,说水是万物的始基,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所说的,包括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对泰勒斯思想的研究都只能是一种推测,“可能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而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这是因为泰勒斯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而他的时代又特别久远了,我们只能根据古代的文献资料,得知他在哲学上的主张。

泰勒斯可能观察到小生命孕育于黑色的泥土。庄稼,花朵,昆虫,蝌蚪,小鱼儿,无一不是来自于黑色的肥沃泥土,很自然地,他就联想到泥土中似乎蕴涵着某种生命的元素,这种东西肉眼虽然看不到,但是在泥土和水的作用下,这些生命元素会长成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泰勒斯说:“万物中皆有神在”,他说的神很明显不是上帝或者宗教里的神灵,他说的神很可能就是这种生命的元素。

据说,泰勒斯还曾经用磁石和琥珀做实验,发现这两种物体对其他物体有吸引力。他把这种生命力理解为它们内部生命力的作用。由此,泰勒斯认为:任何一块石头,看上去冰冷坚硬、毫无生气,却都有“神”蕴涵其中。直到公元前300年,斯多葛派哲学家还用泰勒斯的实验来证实世间万物因有生命而相互吸引的理论。

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来,泰勒斯的解答是,水和生命元素,孕育出世界和万物。

泥土和水能生出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吗?在今天,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青蛙是蝌蚪变成的,蝌蚪是青蛙妈妈产的卵。当然,我们知道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但是水是水,青蛙是青蛙,水要变成青蛙,它首先必须想办法变成蝌蚪才行。如果不是蝌蚪,再多的水都变不成青蛙。

然而,要知道,那些都是常识的语言,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水和泥土就可以生出青蛙,就像从常识来看白马就是马,而哲学家却要告诉你,白马非马一样。

从世界的本原来理解,哲学让水和泥土生成一只青蛙。

泰勒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的哲学命题。他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水是万物的本原”,并且他努力用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论证和解释自己的命题。有人说:“哲学的可贵之处不仅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提出问题,而且还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许,泰勒斯的解答在今天看来是幼稚的,但是,他在自己的时代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思路,却是伟大的。从他开始,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要面对着“世界本原”的问题,以至于“世界从何而来”成为了哲学的标志性问题。没有泰勒斯的水”,也就没有柏拉图的“理念”,也不会有斯宾诺莎的“实体”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我们更为熟悉的马克思所说的“物质”。泰勒斯的“水”虽然早就被后辈的哲学家超越了,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为哲学开辟出了一条道路,他的解答方式体现了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一种理性的,不同于宗教和神话故事的解释世界的新的方式。

这种方式对人类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瑰宝,让无数思想者无限神往,毕其终生追求不已。

德谟克利特:世界是积木搭出来的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人生:关于德谟克利特iDem0critust,哲学史上留下了相对确定的生平资料。他公元前463年出生于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一个富裕的家庭里,鼎盛年约在公元前的485年,死于公元前873年。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为了追求知识,他也和当时的哲学家一样四处游历。他曾经到过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前后长达十几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里的数学家学了三年几何。他也曾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过那里的灌溉系统。在巴比伦,他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德谟克利特还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学家的学生,接受了严格的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教育,尤其对东方文化的先进成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的一间小屋里,苦思冥想。德谟克利特的想象力很丰富,这一点我们在以下谈到的他的哲学中可以充分见识到。如果说后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特点是追求庞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而中国的哲学家的特点是张扬一种人生哲学的直觉智慧,那么古希腊哲学家的特点可能就是他们的想象力了。这不仅仅和古希腊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有关系,也和当时缺乏实验条件有关。哲学家靠着上帝赋予的敏锐智慧感触到了世界的奥妙,但是他们无法用实践验证这种猜想,只好用想象力去填补学说的缺陷。德谟克利特从小就刻意地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他认为在空旷的地方,思想不会受到环境的束缚和干扰,就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想象。

