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称我为‘小马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沈锦华说,“马云只比我大三岁,我的中国制造网创办一年后,他才有成立阿里巴巴的想法。”
沈锦华是2009年12月9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焦点科技董事长,旗下的中国制造网(M ade‐in‐China)为中国第三大B2B公司(前两家为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环球资源网)。上市当天,焦点科技股价冲破80元,按收盘价72 。18元计,沈锦华身家超过50亿元人民币。
原先不知道沈锦华的人,以为他是业界突然蹿出的黑马。在一个崇尚暴富的年代,人们对一些平常事反而连表诧异:沈锦华耕耘中国制造网 12 年方上市,做“老三”的耐心从何而来?
“我同样也不喜欢被人称‘老三’,B2B市场的蛋糕足够大,没必要论资排辈。不过我喜欢马云,他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代言人’。”2009年 12 月 25 日,42岁的沈锦华在他南京的办公室里对我说。这是焦点科技上市后沈锦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现得随意、轻松,不知道是刚休假回来的原因,还是受圣诞气氛的感染。
被神化与被质疑
有人希望被符号化,有人对之反感。沈锦华显然是后一种。他觉得更为夸张的是,自己是江苏盐城人,有媒体却称他是“正宗的上海人”,并结合中国制造网诞生在南京的事实,模仿两年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的口吻称,“‘上海出不了马云’事件再发生”。
“可能是从招股书上我身份证的信息判断我是上海籍,那是因为1983 年我到上海读大学时,中国刚刚开始有身份证。”沈锦华说。
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到东南大学读研究生,到南化集团机械厂做技术员,再到南京方正公司经营部任副主任,直到1994年离开方正,以及两年后成立焦点科技至今,这是沈锦华40载人生路线图。
或许在象牙塔和国有企业压抑太久了,他当初选择创业的原因只是为了“不做任由他人压榨的奴隶”。1996年,沈锦华成立焦点科技琢磨着为企业提供网上信息管理服务的时候,马云正在北京推销他的中国黄页。那是一个以孕育为主题的年份。不过马云后来在募资和团队上大步流星,而沈锦华走得趔趄,2004年年底才开始赢利。
互联网公司征战江湖打的往往是个性牌,就像人的个性一样,张朝阳的张扬、丁磊的圆润、马化腾的内敛、陈天桥的霸气对比鲜明。但在B2B领域,由于没有“C”的参与,尽管商业模式各有千秋,譬如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网以线上外贸服务为主,环球资源网和汇慧网以线下内贸、会展、商情出版和咨询报告为主,生意宝以行业门户+联盟为主,敦煌网以小宗贸易服务为主等,但除了经常抛头露面的马云之外,各家公司及掌门人的风格,却并不为公众所熟悉。
沈锦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而如今公司上市后其身家与马云相近,加上催生出一批“80后”亿万富豪,这成了他被神化的发端。
当然人群中同样不乏质疑声。主要的质疑声发自被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
夏草的质疑之一是,焦点科技 2005 年与南大科技园(南京大学联合上海天韦、南京中央商场和南京鼓楼区国资经营中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转让甚为蹊跷:2003年上海天韦将焦点科技 35%的股权按原始出资价 350 万元转让给了重庆捷创;2005 年 12 月 22 日,重庆捷创将这 35%股权以 1 000万元转让给南大科技园;12月27日,南大科技园又将这部分股权以 615万元转让给了沈锦华。“短短5天就缩水了385万元,沈锦华和南大科技园到底是什么关系?”夏草对我说。
“能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帮南大科技园做过网站,收费是4 000元,仅此而已。重庆捷创转让给南大科技园的股权是抵债用的,而我当时手头闲钱只有600多万元,协商后就接了过来。”沈锦华对我苦笑。
不过,2008年6月,即焦点科技筹划上市中期,上海天韦就 5年前的股权转让事宜起诉沈锦华和南大科技园,但不久后蹊跷撤诉。个中原因令人难以猜度。
都是上市惹的“祸”。
沈锦华对外界的质疑声甚为重视。在北京提交上市材料时常与团队深入探讨。尽管他称夏草主观臆测成分大,但对于夏草对焦点科技“不差钱”的评论,他承认这也是自己在思考的问题。
夏草称,焦点科技几乎是零负债,账面上现金超过2 .5亿元,上市募资12 .5亿元,“一些B2B公司2亿元募资额都花不掉,焦点科技呢”?
