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没有实现在自己的地盘上看枟同一首歌枠的夙愿,因为他心情不好。如果自己的企业要被别人吞了,谁的心情能好?
他的企业山东日照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日钢”)原定于2008年9月28日在日照市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公司出钢五周年,然而这一计划在7月被临时取消。
从2003年3月31日奠基,到9月28日出钢,日钢181天出钢的纪录成为中国钢铁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日钢速度”曾一度被津津乐道;然而现在,这却成为掌门人杜双华最不愿提的话题之一。
他可能是2008年至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内心情最为复杂的人。这边厢是2008年7月开始,钢价持续下跌,那边厢却被胡润给戴上了“中国第二富”的高帽;这边厢是刚和地方政府达成默契,那边厢又遭遇山东省新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山东钢铁集团意欲吞并自己的血盆大口;这边厢是通过借道香港上市公司金蝉脱壳,那边厢又涉入了“力拓案”? ?
其实杜双华从来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他的盛名之下是诡秘,他的荣耀背后是焦虑,以至于他5 年来的一帆风顺的商业旅途,现在似乎要进入一条无间道。
超级黑马的诞生
“我们希望胡润把杜总排在富豪榜第十位,哪怕第五位也行啊,可是他不答应,非要将杜总按在‘首富’的位子上!”2008年9月22日下午4时,廖海亭在其办公室接受我的采访时,激动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扯起嗓子如此称。
廖海亭是日照钢铁党委书记,虽然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精神很足。胡润在2008年9月告知杜双华,他极有可能是很快发布的新一届富豪榜的“新科状元”,这令包括廖海亭在内的杜双华的整个智囊团颇感意外,同时也有一丝不安。
胡润的助手告诉我,2008年“胡润中国百富榜”草样出来后,杜双华排在第一位,黄光裕第二。发榜前几天,榜单有所调整,黄光裕成为首富,杜双华第二。
而在2007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上,42岁的杜双华位居第81 位,财富为80亿元,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杜双华旗下有两块资产:一块是河北京华创新集团(以下简称“京华创新”),一块便是日钢。京华创新是杜双华的大本营,1993年,28岁的杜双华在河北衡水成立京华制管厂(京华创新集团前身),主要产品是焊管,当时的年产值不足200万元。10多年后,京华创新成为河北十大民营企业之一,其大旗已插上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年产值超过80亿元。
不过,京华创新的利润率甚低,而真正为杜双华打下江湖地位的,是2003年他在山东日照建起的钢铁厂。
日照是沿海港口城市,有着一定的自然优势,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带动了对钢铁的高需求,日照政府一直为缺乏一家支柱型钢铁集团而有所抱憾,直到 2003年与杜双华一拍即合,日照钢铁集团迅速成立;时任中国建设银行日照分行行长的廖海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当我对廖海亭当年充当“媒婆”之后又加盟日钢的经历表现出好奇时,廖海亭叹了一口气。
一个核心问题是,日钢是谁的?
日钢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2亿元,出资方有河北京华创新集团、山东莱芜钢铁、香港誉进公司,后来莱芜钢铁退出。
经过调查发现,香港誉进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杜双华。也就是说,日照钢铁100%的股份属于杜双华。
不过,杜双华现在持有日钢近70%的股份,其余近30%股份由日钢副总经理袁新海代持,袁新海的这一部分股份则是从上一位代持人刘凤岐名下转移过来的。
另一个问题是,日钢值多少钱?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07年日照钢铁的营收为286亿元。廖海亭称,2007 年日钢纳税近 14 亿元,而 2008 年上半年日钢纳税额已达 27 亿元,“预计2008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将接近500亿元,利税会超过100亿元”。
胡润的计算方式是,2007年日钢的利润超过50亿元,就以50亿元计,乘以6~7倍的市盈率,日钢的市值为 300 亿~350 亿元,综合评估,杜双华财富为350亿元。
杜双华的财富积累过程“既短又快”。山东省银行系统某内部人士提供给我一份日钢 2004 年至 2006 年的财报,报表显示,三年间日钢的资产总额分别为32亿元、55亿元和116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2亿元、6亿元和21亿元,可谓倍速度增长。
而日钢的5年发展,没有绕过一般钢铁企业的套路———人脉网络、圈地运动、银企联盟。