当德谟克利特游历归来,他发现自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家财。当时的阿布德拉城有一条法律规定:将祖上的财产耗尽而不事生产的人,要被驱逐出城,死后也不得安葬在城邦里。德谟克利特为了给自己辩护,他就向阿布德拉城的人们宣读了他的著作(可能是《宇宙大系统》),结果公众对他的才华都十分敬佩,不但没有驱逐他,反而给了他一笔钱,还为他立了一尊雕像。后来,德谟克利特还担任了阿布德拉城的执政官。他死后,人们也隆重地安葬了他,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他的尊崇。

和泰勒斯一样,德谟克利特一生也从事过多方面的研究,哲学、逻辑、天文、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伦理、教育、语言修辞学、艺术、技术、军事,一口气都数不下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后来的希腊人之中,也只有另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亚里士多德可以和他相媲美。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著作目录,他写了大约52种书,只是可惜这些书几乎全部都失传了,现在残存下来的只是极少的一些片断。

为什么德谟克利特那么多的作品都不得以保存呢?这可能也和他横溢的才华有关。第欧根尼.拉尔修在他写的关于古希腊哲学家生平的传记作品中,转引了阿里斯多森的《历史回忆录》里的说法:柏拉图曾经想把他所能收集到的德谟克利特的全部作品都烧掉,后来因为别人的劝解而改变了他这个想法;又说柏拉图的著作几乎提到了古代所有的哲学家,但却没有一处提到德谟克利特,甚至在应该反对他的地方都没有提,“这无疑是因为他感觉到他斗争的对象是哲学家中最强的一位。”这一段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柏拉图最终并没有烧掉德谟克利特的作品,但是历史早就证明了,意欲焚书”者,何止一二?德谟克利特的著作不得流传,肯定也与此相关。

德谟克利特和中国的儒士们因为卓越的才华,其著作反而招致了灾难性的打击。然而,历史终究会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

那么,德谟克利特到底说了什么呢?

世界是积木搭出来的

积木“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每一个孩子的记忆里都有搭积木的游戏,一块块简简单单的木块,几乎可以搭出孩子们所能想象出来的所有东西。甚至长大以后,还是有人喜欢类似于积木的游戏,从中享受“想象成真”的乐趣。

但是,你能想象到积木的哲学吗?如果我们对积木这种玩具做一个“准哲学”的分析,会有什么样的奇妙结果呢?

首先,一块积木和另一块积木之间,它们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四方行。但是,从它们都是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部分这一个意义上说,每一块积木都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去看工人砌砖,有的砖块是整一块地砌上去,有的砖要把它修小一些,有的砖还要给它修出一些特别的形状。无论如何,都没有人怀疑它们都是一块砖,一块一块的它们组合成了一幢大厦。

接着,积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们可以互相组合。每一块的积木都是不起眼的,没有任何玩的乐趣。而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积木与积木的相互组合,可以摆出你能想象出来的一切东西,房子、桥梁,我小时候还玩过一套可以搭出小熊的积木。现在还有一种玩具———拼图,这和积木的方法很相似,都是组合。但是拼图却没有积木那么耐人寻味,因为玩拼图,你最终只能出来一个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已经早就展示在说明图示里了,拼图只是一种按图索骥的结果,而不是想象力发挥的结果。积木则不同,你可以把它组合成一样东西,然后拆开,再组合成另外的东西,总之,积木有着无穷的可能。

既然可以用积木搭建出无穷的东西,那么积木可不可以搭出世界万物呢?假设上帝就是一个爱玩积木的孩子,世界是不是他在玩积木的时候一件件搭出来的呢?上帝的积木叫什么呢?

