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2100000004

第4章 浑身是谜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家,是西周开国的第一位大功臣,同时也是齐国的始祖,被后人尊为姜太公。其军事谋略和治国思想对于后世有很大影响。姜子牙在民间的知名度相当高,过去,哪个地方不够平安,或者需要镇凶避邪,只要写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几个字,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见这位老人十分了得!

姜子牙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姜姓,名望,字尚父,又字子牙,号飞熊。他是炎帝的后裔,因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后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古人曾以封地为姓氏,所以后人又把他叫吕尚,还有的称其为吕牙。因其官为太师,所以又称其为师尚父。他在史料中的名字比较多,而民间多以字称之,所以姜子牙的名声很响亮。

由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多方渲染,姜子牙斩将封神,威力无比,成了仅次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类的超人,从始至终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比如,姜子牙的家在哪里?年寿多少?经历如何?他的著作是真是假?自古以来众口纷纭,至今也难形成统一认识。

这里,有必要先看看姜子牙的主要经历。综合有关史料,可以大致描绘出他的人生轨迹。

姜子牙青少年时代住在东海,家中条件大概不错,否则他不可能读书识字。后来,他做了商朝的一名小官。不幸的是生不逢时,遇上了殷纣王这样的昏君,纵有满腹经纶,也无用武之地。姜子牙一年又一年地空度岁月,“老却英雄似等闲”,不知不觉到了暮年。他在无聊中愤而辞官,那时没有退休金可拿,便在朝歌城里做起了生意。先是宰牛卖肉,很快蚀本,又开饭店,也挣不到钱。其妻马氏见他没什么出息,悄悄离家出走。

丢掉了家室之累,姜子牙开始周游列国。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好,便想实施伟大的政治抱负,决心寻找一位贤明之君,帮他把纣王搞掉。后来听说周西北侯姬昌胸有大志,且又爱惜人才,遂选定此人作为明君,要好好干一番事业。经过慎重考虑,姜子牙采取“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方式,坐等西伯姬昌前来聘用。他打定主意,在渭水兹源(今陕西宝鸡市)以钓鱼为生,传说这一钓就是九年!据《史记》以及传为姜尚所作的兵家经典《六韬》记载,姬昌一日外出打猎,在渭水之滨遇见姜子牙,因为有梦在先,认定此公就是辅佐自己的能人。通过与其交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姬昌高兴地说:“我爷爷生前说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这句话,先生正是兴周的圣人,我的太公盼望先生久矣!”当下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礼聘为军师。

姜子牙很快制定好兴周灭商的战略,先是率军打败西北方的西戎、混夷和泾水上游的密须、阮、共等国,随即兵锋东向,灭掉了黎国和崇国。接着,又把都城从岐下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县境内),经过五六年的西征东讨,西伯实力大增,这时已经“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然而姬昌未能实现灭商的宏愿,赍志以终。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他十分尊崇姜子牙这位老军师,拜其为太师,称之为“尚父”。

周武王九年(前1068),姜子牙指挥大军东进,在黄河孟津渡口召开誓师大会。他左杖黄钺,右持白旄,高呼誓词,号令军队:“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大军很快渡过黄河。各部首领听说这一消息,纷纷前来靠拢,“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壮大了伐纣队伍。但是,过了河的周军很快又返回原处,姜子牙成功地指挥了一次灭商预演,史称这次军事演习为“孟津观兵”。

两年之后,周军准备停当,姜子牙劝周武王伐纣。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一说十三年)正月初三,武王和姜子牙率军沿渭水循黄河向孟津进发。据史料记载,周军有战车300辆,敢死队3000人,披甲士兵45000人,一些友邦和南方8个小国也都派兵参战。次年二月,姜子牙率军抵达牧野,此处距殷都朝歌仅30里地。纣王发兵17万人(一说70万人)仓促应战,姜太公不顾年事已高,亲麾“大卒”从正面进攻,商军纷纷倒戈,纣王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姜子牙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周朝建立以后,大功臣姜子牙被尊为太公,被封到齐地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称齐太公。经他苦心经营,齐地一片繁荣兴旺景象。翌年之秋,姜子牙去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丰镐村附近)朝拜武王,被留下辅佐朝政。武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姬诵继位,是为成王。纣王的儿子武庚趁机联络商朝贵族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姜子牙老将出马,同成王的叔父周公姬旦率军东征,用三年时间平息了叛乱。在这场战争中,姜子牙受了重伤,加之年迈体衰,不久就去世了。