日照当地自下而上盛称杜双华“上面有人”;对于“圈地”,现在日钢占地近6 000亩,主要“圈”的是日照岚山区虎山镇韩家营子、申张村的田地。而日照招商局的网站显示,日钢的规划面积约为1.6万亩,是现在的近3倍。
“银企联盟”在日钢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日照调查过程中取得了一份“日照钢铁融资银行名单”,在这份名单当中,列出的十几家银行的共29家分行或支行为日钢提供了贸易融资和贷款业务,其中包括日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日照分行等当地银行,以及莱商银行、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等山东省内银行,还有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渤海银行等省外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在名单中。
杜双华培养与众银行关系的思路是“全面撒网,重点培养”。比如,日钢是日照商业银行第三大股东(日钢副总经理薛健兼任日照商业银行副董事长),前两大股东为日照港和南京银行,日钢在日照商业银行和南京银行中的业务量都不小。又如,杜双华通过京华创新持有莱商银行9.4%的股份(薛健是莱芜京华制管的副总经理),日钢与莱商银行的交往同样密切。
山东银监局某内部人士向我透露,截至2008年上半年,日钢的负债总额接近200亿元。“如果总资产保守一些,以300亿元计,其资产负债率为67%,在行业内并不算高。”这位内部人士称;2004年至2006年,日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65%上下徘徊。
魔鬼式管理风格
位于日照虎山镇的日钢办公区,据说是中国钢铁企业当中最为“别致”的了———放眼望去就像是北京的故宫,墙外还有“护城河”。
2008年9月27日,我以枟南方周末枠记者的身份,费了一番周折后进入了日钢办公区,看到一间会议室里的桌椅都是朱红的仿古风格,与古色古香的低矮建筑群相衬。几排建筑之后,便是“重兵把守”的特殊区域,非工作人员无法进入。
据日照市政府一位人士称,杜双华甚为低调,但颇具帝王情怀,普通人无法接近的特殊区域是他平日接待和宴请宾客的地方,里面富丽堂皇,颇有皇家气息,“日钢高层有时也在里面开会,据说是坐在按摩椅上开的”。杜双华平日前往工厂视察,常常是一个车队前呼后拥驶入厂区,他平时为人也非常讲江湖义气。
杜双华的身体不太好,所以随从除了保镖,还有营养师。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平时非常注意养生,不喝酒,甚至很少吃荤。
而杜双华在日钢内部实施的是军事化或说是魔鬼式的管理。我在采访时留意到,日钢资本运营部的内部规章细则有数十条,其中一条是:“手机铃声响三声以内必须接通。”
由于杜双华至今单身,所以被下属私下称为“钻石王老五”。不过,杜双华在大多数日钢工人眼中,只是个富贵和权势的代名词———因为他们很难见到杜双华一面,甚至日照市政府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也难以接触到杜双华,日照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马先锋对我说:“杜双华不是一般人能见得到的。”
日钢秘书处一位人士向我证实了这一点,杜双华非常低调,除了在年度表彰和总结大会之类的场合,普通员工平日很少能见到他。
一家对日钢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甚为庞大的国有银行的某客户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与(分行)行长陪同山东省领导到日钢交流时见过杜双华,“不过最后一面还是在2007年”。
保安是日钢的另一处“风景”。上百名保安大都来自杜双华的老家河北衡水,而且均为退伍军人。在日钢工厂四周,随时随地都有保安出现,如影随形,我也一度被跟踪。
“前些天一位客人搭我的车到日钢,客人到工厂门前下车后拍照,结果遭到日钢保安的一顿拳打脚踢。”2008 年 9 月 24 日,一位臧姓的日照出租车司机谈起。
我接触了日钢几位工人,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打人和罚款是家常便饭啦;现在的保安还算好的,2006年以前那一批更是凶狠,动不动就打人。”
当地的村民对此也深表痛恨,这一方面源于保安的野蛮习气,另一方面源于村民们几年前与日钢发生的两次激烈冲突事件。
“由于对日钢的补偿条件不满,我们韩家营子的村民与日钢的保安们前些年打过两仗。”李金业对我说。当时几千名村民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与日钢保安短兵相见,发生了一场激烈打斗的场面,双方都有受伤者,最后保安们被逼回日钢里面不敢出来了。对于日钢厂区那条“护城河”,有村民甚至说:“其实是为了防止往里面扔石头或有人跳进去闹事的!”
李金业是韩家营子一家宾馆的主人,2003年之前,他还是一个种有 2 亩 4分地的农民;2003年,日钢大面积将村里田地“租借”后,他做起了小生意;后来盖起这座宾馆,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其中大都为与日钢有业务联系者。
据李金业称,村民们与日钢发生激烈冲突后,村里原来的一条到钢厂的近路被封掉了,不过,冲突还是见了“成效”———日钢对村民们的用地补偿标准提高了———从2007年开始,由原来一亩地补偿800元涨至1 200元,由原来的5年一调标准,改为3年一调;此外,村民们到“退休”年龄,即女55岁、男60岁后,每月可从日钢领取60元的补助。
既然集体争取就能提高所获补贴的标准,而现在的村民们对新的补贴条件仍不是特别满意,为什么不再进行争取呢?
