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9600000034

第34章 兼容并包 尊道隆儒崇佛

文化教育建设是任何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与社会稳定,关系到一个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所以历代的统治者对这个问题都十分注意。作为一个“独相”二十六年的执政者,史弥远当然亦不例外。

《宋史·史弥远传》对史弥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功绩一字不提,近来更有人全盘否定史弥远,说他“对国家大事,毫无建树”。其实历史的真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由于文化教育建设包含的内容太广泛,这里我仅从“兼容并包,尊道隆儒崇佛”的角度,列举一些事实来看史弥远在文化教育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尊孔读经,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宋代的文化教育,包括宗教文化,自宋太祖开始就采取儒、释、道“三教”兼容的政策,既优礼儒士,又崇尚道教,又崇尚佛教,利用宗教宣扬的“神权”巩固“政权”。宋高宗南渡之后,继续采取三教并存、兼容并包的政策,把儒学、道学、佛学作为国家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内容。但这条“国策”的重点还是倡导儒学,兴学设教,培养人才,科举取士。

在崇尚儒学方面,史弥远在任相期间,不但在人事组织上为“伪道学党人”平反昭雪;在政治上褒表老儒,褒赠已故的道学名流,爵禄孔氏后裔;而且在学术上宣传朱熹的《四书集注》,并将它列为全国各书院的教材,把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全国各地书院共同遵守的规范,从而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白鹿洞书院揭示》而言,其主张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为学之序”;以及“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读书则究其理,行己则践其迹”的知行统一精神等等,七百多年来一直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不少学校仍把其中的一些论断作为办学的座右铭。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史弥远尊孔读经、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一事,对社会的影响基本上是积极的、正面的,它使南宋社会大兴读书之风,培养出许多优秀学子,为南宋朝廷的文官政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文治”,他也忽视了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文武并重,结果产生了“重文轻武”,甚至“重文抑武”的思想倾向。而这种错误倾向一旦被主宰全局的“皇上”所认同与提倡,势必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这里有两条史料很值得人们深思。

1.理宗宝庆二年(1226),当时理宗才二十二岁,说:“朕观成周之制,宫中宿卫尽用士大夫,使人君目见正人,耳闻正论,所以为进德之基。西汉去古未远,尚有成周遗意,使人君得亲近士大夫,真良规也。”

宫中的卫士用“士大夫”,而不用“武士”,因为只有“士大夫”才是“正人”“正论”,这理论实在不可理解。看理宗糊涂到什么地步!当时史弥远是辅政的宰相,理宗这种糊涂思想的产生他有一定的责任。

2.理宗淳祐二年(1242),当时理宗已三十八岁,史弥远逝世后九年,五月己亥,淮东安抚制置副使余玠入奏,言:“事无大小,须是务实。”又言:“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则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为一,勿令偏重,偏则必激,非国之福。”

余玠这个奏言如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与价值取向。应该说这与当年史弥远任相时期诸多“老儒”对理宗的教导有关。诚如余玠所说,当时社会把一切从“戎”的人,不管他来自名门望族的有识之士,或来自“三考”出身的儒学名流,抑或来自乡村的英雄豪杰,一概都看成“大老粗”,看成是樊哙这样的“牧猪之奴”。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社会如果对从武之人如此鄙视,又有谁愿意练武从戎呢?假如说当时史弥远在国策上提出文武并重,在全社会提倡“学而优则仕”的同时,也提倡“武而优则仕”,倡导尚武精神,从县里的“尉”官(武官)至中央的“兵部尚书”一律由懂“武”的人担任,南宋的军事力量也许不会是那个样子。历史表明:史弥远逝世时(1223),南宋的版图完整无缺,而理宗逝世时(1264)淮南地区已沦陷于蒙古。从住户数和人口数看,史弥远任相时,宁宗嘉定十五年,有户12669310,人口28325070,而理宗逝世时住户与人口已锐减至不到一半。据《宋史》记载:其时,“两浙、江东西、湖南北、广东西、福建、成都、京西、潼川、夔、利路有户5696989,人口13026532”,减少6972788户,人口15298539人。

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儒学界过分宣扬尊孔读经、“重文轻武”的思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崇尚佛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南宋时佛教盛行,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江浙地区,寺院和僧侣的数量占天下之半。尤其是福建,家有三个男人就有一个或两个出家,寺院和僧侣的数量居全国之冠。两浙路的寺院和僧侣的数量虽不如福建那么多,但寺院也超过2200多座,其中,仅临安、台州、庆元三地就超过1300座。都城临安府有671座、庆元府(宁波)276座、台州396座,无愧为“东南佛国”。

佛教的寺院因僧侣修持的方式不同而分为禅寺(禅院)、教寺(教院)。禅宗各派的僧侣以修持定禅为主,其寺院称禅寺或禅院;天台、慈恩、华严诸宗的僧侣以研习佛教经典和阐扬佛教义理为主,其寺院称教寺或教院。