姜子牙的一生极不平凡,他胸怀济世壮志,然而屡屡碰壁,七十多岁方遇良机,八十余岁始为统帅,一百来岁仍然领兵杀敌,为周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他以一个钓鱼翁的形象名世,却又足智多谋,擅长用兵,是历代兵家尊崇的鼻祖,被涂上了种种神话色彩,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著名人物。姜子牙大概没有想到,他留下了显赫的业绩,留下了永远不朽的兵书,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难解之谜。

姜子牙的故里之谜

首先提到姜子牙籍贯的是《吕氏春秋·首时》,其中说他是“东夷之士也”。从《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看,这些人居住处即今山东乃至相邻沿海地区。姜子牙既为“东夷之士”,那么他的老家也就在这个地区。可是东夷的地理概念比较宽泛,其故里究竟在山东一带什么地方,还是弄不清楚。

司马迁对此做了研究,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所谓“东海上人”,也就是濒临东海而居。《孟子·离娄》篇里也曾提到这个问题,“(姜)太公避纠居东海之滨”,《尚书·大传》篇里也有类似说法,应该说很有道理。因为那个时代正是暴君肆虐,诸夷内叛的混乱时期,像姜子牙这样有头脑的人物,审时度势,隐居于东海边上,以为韬晦之计,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司马迁的观点符合孟子的说法,然而“东海上人”依然缺乏具体地点。到了晋张华写《博物志》时,才找到了姜子牙的故里:“太公望所出,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唐代李吉甫撰写《元和郡县志》时,详细说了姜子牙的故里:“海曲故址在莒县东百六十里”,“海曲古城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后来元代的于钦写了《齐乘》一书,对此也作了考察,他再次认为:“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水名),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以上三家皆云“东吕乡”是姜子牙的故里,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西汉时即在琅邪郡的海曲县设有“东吕乡”,海曲县在东汉时改为西海县,其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姜子牙的故里“东吕乡”,即今日照市东港区(原日照县)秦楼、石臼一带,这不仅符合姜子牙为“东夷之士”的说法,也同孟子、司马迁“东海上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另从《日照县志》、《莒州志》及清代日照名士丁恺的《望奎楼遗稿·西海征》等方志史料来看,明代万历年间东吕乡尚有遗迹可考:秦楼街道的冯家沟村即“太公望所出”的故里,张家台筑有规模可观的姜公祠,因为年代久远,塌圮失修,这些遗迹已经找不见了。

姜子牙的故里真是东海边的东吕乡吗?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理由是早在汉代就有人认为姜子牙是中原地区的“汲县人”(今河南省汲县)。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在汲城东门北侧有姜太公庙,庙前碑刻上说汉代会稽太守杜宣、汲县县令崔瑗一致认为太公故里在汲县,并说他的旧居还保存着。

除此以外,在《汲冢书》上也明确写着太公为“魏之汲邑人”。《汲冢书》是西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准在盗掘魏王墓时得到的一部竹简书,以漆书蝌蚪文记载了自黄帝到魏襄王2200年的历史,它比司马迁的《史记》早200多年,当然距离姜子牙生活的时期更近些,因而此说也更可信些。《汲冢书》出土第九年,也即太康十年(289),汲县令卢无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太公乃汲县人”的文字。汲县古来就有太公庙宇和祠堂,还有太公阁和太公故里吕村。此外,《太公庙碑》、《齐太公吕望表》碑、《重修太公庙碑》等古代碑刻也都记述了汲县是姜子牙的故里。后代很多学者赞同此说,认为姜子牙的故里非汲县莫属。

对此,元朝文学家王恽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汲县令卢无忌的说法未必可靠,后来者也是人云亦云。司马迁是很严肃的历史学家,对于姜子牙的祖居地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况且不是孤证,要否定姜子牙是山东人的观点证据不足,不必为此节外生枝。此外,《博物志·注》也明确说姜子牙出生在“海曲县东吕乡东吕里”,清代学者阎若璩同样认为“太公望出生地在山东东吕乡”。看来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清代,认为姜子牙是山东人者居多,对此似不必再费口舌。

可是许多学者认为问题不这么简单,对此应作具体分析:《孟子·离娄》和《尚书·大传》说得很清楚,姜子牙是为防止纣王的迫害才迁居于东海边的。当初,要干番事业的姜子牙曾想效命于纣王,未受重用,后来他又因为提意见而触怒纣王,结果遭其追杀,这才卷起铺盖走人。中原汲县距离山东不是太远,姜子牙逃到东海边上定居完全符合情理。而“海曲县”之说,迟至唐朝时才首次提出,其根据从何而来?显然也是证据不足。还有的学者从姬、姜两姓的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姜子牙无论如何不会是东海海滨人氏。

