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载:理宗宝庆元年,德秀被召为中书舍人,寻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入见,德秀奏曰:
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晋废三纲而刘、石之变兴,唐废三纲而安禄山之难作。我朝立国,先正名分。陛下不幸处人伦之变,流闻四方,所损非浅。□川之变,非济王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后闻讨捕之谋,情状本末,灼然可考。愿讨论雍熙封秦邸舍罪恤孤故事,济王未有子息,亦惟陛下兴灭继绝。
清代的毕沅在《续资治通鉴》记载这事时作了如下修改:
1.删去“三纲五常……唐废三纲而安禄山之难作”开头两句。
2.把“我朝立国,先正名分”改为“我朝立国,根本仁义,先正名分”,增加了“根本仁义”四字。
毕沅这一删一改,为真德秀掩盖了一个很大的理论漏洞。因为,真德秀这奏章一开头就讲“三纲五常”,这使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君为臣纲”,君臣关系高于一切。老丈人见到当了皇帝的女婿也得首先行君臣跪拜之礼,然后再叙翁婿之情。《红楼梦》中元春回府省亲,贾母对自己的女儿首先行的也是君臣跪拜之礼,向自己女儿贾妃下跪,然后再行母女见面之礼,元春给贾母下跪。所以在湖州事变的济王问题上,你讲三纲五常,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这首先是个君臣关系问题而不是兄弟关系问题。济王“黄袍加身”,打开“官库”,用金银财帛犒赏官员,发布文告,昭告天下今日起兵,是不折不扣的叛臣犯上作乱。在这问题上不讲君臣而讲“人伦”,把兄弟关系放到第一位,通常人都会觉得于理不通,是一种强辩、诡辩。
毕沅这一删改,就把真德秀的诡辩删掉了,再加之“我朝立国,根本仁义,先正名分”的诱导,“根本仁义”,就是说立国的根本是“仁义道德”,道德上的“先正名分”,就是要“正”父子兄弟之名分。济王竑是理宗的哥哥,他们是兄弟,做弟弟的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哥哥呢?这样就把湖州事变真正的实质掩盖起来,变成理宗不应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哥哥,变成理宗的不是了。这是典型的混淆是非,责任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