为了加强对全国寺院和僧侣的管理,据宋濂《住持净慈禅寺孤峰德公塔铭》记载,宰相史弥远于嘉定年间(1208-1224)奏请宁宗分别将十五座著名的禅院和15座著名的教院按等级定为“五山十刹”,即临安的灵隐寺、净慈寺、径山,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为禅院五山,临安的中竺,湖州的道坊,温州的江心,金华的双林,宁波的雪窦,台州的国清,福州的雪峰,建康的灵谷,苏州的万寿、虎丘为禅院十刹。临安的上竺、下竺,温州的能仁,宁波的白莲(缺一)等寺为教院五山。钱塘的集庆、演福,湖州的慈感,宁波的宝陀(舟山普陀山,又叫梅岑山),绍兴的湖心,苏州的大善北寺,松江的延庆,建康的瓦棺为教院十刹。

上述“五山十刹”为皇家管理的寺院,禅寺中以都城的径山能仁禅院为“东南第一”,教寺中以都城的上天竺为第一。由于史弥远的支持,源出“四明三家”广智系的善月入主上天竺。宁宗下诏规定上天竺“永作天台教寺”,“蠲免租役”,因此成了南宋第一教寺。

宁波境内除了皇家管理的几大寺院外,还有规模比天童寺还大的大慈禅寺。

据宁波杨古城、曹厚德、仇国华等先生近年来考察研究的结果:位于宁波鄞县东钱湖福泉山的大慈禅寺原是著名的六朝古刹,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9),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重建,宁宗嘉定十三年(1120)丞相史弥远葬母于此山后,把大慈寺改建为功德寺,宁宗特赐“教忠报国寺”匾额。该寺佛堂前的建筑面积大约有一万一千平方米左右,禅房约五百余间。寺前建有占地千亩的“万功池”和高三丈的七座石塔,有“天童寺七塔,不及大慈寺一塔”之说。该寺天王殿的柱磉石,长宽各一百二十厘米,比天童寺的柱磉石大十厘米。当年殿宇恢宏,僧众上千,有香火田一万三千八百亩,弥远聘请了禅宗大师笑翁妙堪为住持,有“千年甲刹”之称。

当时,佛教不但对国人影响很大,而且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南宋的佛教对近邻高丽和日本的影响很深。史弥远任相期间,中日之间佛教文化的交流达到鼎盛。据史载:北宋时期,日本入宋僧人有二十二人,南宋期间(1163-1279)日本僧人入宋竟有一百二十多人(一说一百零九人),因此在日本也兴起“五山文化”。宁波的大慈寺虽不列入“五山十刹”,但由于宰相史弥远的特殊政治地位,其影响也很大。

下面是南宋时期中日佛学文化交流的几个典型事例:

1.荣西,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入宋,历访天台、阿育王等山;淳熙十四年(1187)再次入宋,学禅于天台万年寺。1191年回国后提倡禅宗,在筑前建立报恩寺,又在博多(今福冈市)开设圣福寺。1193年派人将许多优质木材从日本运到明州(宁波),重修已破旧不堪的天童千佛阁,后来又于京都修建建仁寺;镰仓建寿福寺,创日本临济宗,为日本禅宗始祖。

2.俊芿,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入宋,历访天台山、径山、下天竺、雪窦、会稽等名山,在宋十三年,于嘉定四年(1211)回国,在京都创立泉涌寺,为开山祖师。

3.净业,日本律宗名僧,于嘉定七年(1214)入宋,理宗赐号“忍律法师”,在宋十五年,绍定元年(1228)回国后于京都开创戒光寺,与泉涌寺并峙。

4.道元,荣西再传弟子,于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入宋,历阿育王、天童山、学曹洞宗奥义,与大慈寺笑翁妙堪切磋佛法,在宋五年后回国,在深草创兴圣寺,在越前建立永平寺,创日本曹洞宗,为永平开山祖师,认天童寺为祖庭。

5.日本高僧寂岩禅了入宋,参谒大慈寺的大川普济大师,回国后为弘扬禅宗文化编写了“兀庵和尚语录”。

6.史弥远逝世后,大慈寺继续发挥其国际佛学交流的巨大作用。如理宗宝祐元年,日本寒岩义伊和尚入宋,在宋学佛达十五年,他非常仰慕大慈禅寺的建筑,回国后在肥后(今日本九州熊本)仿建了大慈寺,并将其定名为大慈禅寺,尊宁波大慈禅寺为“祖庭”。

7.理宗史嵩之任相时期,中国高僧无学祖元大师在大慈寺学佛,七年后应邀去日本,成为日本镰仓圆觉寺开山祖师,赠号“佛光国师”。

8.度宗时期(1265-1274),日本高僧佛智大通禅师在南宋学法达十年之久,回国后在九州东部日向仿建了大慈禅寺,佛智大通禅师成了日本大慈禅寺的开山祖师。

上述事实表明,由于史弥远自己笃信佛教,同时又是宰相,所以他在建立五山十刹佛教管理体制、促进南宋佛教“五山文化”的发展与中日佛学文化的交流方面功不可没。作为“千年一刹”的大慈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史弥远任相期间在“崇道隆儒”方面的具体举措:

1.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己巳,赐朱熹谥曰“文”。

2.嘉定三年(1210)三月庚子,赐彭龟年谥曰“忠肃”。

3.嘉定三年(1210)五月,诏追赠朱熹中大夫宝谟阁直学士。门人蔡元定特赠迪功郎。

4.该年著作郎仲贯府转对,请追爵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列于从祀,未能行。

5.嘉定八年(1215)八月己丑,赐张栻谥曰“宣”。

6.嘉定九年(1216)正月乙丑,赐吕祖谦谥曰“成”。

7.嘉定十七年(1224)春正月戊戌朔,诏补先圣裔孔元用为通直郎,录程式颐后。

8.在理宗即位之初,马上打出崇道的旗号。理宗于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嗣帝位,九月乙亥就“诏褒表老儒”。己卯,“诏以先圣四十九代孙行可为迪功郎,授制、司、簿、尉”。

9.宝庆元年(1225)八月壬子,道学家张九成赠太师,追封崇国公,谥“文忠”。甲寅,以道学家程颐四世孙程源为籍田令。

10.宝庆二年(1226)春正月癸亥,录道学家张九成、吕祖谦、张栻、陆九渊子孙官各有差。

11.宝庆二年(1226)六月壬寅,诏以孔子五十二代孙万春袭封衍圣公。

12.宝庆三年(1227)正月己巳,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型,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

13.宝庆三年(1227)十二月庚申,诏录用孔子四十九代孙灿补官。

同类推荐
  • 杀闪三国

    杀闪三国

    误入三国杀系统,历尽不一样的三国故事,原来刘备是猥琐的卖草鞋大叔,曹操父子是掘坟的盗墓贼,而孙权只是个糊里糊涂的富二代,至于其他猛将,于禁神技毅重,万年老乌龟,张飞咆哮,是个暴力狂,原汁原味还原三国杀系统。行文荒诞,不喜勿喷。
  •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看到太多歪歪的小说,感觉千篇一律,而且喜欢的古风很少,因而尝试着了这个短篇小说,也是第一次,希望欣赏着给予安抚,不悦者给予经验。谢谢!
  • 刘邦秘史

    刘邦秘史

    自小在掖庭长大的张小明,本来过着毫无担忧的苦难生活,但是偶然的机会让他和好伙伴秋生,撞见在掖庭后院寻找太阳印法的田彩,这一错误的举动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就连秋生也惨死在田彩的弟子手中---但结局让人意外的是--那阴阳家的禁术太阳印--却在许多年前被田彩的师兄种在张小明的身上--于是田彩妄想将张小明驯化为傀儡--继续为他征服世界,,,,
  • 秦末造反总动员
  • 为什么只有我反穿越

    为什么只有我反穿越

    这是,一本搞笑的小说,不热血也不什么的。《为什么只有我反穿越》求推荐票。
热门推荐
  • 终极系统之丧尸纬度

    终极系统之丧尸纬度

    大家也看到了,这本书看样子是没什么前途了,因为上学的事情耽误了很久。只能说句抱歉了,重头来过,稳扎稳打。
  • 陪伴之花:开在十四岁

    陪伴之花:开在十四岁

    “我们要做永远的好朋友!”一句誓言,永远注定他们的缘分,童年时的誓言,现在是否还会是真的?时光流逝,给人留下各种回忆,也在她的心中留下仇恨,但她始终善良,不会复仇,在别人眼里这样,她的心呢?世界对她不公,就算了,友谊却一次又一次的毁灭,然而这时,爱,出现在她的身边,她能否守住这段爱情?但是一切的一切开始变化……
  • tfboys之遥不可及

    tfboys之遥不可及

    在种种巧合下,他们和她们在一起了新人,请多多指教
  •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记得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记得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一场不经意的遇见。让我遇见了你,你匆匆进入我的世界。曾经的曾经你还记得么。
  • 兄弟神探

    兄弟神探

    帝都市是国际繁华大都市,有人在这里寻梦,有人在这里迷失,有人在这里作恶。帝都名门马老爷子膝下二子,老大马子麒,老二马子麟。兄弟二人亦正亦邪的人生定位,亦步亦趋的探案传奇将逐步拉开序幕。
  • 霓衣风马记

    霓衣风马记

    沉睡了三十年,一朝觉醒而天下皆知,白君为了解开三十年来的疑惑,在坎坷的命运中不断前行。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 雪沫

    雪沫

    【雪沫简介】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女孩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静无波澜遇见。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猝不及防的离去。白沫:“冷清之人最是痴情,她其实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孩。”雪萦:“她是我的唯一,暖过灵魂和人生的黑暗,是我生命的救赎。”
  • 直上白云间

    直上白云间

    那有一个传说,世代相传,人尽皆知。也许在那片大地的人世间你会随处听到稚嫩却神往的童谣声:八方十路有真仙,呼风唤雨易如言。神玄分海殿,红雀鸣九岳。猛虎啸幽境,狂龙舞青轩。北斗七星人间烁,八门遁甲尘世现谁知否?遥遥直上,道法自在白云间。来自青溪的懵懂少年踏上了追梦寻志的道途,在这片本已静默的土地上,下了一场骇世惊俗的大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