德谟克利特就做了这样的联想,只是他的学说里没有谈到上帝。

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

要了解德谟克利特的“积木世界”,我们首先要了解他的老师,留基伯。

关于留基伯(Leucippus),可靠的资料都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知道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40年之间。据亚里士多德说,留基伯是米利都人,后来到了阿布德拉,建立了一个名为“原子论”的学派。留基伯是原子论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他的思想,并把这个学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古希腊哲学时代一个举足轻重的学术代表。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和学说后来被合在了一起,成为统一的原子论的文献和学说。人们在讨论这个学说的时候,已经很难把他们严格分开了。

原子和虚空

我们在之前谈到过,从泰勒斯开始,哲学家开始认同世界是由唯一不变的一种本体组成的观念。而且,哲学家开始了探寻这种不变的本体的路程。

泰勒斯认为水就是这种不变的本体,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而原子论的哲学家就认为,世界的不变本体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他们把这种微粒称作“原子”,原子就是组合成万物的“积木”。每一个原子都是永恒不变的,万物的千变万化在于原子的不同组合。原子的组合和分解,就意味着万物的生成和灭亡。而原子要组合和分解,就必须要有一个活动的空间,他们把原子的活动空间命名为“虚空”。世界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st0m0n)这个词的原意,是不可分割。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承认事物可以被分割,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追溯到万物的本体。一个人和一粒尘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又会说“尘归尘,土归土”,就是说万物的本体是同一的。但是,德谟克利特说也必须承认这样的分割必须有一个限度,如果万物都能无限地分割为更小的东西,“则大自然将开始像不断被稀释的汤一般消失了”。如果要无限地分割,就和不作分割一样,没有任何确定的答案,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于是,万物被分割到本体为止,万物的本体叫“原子”,也就是一种不能再被分割的东西。

原子如何去组合这个世界呢?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

首先,必须要有无限多的原子,也就是上帝要有数不清的积木。这些“原子”是形状各异的,有的是平滑的圆形,有的又是不规则的锯齿状,不同的形状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互补”,原子和原子之间才能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原子之间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原子和原子的排列位置也可以不一样。假设有两个原子,一个叫“0”另一个叫“N”。当0排在前面N在后面的时候,他们组合成一个叫“0N”的东西;而当这两个小家伙换一个位置,他们就组合成一个叫“N0”的东西。

古代科学家认为,万物有无穷多的可能性,原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以及不同的位置,都是为了组合出尽可能多的事物。

但是,无论它们如何幻化,这些原子本身是不会改变的。“0N”可以变成“N0”,0却永远都不会变成N。而且,它们叫做原子,它们是一些“积木”,它们不能分割,这也是不能改变的。

原子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的不同,就使得事物形成为不同的构造,而不同的构造又使它们有了不同的性质。花儿是红色的,小草是绿色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都是因为组合他们的原子的不同。也可能黑色的东西,是由一些粗糙的原子组成的;而光滑的原子就可以组合成白色的东西。

原子论的哲学家接着说,无数的原子最初都处于一种漩涡的运动之中,重一些的原子都在中央,所以他们就互相组合成了大地。而轻的原子被拋到了外层,就成了空气和天空。原子们继续在“虚空”之中相互碰撞,还演变出了风霜雨雪雷电等等更多的大自然现象。

我们说过了,古希腊时代的科学欠发达,哲学家只好用想象力来填补科学的空间。但是,不同的人填补的内容是不同的,想象的合理成分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比如磁石吸铁这样的现象,泰勒斯想象为磁石里有一种灵魂的力量,灵魂把铁拉了过来。德谟克利特又如何想象呢?他认为磁石和铁的原子是相似的,但是磁石的原子更加精细,原子中的虚空也更多,原子的动力也更强。而铁的原子不够精细,原子活动的空隙很小。于是,铁原子就自然地向外扩散流向了磁石,原子要流动形成的力就把铁本身拖向了磁石,产生了我们看到的磁石吸铁的现象。原子会从拥挤的地方向虚空的地方移动,就像水满了会溢出来一样,原子一动起来,让世界也都运动了起来!毫无疑问,德谟克利特的想象比泰勒斯又前进了一步。

看来,世界从何而来,原子论的哲学家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不愧于人们给予他们的高贵的美誉。

然而,生命从何而来呢?青蛙是青蛙的原子生出来的吗?