跨界投资热水器
孙德良的生意宝2006年的净利润是 2 800 万元,而焦点科技是 1 100 万元;但一年后,前者利润是 4 200 万元,后者跃升至 6 400 万元,几乎增长了 5倍。不过生意宝(网盛科技)2006 年就成功上市了,沈锦华直到 2007 年才开始谋划第二年上市,没想到遇到金融危机,IPO 暂停,直到 2009 年 12 月才敲了上市钟。
不过,与其评说富人当下有多富,不如透视一下他最穷的时候是如何度过的。
2003年年初,有一件让沈锦华哭笑不得的事。一位浙江企业的老板跑到南京硬要请沈锦华吃饭,沈锦华一时摸不着头脑,一问,原来是这人通过中国制造网做外贸,几年下来赚了近2 000万元。沈锦华大跌眼镜:要知道彼时中国制造网仍然在亏损!
受了浙江客户的刺激后,沈锦华于2003年下半年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成立南京艾普太阳能公司。他的打算是,进入一个“人们乐于接受、未来可能有前景”的行业,以冲抵中国制造网持续亏损的风险和拖累。他选择了投资制造太阳能热水器。
回头来看,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在一个有意思的年份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03年,马云投资创办了淘宝网;韩礼士(M erle A 。Hinrichs)的环球资源网在上海举办采购交易会,正式进入会展业;刘强东由于非典关闭京东商城的实体店,开始专注电子商务;只有沈锦华,不走寻常路,玩了一把“混搭”。
沈锦华最后没有走当初给自己留的这条“后路”,不过艾普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的销售额达8 000万元,出口到欧美等国并跻身于美国市场“T O P10”行列。他自始至终没有涉及管理,只是乐悠悠地做着大股东。
对于沈锦华而言,这并不仅仅是逼出来的创想,也是一直以来“变换身份”的延续。“焦点科技旗下除中国制造网,还有几家公司,我会根据不同公司印不同的名片,哪怕只是中国制造网,我也会印制不同头衔的名片,譬如去各地调研就印‘客户服务经理’,筹划上市也有专门的名头? ?”沈锦华对我说。
不是让一大把的头衔密集地挤到一张卡片上,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求,有可能隐去主要头衔,去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沈锦华这种做法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着实另类了些。他的解读是“客户和市场重于面子”。
一句原本听起来有些务虚的话,在他的“名片情结”中显得反而有了分量。这让人想起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狱中给创维高管们推荐的一本书枟砍掉成本枠,曾经非常要面子且控制欲和支配欲极强的黄宏生让高管们细读的章节是“砍掉面子”。
从电子商务到投资实体企业,尽管彼时沈锦华跨行业的步子迈得大了一些,但是拿到动辄言内需的现在,其隐喻与启发不可小觑———更多的网络公司开始走到线下,进入实体领域。譬如原本擅长网上销售和邮寄销售的麦考林早在2006 年就开出了第一家 EU ROM ODA 实体店,如今实体店数量接近300家。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盛大的陈天桥。2009 年 11 月,盛大与无锡市政府签下一纸协议,宣布将与政府联手在无锡打造“国内第一个基于物联网的互动娱乐主题示范园区”。一个月后,盛大发布三季报,其 CFO 吴兆莆在盛大文学、音乐、网游、旅游、影视等产业布局中首次提及旅游业,盛大旅游挂牌箭在弦上。
“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沈锦华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他称马云是外人眼中的“教父”、行业人的“代言人”,也不讳言自己对慧聪网郭凡生风格的不认同。他不让自己的任何远近亲属在企业中任职,亦对包括张德江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轻描淡写”,这并不代表他不谦逊、不入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奈斯比特的枟定见枠。
他一边是信心百倍,“‘中国制造’的广告都打到 CNN 了,未来我们在社会责任认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低碳经济等方面都可以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一边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就怕花错钱”。他说。
2002年摇摇欲坠,如今却要为如何花钱而头疼。这正是电子商务的吊诡之处。
谈到低碳经济,沈锦华兴味盎然地说,艾普太阳能热水器在欧洲某国的一个代理商,一位老头,以进货价的10倍价格销售,屡试不爽,这位代理商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在小区里进行现场推广,打低碳和绿色牌。后来沈锦华取消了他的独家代理资格,因为销量太少。不过他把代理商的经验学到手了———英文网站上的口号正是:安装一台艾普太阳能能减少 20%的碳排放,相当于植树200棵!
