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
虽说君子爱财,但乔家大院的主人清楚地知道不能指望天降横财。乔致庸亲题了一副楹联悬于内室,曰“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银缘惜福”,以表生财有道、用财有节之意。其典出自“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录于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传为桂林陈文恭公自题。所谓陈文恭其实是谥号,其人名陈宏谋,字汝咨。陈宏谋官至大学士,深得乾隆帝信任,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在他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中,认为陈宏谋关于人与社会认识的基本点,同启蒙时期的许多欧洲学者十分相似。
乔致庸引用陈宏谋之联或许并非偶然,因为在其另一副沾有龙气的楹联“具大神通皆济世,是真法力总回春”中,就表达了济世救人之意,颇具佛缘,体现出乔致庸深厚的修养和广博的见闻。原来清乾隆《御制文集·唐贯休十八罗汉赞》有“……降龙、伏虎二尊者,以具大神通法力,故亦得阿罗汉名”。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普宁寺大乘之阁内,更有乾隆题联曰“具大神通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其中“十行”为大乘菩萨的修行阶位,与十住、十回向合称三贤位。“三身”则为法身、报身、应身。乾隆之联与乔致庸之联看似相近,实则大异其趣。两联相比,康乾盛世皇帝也好修行,王朝倾覆商人尚思救国,个中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乔家第五代掌门人乔映霞曾题联曰“幸有两眼明,广交益友;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其典出自“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录于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杂缀》,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包世臣自题。包世臣被梁章钜誉为“擅美才而有狂名”,恰与求新图变的乔映霞性格相符。联中的“广交益友”,体现出商业经营迫切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熟读奇书”则强调了主人对读书的推崇,以及其儒商的身份。
一院内厅门留有乔致庸孙婿、民国时期被誉为“华北第一支笔”、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赵”的著名书法家赵昌燮(字铁山,号汉痴)所题楹联一副。文曰:“诗书于我为曲蘖(niè),嗜好与俗殊酸咸”,表达了视诗书为美酒、与世俗有别之意,落款为惕三赵昌燮《春在堂楹联附录·曹全碑》中的“和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同样表达了好学、守节之意。其中上联之“敏而好学”典出《论语·公冶长》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勤勉好学。下联之“和而不流”典出《中庸》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即君子之强在于随和而不放弃原则。全联均取四书,体现出赵昌燮作为文士的追求。
二院福德祠两侧有联“位中央而赞化育,配三才以大生成”。福德祠即土地祠,楹联虽然表面上是在恭维土地爷,其实是在中堂至诚尽性、中庸之道的完美诠释。此联典出《中庸》,文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意为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乃至他人、万物的天性,从而协助天地化育万物,并达到与天地并列为三的境界。五行中的土的方位位于中央,地为天、地、人三才之一,与天、人共同化育万物。“大生成”与“化育”同意,其最通俗的表达就是民间常见的土地龛题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乔家大院书房门前曾有一副颇具韵味的楹联“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也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书房楹联。此联参考了南丰先生曾巩《芙蓉台》中的“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上联还与两首描写美人的宋词相关,其中北宋徐伸的《二郎神》乃为怀念其爱妾所作,有“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ní)烬冷”。北宋胡仔《水龙吟·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则有“解低头试整,牙床对立,香丝乱,云拖地”。美人如花、红袖添香夜读书,不失为温馨书房的经典。
匾额
百寿影壁上方的“履和”二字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堡门之上高悬赵昌燮所书石匾,其上“古风”二字,则表达了乔氏家族广聚贤才的需求。“会芳”并非主人的独创,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故都宫殿》记载,聚景园内亦有会芳殿。此匾琢为一片芬芳的莲叶,既应和了“芳”字,又表明与主人往来者皆为君子,可谓妙想。
五院侧门上方的“洞达”与“静观”二匾同出赵昌燮之手,反映出主人动静等观、意在变通的处世哲学。二匾典出《易·系辞上》之“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北宋张载《横渠易说》释之曰“阖户静密也,辟户动达也”;南宋方寔(shí)孙《淙山读周易》释之曰“阖户取其静密之义……辟户取其洞达之义”。二匾置于门之两侧,既取开合,又兼变通,构思堪称奇巧。
赵昌燮所书联匾往往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深意,四院侧门的“居之安”就是一例。其表面意思为主人对居家之所平和安逸的追求。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典故。《孟子·离娄章句下》有:“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即君子深造的目的在于有所收获,从而能够掌握牢固、积累深厚,运用时也就可以左右逢源。因此,“居之安”的本意为对学问的牢固把握,如朱熹所注“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在各地民居中,也常有“资之深”匾与“居之安”匾相呼应。
一院跨院倒座有匾“彤云绕”。“彤云”即红云或彩云,多属吉兆。明黄淮《省愆(qiān)集·癸卯正旦简同列诸公二十八韵》有“瑞气浮金殿,彤云绕碧空”;清王原祁《万寿盛典初集》所录潘秉钧《万寿诗》亦有“西山紫气迎芝盖,南海彤云绕桂楹”。二院侧门有匾“建乃家”,典出《书·盘庚中》之“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其意为去吧,好好生活!现在我就率领你们迁往新都,为你们建立永久的家园。
其他
四院大门对面的影壁上有赵昌燮所录北宋王随《省分箴》一篇乃悲。巢者罔穴,泳者宁驰,竹柏寒茂,桐柳秋衰。阙里泣麟,傅岩肖象,冯衍空归,千秋骤相。健羡勿用,止足可尚,处顺安时,吉禄长享。
在这篇劝言中,事物的本来面目包括夜暗日明、乾动坤静、蕙兰低而松树高、水滋润而火灼热、车轮曲而车辕直。如果生来是金玉,就不会为锡石。如同苦菜味苦、荠菜味甜,乌鸦黑、鹭鸶白一样,不可变化。同样,筑巢的不会去穴居,游水的不会去奔跑;竹柏遇寒则茂盛,桐柳至秋则落叶。若违背自然规律,拔苗助长则苗枯,为野鸭接腿亦会酿成悲剧。其中“续凫乃悲”典出战国庄周《庄子·骈拇》。文曰:“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指虽然野鸭腿短而鹤腿长,但也不能砍下鹤腿接到野鸭腿上。
接下来是人的命运,无论贵贱、贤愚、寿夭、盛衰,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文中还用了四个典故表达无须羡慕他人,只要知足常乐就能长享吉禄。其中“阙里泣麟”为孔子之典,表达了孔子对世衰道穷的哀叹。“阙里”为孔子故里,用以指代孔子。“泣麟”典出《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麒麟为仁兽,有明君在位方才现身,却因出非其时而受害。孔子之泣其实是哀叹自身的生不逢时,故有“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吾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之句。“傅岩肖象”则为商王缘梦寻相之典,与孔子之境遇恰成对比。《书·说命上》有“高宗梦得贤相,其名曰‘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西汉孔安国传曰:“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于民间。”即商王武丁梦中得相,名为“说”,便命百官刻其形象四处寻找,终于在傅岩之地找到了傅说。
“冯衍空归”为东汉冯衍之典。冯衍是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典型,其著名的《显志赋》有:“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千秋骤相”恰恰相反,为西汉田千秋一举成相之典。在汉武帝太子因构陷自杀的事件中,田千秋敢于上书诉冤。武帝有悔意,随即提拔他为大鸿胪(lú),数月后任丞相,封富民侯。连东汉班固《前汉书·车千秋》都说“千秋无他才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wù)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至于“车千秋”之名,是因为后来田千秋年老,汉昭帝许他乘小车入宫殿,遂称“车丞相”,子孙便以车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