原子论的哲学家受到了泰勒斯的影响,他们说生命是从一种原始的黏土中发展起来的,一切生命都是如此———泰勒斯认为泥土里有着一种生命的元素。人含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子。人的呼吸就是不断地把原子从人体中排出去,又不断地从空气中吸入人体。当呼吸停止了,人就不能从空气中吸收原子了,于是生命便结束了。

在古希腊的时代,生命还意味着灵魂,当时的人们仍然困扰在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这样的问题之中。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这种原子和高贵的火的原子一样,是完满的圆形,极其光滑细致,而且,灵魂原子的运动速度是最快的,因此,灵魂原子是最生动活跃的。当灵魂原子聚合的时候,就形成了灵魂。灵魂散布于全身,人(或动物)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当人生病了,或者老死了的时候,灵魂的原子就开始分散,灵魂一点点地消散,生命也就此完结了。但是,人死的时候,灵魂原子四处飞散,因此一个死去的人的灵魂原子可能变成另一个新灵魂的一部分。

德谟克利特的解释,在今天读起来虽然还是很像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在当时的时代,人人都还相信人是神吹了一口气造出来的,神让人生人就生,神让人死生命就转入另一个运行的轨道。德谟克利特的神话故事”却没有了神的力量,一切都只是原子的运动,他的解释无疑是一种大胆的解放。

原子论后来的命运

原子论经留基伯的奠基,德谟克利特把它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一个叫伊壁鸠鲁(Epik0ur0s)的伟大哲学家,重新给人们描绘了原子的运动轨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都是一些乖孩子,他们按照自己的轨道运动着。而这样的乖孩子组合出来的世界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的世界。但是除了冬天会下雪,人们明明也看到了六月”可能会“飞霜”,世界总是有很多偶然的惊喜发生着,德谟克利特的“乖孩子”又怎么能解释这些出了格的事情呢?

伊壁鸠鲁说:“原子永远不断在运动,有的直线下落,有的离开正路,还有的由于冲撞而向后退。”原来原子之中还有着一些坏孩子,他们心怀着跳出去看看的激情,捕捉到了机会,他们就偏离了正轨,走自己的路去了。他们激情迸发的那一刻,就像一个有着叛逆精神的青年,逃出了父母定下的婚姻,而出走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如果说这个原子和父母定下的姑娘的结合是一种“必然性”的话,那么它自由恋爱找到的组合就是一种“偶然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世界只有“必然性”,是不可能有“偶然性”的。伊壁鸠鲁的发展,使得原子论的体系得以允许“偶然性”的自由恋爱的存在。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解放思想。如果世界只有“必然性”,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更意味着人们只能接受上帝安排的宿命,就像那个悲惨的俄狄浦斯国王一样,无论如何出逃,仍然还是堕入了杀父娶母的命运。既然万物的本原,都可以凭着一时的激情迸发,逃脱预定的轨道,“自由恋爱结合”。这就意味着这种自由是大自然预定的规则,人人都可以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没有什么宿命可以束缚我们。

原子论再后来的故事,我们就更清楚了,到了近代,科学家接受了原子的概念,原子成了化学家用天平和烧杯来解释的一个概念。然而,这已经不是哲学的故事了。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活的火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人生:

赫拉克利特(Herak1eit0s)是伊奥尼亚的爱菲斯城的贵族,其鼎盛年大约在公元前504—501年,他创立的哲学后人称之为爱菲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门第显赫,他们家族是世袭的农业女神祭师。但是到他可以担任尊贵的职位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把职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隐居去了。传说他晚年隐居在狩猎女神的神庙附近,和孩子们玩耍而自得其乐。又有人说他隐居到山里去了,靠着草根和树皮过日子,因此得了重病,60岁就死了。

赫拉克利特性格高傲,虽然放弃高贵的职位,但他一生都保留了十足的贵族派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梯利写的《西方哲学史》中,这样描述了赫拉克利特的性格:“他为人严肃,爱批评,情绪悲观,评价人的时候能独立思考,武断、骄傲,好吹毛求疵。他轻视赫西俄德、毕达哥拉斯、色诺芬尼以至荷马;他矜夸他的自修。他说:浪博学并不能训练头脑,如果能的话,它早就使赫西俄德、毕达哥拉斯、色诺芬尼聪明了。批”他轻视的人个个都是古希腊哲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可见赫拉克利特的傲气绝不是浪得虚名了。