如果说将做中国制造网时的客户服务精神和卖热水器的心得交互移植是“内部”资源共享的话,B2B公司如今在外部资源拓展上步伐明显加快———马云一口气在诸多城市分别拿下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阿里巴巴南方总部和国际运营总部、阿里巴巴华南区总部等,可谓遍地开花。
阿里巴巴到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的速度明显快于兄弟企业,最为关键的是,所到之处,必受当地政府夹道欢迎。譬如2008年“两会”期间汪洋会马云,不久后,广东中山、佛山等地政府都与阿里巴巴签下了合作框架。
沈锦华走的是培训路线。从 2003 年开始,焦点科技陆续到外贸活跃的地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多次举办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培训会,而最近几年“升级”为给政府部门做培训,譬如2009年10月广交会期间和商务部及广东省外经贸厅合作的“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培训班”。他还专门针对江苏市场成立了“江苏制造网”(Made‐in‐jiangsu 。com)。
他的培训路线多路出击,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杠杆效用,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在做“启蒙师”,没人知道,沈锦华也只是尽力表现出“从长计议”的洒脱。
“有时我真想到高校当老师。”2009年圣诞节的午餐桌上,沈锦华半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不少人说我身家几十亿,我半点感觉都没有,远没有回家抱孩子感到踏实。有人说这正是我能将企业坚持做下来、做大的底气,我怎么觉得这是我的宿命呢”?
热水器的两种玩法
2009年12月,我两次到江苏,分别采访了太阳雨董事长徐新建和焦点科技董事长沈锦华。
徐新建是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我打了一个比方,形容徐新建“过去是剩女,现在是红人”。尤其是2009年11月底,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到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贡献,在随后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中,他再一次强调了中国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全球第一。加上“家电下乡”、“发展新能源”以及一轮轮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新政,彻底改变了农村市场的商业生态,原来草根生长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也顺应潮流,加快扩张。徐新建彼时雄心勃勃地告诉我,他要在5年内谋取百亿产值;而2009年,太阳雨的销售收入为20亿元。
沈锦华是做电子商务的,旗下的中国制造网是行业老三。焦点科技上市之后,他身家超过50亿元,现金流也更为充沛。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2003年跨界投资太阳能热水器的经历。电子商务和热水器,一个是虚拟经济,一个是实体产业,跨度也太大了些。为了主业止损,沈锦华绞尽脑汁选择新进入一个前景有可能亮堂的产业,结果撞到了大运,如今旗下的南京艾普太阳能,规模虽还不如太阳雨,但红火程度并不逊色,而沈锦华每年则是坐收渔利,优哉游哉。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两种习惯,一种是安于“潜伏”,一种是乐于多元化。这两种习惯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可能来自于产业或企业本身,更可能与政策的易变和政商关系的难于把握有关。沈锦华这种以投资设厂而非并购的方案新进一个并无关联的产业的做法,虽也是危机刺激下的突围之举,但着实另类了些。
从沈锦华的混搭术和名片情结,足以看出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他不在乎外界的任何评价,只是驰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2010年4月8日,有市场传闻称,沈锦华的焦点科技有可能被阿里巴巴收购,前者于是应声涨停。焦点科技的一位高管很快出来辟谣了,说焦点科技就像是沈锦华的孩子,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不过在我看来,沈锦华让出第一大股东位子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和很多将企业做大做强后反而心生疲态的中国企业家一样,沈锦华说他更在乎家庭幸福,何况他在40多岁始得一子。