“谁还敢啊?发生冲突后有 5 位村民被抓了,现在还有 3 个在‘里面’蹲着呢!”李金业说。
巨额捐款背后
杜双华在2008年首度声名鹊起,并不是在10月份成为“胡润中国百富榜”的榜眼之后,而是在5月汶川大地震之后。
当时日钢拱手捐出了1个亿,最后累计捐款数额超过1.5亿元。从民众到传媒,一时间知道了山东有个日照,日照有个杜双华。
杜双华的慈善之举为他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声誉。然而,捐赠背后的一些细节却被人忽略了。
“杜起初拿出1个亿,想捐给日照市政府,对方不敢接。杜转向山东省政府,也遭遇同样的尴尬,最后不得不交给了全国工商联。”
2008年3月,注册资本为100亿元的山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山钢”)在济南揭牌成立,对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和山东省冶金总公司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了重组,成为山东最大的省属企业,总资产为850亿元。
山钢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其中一项是,在日照建立一个产能为2 000 万吨的临海钢铁精品基地,以实现山东省钢铁工业发展重心由内陆向沿海转移的战略。
这2 000万吨当中,包括新建项目1 500万吨,一期、二期分别为1 000万吨和500万吨,此外的500万吨即是希望吸收日钢的产能。
这样一来,民营钢铁巨头日钢和国有钢铁新宠山钢,在日照“撞车”了;山钢想一举吞下日钢。“听说杜双华拒绝了被山钢吸收,他甚至想反过来吃掉山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日钢的利润率在中国内地钢企中处于上游,2007年日钢的营收不足300亿元,利润却超过50亿元,而同期的济钢,营收虽然超过500亿元,但利润只有30多亿元。
然而无论如何,杜双华在日照5年的坦途开始受到掣肘。
在节能减排、信贷规模、综合治理等方面,有关部门对日钢变得更加严格,这使杜双华非常不爽。
直到汶川大地震,杜双华捐出逾1 。5亿元的巨款,并累计收留了超过700名灾区儿童,一时间日钢成为明星企业,山钢的计划遭受到巨大的压力。“可以说,日钢通过捐款大大增加了与山钢对峙和谈判的筹码。”日照市委一位人士这样称。
然而山钢并不甘心。2008年9月18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钢铁并购重组论坛上,山钢董事长邹仲琛还对记者表示,山钢不会放弃关于整合日钢的谈判。
危局之下,杜双华有何对策呢?
一方面,杜双华要求日钢“跟党走”,“响应省政府号召”;就在廖海亭接受我采访的2008年9月22 日的上午,他还受托在日钢内部开了一个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和谐社会”等议题的会议。
而我在这天下午看到了有趣的一幕———日钢工厂高高在上的烟囱里冒出浓浓的黑烟,而厂区之外的小路两侧,几位中年妇女正蹲在地上,忙着铺种草皮。“我们现在的目标是5年内原地踏步。”廖海亭对记者说,不过他又感慨道,“中国经济太脆弱了,民企更脆弱。”
另一方面,杜双华在曲线自救。2008年9月下旬,杜双华一直待在北京,关注铁矿石进口事宜,而廖海亭在22日与我的交谈中,不经意间透露他也将于次日与日照市长一起飞往北京,随后与杜双华碰头,“谈一些新项目”。
不是计划5年内原地踏步吗?“新项目不是指钢铁项目,而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小项目。”廖海亭发现自己失言,脸色一下子变得不自然起来,马上给自己圆场。
廖海亭所说的“小项目”并不小,是关于日钢组建自己船队,有意自行到海外找矿等事宜。就在此前几天,日钢副总经理薛健还接待了法国巴黎银行的代表,商谈贷款事宜。
杜双华,这位集首富、大哥、慈善家于一身的神秘企业家能笑到最后吗?暂时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似乎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什么‘二虎’啊,我们根本不是什么虎,我们连狗都不如!”廖海亭突然近乎失态地大吼起来,他情绪激动,表情夸张,这是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他为数不多的真情流露中的一次。
作为杜双华的代言人,廖海亭不只是一个人在焦虑。
我于2008年9月底离开日照的时候,天气已转凉,路上行人开始穿起了夹克。钢铁大佬杜双华也正遭遇着“寒冬”,只是这一年的冬天对他而言来得似乎比常人早了些。
帝王情怀的企业家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和光绪帝逃走,鬼佬们进入皇宫,大饱眼福。据说他们最不得甚解的,是找不到厕所在哪儿。皇宫里一切都是谜,包括权力。后来中国没有了所谓的皇帝,但皇宫的神秘传承了下来,至少写在了人们的心里。
如果说宫殿与帝王或帝王情怀挂钩,我脑海中出现了三位当下的民营企业家。一位是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一位是天狮集团掌门人李金元,还有一位是日照钢铁集团掌门人杜双华。三人依次出生于 20 世纪 30年代、50年代和 60年代,企业的老本营分别在浙江、天津和山东。
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宫殿”吧。徐文荣执掌企业30载(如今横店集团由其子徐永安掌舵),他没有住过宫殿,但他按照1∶1的比例,从山村里“炸出”了一座故宫,这成为10多年前横店旅游业的发端之一,更是他亲手缔造的横店影视文化王国史上的浓彩一笔。以至于今日,很多人不清楚横店集团的主业是什么,倒是记住了那座宫殿。
李金元和杜双华,则是直接在“宫殿”里办公者。天狮集团里李金元的办公室金碧辉煌,会客厅上挂着他的大头“伟人像”,地毯铺的是一张世界地图,谁人敢说不庄严?而日照钢铁集团大门修得亦似故宫,外面还有“护城河”,我在附近采访和拍照时,差点被“护卫”抓走? ?