除了他的傲气,赫拉克利特还以文笔晦涩著称。他写作的时候喜欢用对比体和双关语,因此他的书特别不好懂。他被认为是一位难以研究的哲学家,甚至和他同时代的人都把他称作“晦涩者”。苏格拉底认为,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是深邃的,要钻透它,就需要像一个勇敢的游泳者那样。苏格拉底还说,因为难以读懂,柏拉图曾经特别勤奋地研究过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赫拉克利特的文风和他孤傲的性格也有关系,据说他是故意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以免让民众轻视他的思想。

然而,这些艰深的文字隐藏不住赫拉克利特的智慧。他擅长用箴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写作机智和有创造性的言论,并致力于发表神谕性的言词,而又故意不作说明,让人捉摸不透。

因此,赫拉克利特留下的著作不多,而且只有片断流传了下来。

一个不信神的人

古希腊流传下来许多神话传说,在最早的哲学开始思想之前,古希腊人用神话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想法。这些神话传说里有各种各样的神灵,包括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主神之妻赫拉,掌管着智慧、艺术、学问的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酒神迪奥尼索斯等等等等。众神以宙斯为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众神一直是希腊人的信仰,他们有许许多多的神庙,人们遇到什么难题的时候,都会到神庙去祈求神谕。公元前700年左右,一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被荷马和赫西俄德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但是骄傲的赫拉克利特却反对希腊人的多神信仰,他那样讥讽荷马和赫西俄德的神话传说,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神话宣扬了多神的崇拜。赫拉克利特也反对外来的宗教信仰。当时希腊流传着一种来自于古老埃及的奥尔佛斯信仰,这种信仰相信灵魂的轮回转世,认为为了达到灵魂的“纯洁”,人们必须要通过一些规定的净化仪式。赫拉克利特讽刺这种教礼说:“人们用为祭神而宰杀的献牲的血涂在身上来使自己纯洁是徒然的,这正像一个人掉进了污泥坑却想用污泥来洗净自己一样。”他又说:“像神的偶像祈祷,正和向房子说话一样。”

在古老的时代,又生活在一个有着神灵信仰的社会之中,赫拉克利特说出这样的话,是很先进甚至是激进的。即使是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不信神的人仍然是一种异类。但是骄傲的赫拉克利特很坚持他的意见,而且他这样的思想和他的整个学说是一体的,他谈“命运”的时候,他所指的是他的“逻各斯”,而不是神秘的神灵安排;他讲“灵魂”,但是他说的灵魂只是一团火而已。我们从下面的讲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世界是一团活的火

我们讲完了德谟克利特的“积木”,无论是泰勒斯,还是原子论者都一再强调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是不变的。无论万物如何变化,水或者原子都是不变的水或者原子。水生成万物,原子和原子组合而成万物,但是无论他们生成变化成了什么,他们作为本体的水或者原子始终都是原来那个东西。

赫拉克利特对世界本原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层,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运动发展着的,不但万物是变化的,就连万物的本原也是变化更新着的。

那万物的本原和始基是什么呢?

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火必然燃烧着,才能称之为“火”,也就是“活”的火。万物的本原是跳动的,活跃的,生生不息的。火的“静止”就意味着熄灭,熄灭了的“火”是不成其为火的,因此“火”是没有一刻静止的,万物本原的最大特性就是“动”。

赫拉克利特看来,只有火,才能最恰当地表达宇宙的“动”和“变”。于是,他把火视为万物的本原。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仍然不相信神创生万物,他相信世界生于火而又复归于火。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赫拉克利特解释说,万物的生成和分解其实就是火的上升和下降的运动。火接触到空气,就渐渐浓厚生成为水,水又凝结为土,万物的生成就是火的下降运动。反之,土消解成了水,水蒸发成为气,气逐渐干燥了又变成了火,万物的复归就是火的上升运动。他形象地表达这个过程就是火的转换,“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了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