为什么姜子牙的故里有山东与河南之说?有人认为这不奇怪,总的来看先贤们的说法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姜子牙的故里和他的迁居地弄混淆了。《战国策·秦策五》说姜子牙原先是商朝战败部落的首领,家居棘津(即河南汲县),因为得不到纣王的任用,一气之下跑到外地做了宰牛的屠夫。他当然不会满足于这种混饭吃的行业,后来听说西岐的西伯是个明君,又跑到渭水垂钓,被文王聘用,干出了一番伟业。由此看来河南汲县是他的老家,山东海滨算作游寓,尽管他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不能视为其故里。是耶?非耶?至今还在争论这个问题。

姜子牙的年纪之谜

有人认为,姜子牙之所以被尊称为“太公”,除去他功勋卓著以外,就是因其高寿。而高寿正是人们的梦想,所以后世把这位长寿而又建立了伟业的老人看成能够祛病消灾、造福于民众的神仙。可是,姜子牙的年龄究竟多大?说法却不一致。

前面已经说过,姜子牙率军平定管蔡之乱以后与世长辞,史料中没有对他的死亡作详细记载,说明姜子牙去世时比较平静,可称无疾而终。他在辞世之后,其子顺利即位,是为齐丁公,这也说明姜子牙是正常死亡。《史记·齐太公世家》在说到姜子牙的寿限时只有一句话:“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这就是说他活了一百多岁。

司马迁说的对吗?不妨看看其他史料对于这个问题的记载。

《荀子·君道》说到周文王聘用姜子牙时这样说道:“夫人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齿堕矣。”周文王在位50年,算他在位40年时聘用这位军师,到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时,姜子牙该是90多岁的老人了。根据“太公吕望碑”引《竹书纪年》记载,姜子牙卒于周康王六年(前1021)。康王之前是成王,他在位37年。而成王之前的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二年,这样累算起来,姜子牙活了140岁左右。而屈原《楚辞·九辩》则说“太公九十而显荣兮”,意思是姜子牙遇到周文王时已经90岁了。照屈原之说推算,姜子牙至少活了160多岁,这对生活水平不高,卫生保健条件很差的周代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顾颉刚先生撰写《太公望年寿》一文,他认为这位军事家根本没有这么长寿,史料中记载的姜子牙年寿之数,都是战国时期齐国游士们的妄谈。所谓“太公”,原意为“老太爷”,只是一种尊称,可是后人误以为“太公”乃长寿之意。这种情况如同古代长寿者彭祖和老子,他们的名字中有“祖”有“老”,而且都活了八百多岁,由此希望这位太公活上一百多岁,也不算什么稀奇。

另外,从《诗经·大明》篇描写的牧野之战来看,姜子牙也不像老年人。诗中写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骡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迅如奔马,疾如苍鹰,90多岁的老人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因此顾先生推测,姜子牙在牧野之战时年约30岁,死时80多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著名军事家也算高寿了。

这样推断未尝不可,然而照此来看,屈原、荀子、司马迁等人的一些记述就不可信了。姜子牙究竟活了多大年纪,至今难有定论。

姜子牙的兵书之谜

历代皆知姜子牙为兵家之祖,说明他不仅仅有实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也一定有所建树。传说他有几部兵书传世,计有:《六韬》六卷、《阴谋》三卷(一说三十六卷)、《太公兵法》一卷、《金匮》二卷、《阴符钤录》一卷。在这些标明为姜子牙所著的兵书中,只有《六韬》的水平最高,名气最大,因而素为世人所重,其余不是失传就是假冒。如《太公兵法》,言辞鄙陋,议论浅薄,居然还有蹩脚的七言诗,显系后人伪托。