宫殿只是一个符号或缩影,要探索“情怀”就得由表及里。这仨企业各有千秋。横店集团搞的是“社团经济”,大股东是个小社团,你如果说企业是徐家的,徐老头肯定会跟你急。再说天狮,李金元玩的是保健品,当年国内传销被禁,东方不亮西方亮,他硬是把“天狮”的直销大旗插到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说天狮的销售人员一度达上千万人,何其生猛。日照钢铁也不含糊,杜双华成2008年“胡润中国百富榜”榜眼,是这一年富豪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遥想当年,日钢与铁本几乎同时起步,结果铁本不足一年就被查处,掌门人戴国芳入了牢狱;而杜双华安然无事,他所创造的从奠基到出钢181天的“日钢速度”一度被津津乐道。
有趣之处正在于徐、李、杜三人,都非“红顶商人”。他们牌数各异,一个玩的是“小集体”,一个打的是“全球化”,一个统领的是“非正规军”,但他们都有着“宫殿情愫”,都有着帝王情怀。
帝王情怀需要一种安全边际,以免过分张扬。徐文荣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举的“社团经济”大旗本身就是安全边际。当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等一个个类似的神话破灭,“横店系”反倒愈加强大,徐文荣之后又搞起“四共委”(共创、共有、共富、共享)。李金元的安全边际,则是大搞慈善,最近几年他在慈善和公益上的投入超过15亿元。而杜双华的“边际”,则是与当地政府和银行“结盟”。
这三种安全边际,最容易塌陷的无疑是杜双华。果不其然,杜氏一路快马加鞭,最后在全国钢铁业整合和兼并大潮前失意———他一手缔造的日钢最终逃脱不了被山东钢铁整合的命运。
“并购”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汇。而最近几年钢铁业所掀起的并购潮,却越来越因为“国进民退”而受到诟病。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国进民退”一定是个“坏孩子”,问题是在怎么个并购法的谈判桌上,一旦发生争执,效率、利润率等元素往往首先为行政力量让了路。如此一来就算俩企业揉到了一起,又如何能形成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的竞争优势呢?
再说,拥有帝国将相情怀者岂是那般容易被擒。就在杜双华将被“招安”的风声中,他早已布好脱身术,先是紧急套现,然后一步步购入在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股份,直至成为第一大股东,最后把日钢股份往里慢慢装,期间伴随的是日钢裁员、进京求援等或虚或实的烟雾弹,真是一场好戏。有人说杜双华从来没有“输”过,以致因祸得福,在资本市场上快马加鞭。
2010年,杜双华被爆卷入力拓案。不过,杜双华称,力拓中方雇员王勇索贿900万美元(逾6 000万元人民币),而王勇则辩称是向杜双华“借款”而非索贿。让人称奇的是,法庭拒绝两人当庭对质。案件扑朔迷离,只有王勇长达14 年的刑期(一审判决)发人深省。
从2003年铁本事件中的戴国芳,到2010年日照钢铁的杜双华,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将来或许会这样理解“内忧外患”这一成语:一边要小心在国内的宏观调控中折兵,一边须留神在和国外铁矿石巨头博弈中损将。
2010年4月25日,杜双华出现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出席日照钢铁集团和泛华建设集团成立的泛华城市发展建设基金发布会,泛华是建设部原直属企业,这一基金一期计划融资额就达50亿元!杜双华果然不同凡响,愈挫愈勇,终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