要知道黄金换成货物,货物换成黄金都不是任意的,多少的货物换多少的黄金,必须要有一个市场规则。同样的,火怎样生成万物,万物又如何复归于火,也不是任意的,必须要遵循“火”的规则。赫拉克利特说的“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一定的分寸”就是“火”的生成规则,也就是火与万物之间转化的规律,这个规则被他命名为“逻各斯”。

中国人根据自己谈哲学的习惯,也把这个词翻译成“道”。道在中国哲学中也是化生万物的一种本体。可能是西方人喜欢确定的、形象化了的东西,所以赫拉克利特把本体具体化为“火”的规则,而中国人喜欢意境,喜欢不可言说的感觉,所以用一个“道”字概括所有,并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让人驰骋想象去领悟世界混沌之初的始基,到底是如何如何的一种东西。

后来的许多哲学家都喜欢使用“逻各斯”这个词,像斯多亚学派把“逻各斯”解释成命运,而基督教则把“逻各斯”看作是上帝、神、造物主,黑格尔的哲学中,“逻各斯”又成为一种理性的力量,“逻各斯”仿佛已经成为哲学的一个通用名词。

“逻各斯”是火燃烧的规则,也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是人们想要认识的真理。人人都想要掌握真理,但是赫拉克利特告诫人们,追寻真理是一条曲折的路。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真理不是随随便便地显露出来,只要睁大眼睛就能看得到。真理的发掘是一种艰苦的工作,正如“找金子的人挖掘了许多的土才找到一点点金子”,真理的发掘需要人们能吃苦,有耐心。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你拿起一个苹果,刚要吃掉的时候,突然来电话了,你只好把苹果放下先接电话。接完电话以后,你可能完全忘记了这个苹果的事情,直到苹果都烂了,你再拿起这个苹果扔掉。也有可能接完电话以后,你又拿起苹果来吃掉了。那么,烂掉了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是同一个苹果吗?被吃掉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又是同一个苹果吗?

烂掉了的苹果,肯定已经不是原来的苹果了,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回答。但是吃掉了的那个呢?有的人会说应该还是原来的苹果吧。拿起来,放下,再拿起来,对这个苹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不是吗?

如果让赫拉克利特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肯定会持否定的意见。因为在他的学说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状态之中。他甚至用奔腾不息的河水来说明世界万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当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新而又新的水永不断地往前流动。”河水一直都在流动,当你第一次踏入河流的时候,你接触的是某一些水;当你再次踏入河流的时候,你能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水了,你想找的那些水已经流向前了,“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狡猾的赫拉克利特在这里玩弄了他擅长的箴言式的语言,后人就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思想———“万物皆流,无物常在”,世界万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接电话前的人和接电话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拿起来的苹果,放下以后已经不是同一个苹果,再拿起来又是“另一个”苹果了;第一次踏入的河,和第二次踏入的河,不是同样的河,要入河的人,也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

讲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运动的“逻各斯”和时间的“匆匆”一样,都是人所不能抗拒的,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这甚至是上帝也无法制止的。这就是世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是否希望世界这样动着,世界都如此运动着。如果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一个“乖孩子”,伊壁鸠鲁的原子又是“一个带着叛逆的孩子”,那么赫拉克利特的火”就是一个“固执”的孩子,他坚持运动是他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

没有了运动,也就没有了燃烧,也就没有了“火”,也就没有了整个世界。

灵魂也是火

生命从何而来?大家现在肯定想到了,赫拉克利特不会赞同神造出生命的说法。

他说,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人的灵魂之火来源是世界本原的“火”,是世界本原的一部分。而且,人的灵魂之火,因为本原的“火”的补给而得到滋养。我们可以呼吸到本原的“火”,也可以用身体的感官接受本原的“火”。干燥的光辉是最智慧、最高贵的灵魂。”最干燥和最温暖的灵魂是最有智慧、最高贵的灵魂。相反,灵魂受潮人就入睡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潮湿或者变成水,人就死亡,死就是变成了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赫拉克利特按照泰勒斯开拓出来的思路来找寻世界的本原,他却得到了正好相反的结果:水是泰勒斯的生命,却是赫拉克利特的死亡。