剩下来的就是《六韬》了。这是姜子牙的著作吗?最先提到这个名称的是《庄子·徐无鬼》,其中有“金版六韬”的记载。《经典释文》注说:“司马彪、崔撰云,《金版六韬》皆《周书》篇名,本又作《六韬》,谓太公六韬:文、武、虎、豹、龙、犬也。”由此看来至迟在战国初年,已有《六韬》这部兵书了。奇怪的是,司马迁撰《史记》和班固写《汉书》都未提及这部很有名的兵书,是当时已经失传?还是他们没有听说过此书?直到三国时期,《六韬》才突然冒了出来。《三国志·先主传》注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志意。”但《六韬》的具体内容仍然不得而知。直到唐代初年,长孙无忌撰《隋书·经籍志》,这才选收《太公六韬》五卷,并注曰:“周文王师姜望撰”,这就是后人看到的《六韬》。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如果真的如此,姜子牙著《六韬》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换言之,《六韬》也很可能是冒牌货了。

有人认为,不能因为《史记》、《汉书》不载《六韬》,就怀疑姜子牙未写此书,似此情况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孙膑兵法》,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明确记载,但至隋代就失传了,直到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又发现其残简,能说孙膑没有写过这部兵书吗?

《六韬》在唐代传开以后,很受人们重视。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皇帝命令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订整理《六韬》、《孙子》、《尉缭子》等有名的7部兵书,结集为《武经七书》,从此《六韬》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谁知姜子牙的这部兵书时乖运蹇,到了清代竟被打入另册。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认为《六韬》是后人伪托之书。在《总目提要》中编者讲了四条理由:第一,该书“词意浅近,不类古书”。第二,书中说到命将出征时,有“君避正殿”之语,这种礼仪周初没有,到战国时才有。第三,书中所载“将军”之称始自《左传》,周初尚无此名。第四,书中对“阴符”的理解不对,姜子牙怎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问题不仅仅这些,后来又有人在书中发现了比比皆是的道家之语,如:“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为而自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明彰”等,这不像当时人的语言,更不是姜子牙的思想。由此断定,《六韬》一书并非姜子牙的作品,作者是谁难以察知。

这些分析确有道理,然而不能算作定论。现代一些专家学者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唐初刊出的《六韬》不是姜子牙的原作,但该书的框架结构和其中的观点很可能来自于姜子牙。其理由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也发现了《六韬》残简,说明秦汉时期即有此书,不可能是汉朝以后人的伪托。此其一。《六韬》很可能成书于战国时期,那时战争频繁,兵书盛行,《六韬》成为畅销书之一,至秦汉之际仍然受到重视,当时人们并不以为是伪书,否则不会随主人陪葬。此其二。《四库全书》收录兵家类著作共19部,其中自秦汉至宋代之前只有两部,足见这一阶段兵学著作很是衰微,谁有兴趣和精力去替姜子牙作伪?此其三。

由此可以作出这样推断:姜子牙确实留下过兵书,而且受到后人的珍视。然而由于当时尚无印刷条件,需要手抄传看,抄录的数量不多,很有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给散失了。可是人们觉得此书太重要了,而且当时的战乱形势很需要《六韬》,于是看过这部书的人们凭着记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写成了现在见到的《六韬》。就算是伪托,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否则历代兵家不会将具奉为经典,至今也不会流传两千多年。可见,这位事军家的思想和理论影响深远。

除以上这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外,在姜子牙身上还有一些难解之谜。比如:他是如何到两伯管辖区的?哪里是他的真正墓地?这些都需要人们进一步去探讨。

同类推荐
  • 大鸟

    大鸟

    赵光鸣小说里显示出的纯熟,分寸把握的得当,结局的处理,语言的地道和优美,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的准确,都是超乎寻常的,第一流的,读了,只想让人由衷地赞美。
  •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考古专业大学生蔡子安突然得到了一笔巨额遗产,原来被谋杀的蔡氏集团的董事长蔡建波正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而刺杀蔡建波的凶器竟然是一把青铜古剑!一把公元前5世纪的古剑怎么会出现在血案现场?刺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从一次被袭击开始,蔡子安踏上了解开父亲遇刺之谜的征程,然而这条路艰辛且漫长。蔡子安带着自己的朋友王琼等人,很快发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线索,原来兴华党、莫干行会、日本魂组这些神秘组织与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真相伴随着危险渐渐剥离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蔡子安的妈妈静妃是兴华党的七大堂主之一!
  • 错爱青春

    错爱青春

    在某个美好的清晨,当萧晨诺从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看见父亲的旧情人带着她们的儿子闯进了自己的家,而她的妈妈早已不知所踪,年幼的晨诺顿时跌入愤怒、惶恐、绝望的深渊。在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萧晨阳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之下,她逐渐走出阴影,却跌入更加痛苦的深渊——她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萧晨阳祈盼了好多年,终于可以回到爸爸身边,还意外拥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他发誓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去爱护她,却发现自己的爱偏离了正常的轨迹。于是他不惜伤害她,甚至害她险些丧命。他以为终于可以远远的看着她平安长大,可是命运既然安排了这场绝望的青春际遇,又岂会让他们那么轻易就逃离。
  • 机关