但是,泰勒斯不会反对这样的思想方式,因为真正的哲学,必然意味着思想的碰撞和超越。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统帅千尸

    统帅千尸

    末日来了,丧尸来了。沐阳的身边丧尸林立,别介意,那些只是他的保镖仅此而已。丧失了末日来临那一日的记忆,在丧尸横行的世界,沐阳统帅千尸行走于末日。“哪儿来的能力者,为什么要抓我,别阻止我去救我的妹妹,丧尸们给我杀了他们!”普通丧尸打不过的话,试试变异丧尸:铠甲丧尸,爆炸丧尸,巨人丧尸……进击吧丧尸!妹子,跟我一起走吧。没有车,你看看这个巨人丧尸如何,坐着绝对拉风……混蛋,敢欺负我的女人,接招吧,必杀技——尸潮,大暴走!
  • 王妃请留步

    王妃请留步

    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女孩坠梯穿越到古代与一系列古代美男发生了一系列不得不说的故事。中心思想:本文突出了四个铁杆闺蜜与古代白莲花斗智斗勇的伟大事迹,以及在各种环境下依然能与美男嫖,啊呸,玩的很开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老婆大人最“倾城”

    老婆大人最“倾城”

    “你要去哪里?我跟你一起走”“放心,我会回来的”“你保证?”“我保证”隔着车门,微微一笑,岂不知道,这一走,差一点没有了以后,差一点从此天人永隔。“倾城,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应该放你走”季如风满是泪水的抱着怀里的人,泣不成声。“我没事,如风”顾倾城艰难的抬手轻轻拂了拂对方的背,嘴角的笑容轻柔。“等回去我们就结婚,以后再也不要分开了”“好,我答应你。”
  • 云浮大帝:魔族入侵

    云浮大帝:魔族入侵

    将军白发,红颜长逝,一曲英雄美人悲歌。魔主归来,血祭吾皇,一场人魔生死之战。美人恩,将军泪。热血情歌谱写辉煌帝国。云浮,云浮,我的帝国。
  • 花痴女扑倒帅气总裁

    花痴女扑倒帅气总裁

    那一夜,误打误撞之下,她被他抱上了床。一夜缠绵后,他翻脸比翻书还快:“滚!”她掩面哭泣而去,发誓永远不要见他。却没想到,三年后,她公司居然被他的集团收购,再见面,谁还有那一夜风流的记忆?重新再相识的两人开始一段甜蜜的恋情,中间经历的波折和考验。却没想到一单建筑安全事故,他失去了自由。重获自由时,她已是他大学同学的女朋友,并且公司也被收购。他恨,他怨。却没想到她为了救她,甘愿做别人的情人......只是他的不谅解,却将她推开了别人的怀抱。有些爱,错过了便不复存在。
  • 浴火重生:我不是废柴

    浴火重生:我不是废柴

    本是组织里最厉害的杀手,却被最爱的人所杀,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大家小姐,还是个讨人厌的废物。你们给我等着你们带给我的,我必百倍还之。我会让你们后悔出现在这个世界。
  • 当红名模爱上我

    当红名模爱上我

    销售工作做不来,领导介绍的女友不想要,一向对明星美女没什么好感,可却无意中成了当红名模的保镖,郁闷!
  • 逆天败类
  • 李鑫传奇

    李鑫传奇

    秦朝埋下的苦恨在明朝延续,谁输谁赢?乱世纷纷中原国土,李鑫何以保卫家国抗击敌人。
  • 全文免费:星星的孩子

    全文免费:星星的孩子

    一个女孩被妈妈领养,后来妈妈生了一个男孩。男孩患了儿童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