    机关

    长篇小说《机关》,以独特的视角和冷峻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以西北某城市行政机关为中心舞台,围绕着市政府某部门的权力之争,上演了一出出生动而精彩的人间活剧。在各类人物之间,思想的较量和利益的争斗犬牙交错,真善美与假恶丑交替亮相,构成了一幅人间众生态的立体图画。
  •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本书收录了冰心、贾平凹、冯冀才、孙犁、王蒙、沈从文等数十位作者的几十篇微型小说佳作。沈从文的代狗,冯冀才的珍珠鸟,冰心的落价,王蒙的雄辩症……爱好小小说的你,愿你在这本集子中有所收获,把握生活,开拓视野,汲取优秀思想的营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冰山女王

    重生之冰山女王

    前世,我隐藏实力,隐藏容貌,不争不抢,到后来却落得个不得好死。老天即让我回到从前,且看我如何过的顺风顺水。前世,听同父异母的妹妹挑拨,看不到父亲和爷爷的爱,今生,让我好好孝敬你们,我亲爱的妹妹,接招吧!想赢我,等你的下辈子吧!
  • 一球入梦

    一球入梦

    “哇,柳荷你弄疼我了呜呜”“哇,柳荷你抢我东西呜呜”“哇,……”“憋回去,不然扁你。”“哦。”柳树是新世纪的新新娘娘腔,只因为一个梦而痛改前非决心做回真男人,拼搏,努力,奋进,身边始终有最可靠的伙伴随行,变强,变强,不断地变强,他要用篮球的小球玩转地球这颗大球,登上最大最闪亮的舞台。让世界为他疯狂。(PS:书友群193097719,有看这个故事的就进来交流交流吧。
  • EXO之陌路之恋

    EXO之陌路之恋

    一位女孩因天真而遭到重生,因重生变得强大,遇见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
  • 复仇者之木月斗

    复仇者之木月斗

    “今夜万里无云,看似静谧的夜晚实则才是最危险的。在这座城的一个角落,一场屠杀正在悄然进行着。古老的大宅子,大门紧闭,但依旧还是能够听得到里面传来凄惨的声音…….王管家,你赶紧带着小宝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我们许家怕是完了,保着小宝这颗独苗就够了。”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个劫难了,许老爷催促着王管家带着正缩在墙角大概只有5,6岁的小男孩,“小宝,你一定要记住许家的仇人,日后好为许家上下报仇。快走吧。。。”
  • 青春如此疯狂

    青春如此疯狂

    青春,懵懂的年纪,疯狂的年纪!青春是一首歌,需要我们静心聆听;青春是一首诗,需要我们细细揣摩:青春是一张纸,需要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她,从孤儿院长大,却有着一颗自信善良的心,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直到遇见他,她的平静生活瞬间被打乱!他,无论在哪,都是永远的焦点,个性冷漠孤僻,桀骜不驯,却在遇见她之后,那颗冰封的心终于开始慢慢融化,她就这样毫无预景的闯入了他的心田。他,帅气温和的阳光男人,爱上了在孤儿院长大的大,最后竟然发现,她竟是他的妹妹,他该如何选择?
  • 武道寻路

    武道寻路

    这是一部玄幻小说,作者正在加紧创作中......
  • 欲仙转

    欲仙转

    一念生死轮回间天下万物看时间时间笑万物峥嵘时间怒鬼神结哭。一场意外,成就一段传奇,一个少年上演爱与恨,情与伤的人生
  • 无时

    无时

    人是个体,所以是孤独的,在岁月长河中,踏万千位面。
  •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在一个励志风潮盛行的时代,我们从来不缺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在被励志故事感动的时候,我们也从来不缺热泪盈眶与激情澎湃。在看过了千篇一律的鸡汤之后,我们或许依然感觉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见过了那么多残酷和不美好之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还有哪些理由去选择再一次相信梦想,相信年轻的希望?44个真实故事,44段洒满汗水的艰辛成长历程。愿这本书里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看清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到底该如何去选择?未来的路很长很远,请让我们一起走。
  • 女神重生来来我

    女神重生来来我

    叼丝杨浩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心中的女神却突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神你这是闹哪样?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